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一、选官制度1.九品中正制:(1)确立时间:曹魏。(2)选官方式: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3)选官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结果:九品中正制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从初创时期的家世、道德和才能并重,演变为西晋时期主要看重家世2.科举制:(1)发展历程。①隋朝建立后,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②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③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唐太宗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④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了武举和殿试;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2)影响。①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加政权,扩大了统治的基础。②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情境在线】有学者认为,隋唐科举制度的创立无疑是革命性的创新和进步。它所蕴含的人类精神,超越了时空,具有永恒的价值,对今天完善现代高考和公务员考试制度有着重大借鉴意义。这里的“创新和进步”主要指什么?提示: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公平竞争。二、三省六部制1.魏晋南北朝的三省体制:(1)组织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基本权力:共同执掌辅助决策,行使权力。尚书台改称尚书省,与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三省2.隋唐三省六部制:(1)确立:隋文帝时,中央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2)运行机制。中书省___________________门下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令负责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3)政事堂。①设立:宰相议事的地方叫政事堂,后改称中书门下。②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意义: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提高了工作效率,三省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情境在线】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表现。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在唐初的六部当中,你知道负责科举考试和官吏任免的部门分别是什么吗?提示:礼部和吏部。三、赋税制度1.赋税制度的演变:魏晋时期___________,按户征收粮和绢帛北魏孝文帝颁布_______,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唐朝实行_________,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以庸代役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政府赋税收入有了保障实行租调制均田令租庸调制2.两税法:(1)原因:天宝年间,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日益减少,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政府财政收入锐降。(2)目的:解决财政困难。(3)措施。征税标准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______________,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征税时间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田亩缴纳地税(4)意义。①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②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情境在线】唐初实行的租庸调制,是唐朝开创盛世局面的重要条件之一,根据上图,在保障农民生产时间,减轻农民赋税负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是哪项措施?提示:“庸”制,即纳绢或布来代役。主题一隋唐的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素养探究】1.科举制史料一(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①……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②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③。——樊树志《国史概要》思考:(1)根据史料一,概括隋朝选官制度的特点。(史料实证)【点拨】由画线中关键信息①②③进行提炼。提示: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收归中央;以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逐步放宽录取标准。史料二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数据来源于何怀宏《选举社会》朝代东晋隋唐北宋比例4%17.2%24.5%46.1%(2)根据史料二,分析科举制取代察举制的主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所反映的古代政治发展趋势。(历史解释)【点拨】作用要结合社会阶层、公平等角度分析;趋势:可从加强统治角度分析。提示:作用: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社会的公平公正。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强化。2.三省六部制史料唐朝在遇到重大或复杂的军国大事时,特殊情况下可召开百官会议讨论,它通常受到宰相控制,宰相往往都拥有较大的决定权,但需皇帝最后批准……皇帝和宰相召开百官决策会议的目的,除了可以提供决策时的参考外,主要还是寻求整个统治集团对自己政策的广泛支持和参与。——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思考:史学家钱穆指出,唐代“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钱穆的观点。(历史解释)【点拨】由画线中关键信息,再结合三省制的运行程序进行分析。提示:三省宰相共议国事: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尚书省负责执行;宰相拥有较大决定权;皇帝批准决策:决策需要统治集团的支持与参与。【史论阐释】1.多角度理解科举制的积极影响。(1)对中国:①政治上,拓宽了政府选拔人才的范围,打破了士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②思想上,科举考试大都以儒学经典作为考查内容,巩固了儒学的独尊地位,统一了读书人的思想。③文化上,科举考试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培养了大批文学巨匠,这是唐诗、宋词繁荣的重要原因。④价值观上,形成了读书群体勇于追求上进、实现价值、入世有为的人生价值观取向。(2)对世界:古代东亚的日本、朝鲜均曾效法中国举行科举。近代的欧美文官制度也来自中国的科举制度。2.唐朝三省六部制的特点。(1)相权三分:中书省制定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这样既能互相制衡,也能分工合作,从而提高行政效率。(2)职权分明: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一切政令从草拟(中书省)、审核(门下省)至执行(尚书省),都经由三省处理。(3)加强皇权:分散了宰相权力,互相牵制;将尚书省权分六部,既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产生和发展,又推动部门牵制与机构运转。(4)节制君权: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可弥补君主才干的不足。主题二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素养探究】1.租庸调制史料它的优点在于轻徭薄赋和税收征收项目列举分明:民及丁授田年老而还官、四十税一的田租、一岁二十天的身庸、布帛之征甚少的户调、不巧立名目横征暴敛。租庸调制体现了“为民制产”的精神,符合孟子治国王政之道。——摘编自《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研究》思考:根据史料和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唐朝初期的租庸调制体现了“为民制产”的精神?(历史解释)【点拨】由画线中信息,再结合租庸调制的相关内容进行阐释。提示:租庸调制官府授田,税目分明,轻徭薄赋,纳绢代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保障了农业的生产时间。2.两税法史料安史之乱以后,国家失去有效地控制户口及田亩籍帐的能力,土地兼并更是剧烈。加以军费急需,赋税制度非常混乱,①江南地区出现武装起义。②“两税法”颁布以后,就有了1300多万的两税收益,比以前唐王朝的全部财赋收入还要多出百万③。——摘编自《中国古代史》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实行的原因及历史意义。(历史解释)【点拨】实行原因可从①②分别提炼一个要点;历史意义可结合③进行分析。提示:原因:中央集权严重削弱,赋税制度混乱,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尖锐。意义: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3.赋税制度演变的特征史料汉代按照土地征收“租”和按人口征收“赋”。汉魏之际,由租、赋变为租、调。隋及唐前期实行租庸调制,以丁为单位征纳。唐后期实行“两税法”,①税收项目合并为一总额,按照户税、地税两种征收办法分摊到每户百姓头上,②每年分夏、秋两次征收③。——摘编自《中国税收制度的演变》思考:根据史料,概括中国古代税制改革的特点。(史料实证)【点拨】由画线①②③,从项目、标准、征收周期三个维度进行分析。提示:特点:税收项目逐渐简化;征收标准逐渐由人丁向土地、财产转变;由不定时到定时征收。【史论阐释】1.唐朝两税法的历史意义。(1)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使古代赋税制度由“舍地税人”到“舍人税地”方向发展,反映出封建国家在不同程度上控制土地私有的原则变为不干预或少干预的原则。(2)改变了租税徭役据丁口征收,以财产的多少为计税依据的制度,拓宽了征税的广度,增加了财政收入,减轻了人民的税收负担。同时,简化了税目和手续。2.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特点。(1)征税标准从人丁为主逐步向财产为主转变,直至取消人头税,反映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2)农民由必须服徭役逐渐发展为纳绢代役。(3)赋税由实物为主到货币为主转变,反映了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4)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5)税种由繁杂多项逐渐演变为简化单一。

1 / 4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