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五单元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学习目标:1.了解罗马法的发展过程,知道公民法和万民法的主要内容及特征。2.认识罗马法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及其对后世立法的影响。目标解读:1.重点:(1)习惯法。(2)成文法。(3)《十二铜表法》。(4)《查士丁尼民法大全》。2.难点:(1)全面理解《十二铜表法》。(2)罗马法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影响。3.易错易混点:比较罗马公民法和万民法。课前自主预习一、太平天国运动1.原因(1)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2)组织准备:洪秀全创立“”,将西方基督教与中国的民间宗教相结合。拜上帝会2.经过(1)金田起义:1851年。(2)永安建制:初建政权。(3)定都天京:1853年,占南京,改名,定为都城,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4)军事全盛:北伐、西征、。(5)天京变乱:1856年,由盛转衰。(6)天京陷落:1864年,最后失败。天京天京突围3.纲领性文件4.作用沉重打击了的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官僚集团形成,汉人权力增长,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清王朝湘淮系[知识点拨]太平天国运动同以往历次农民起义相比所具有的新特点(1)背景方面:与以往历次农民起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新增了西方列强入侵的背景。(2)革命任务方面:太平天国不仅反对本国的封建统治,还担负起反抗外来侵略的革命任务。(3)思想方面:以洪仁玕为代表的进步人士,首次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4)外交方面:太平天国首次提出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地与外国建立外交关系的主张。(5)形式方面:太平天国在形式上首次利用外来宗教以组织农民起义。问题探究1:《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未能实现目标,原因有何不同?提示:(1)《天朝田亩制度》:体现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严重脱离实际。在当时的条件下,无法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只能是空想,根本无法实现。(2)《资政新篇》:从理论上看,它没有涉及农民最迫切的土地问题,不是农民斗争实践的产物;从实践上看,因当时紧张严峻的军事环境和缺乏广泛的社会支持而落空,没有认清列强的侵略本质,因此缺乏实践的社会、经济和阶级基础。二、洋务运动1.目的: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统治阶级一些当权人物看到了欧美国家的船坚炮利。为了挽救国家的颓势,他们发动了“求强”“求富”的洋务新政。2.代表人物:洋务派人物主要有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3.主张:“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外需和戎,内需变法”。4.内容(1)创办军事工业:以“”为旗号。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崇厚创办天津机器制造局。(2)创办民用工业:以“”为旗号,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3)筹划海防: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4)创办近代教育: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并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开近代教育之先河。自强求富5.作用:洋务新政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的尝试。6.结果:洋务派期望洋务新政可以保障国家安全,抵抗外敌侵略,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目的未能达到。现代化[知识拓展]洋务企业的创办形式清政府开办的洋务企业主要有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三种形式。这里“官”特指政府;而“商”则指私人,既包括民间商人,也包括官僚投资者。官办企业有军用也有民用,官办企业主要在创办早期,且以军用企业为主。官办企业经费都是来自清政府的财政收入,生产出来的产品主要供官府奢侈消费,产品不进入市场流通交换,生产完全由官府主导控制,统一调配;同时,官办企业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它与传统的官营手工业的经营方式本质上并无根本区别,依然是封建政府的地方生产衙门。鉴于官办企业的弊端,洋务派后期,特别是在创办民用工业时,投资大多采取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形式,产品主要作为商品投放市场,管理上采取劳动雇佣制,所以其本质上属于带有封建因素的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1.边疆危机: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西北、西南、东南边疆地区安全遇到了严重危机。俄国、英国、日本、法国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1)左宗棠收复新疆①原因a.年,新疆地区少数民族上层分子反对清中央政府,形成内乱局面。b.英国支持的浩罕国军事首领阿古柏趁机入侵,占领南疆和北疆部分地区。c.俄国出兵占领伊犁地区。1864②经过a.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发兵新疆平乱。b.1878年2月收复新疆南北两路。c.年,清政府在新疆正式建省,使西北边疆度过了危机。(2)中法战争①原因a.越南是清朝的。b.1883年8月,法国控制了越南,把侵略矛头对准了中国。1884藩属国②经过a.1883年底,中法战争打响。b.1884年8月,法军偷袭马尾军港,炮毁福州造船厂。c.,清军在冯子材率领下取得镇南关大捷,法军败退。d.1885年6月,中法《越南条款》签订,承认法国占领越南。e.年台湾建省,清政府加强了对台湾的统治。1885年3月18852.甲午中日战争(1)原因(2)过程①战争爆发:1894年7月,日本舰队在朝鲜半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②平壤战役:清军失利。③黄海大战:中方损失略大,但主力尚存,李鸿章下令保船避战,中国失去黄海制海权。④辽东战役:日军占领大连、旅顺等地。⑤: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威海卫战役(3)结果:清政府战败,1895年4月,签订《马关条约》。项目内容危害割地割、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赔款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辽东半岛开埠开放沙市、、苏州、杭州为商埠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设厂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重庆(4)影响①《马关条约》丧权辱国,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②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证明了的破产。③日本侵占台湾,台湾人民进行了长期抗争。台湾人民的武装抗日斗争,重挫日本占领军,表明了台湾人民不屈服于日本占领的坚强意志。洋务运动[知识点拨]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1)认识原因:对可能发生的侵略战争缺乏预见,准备不足;信奉“武器决定论”。(2)战略失误:一味依靠外国调停,没有把立足点放在自身力量上;放弃和丧失制海权。(3)政治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政治腐败。(4)外部因素:日本明治维新后综合国力迅速提高,对外扩张蓄谋已久,战前准备充分。四、瓜分中国的狂潮1.清政府向欧洲大借款《马关条约》签订,俄、德、法“”,日本被迫归还辽东半岛,但向清政府索取3000万两白银“赎辽费”。为了在3年内向日本交出2.3亿两白银,清政府分3次向俄法银行团、英德银行团,以高额利息借款3亿两白银。2.划分势力范围和强租租借地俄国强租旅大,英国租威海卫,德国租胶州湾,英国租香港新界,法国租广州湾。3.列强在中国大量掠夺铁路和工矿利权。三国干涉还辽问题探究2:什么是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提示:(1)商品输出:主要是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各种特权,掠夺原材料和向中国倾销商品。鸦片战争以后,甲午中日战争之前,各资本主义国家对华主要是商品输出。(2)资本输出:是列强用过剩资本对其他国家进行投资或贷款,在中国具体表现为争做中国债主,抢夺修筑铁路权,争夺路矿和办厂权。《马关条约》签订以后,各帝国主义国家对华主要是资本输出。问题探究3: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仍以商品输出为主。这句话对吗?提示:错误。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是资本输出。课堂互动探究探究点一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反思史料一“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延续了十年之久,现在已经汇合成一个强大的革命”;“可以大胆预言,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即将爆发的地雷上,使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爆发”。——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史料二“运动一开始就带着宗教的色彩”;“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老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对立停滞与腐朽”;“显然,太平天国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但是……这个魔鬼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马克思史料三太平天国“只知有民族,不知有民权;只知有君主,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孙中山思考:(1)根据史料一、二,指出马克思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变化。分析马克思的认识发生变化的原因,并说明我们可从中学习马克思怎样的治学态度。(2)史料二、三都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各自的依据是什么?[信息解读](1)史料一反映了马克思认为当时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具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革命力量强大,并且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将会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重大的影响。(2)史料二反映了马克思从革命理论的落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农民阶级革命的最终发展的方向等分析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缺点。(3)史料三反映了孙中山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只是一场旧式的农民起义,是一次反对满洲贵族的起义,革命的内容并不先进,不会真正的促进中国社会的转型。[提示](1)变化:从赞扬到否定。原因:太平天国刚开始的时候,马克思对其了解很少,从反对封建主义的角度赞扬中国革命;随着太平天国的发展和走向失败,马克思对其进行深刻分析,客观地总结出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态度:反映了实事求是的历史研究态度。(2)史料二认为太平天国是建立在落后的经济基础上的。史料三认为太平天国是片面的反满斗争。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双重作用(1)促进作用①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减轻了中国近代化的阻碍因素。②《资政新篇》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对当时的思想和经济发展均有影响。③催生了洋务运动的产生。洋务运动前期创办的部分军事工业都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而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2)阻碍作用①《天朝田亩制度》旨在建立小农经济的绝对平均主义的天国,与发展资本主义的时代潮流相违背。②太平天国运动破坏了富饶地区的生产力,迟滞了这些省份的近代化进程。③中国内乱给外国侵略者以可乘之机,列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近代化的大好时机。【典例1】《剑桥中国晚清史》载:“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材料中的“太平军的社会革命”()A.顺应了当时中国小农经济国情B.是绝对平均主义的体现C.强调国家对百姓财产权的尊重D.是战争环境的必然选择[审题指导]①定时空:1851~1864年的中国。②抓关键: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③析选项:选项排查分析正误A项材料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作用”脱离了当时农耕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行。错误B项《天朝田亩制度》提出“有田同耕,有饭同食”的理想原则,体现了小农意识的绝对平均主义,材料中“消灭经济竞争和剥夺家庭在经济和社会上的作用”正是这一意识的体现。正确选项排查分析正误C项尊重百姓的财产权与材料意思相反。错误D项太平天国运动全过程处于战争环境中,《天朝田亩制度》是它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农民阶级对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政治诉求,而不是战争环境的必然选择。错误[答案]B评价型选择题的解题技巧(1)推理反证法。结合相关历史知识,对主体(评价的对象)与评价(一般是各选项的描述)间的逻辑关系是否成立逐一进行推理分析,若不成立,直接排除即可;如果符合逻辑关系的选项不止一项,就需要结合题干进行反向推理证明,找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2)信息简化法。如果评价的内容以题干材料形式出现,且不易读懂,可运用此法。首先确定评价的主体(太平天国运动);然后结合题意和限定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