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5.2 土壤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节土壤基础精准演练探究一观察土壤考向1土壤颜色土壤颜色是土壤的重要特征,根据颜色命名土壤是土壤重要的命名法则。据此完成1~2题。1.下列地区中,根据黑色命名土壤的是()A.东北地区B.南方地区C.青藏地区D.西北地区答案A解析东北地区黑土广布,黑土是根据土壤的颜色为黑色命名的土壤。答案解析2.关于土壤颜色与地区的组合,正确是的()A.华北地区—红色B.南方地区—蓝色C.四川盆地—青色D.北方地区—黑色答案D解析华北地区的土壤是用黄色命名,南方地区的土壤是用红色命名,四川盆地的土壤用紫色命名,北方地区的土壤用黑色和黄色命名。答案解析考向2土壤质地地表的土壤结构和植被覆盖状况会直接影响到地表水的下渗。图甲为地表单位面积上厚度相同的四类均质土壤(砂土、砂壤土、壤土、黏土)的累积入渗量曲线图;图乙为地表单位面积上的四类均质植被覆盖区(耕地、草地、古老的牧场、大量放牧的牧场)的累积下渗量曲线图。据此回答3~4题。3.黏土主要由非常小的(2μm)硅酸铝盐颗粒组成,是含沙粒很少、具有可塑性和黏性的土壤。壤土是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据此判断甲图中分别表示壤土和黏土的是()A.壤土—①,黏土—②B.壤土—①,黏土—④C.壤土—②,黏土—③D.壤土—③,黏土—④答案D解析黏土主要由非常小的(2μm)硅酸铝盐颗粒组成,是含沙粒很少、具有可塑性和黏性的土壤。壤土是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与砂土和砂壤土相比,黏土的透水性较差,下渗量最小,而壤土次之,分别对应图中的④③,故D项正确。答案解析4.图乙的四条曲线中能反映耕地的是()A.ⅠB.ⅡC.ⅢD.Ⅳ答案D解析耕地由于长期耕作,与草地、古老的牧场、大量放牧的牧场相比,下渗量最小,读图可知,图中Ⅳ下渗量最小,故D项正确。答案解析考向3土壤剖面构造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图一为不同气候(湿润、半干早、干旱)作用下土壤剖面发育示意图。图二为不同植被(森林、草原、荒漠)作用下土壤剖面深度与有机质的质量百分比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5.图一中土壤剖面与气候的组合,正确的是()A.甲—湿润,乙—干旱,丙—半干旱B.甲—半干旱,乙—湿润,丙—干旱C.甲—半干旱,乙—干旱,丙—湿润D.甲—湿润,乙—半干旱,丙—干旱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降水越多,淋溶作用越强,淋溶层越厚。读图可知,甲淋溶层最厚,故甲的环境条件为湿润;乙没有淋溶层,故乙的环境条件为干旱,丙的淋溶层居中,故丙的环境条件为半干旱。故A项正确。答案解析6.图二中土壤剖面与植被的组合,正确的是()A.①—森林,②—荒漠,③—草原B.①—草原,②—森林,③—荒漠C.①—荒漠,②—草原,③—森林D.①—森林,②—草原,③—荒漠答案C解析荒漠作用下,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最低,故①为荒漠;草原作用下,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多,总体而言,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少,故②为草原;森林作用下,土壤淋溶作用强,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总体而言,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故③为森林。故C项正确。答案解析探究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考向1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读风化作用强弱与气候相关示意图,回答7~8题。7.关于岩石风化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从①到②物理风化作用逐渐加强B.从②到③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减弱C.从③到④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加强D.从④到①物理风化作用逐渐减弱答案B解析从①到②,由干到湿,物理风化作用逐渐减弱,A项错误;从②到③,由热到冷,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减弱,B项正确;从③到④,由湿到干,物理风化作用逐渐增强,C项错误;从④到①,由冷到热,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增强,D项错误。答案解析8.①处地表的土地景观特征最可能是()A.红土B.沙土C.黄土D.黑土答案B解析①处土地景观的特征是在“干”“热”的条件下形成,最有可能是沙土,故B项正确。答案解析考向2生物与土壤读土壤的物质分布图,回答9~10题。9.在土壤的组成物质中,含有腐殖质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B解析腐殖质是有机质经微生物分解作用转化而来的,在土壤中的判别标准有二:一是占的容积比较小,二是分布在土壤的表层,故B项正确。答案解析10.在土壤的形成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地形B.岩石C.气候D.生物答案D解析生物除了使土壤中富含有机质外,还加快了岩石的风化,促进了土壤的形成,因此生物在土壤的形成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答案解析考向3成土母质、地貌与土壤牙刷草是找铜矿的指示植物。“牙刷草,开紫花。哪里有铜,哪里就有它”,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广为流传的谚语。据此完成11~12题。11.牙刷草生长所需的铜元素主要来自()A.生物B.气候C.地形D.成土母质答案D解析成土母质是地表岩石经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形成的松散碎屑,物理性质改变,形成疏松的风化物。是形成土壤的基本的原始物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故D项正确。答案解析12.有关土壤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候和地形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B.成土母质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C.陡峭的山坡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D.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风化壳逐渐加厚答案C答案解析陡峭的山坡受重力影响,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快,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C项正确;土壤形成过程中,气候和生物是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演变而不断变化,A项错误;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B项错误;由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降低,风化壳逐渐变薄,D项错误。解析探究三土壤的功能和养护考向1土壤的功能土壤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据此回答13~14题。13.下列关于土壤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①促进植物的生长②为动物提供营养来源③能够蓄水、保水④为微生物提供生存场所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扎根的场所,促进植物生长;为许多动物和微生物提供生存场所和营养来源;能够蓄水、保水。答案解析14.受土壤影响最大的经济活动是()A.工业B.农业C.旅游D.商业答案B解析受土壤影响最大的经济活动是农业。答案解析考向2土壤的养护分布于我国东北平原的黑土有机质含量多,保肥、保水性强,是最适宜农作物生长的肥沃土壤。20世纪50年代以来,黑土区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引起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据此完成15~16题。15.引起东北平原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全球气候变暖,微生物分解活跃B.大量施用农药化肥,建设人工水渠C.人类过度垦殖,流水冲刷严重D.城市化进程加快,耕地大量被侵占答案C解析结合材料信息“黑土区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商品粮基地”可知,随着农业的发展,东北地区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故引起东北平原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过度垦殖,流水冲刷严重,C项正确。答案解析16.保护与恢复黑土肥力的有效措施是()A.实现秸秆还田,免耕、少耕和休耕B.发展畜牧业,压缩耕作业规模C.大力植树造林,抵御寒潮危害D.完善水利设施,减少水土流失答案A解析秸秆还田,免耕、少耕和休耕有利于保护土壤,恢复黑土肥力,A项正确。答案解析模拟综合探究1.热带雨林对于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图一为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图二为迁移农业造成的土壤肥力变化示意图。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结合图一,简要说明热带雨林与亚寒带针叶林的生物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生物体的干物质重量。单位为千克/米2·年)的差异,并分别说明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2)图二中A为原始森林情况下土壤肥力状况,依据图一分析热带雨林中的土壤比较贫瘠的原因。成果展示(1)差异:热带雨林的生物量较大;亚寒带针叶林的生物量较小。原因: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终年高温多雨,植物生长旺盛;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地区,温度低、降水较少,植物生长比较缓慢。(2)雨林储存的养分最多;枯枝落叶分解释放出的养分被地表径流带走,释放到土壤中的养分少;土壤因淋溶作用而流失养分;土壤养分供生物生长,土壤中积累和补充养分少。答案2.土壤在水力和风力等外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的过程,称作土壤侵蚀。印度东北部降水多,西北部降水少;半岛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下图为印度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说明图中甲、乙两地土壤侵蚀强度的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自然原因。(2)从外力作用的角度,说明甲地和丙地土壤侵蚀的差异并阐述判断理由。(3)分析印度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治土壤侵蚀。成果展示(1)差异:甲地侵蚀强度大于乙地;甲地侵蚀强度空间变化大于乙地。原因:甲地降水强度大于乙地;甲地地势起伏大于乙地。(2)差异:甲地以水力侵蚀为主,丙地以风力侵蚀为主。理由:甲地降水多,地表径流丰富,以流水作用为主;丙地气候干旱,地表径流少,以风力作用为主。(3)修建梯田(或“坡面蓄水工程、截流防冲工程”),拦蓄雨水;修建小型水利工程(如“蓄水池、转山渠、引洪漫地”等),拦蓄暴雨时的地表径流和泥沙;造林种草等生物工程措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缓风速,减轻对土壤的侵蚀;改善土壤性状,增加土壤抗蚀、渗透、蓄水能力;采用生物覆盖、免耕或少耕等措施,保护地面,减缓径流,增强土壤抗蚀能力。答案课时达标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考点分布表考点题号观察土壤1,2,3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5,6,7,8,10,11,13土壤的功能和养护4,9,12,14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土壤由水分、空气、矿物、有机质组成。下表中的土壤为我国东部地区的三种典型土壤:黑土、水稻土、红壤成分表。据此回答1~2题。土壤水分空气矿物有机质a30%20%49%1%b25%30%37%8%c35%15%47%3%1.表中a、b、c代表的三种土壤正确的排序组合是()A.黑土、水稻土、红壤B.红壤、黑土、水稻土C.水稻土、黑土、红壤D.红壤、水稻土、黑土答案B解析三种土壤中红壤有机质含量最少,故a为红壤;黑土因有机质含量最高而最肥沃,且土质较疏松,空气含量较大,故b为黑土;c中水分含量与其他两种土壤比较,相对较多,故为水稻土。答案解析2.关于上述三种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A.黄土高原a土壤分布广泛B.美国中部b土壤分布广泛C.我国北方地区c土壤分布广泛D.a、b、c土壤都是肥沃的土壤答案B解析黄土高原主要为黄土;美国中部平原黑土分布广泛;我国南方地区水稻土分布广泛;水稻土和黑土较为肥沃,红壤贫瘠。答案解析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为5。图一为我国东部某地土壤剖面图,图二为该土壤有机质分布图。据此回答3~4题。3.关于该地表层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A.地表枯枝落叶多,有机质含量较高B.人工增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较高C.受流水侵蚀作用,有机质含量较低D.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有机质含量低答案C解析读图二可知,该土壤表层(0厘米附近)有机质含量低于5,说明地表有机质含量较少,A项错误;如果人工增施有机肥一般会分布在表层附近,B项错误;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强,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较低,C项正确,D项错误。答案解析4.针对该土壤的特性,该地宜采用的农业技术是()A.免耕直播B.深耕改土C.大棚温室D.砾石压土答案B解析免耕直播是指在不耕作的情况下直接在土地上种植,可以减少表层土壤养分流失,但不能提高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A项错误;读图可知,该地土层较深处,土壤有机质较丰富,深耕改土可以有效利用土壤肥力,B项正确;大棚温室可改变热量条件,不会影响有机质含量,C项错误;砾石压土主要改变土壤水热条件,不能改变土壤有机质含量,D项错误。答案解析土壤的淋溶作用是指土壤中的可溶性物质随下渗水流向下淋洗转移的过程。下表示意某土壤剖面的四项营养元素指标。读表,完成5~6题。深度(cm)N(mg/kg)P(mg/kg)Na(mg/kg)Mg(mg/kg)0128340301020912

1 / 6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