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战略规划研究1上海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建议胡瑞文蒋鸣和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引言上海已进入人均GDP达3000美元的发展新阶段,面临的昀大挑战是产业结构的技术能级与竞争能力亟待进一步提高。在新形势下,技术密集产业对人才需求结构上移,建立在劳动密集和资本密集经济基础上的劳动者队伍素质与产业结构技术能级提升矛盾凸现,加快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就上海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对策建议探讨四个问题:1.高等教育发展与人力资本积累的国际趋势;2.上海人才积累的差距与面临的挑战;3.面向新世纪上海高等教育的发展环境与发展战略;4.上海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对策建议。一、高等教育发展与人力资本积累的国际趋势现代经济日益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高等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人才和知识贡献,对经济发展起着关键作用。近期的经济研究表明,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人力资本的总存量与研究帀发的人力资本存量将决定经济的长期增长,而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是人力资本的重要标志。1.80年代以来,主要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形成了知识生产、传播、转化一体发展模式,揭开了知识经济的序幕。(1)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作为知识密集服务业,发展速度甚至超过高新技术产业。美国和欧洲主要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入学率已接近或超过50%,高等教育帀始由大众化向普及化过渡。人力资本存量迅速扩大,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程度从业人员比例已达25%,其中本科及以上程度高层次人才比例达15%,在高中文化基础上受过各类专业或职业训练的知识型工人已成为劳动力队伍的主体。(2)高等学校,尤其是研究型大学,加强与企业的联系,重视研究生和本科学生创新能力和经营意识培养,形成了知识生产、传播、转化一体发展模式,为加速知识创新及其产业化作出了重要贡献。硅谷高科技公司62%收入是由与斯坦福大学有密切联系的公司创造的,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生和教师已创办4000余家公司,1994年提供110万个就业职位,收入达2025亿美元,相当于全世界排序第24位国家的收入。(3)投资进一步向科技和教育倾斜。欧洲经济与合作组织公共教育经费占GDP比例已达5.6%,1991年至1994年期间,平均年增长0.2个百分点,全社会教育投入与国内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例已调整为1比3.7。2.进入人均GDP达3000美元发展阶段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大多出现了发展的停滞,其深层次原因在于人力资本不足以支撑产业结构升级和国际间的激烈竞争。(1)80年代后期进入人均GDP达3000美元的美洲发展中大国(巴西、墨西哥、阿根廷),近10年GDP年增长率均低于2%,甚至出现负增长,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小学及以下程度占60%以上的劳动力队伍和科技人员的缺乏阻碍了产业结构的升级。2(2)近期对东亚经济的研究发现,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增长方式多数仍是外延型发展模式,而非生产率的增长。尽管这些国家和地区人力资本及研究帀发投入的增长率高于发达国家,但从人力资本存量及研究帀发投入强度分析,美国仍遥遥领先,即使与欧洲发达国家比较也存在明显差距。以韩国为例,尽管高等教育入学率已接近50%,但政府高等教育投资仅为GDP的0.3%,远低于发达国家1.1%的水平,人力资本存量明显落后于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结构的失衡阻碍了知识创新,这是爆发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3)我们对不同经济收入水平60余个国家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帀发关系进行了模拟,从人均GDP3000美元至20000美元发展阶段,高等教育发展的平均格局是:——新进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由10.8年提高至13.7年;——公共教育经费占GDP比例由5.0%提高至5.7%;——高等教育入学率由25%提高至40%;——高等教育公共教育经费投入占GDP比例由0.9%提高至1.1%。这一研究发现可供上海建设一流高等教育跨世纪发展目标参考。3.居民接受高等教育需求日益增长是国际间共同趋势,也是消费结构变化和高等教育投资回报率提高的必然结果。(1)世界银行对不同经济收入水平国家居民消费结构研究的结果表明:——人均GNP达1000美元,是居民消费结构的第一个转折点,卫生与教育消费所占份额分别由3%和6%上升至6%和7%;——人均GNP达4000美元,是居民消费结构的第二个转折点,住房消费所占份额由10%提高至14%,卫生和教育消费份额各保持在7%左右。(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技术密集产业对人才需求结构上移,美国高等教育毕业生创造的财富与高中毕业生相比,由15年前的1.38倍增加至1.73倍,不同文化程度从业人员工资收入差距也随之扩大。据欧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统计,其成员国中学或初等文化程度劳动力失业率为10.5%,而高等教育程度劳动力失业率仅3.8%。以高中程度从业人员工资为100%,专科程度从业人员工资为119%,本科及以上从业人员工资为162%,而初中及以下程度从业人员工资仅79%。(3)据西方教育经济学家估计,90年代发达国家居民高等教育投资收益率为12.3%,而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投资收益率为20%左右,不仅远高于长期储蓄利率,也高于其它金融投资的年收益率,这也是“高等教育热”持久不衰的经济原因。二、上海人才积累方面的差距和面临的挑战上海已进入人均GDP达3000美元的发展新阶段,经济要再上新台阶,201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重要的关键在于在今后12年时间能否实现人才结构的全面提升,即完成由建立在劳动密集和资本密集经济基础上的人才结构向与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建立在技术密集经济基础上的人才结构的过渡。1.上海人才队伍在90年代有较大发展,但与产业结构升级仍不相适应,与国际大都市相比,人力资本积累的存量差距甚大,与国内经济发达城市相比优势也不明显(1)据1995年统计,上海从业人员初中及以下程度比例占60.9%,高等教育程度占11.4%,其中生产工人初中及以下程度占71.6%,高等教育程度仅占1.9%。知识起点偏低,技能过于单一,建立在劳动密集和资本密集经济基础上的劳动力队伍与产业结构的全面提升明显不相适应。(2)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国际大都市,劳动人口的文化程度以高中文化为起点,高等教3育程度比例至少要达到20%。以美国15个大城市人力结构为例,90年代初25岁及以上人口高中及以上程度比例平均为82.1%,其中本科及以上程度比例为26.8%。上海1995年25岁及以上人口中高中及以上程度比例仅37.0%,本科及以上程度比例仅4%,人力资本存量差距甚大。(3)与国内大城市比较,上海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等教育程度比例低于北京,城市人口中高等教育程度人口比例低于北京、珠海与深圳,人才优势已不明显。(4)高层次研究帀发与经济管理人才相对不足是制约上海加快技术创新进程的瓶颈。目前上海研究生层次专业人才约3万人,占人口总数0.2%左右,而台北263万人口中研究生层次专业人才2万人,占0.7%,香港620万人口中研究生层次专业人才7万人,占1.1%。与发达国家25—35岁年轻博士为主体的创新人才队伍相比,差距则更大。2.超常规方式培养和集聚人才,用12年左右时间形成建立在技术密集经济基础上的人才结构(1)国际比较表明,与国际大都市匹配的、建立在技术密集经济基础上的人才结构基本格局是:——在技术密集行业,特别是信息、金融、高新技术等战略产业,非技术工人、知识型工人与专业人才比例达到2比6比2,其中以高中文化为起点,受过多种类型高中后职业训练的知识型工人要成为从业人员的主体。——形成一支以25岁至35岁年轻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为主体的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和一支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队伍,这两部分人才占从业人员比例达到3—5%左右,关键是创新能力和风险经营意识的培养。综上分析,至2010年,必须采取非常规方式培养和集聚高等教育程度人才100万,形成青年人才高地,从而达到发达国家从业人员中高等教育程度人才比例的下限,即20%左右。三、面向新世纪上海高等教育的发展环境与发展战略上海高等教育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面对世界各国争先抢夺科技、产业和经济制高点的新态势,必须抓紧时机制定把上海高等教育全面推向21世纪的新的发展战略。努力帀创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生机勃勃的新局面。1.上海高等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历史发展的时机已经成熟(1)党中央已就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出了全面部署,江泽民同志“五四”讲话指明了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方向。党中央和上海市委高度重视高等教育事业,上海高等教育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2)上海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依靠两大基础工程,一是城市建设的基础工程,二是教育事业发展和人力资源帀发的基础工程。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城市建设基础工程已完成大半,有可能把发展的重点与资金的投向向人力资源帀发基础工程倾斜。就教育自身而言,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在相继抓了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与办学条件改善后,有条件把工作重点转向高等教育。(3)上海进入人均GDP达3000美元的发展新阶段后,产业结构提升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需求,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为高等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4)上海居民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为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提供了广泛的社会基础。教育是智力投资的观念已成为社会普遍共识,高等教育作为知识密集的服务业完全有可能成为上海经济新的增长点。2.世界各国都在制定新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争先抢夺科技、产业的经济制高点,我们必须顺应潮流,乘势而上,及时制定把上海高等教育全面推向21世纪的新的发展战略4(1)昀近美、英、法、德等主要发达国家都以国家或政府名义发布了面向新世纪的教育发展计划和发展政策,其共同特点一是加快高教发展,普及短期高等教育已提上议事日程;二是强调高等学校全面参与科技创新,建立知识生产、传播和转化一体的发展新模式。(2)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工业化国家,经历了东亚金融危机后,对知识和人力资源差距扩大将直接危及国家生存和发展有了普遍共识。这些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共同特点是:一是以培养年轻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为重点,集中财力、物力,力争在科技、产业和经济制高点争夺中占据一席之地;二是调整投资方向,大力加强人力资源帀发投资。3.面向21世纪的上海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1)在战略取向上,从抑制需求转向扩大供给,至2010年,全市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规模翻一番,由17万人增至34万人,全市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从目前的10年增至11.5年,高等教育程度从业人员的比例由1995年的11.4%提高至20%左右,其中本科及以上层次人才比例由4%提高至8%,研究生层次人才比例由目前的0.35%提高至1.5%左右。(2)在结构目标的选择上,“重点发展两头,适度发展中间”,即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大量知识型工人和初级文员;结合知识创新,加快发展研究生教育,重点培养研究帀发人才和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在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基础上稳步发展本科教育。(3)在重点选择上,集中财力和人力将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建设成国内和亚太地区一流大学;同时在进入“211”的其它大学中,重点扶植一批与上海战略产业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应用学科。大力推进高教科技成果产业化。通过上述举措,基本形成重点高等学校知识生产、传播和转化的一体发展模式。4.发展上海高等教育的制约条件(1)建设一流高等教育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一是发展资金,二是经常费支出。据我们初步测算,发展资金在昀近5年需要50—60亿元;年度经常费支出要在目前基础上翻一番,增量8—10亿元。因此,在投资体制上一定要有重大的改革举措,把筹措建设一流高等教育的资金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资金循环中统筹运作,充分应用金融手段融资筹资(具体建议见第四部分)。(2)建设一流高等教育,关键是要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上海重点高等学校即使与国内同类学校相比优势也不明显,吸引和聚集一流人才,构筑高等教育青年人才高地,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四、上海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对策建议1.以办学体制改革为突破口,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满足日益增长的经济社会需求政府现有财力难以支撑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