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学习目标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通过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核心素养对接时空观念二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宏观调控,发展了福利制度;赫鲁晓夫进行改革;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展,两极格局形成。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滞胀”,减少干预、减少福利开支;亚非拉国家经济发展;戈尔巴乔夫改革;多极化趋势出现。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史料实证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表现;苏联各领导人改革的措施;二战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表现,亚非拉经济发展的成就;美苏冷战的表现。历史解释认识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理解二战后苏联改革与苏联解体的关系;知道冷战的含义与表现。唯物史观知道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辩证认识冷战的影响及苏联解体的原因。家国情怀树立调整、改革、创新意识,坚定社会主义道路,培养四个自信。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自主预习探新知知识点一冷战与两极格局1.冷战(1)含义:冷战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既非战争(2)原因①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这两个社会制度完全不同的超级大国,在消灭了法西斯这个共同敌人之后,的基础不复存在。②美苏两国的国家利益存在严重冲突,意识形态也尖锐对立。③美国在全球进行扩张,将社会主义的视为其建立世界霸权的最大障碍。战时同盟苏联④战后的苏联希望有一个的国际环境恢复经济,发展社会主义。(3)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美国在反对“”的旗号下,对苏联实行遏制政策和敌对行动,率先挑起了冷战。苏联予以反击。和平共产主义扩张2.两极格局的形成(1)政治上①美国:1947年3月,杜鲁门发表被称为“”的演说,宣布世界已经分裂为两个对立的营垒,美国将支持所有反对共产主义的国家。这篇演说是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标志。②苏联:为应对美国的挑战,同年9月,苏联和波兰等东欧国家成立,宣布世界已经分裂为帝国主义和反帝国主义两个相互敌对与斗争的阵营。杜鲁门主义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2)经济上①美国:实施,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②苏联:与东欧各国成立,形成了以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为主导的经济体系。马歇尔计划经济互助委员会(3)军事上①美国:1949年4月,美国和英法等国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②苏联:成立包括民主德国和其他东欧国家在内的华沙条约组织,简称“”。(4)地缘政治:第一次柏林危机直接导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于1949年相继成立,。华约德国分裂北约[特别提醒]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的关系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二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下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知识点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1.冷战的发展(1)特点: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东西方关系既有,也有激烈的冷战对抗。(2)表现:在美苏开展对话的同时,出现了第二次柏林危机和。(3)影响:这两次危机虽然没有达到局部的程度,但它们所带来的战争特别是核战争的风险是空前严重的。古巴导弹危机热战缓和2.多极力量的成长(1)表现①西欧与日本实力增强: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的“起飞”及其要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逐渐分化。西欧和日本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②中国的和平崛起:以中国自力更生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等重大事件为标志,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日本经济两弹一星③第三世界的兴起:1955年,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举行了,由此诞生了体现和平共处原则的“万隆精神”。万隆会议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运动,是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2)影响:国际关系的这些变化,对美苏造成了有力冲击。万隆会议两极格局不结盟[图说历史]日本经济在二战后迅速发展的原因(1)战后日本政府根据国内经济政治形势和国际环境,把发展经济作为立国的主要方针。(2)在外交上坚持以日美关系为基轴,依赖美国的保护,发展对外经济关系。(3)重视教育也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4)20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加大了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力度,推动经济增长。(5)美国的援助;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推动;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利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有利时机等。知识点三两极格局的瓦解1.美苏关系紧张:1979年,入侵阿富汗,美国再次加强对苏联的遏制,同时大搞军备竞赛,提出并着手实施“战略防御计划”,企图拖垮苏联。2.美苏关系缓和(1)时间:1985年以后,美苏关系走向缓和。苏联(2)表现①美苏首脑多次,建立了多层次对话机制。②1987年,美苏签署《关于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1991年,两国签订《美苏关于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取得重要进展。③苏联实行战略收缩,从阿富汗撤军,宣布不再干涉东欧事务,同意。会晤两德统一裁军3.两极格局的瓦解(1)原因①苏联放任西方对东欧的“”攻势。②国内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放弃的领导地位。(2)影响①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持续近半个世纪的随之结束。②两极格局中出现的世界不可逆转。和平演变多极化趋势冷战共产党[特别提醒]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呈现出缓和与动荡并存的局面,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多极化是一个趋势,即世界是由多种力量、多种社会制度、多种发展模式和多种价值观构成的,它承认了世界的多样性。各种力量之间的平衡与制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维护了世界和平。合作探究攻重难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史料一今日世界已面临严重局势……几乎所有国家必在两种生活方式中选一种……集权政治之种子……在贫穷与争斗之劣土中蔓延及生长。重大责任及任务落到我们头上。——杜鲁门1947年在美国国会发表的演说史料二我们应该尽其所能,帮助世界恢复正常的经济状态,这是合乎逻辑的。否则就不可能有稳定的政治和有保障的和平。……我们的政策的目的是恢复世界上的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从而使自由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马歇尔1947年6月在哈佛大学的演说史料三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思考](1)史料一中“两种生活方式”指的是什么?“重大责任及任务落到我们头上”表明美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什么?(2)史料二中马歇尔所说:“帮助世界恢复正常的经济状态”的含义是什么?他所说的“自由制度”是什么制度?(3)从目的角度看,如何理解史料三反映的历史信息。[解读](1)注意史料一的出处,结合杜鲁门主义的相关史实归纳。(2)联系史料二出处中的信息提示“马歇尔”,结合马歇尔计划的内容和目的回答。(3)史料三中关键信息是最后半句,从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提炼隐含的历史信息。[尝试解答](1)方式: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目标:遏制社会主义,称霸世界。(2)含义:帮助战后的欧洲恢复经济。制度:资本主义制度。(3)两者目的是一致的,都是通过扶持和控制西欧资本主义国家为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服务。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比较(1)相同点①背景:都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走向对抗。②实质: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2)不同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提出针对“希腊、土耳其危机”针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经济凋敝、政局动荡,资本主义统治秩序面临威胁内容既包括经济上的援助,也包括军事上的援助经济援助计划形式公开地、赤裸裸地反共反苏采取隐蔽的经济手段达到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的目的影响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标志着美苏全面“冷战”的开始一方面有利于西欧经济的恢复和政局的稳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美国控制西欧欧洲的联合史料一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我们就必须从起了变化的形势中作出必要的结论: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阿登纳回忆录》史料二法国和德国并肩站在一起,这确实对大家都是更有好处的。——1963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史料三实现欧洲各国的联合,建立统一的欧洲,这是欧洲早已存在的一种思潮。早在17世纪,法国亨利四世就曾提出过建立欧洲联邦的计划。近代欧洲历史上众多学者,如伏尔泰、康德、雨果等也都主张欧洲统一的理念。[思考](1)为什么阿登纳说“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德和解有何影响。(3)史料三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联合有何影响?[解读](1)根据史料一中关键信息“根本变化”进行提炼。(2)根据史料二出处中的时间提示“1963年”,联系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作用回答。(3)史料三反映的是欧洲统一的思想由来已久。[尝试解答](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国际地位下降;美苏“冷战”局面出现。(2)法德和解为欧洲走向一体化扫清了障碍;有利于欧洲和世界的和平发展。(3)欧洲统一的思想源远流长,有利于推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联合。欧洲走向联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1)必要性①战后西欧任何一个国家都失去了在世界格局中的主导作用,谁也无力单独与美苏抗衡,唯一的出路就是“联合”。②两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人民反战情绪强烈,迫切希望有一个和平的环境恢复发展经济。③西欧各国面积狭小,资源相对匮乏,原有的殖民地与半殖民地纷纷独立。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既面临来自苏联的威胁,又受到美国的经济渗透、政治控制的压力。(2)可能性①西欧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没有太大差异,经济联系比较密切。②西欧各国都实行资产阶级的议会民主制。③西欧各国有相同或相近的历史传统、文化、宗教和意识形态。④西欧各国都强烈要求恢复它们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⑤法德两国逐渐实现和解。一、美苏两大阵营对抗格局的概况项目美国苏联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正式开始经济措施(竞争)拉拢西欧,实行马歇尔计划联合东欧,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对峙军事组织(对峙)成立北约成立华约激化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发展缓和(20世纪70年代)、紧张(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星球大战计划”)、再缓和(20世纪80年代中期)终结东欧剧变、苏联解体(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二、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1.随着西欧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其实力越来越强,在各个领域与美国和日本展开竞争。2.20世纪50年代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日本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其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使得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反对美苏的霸权主义,冲击了两极格局。4.改革开放后,中国迅速崛起,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日益重要。5.美国和苏联因军备竞赛和对外侵略战争的拖累,实力相对衰弱。总之,两极格局因为美苏的相对衰弱和日本、西欧、中国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而逐渐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世界多极化趋势已经出现并深入发展。[课堂小结]时空坐标答题术语1.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在国家发展战略上的对立和冲突,使它们从战时盟友变成冷战对手,逐渐形成两极格局。2.欧共体成立、日本经济起飞、中国崛起和第三世界兴起,说明两极格局中孕育着多极化发展趋势。3.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随之结束,两极格局结束后,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当堂达标固双基1.二战后初期,处于巅峰状态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的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世界格局将取决于我们”。杜鲁门上述言论反映()A.美国要求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中居霸主地位B.二战使美国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强的军事大国C.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