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3.4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四节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一、认识土壤1.土壤概念: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______、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2.分层结构:发育成熟的土壤,从地面向下有明显的______差异,如下图所示:肥力垂直3.土壤剖面的意义(1)反映了土壤的______程度:土层______、层次______或______明显,表明土壤发育程度高;土层薄、层次少或分层不明显,表明土壤发育程度低。(2)土壤的颜色、__________________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______因素对于土壤形成过程的影响。发育厚多分层有机质含量环境4.土壤的物质组成二、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因素作用表现成土母质土壤形成的______基础,为土壤形成提供最基本的____________和无机养分不同的成土母质会造成土壤______的差异气候是土壤形成的______因素为土壤的形成提供______和热量,影响着____________风化、物质迁移和动植物、微生物活动物质矿物质性状动力水分矿物质因素作用表现生物是土壤形成的决定性因素为土壤提供____________,改变土壤的结构,形成______。其中,______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地形______、______、______等影响土壤的发育影响光照、热量和______等条件,同时还影响______的转换,进而影响土壤的发育有机物肥力植物高度坡度坡向水分物质因素作用表现时间决定土壤的发育______随着时间推移,土壤从无到有,从薄到厚,______由少到多,逐步发育成熟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形成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人类的______活动,将自然土壤改造为各种______土壤,改善土壤的结构与______,提高土壤的生产能力。一些违反自然成土过程的人类活动,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______、肥力下降进程层次耕作耕作性状退化一、判断题1.所有土壤从上到下都有明显的垂直分层。()2.土壤的形成是岩石圈、生物圈、水圈与大气圈相互作用的结果。()3.生物是土壤形成的动力因素。()4.不同坡向的温度、水分、光照、植被不同,导致土壤的发育程度与性状不同。()5.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形成几乎没有作用。()答案:1.×2.√3.×4.√5.×二、选择题6.对黑土进行观察,最容易观察的是()A.土壤质地B.土壤剖面C.土壤颜色D.土壤水分答案:C7.发育成熟的土壤剖面,从上到下顺序依次是()A.腐殖质层、淀积层、淋溶层、成土母质层B.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成土母质层C.淀积层、淋溶层、腐殖质层、成土母质层D.腐殖质层、成土母质层、淀积层、淋溶层答案:B8.影响土壤发育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是()A.生物B.气候C.地貌D.时间答案:A9.四川盆地的有些地方,岩石是紫色的,土壤也呈紫色。这说明四川盆地紫色土壤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气候B.时间C.生物D.成土母质答案:D10.下列关于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A.湿热地区的土壤形成比干冷地区快B.湿热地区土壤淋溶作用强,土壤黏粘比重高C.冷湿环境不利于有机质积累,干旱、高温地区土壤有机质多D.气候的分布规律在很大程度上控制土壤的分布规律答案:C土壤的形成因素【情景导入诱思】早期的欧洲殖民者在巴西亚马孙河流域发现,当地印第安人在一种与自然土壤迥异的黑色土壤上种植。据研究,这种黑色土壤是人工土壤,主要成分是利用农作物秸秆等在一定条件下制作而成的生物炭。当地人用生物炭改良贫瘠的土壤,可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1)运用综合思维分析成熟土壤的分层结构是怎样的。(2)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有哪些。(3)以人地协调的观点分析人类活动对土壤施加怎样的影响。提示:(1)从地面向下依次为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成土母质层。(2)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时间、人类活动等。(3)人类的耕作活动,将自然土壤改造成为各种耕作土壤,可改善土壤的结构与性状,提高土壤的生产能力。但一些违反自然成土过程的人类活动,则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退化、肥力下降。【核心考点突破】1.自然与耕作土壤剖面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呈水平展布的土层所构成。(1)自然土壤剖面(2)耕作土壤剖面2.我国土壤的地域差异类别分布成因黑色土壤我国东北到内蒙古东部冬季寒冷,有机质分解慢,积累较多红色土壤南方地区高温多雨,矿物质淋溶作用强,氧化铁等含量高类别分布成因青色土壤东部地区长期积水之地土壤中的铁多以氧化亚铁的形式存在,土壤呈青灰色白色土壤西部地区气候干旱,盐碱比较高,有机质少,水分较少黄色土壤黄土高原在黄土基础上发育而成【对点跟踪训练】土壤是自然地理环境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不同的土壤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气候、地表物质、地形、水文条件、生物乃至人类活动。据此回答1~2题。1.下列有关成土母质与土壤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成土母质能够为土壤提供全部的矿物养分B.成土母质的颗粒较粗,则发育而成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粗C.成土母质需要进一步发育才能形成土壤,故其粒度与土壤质地并无关系D.成土母质就是土壤2.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A.生物B.水分C.地形D.气候解析:第1题,成土母质能够为土壤提供部分的矿物养分,A错;成土母质的颗粒较粗,则发育而成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粗,B对;成土母质要进一步发育才能形成土壤,为成土土壤提供矿物质,其粒度与土壤质地有关系,C错;成土母质不是土壤,D错。第2题,生物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又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创造者,陆地上生物的出现加快了岩石的风化,促进了土壤的生成,A对。故选A。答案:1.B2.A读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回答1~3题。1.下列有关生物与土壤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是土壤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B.绿色植物无法吸收成土母质、水体和大气中的养分C.生物作用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关系密切D.森林根系很深,提供土壤表层有机质多2.土壤有机质含量()A.热带地区高于温带地区B.湿润地区高于干旱地区C.江南丘陵红壤高于黄河三角洲冲积土D.青藏高原寒漠土高于黄河三角洲冲积土3.有关气候与土壤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少B.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都较快C.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多D.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土壤多呈碱性解析:第1题,生物循环促使物质迁移、能量流动,联系无机界和有机界,所以生物是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过程和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在土壤形成中起主导作用,C正确;土壤中的矿物养分最初来自母质,A错误;绿色植物可以有选择地吸收成土母质、水体和大气中的养分,B错误;森林直接提供给土壤表层的有机质较少,D错误。故选C。第2题,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具有肥力是土壤的本质属性,而土壤的肥力取决于水、肥、气、热四个因素之间的协调程度。气候湿润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要高于干旱地区。热带地区温度高,微生物分解较快,土壤有机质循环快于温带地区,温带地区有机质相对积累较多,而干旱地区由于水分缺乏,微生物分解相对较慢,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相对温带少,所以A错误,B正确;江南丘陵红壤常年在高温多雨环境下,土壤有机质流失较多,所以C错误;青藏高原海拔高,温度相对较低,微生物分解能力相对较弱,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相对较少,所以D错误。故选B。第3题,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都较快,因此有机质含量较少,故B正确、C错误;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有机物分解速度慢,因此有机质含量较多,故A错误;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土壤多呈酸性,所以D错误。故选B。答案:1.C2.B3.B

1 / 3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