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3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11课 辽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三单元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课程标准: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在经济与社会方面的新变化。课标解读:1.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2.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辽宋夏金元时期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3.结合辽宋夏金元时期科举制和人身依附关系的发展,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当时社会的变化。课前自主预习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1.宋朝农业发展的表现(1)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熟。(2)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作物的农户。(3)棉花的种植始于,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4)在辽夏金元统治之下,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三经济宋朝2.手工业发展的表现(1)宋朝制瓷技术有重要改进,出现了以五大名窑为代表、风格各异的众多特色瓷器。元朝烧出了新型彩绘瓷器和。(2)宋元时期,大量出口海外,继丝绸之后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3)矿冶业在北宋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煤的开采量很大,都城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作燃料。(4)是宋朝新兴的手工业,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青花瓷釉里红瓷器煤印刷业问题探究1:南北方是如何划分的?提示:南北方的分界线是以秦岭—淮河这道天然界线,以南称为南方,以北称为北方,大致把我国领土分成南北两半。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宋朝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1.为大众服务成为商业的主流,蓬勃发展。2.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不仅官方设置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3.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导致货币需求量剧增。北宋开始出现。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作为主币发行。基层市场榷场纸币纸币4.海外贸易非常繁荣,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主要外贸港口有等。5.城市的兴盛引人注目。北宋和南宋人口多时均超出百万,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临安到元朝改称杭州,仍被外国旅行家称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元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外贸广州、泉州、明州东京临安大都问题探究2:宋朝商业繁荣的表现与唐朝有何不同?提示:唐朝的商业繁荣,主要体现在长安、洛阳、扬州、成都等大都市的兴起和发展。特别是长安的布局极具特色,异常繁华,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宋朝商业却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南方商业都市的发展。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南方的商业尤为发达。那时商业都市很多,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市场上有来自全国各地以至国外的商品,琳琅满目。国内外的客商往来不绝,出现一派繁忙的景象。二是海外贸易的发展。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三是货币制度的变化。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为与铜钱并行的货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的发展。三、经济重心南移1.过程(1)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2)北宋灭亡,大批中原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3)元朝的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2.影响(1)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被迫采取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2)自南宋起,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南北分卷江浙[知识点拨]图示法显示经济重心完成南移过程四、社会的变化1.观念变化隋唐时期,士族阶层在政治上已经衰落,但重视家族背景的门第观念仍然十分流行。到宋朝,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改变。2.人身依附关系松弛。3.国家对社会的控制在宋朝有比较明显的松解。问题探究3:宋朝社会出现新变化的原因有哪些?提示:(1)宋代科举“取士不问家世”“一切考诸试篇”增大了平民子弟进仕的机会,促进了政治方面的社会流动。(2)宋朝政府采取了宽松的土地政策,土地作为商品可以进入流通领域,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明显松弛。(3)宋代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商品经济发展,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南北生活习俗相互融合。课堂互动探究探究点一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史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货殖列传》史料二朝廷在古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陆游集》史料三北宋科举入朝做官的官员统计思考:(1)从史料一到史料二体现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转移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史料三中表格所示内容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信息解读](1)史料一表明汉代江南地区人口稀少,经济不发达,也表明当时中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黄河流域。史料二表明北宋国家财政收入主要依赖江南地区,也说明南宋时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已经完成。(2)观察表格数据,要进行横向或纵向的比较,通过数据的变化,归纳出规律性的认识。比较北宋不同时期入朝做官的官员数量的变化,可知,南方官员的人数大大增加,这从侧面反映出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的增强。[提示](1)魏晋南北朝、唐中后期及北宋,北方是经济重心,但北方战乱较多,大量人口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江南经济的发展。南方相对安定,魏晋、南朝及南宋等政治中心转向南方,统治者也重视发展。南方地理条件优越,土壤肥沃等。(2)随着经济重心南移,北宋时期南方通过科举入朝为官的数量逐渐增多,客观反映了经济重心转移对教育文化的影响,实质说明文化重心随经济重心转移而变化。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对城市交通贸易的影响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对人才教育的影响对民族关系的影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推动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很大的改善,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南宋完成经济重心南移。元明清时期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达人口的转移一定程度上促使了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迁移,而经济重心南移又反过来促使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使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经济重心南移,导致了人才教育的相应变化,推动了教育科举的发展,也促进了南方地区教育文化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北方人民南迁,使游牧民族和汉族有了更深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民族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导致南方某些地区的过度开发,如“放火烧荒、围湖造田”等,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典例1】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审题指导]①定时空:本题考查宋代经济的发展及其影响。②抓关键:材料表明宋代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些民间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③析选项:选项排查分析正误A项鼓励海洋开发并不一定意味着朝廷就需要认可本地的一些信仰。错误B项受尊重的女神古已有之,并不意味着女性社会地位提高,而且宋代女性的社会地位并没有提高。错误选项排查分析正误C项区域性的信仰被朝廷认可,表明该区域社会影响力上升,这里的一些信仰对后世的影响不断扩大,表明其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正确D项在中国古代,统治思想是指统治者用以统治民众的指导思想,与民众观念本不相同,朝廷承认这种信仰,并不意味着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错误[答案]C探究点二唐宋时期中国城市的发展史料一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后期则规定:“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史料二史料三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又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思考:(1)史料一反映了唐后期与前期在市的设置上有何调整?是否意味着官府对市的监管放松了?(2)据史料二、三概括宋代市场发展的特点。[信息解读](1)首先明确问题是“调整”,然后根据唐前期与唐后期的规定进行对比即可。(2)解读本史料重在抓出处,获取关键信息。首先,根据史料三中的出处判断史料情景是宋朝的东京。其次,解读关键信息,史料二中的“夜市”、史料三中的“鬼市子”“夜游吃茶”反映了宋代东京商业不受时空限制,城市的市场由以前封闭性市场演变为开放性的市场。[提示](1)调整:唐朝前期不准设市,后期必须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可见随着经济的发展,市的建置制度有所调整。监管:没有,官府对于市的监管相对宽松应在宋朝以后。(2)市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市场扩大;有饮食服务设施。唐宋时期中国城市发展的特征(1)坊市界限被打破,突破了时间、地域限制;农村的“草市”发展。(2)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出现了夜市、晓市等,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3)海运的兴盛带动了我国沿海一大批港口城市的兴起,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典例2】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经济严重衰退B.土地政策调整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审题指导]①定时空:本题考查宋代的土地政策的变化。②抓关键:“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是关键。③析选项:选项排查分析正误A项宋代农业、手工业、商品经济都获得了很大的发展。错误B项宋代由于采取“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导致大土地所有制得到发展,租佃制较普遍。正确C项坊市制度崩溃与租佃关系发展不密切。错误D项租佃关系发展不是政府管理失控的结果,而是政府管理政策调整的结果,政府还对租佃制进行规范。错误[答案]B宋代的土地政策宋代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土地兼并直接导致的是农民身份的变化和职业的流动,或者因职业需要和地区发展不平衡而导致地区流动。宋代商品经济活跃,城乡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为失去土地的农民再就业或者到其他地区再就业提供了有利的机会。农民转而从事手工业、商业或被迫租种地主的土地成为佃农。思维能力升华两宋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的因素,在经济上:宋朝的土地制度、赋税制度、户籍制度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发展的需要,促进了生产发展。首先,唐朝中期以后,随着两税法的实行,土地私有制迅速发展起来。北宋建立之初制定了“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制度,从而进一步加速了土地转移的速度,使大量国有土地转化为私有。其次,封建剥削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主要是租佃契约关系。佃户必须按照契约规定向地主交纳地租,期满后有退佃起移的权力,人身依附关系大为减弱,劳动者的积极性有了提高。在手工业中也普遍实行了有利于提高手工业者生产积极性的雇佣制度。再次,宋朝的户籍制度规定,佃农(客户)直接编入国家户籍,而不再是地主的“私属”,获得了人身自由,人口流动加快。宋朝政治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形成了一个从总体看比较有利于生产和商业发展的政治环境。首先,五代十国时期,中原混战,南方相对安定,人民纷纷南迁,带去了劳动力、技术和财物,使南方经济得到快速发展。“靖康之难”后,又发生了一次人口大迁移,结果不仅政治中心南迁,经济重心也南迁了,南方得到了充分开发,其经济发展水平终于超过了北方。其次,宋建立后所采取的各种削弱地方权力的措施,使中央政府的力量空前加强,这改变了地区隔阻、交通不畅、政令与赋税不统一的混乱局面。因此,国内环境安定,使得百姓安心生产,土地得到开垦,人口数量激增;南北交通障碍消除,为商品、技术的交流提供了条件。再次,宋代统治者实行的“守内虚外”政策,使宋朝把主要力量放在国内,有效地维持了国内的长期稳定,使社会经济处于相对稳定发展的时期。课堂归纳小结[网络构建][教材必背]1.宋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较之前代有明显的发展。2.宋元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大城市引人注目,外贸税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3.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南宋

1 / 4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