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10课 辽夏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历史纲要导引辽夏金元的统治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学科素养对接时空观念通达时空观念掌握1125年金灭辽,1260年元朝建立,1276年元朝灭南宋史料实证运用史料实证探究辽与西夏的政治制度,金朝入主中原,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历史解释明确历史解释研思少数民族政权对我国北方地区开发所作出的贡献,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唯物史观立足唯物史观认知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政权接受中原传统典章制度和统治理念,入主中原后采用“汉法”及遇到的困难家国情怀渗透家国情怀感悟辽夏金元时期,华夏文明不断向四周扩散,促进了民族大融合知识点一辽与西夏1.契丹族的兴起和建国(1)辽朝的建立者契丹族与____同源,在辽河上游过着游牧、渔猎生活。(2)916年,契丹族首领____________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后来版图扩大,改国号为辽。(3)辽与北宋长期对峙,大部分时间里维持了________,通使频繁,贸易活跃。(4)辽朝的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北面官负责契丹等________事务,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________事务。(5)皇帝和宫廷依然保持草原习俗,每年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迁徙中的____成为国家政治中心。鲜卑耶律阿保机和平局面游牧民族农耕民族行营2.西夏的建立(1)西夏的建立者党项族是古代____的分支,唐末在今陕北、宁夏一带形成边疆____,宋初仍然保持半独立的地位。(2)1038年,党项首领____脱离宋朝称帝,定都兴庆府,国号大夏,史称西夏。(3)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________。羌人藩镇元昊蕃号官称[学习聚焦]辽和西夏与北宋鼎峙,都维持了较长时间的稳定统治。[知识拓展]辽朝“蕃汉分治”(1)蕃汉分治:中央设南面官和北面官;南面官由汉人和契丹人担任,沿用唐以来官制;统治汉人和渤海人;北面官由契丹人担任,权力比南面官大,统治契丹人和其他少数民族。(2)统治特点:接受汉族文化;实行“蕃汉分治”,中央设置南面官和北面官;创制契丹文字。[特别提醒]西夏仿效唐宋王朝建立政治制度,中央设中书省、枢密院等机构,分掌行政、军事等大权;元昊推行科举制以选拔官吏。知识点二金朝入主中原1.金朝的建立与发展(1)金朝的建立者女真族活动于________、松花江流域,以农业、狩猎、畜牧为生。(2)1114年,女真族首领____________举兵反辽,次年称皇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3)1125年,金灭辽,两年后又灭北宋,与____逐渐形成对峙局面。(4)1153年,金迁都燕京,将燕京改名为____。黑龙江完颜阿骨打南宋中都2.金朝的制度(1)金朝制度基本沿袭唐宋,但却保持了一套女真民族的________,叫作猛安谋克。(2)女真人大批迁入中原,在汉族村落之间________,平时耕作,战时选拔丁壮出征。3.金朝的鼎盛时期(1)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金朝进入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大定之治”。(2)世宗被百姓誉为“________”。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猛安谋克又日益腐化,统治逐渐衰落。管理系统筑寨居住小尧舜[学习聚焦]金朝由东北入主中原,一度出现治世。[知识拓展]猛安谋克制(1)背景:随着女真族社会私有制的出现,完颜阿骨打称帝前,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推行猛安谋克制。(2)内容:以户为计算单位,以三百户为一谋克,设百夫长为首领。十谋克为一猛安,设千夫长为首领。各户壮丁平时从事生产,战时出征。(3)性质:兵民合一的制度,既是军事组织,也是地方行政组织。(4)作用:猛安谋克制的推行加速了女真族的封建化进程,在女真社会发展过程中起了巨大作用。知识点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1.蒙古崛起和建国(1)1206年,漠北蒙古部首领________统一草原各部落,建立蒙古汗国,被奉上“________”的尊号。(2)蒙古军队先后灭掉西辽、西夏和金朝,招降吐蕃诸部,兼并云南的____政权,还远征到中亚、西亚、东欧地区。铁木真成吉思汗大理2.元朝的统一(1)定国号为“大元”①126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即位,将统治重心从漠北转移到汉地,开始推行中原传统________,兴建____作为首都。②1271年,定国号为大元,忽必烈就是________。③蒙古在西方的统治区脱离元朝独自发展,形成了四大汗国,它们在名义上仍将元朝尊为________。(2)灭南宋,完成统一①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____。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域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②南宋宰相________被俘,坚拒劝降,后来在大都从容就义。政治制度大都元世祖宗主国临安文天祥3.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1)修筑四通八达的驿道①为巩固统一,元朝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设立____,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也用来运输官府物资。②又隔一定距离分设________,负责传递公文。驿站急递铺(2)实行行省制度①中书省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逐渐固定常设,称为________。②行省辖区广阔,权力集中,统治效率较高。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____________的重大变革。(3)设立宣政院对于吐蕃地区,则由全国最高佛教机构宣政院进行________的管理。行中书省地方行政制度政教合一[学习聚焦]蒙古崛起于漠北,建立元朝,完成了全国的大统一。[知识拓展]蒙古的兴起(1)蒙古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古老民族,12世纪末、13世纪初在蒙古高原崛起。(2)1206年,其杰出首领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蒙古军队先后使吐蕃、畏兀儿臣服。(3)1227年灭西夏。(4)1234年灭金。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汗国,既符合蒙古各部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也有利于蒙古社会的进步。[知识拓展]元朝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1)设立行省,如在原西夏境内设甘肃行省,在原大理国境内设云南行省,在东北地区设辽阳行省。(2)在中央设置宣政院,管理全国佛教和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使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一个行政区域。知识点四元朝的民族关系1.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蒙古族和回族形成(1)蒙古原是____的一个游牧部落,统一草原后逐渐将其他部落融入,形成了蒙古民族。(2)中亚、西亚的大批________随着蒙古的征服移居中国,在伊斯兰教整合下形成了一个新的____________,时称回回人,成为回族的前身。漠北穆斯林文化共同体2.对不同民族实行差别对待政策(1)为保障蒙古贵族的统治利益,元朝在很多方面对不同民族实行差别对待政策,被后人概括为“________”,依次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2)色目人指蒙古以外的西北、____各族人,包括西夏、畏兀儿、回回等。(3)汉人主要指北方的汉族,也包括已经入居中原的____、女真人。南人指原南宋统治区的____。四等人制西域契丹居民3.民族大融合的趋势(1)随着时间推移,民族矛盾逐渐减弱,社会贫富差距带来的________却日益严重。(2)14世纪中叶,________相继在中原和南方爆发,不久元朝灭亡,以宫廷贵族为核心的一部分蒙古人退回草原。(3)大批留居内地的蒙古人,以及回回以外的________,逐渐与汉族相融合。阶级矛盾农民起义色目人[学习聚焦]元朝存在民族矛盾,但不同民族的交往和交融也得到进一步加强。[特别提醒]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特点(1)空前辽阔的疆域便利了各民族的活动和交往,是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前提条件。(2)民族融合形式多样,是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基本内容。(3)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空前有效地管辖边疆地区,是元朝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手段。探究点一宋元时期中央集权的加强材料一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朱熹《朱子语类》材料二(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经世大典叙录·官制》(1)据材料一,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作者对此有何看法?(2)材料二表明元朝地方行政设置是怎样的?这种设置有何意义?提示:方面:军事、财政、行政。看法: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削弱了北宋的军事实力。提示:设置:实行行省制度。意义:行省制度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稳定,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材料一出自朱熹对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评论,应注意“收了”为标志的并列句,抓住“莫不溃败”这一信息。材料二应注意关键句“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论从史出——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1)地方权力日益分散和削弱,中央权力日益加强。(2)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地方没有独立的行政体系。(3)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中央,完全听命于皇帝。(4)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地方基层行政组织长期稳定。(5)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对中央和皇帝绝对依赖,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深化拓展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继承与创新(1)魏晋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逐步形成并完善,对后世影响深远。中书省制定法令,门下省审核法令,尚书省执行法令。这样可互相制衡,也能分工合作,从而提高了行政效率。(2)宋朝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增设参知政事、三司,以此削弱了宰相的职权。(3)元朝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同时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探究点二辽夏金元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材料一契丹旧俗,事简职专,官制朴实……至于太宗,兼制中国(指得幽云十六州后,统治区域扩及中原),官分南北(官制分南面官、北面官),以国制(辽朝固有的制度)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辽史·百官志》材料二元朝建立后,围绕采用“汉法”和旧俗问题曾有过一场激烈的争论,当时,中原学者许衡针对这一问题向元世祖上疏说:“考之前代,北方之有中夏者,必行汉法,乃可长久。故后魏、辽、金,历年最多。……使国家而居朔漠,则无事论此也。今日之治,非此奚宜?”——《元史·许衡传》(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辽实行南北双轨制度的原因是什么?评价其历史作用。提示:原因:契丹征服者一时不能适应被征服地区先进的封建文明,于是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实行双轨政治制度分别管理。作用:这种承认汉法、设立南面官的做法,实际上是对先进封建文明的肯定和保护,并促进了契丹社会向封建制过渡,有利于民族融合。(2)材料二(《元史·许衡传》)文中的“汉法”指什么?“汉法”与“旧俗”之争的结果如何?提示:“汉法”是指我国古代中原地区的封建制度,中央集权的中枢机构。争论结果: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蒙古政权的统治,元世祖不得不大量任用汉人,采用“汉法”,以“汉法”改变保守落后的“旧俗”。材料一中两个省略号把材料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契丹旧俗,事简职专”,第二个层次辽统治区域扩大到中原,实行南面官和北面官,第三个层次南面官和北面官都“因俗而治”。材料二反映元朝初围绕“汉法”和“旧俗”的争论,最终“汉法”改变了“旧俗”。论从史出——辽、宋、夏、金、元民族关系的主要特点及表现(1)主要特征是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2)表现:①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如任用汉人做官,学习汉人典章制度,学习汉人农耕技术和生活方式,学习汉族文化,创造本民族文字。②汉族人移居边境,学习少数民族的游牧经验。③进入中原的契丹人、女真人被同化为汉人。④定居中原的波斯人、阿拉伯人长期与汉、蒙、畏兀儿等杂居形成了“回族”。深化拓展从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角度认识元朝的历史地位(1)元朝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结束了自唐末五代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重新实现了国家的大统一,是元明清五六百年统一局面的开创者。(2)元朝统一后的有效管辖措施,使中国的疆域发展成为历史上幅员最辽阔的时期。西藏、台湾都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的

1 / 4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