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 第4章 万有引力定律及航天 第3节 人类对太空的不懈探索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3节人类对太空的不懈探索[课标要求]1.了解天文学的发展历程与万有引力定律建立过程。2.了解世界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树立献身科学的精神。3.掌握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分析双星(多星)问题和卫星(航天器)的变轨问题。1.填一填(1)公元140年前后,托勒密提出了,该体系可以解释已知天体的运动。(2)1543年提出了“日心说”,该学说可以简洁的描述行星的运动,并能清楚地解释诸多天文现象。(3)开普勒研究了连续20年的观测数据,提出了开普勒三大定律。地心体系哥白尼第谷(4)牛顿的是物理学的第一次大综合,它将天上的力学和地上的力学统一起来,形成了以牛顿三大定律为基础的力学体系。(5)1957年10月4日,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6)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成功完成了人类第一次环绕地球的飞行。(7)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阿波罗11号”登上。(8)2003年10月15日,我国航天员踏入太空。万有引力定律苏联加加林月球杨利伟2.判一判(1)哥白尼的“日心说”是正确的,托勒密的“地心体系”是错误的。()(2)牛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和自己的研究成果建立了万有引力定律。()(3)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提示:发射火箭由地面控制中心倒记数到零便下令第一级火箭发动机点火。点火后,经过几十秒钟,运载火箭开始按预定程序缓慢向预定方向转变,100多秒钟后,在70公里左右高度,第一级火箭发动机关机分离,第二级接着点火,继续加速飞行,这时火箭已飞出稠密大气层,可按程序抛掉卫星的整流罩。在火箭达到预定速度和高度时,第二级火箭发动机关机分离,至此加速飞行段结束。随后,运载火箭靠已获得的能量,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开始惯性飞行段,直到与预定轨道相切的位置止。此时第三级火箭发动机点火,开始了最后加速段飞行。当加速到预定速度时第三级发动机关机。火箭的运载使命就全部完成了。3.想一想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运载火箭是如何发射升空的?突破点一天体运动中的“双星模型”[学透用活]在引力作用下,互相绕转的两颗星就叫物理双星。双星是绕公共圆心转动的一对恒星。如图所示双星系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各自需要的向心力由彼此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即Gm1m2L2=m1ω12r1Gm1m2L2=m2ω22r22.两颗星的周期及角速度都相同,即T1=T2,ω1=ω23.两颗星的轨道半径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关系为r1+r2=L4.两颗星到轨迹圆心的距离r1、r2与星体质量成反比m1m2=r2r15.双星的运动周期T=2πL3Gm1+m26.双星的总质量公式m1+m2=4π2L3T2G[典例1][多选](2018·全国卷Ⅰ)2017年,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根据科学家们复原的过程,在两颗中子星合并前约100s时,它们相距约400km,绕二者连线上的某点每秒转动12圈。将两颗中子星都看作是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由这些数据、万有引力常量并利用牛顿力学知识,可以估算出这一时刻两颗中子星()A.质量之积B.质量之和C.速率之和D.各自的自转角速度[解析]两颗中子星运动到某位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每秒转动12圈,角速度已知,中子星运动时,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Gm1m2l2=m1ω2r1①Gm1m2l2=m2ω2r2②l=r1+r2③由①②③式得Gm1+m2l2=ω2l,所以m1+m2=ω2l3G,质量之和可以估算。由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v=ωr得v1=ωr1④v2=ωr2⑤由③④⑤式得v1+v2=ω(r1+r2)=ωl,速率之和可以估算。质量之积和各自的自转角速度无法求解。[答案]BC[规律方法]双星模型的特点(1)两星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各自所需的向心力,所以向心力大小是相等的。(2)两星绕连线上的某一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绕向相同,角速度、周期相同。(3)两星的轨道半径之和等于两星之间的距离,线速度与轨道半径成正比。[对点练清]1.经长期观测,人们在宇宙中已经发现了双星系统。双星系统由两颗相距较近的恒星组成,每个恒星的半径远小于两个星体之间的距离,而且双星系统一般远离其他天体。如图所示,两颗星球组成的双星系统,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连线上的O点做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现测得两星球A、B之间的距离为L,A、B的质量之比为m1∶m2=3∶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之比为3∶2B.A、B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之比为3∶2C.A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25LD.B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25L解析:设双星A、B绕O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分别为r1、r2,角速度为ω,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得Gm1m2L2=m1r1ω2=m2r2ω2又r1+r2=L,m1∶m2=3∶2可解得r1=25L,r2=35LA、B运动的线速度分别为v1=r1ω,v2=r2ω故v1∶v2=r1∶r2=2∶3综上所述,选项C正确。答案:C2.(2019·日照高一检测)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和M的两个星球A和B在引力作用下都绕O点做匀速圆周运动,星球A和B两者中心之间距离为L。已知A、B的中心和O三点始终共线,A和B分别在O的两侧。引力常量为G。(1)求两星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2)在地月系统中,若忽略其他星球的影响,可以将月球和地球看成上述星球A和B,月球绕其轨道中心运行的周期记为T1。但在近似处理问题时,常常认为月球是绕地心做圆周运动的,这样算得的运行周期记为T2。已知地球和月球的质量分别为5.98×1024kg和7.35×1022kg。求T2和T1两者平方之比。(结果保留3位小数)解析:(1)A和B绕O做匀速圆周运动,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A和B的向心力相等。又A、B和O始终共线,说明A和B有相同的角速度和周期。因此有:mω2r=Mω2R,r+R=L,联立解得R=mm+ML,r=Mm+ML对A星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得:GMmL2=m2πT2MM+mL解得:T=2πL3GM+m。(2)将地月看成双星,由第一问所求有:T1=2πL3GM+m将月球看作绕地心做圆周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得GMmL2=m2πT2L解得T2=2πL3GM所以两种周期的平方比值为T2T12=m+MM=5.98×1024+7.35×10225.98×1024=1.012。答案:(1)2πL3GM+m(2)1.012突破点二卫星、飞船的变轨与对接[学透用活]1.卫星、飞船做圆周运动:卫星、飞船由较低轨道通过加速进入较高轨道,在较高轨道可以通过减速进入较低轨道。此时由GMmr2=mv2r=mrω2=mr2πT2=ma得v=GMr,ω=GMr3,T=2πr3GM,a=GMr2。所以通过比较卫星、飞船轨道半径的变化,可以得知卫星、飞船的v、ω、T和a的变化。2.卫星、飞船做椭圆运动:此时可以通过开普勒第二定律讨论卫星、飞船在同一椭圆轨道上不同位置的线速度大小,或通过开普勒第三定律讨论卫星、飞船在不同椭圆轨道上运动的周期大小,还可以通过关系式a=GMr2讨论椭圆轨道上距地心不同距离处的加速度大小。3.飞船对接问题:两飞船实现对接前应处于高低不同的两轨道上,目标船处于较高轨道,在较低轨道上运动的对接船通过合理地加速,可以提升高度并追上目标船与其完成对接。[典例2][多选](2019·烟台高一检测)假设将来人类登上了火星,考察完毕后,乘坐一艘宇宙飞船从火星返回地球时,经历了如图所示的变轨过程,则有关这艘飞船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飞船在轨道Ⅰ上经过P点时的速度大于飞船在轨道Ⅱ上经过P点时的速度B.飞船在轨道Ⅱ上运动时,经过P点时的速度大于经过Q点时的速度C.飞船在轨道Ⅲ上运动到P点时的加速度等于飞船在轨道Ⅱ上运动到P点时的加速度D.飞船绕火星在轨道Ⅰ上运动的周期跟飞船返回地球的过程中绕地球以与轨道Ⅰ同样的轨道半径运动的周期相同[解析]飞船在轨道Ⅰ上运动至P点时必须点火加速才能进入轨道Ⅱ,因此飞船在轨道Ⅰ上经过P点时的速度小于飞船在轨道Ⅱ上经过P点时的速度,A错误;由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飞船在轨道Ⅱ上运动时,经过P点时的速度大于经过Q点时的速度,B正确;由公式a=GMr2可知,飞船在轨道Ⅲ上运动到P点时的加速度等于飞船在轨道Ⅱ上运动到P点时的加速度,C正确;由公式T=2πr3GM可知,因地球质量和火星质量不同,所以飞船绕火星在轨道Ⅰ上运动的周期跟飞船返回地球的过程中绕地球以与轨道Ⅰ同样的轨道半径运动的周期不相同,D错误。[答案]BC[规律方法]处理卫星变轨问题应关注的两个方面卫星的变轨过程,其实质是离心运动与向心运动,分析此类问题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能量问题:在实现变轨时,不可避免地存在能量间的相互转化,在相互转化的过程中需特别关注机械能的变化。(2)加速度问题:当卫星的轨道是圆轨道时卫星的加速度才等于向心加速度,否则卫星的加速度a=GMr2,与卫星到地心的距离有关,与卫星的轨道无关。[对点练清]1.[多选](2019·济南高一检测)我国自主研制的探月卫星在奔月旅途中,先后完成了一系列高难度的技术动作。探月卫星沿地月转移轨道到达月球附近,在P点进行第一次“刹车制动”后被月球捕获,进入椭圆轨道绕月飞行。如图所示,若卫星的质量为m,远月点Q距月球表面的高度为h,运行到Q点时它的角速度为ω、加速度为a,月球的质量为M、半径为R,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引力常量为G,则卫星在远月点时,月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大小为()A.GMmR2B.maC.mgR2R+h2D.m(R+h)ω2解析:由万有引力定律得,月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F=GMmR+h2,又因GM=gR2,所以,有F=mgR2R+h2,选项C对、A错。由牛顿第二定律得万有引力F=ma,选项B对。对椭圆轨道向心力公式F=mω2r不成立,选项D错。答案:BC2.“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在对接前,在各自轨道上运行,它们的轨道如图所示,假定它们都做匀速圆周运动,则()A.宇航员在“神舟十号”上不受地球引力作用B.“天宫一号”的运行周期比“神舟十号”长C.“天宫一号”的加速度比“神舟十号”大D.“神舟十号”运行速度较大,要减速才能与“天宫一号”对接解析:宇航员在“神舟十号”上也受地球引力作用,选项A错误;“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在对接前,“天宫一号”的轨道半径大于“神舟十号”的轨道半径,根据GMmr2=m4π2T2r可得:“天宫一号”的运行周期比“神舟十号”长,选项B正确;根据a=GMr2可得:“天宫一号”的加速度比“神舟十号”小,选项C错误;“神舟十号”若减速,将做向心运动,会远离“天宫一号”的轨道,选项D错误。答案:B

1 / 2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