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镇和乡村 第三节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课件 湘教版必修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节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教材预习纲要知识体系架构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预习导引1.城镇化的含义、标志及动力是什么?2.不同区域的城镇化有何差异?3.城镇化对地理环境有何影响,应如何应对?[自读教材·填要点]一、城镇化1.含义:又叫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上集聚、地区转变为地区的过程。2.标志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持续上升劳动力从产业向、产业转移建设不断扩大乡村景观逐渐转化为城市景观3.动力是城镇化的主要动力与城镇化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第三产业的发展会促进城镇化空间乡村城市比重第一第二第三用地规模经济发展工业化二、城镇化的地域差异1.发展阶段城镇化发展速度在之前极为缓慢,之后,尤其是进入20世纪以来,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人口迅速攀升。现在出现了一些大都市带。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对比(1)发达国家:起步早、水平高,出现了郊区化和_________现象。(2)发展中国家:起步、水平较低,发展速度,有些国家出现了城镇化畸形发展。工业革命比重逆城市化晚快3.我国的城镇化(1)当代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人口快速,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城镇化水平持续。(2)推进新型城镇化,需注意问题:①以人为核心,全面提高城镇化的质量。②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发展,以为主体形态。③借助城镇化推动乡村振兴。④优化城镇布局,统筹。⑤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和能源,减少对自然界的干扰和破坏。⑥重视历史文化传承。增长协调城镇群城乡发展提高三、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有利:城镇规模扩大,使城镇功能日益增强,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休闲娱乐的中心。2.不利:对地理环境造成较大破坏,质量下降;引发环境污染、、房价居高不下、建设用地紧张等问题。3.今后方向:建设城市、城市、城市,走健康、持续、绿色、高效的城镇化道路。人居环境交通阻塞生态田园智慧[教材图示·再发掘]教材图2-38我国六次人口普查城镇化水平1.据图分析我国人口数量及城镇化水平变化特点。提示:总人口不断增加,但增速变缓;城镇人口不增增加,且增速较快;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且增速加快。2.城镇人口增加将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提示: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地理实践]主题探究(一)城镇化及其进程改革开放40年,是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40年。这40年,中国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2%提高到2017年的58.5%,城镇常住人口由1978年的1.7亿人增长到8.1亿人,城市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57个。中国城市发展成就,是40年改革开放成就的重要体现。1.运用“综合思维”分析材料中反映出的城镇化的标志有哪些?提示:城镇人口增加、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2.运用“综合思维”分析我国目前的城镇化处于何种阶段?提示:中期阶段。3.从“地理实践力”的角度出发,探讨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改革开放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知识生成]1.城镇化的含义及动力城镇化的内容包括人口城镇化和地域城镇化,城镇化可从内涵、标志和动力机制等方面理解。(1)内涵(2)标志(3)动力机制从人口迁移来看,推动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来源于推力和拉力。推力是指那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拉力是指那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如下图所示:2.世界城镇化的进程差异(1)时间差异(2)空间差异表现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时间早晚早晚原因工业化早独立较晚,工业化晚目前速度快慢慢快原因城镇化已发展到成熟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表现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高低高低且发展不平衡原因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劳动生产力大大提高,大量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亚非国家城镇化进程落后于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南美洲国家城镇化水平超过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存在问题问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镇发展不合理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交通条件改善,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镇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素养落实]标准值是指一个国家某项数据与世界平均水平之差的标准化数值。下图为1965~2015年世界城镇化水平及某国城镇化演变过程。据此完成1~2题。1.该国1965~1975年城镇化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经济快速发展B.自然灾害频发C.城镇问题突出D.国家人口政策2.由图示信息可推测,最近15年该国城镇人口比重()A.停滞增长B.缓慢增长C.快速增长D.持续下降解析:第1题,经济快速发展会促进城镇化发展,故A项错误;自然灾害频发、城镇问题突出不会导致城镇化水平的快速下降,故B、C项错误;国家通过人口政策影响人口迁移,会使城市人口向乡村迁移,导致城镇化水平下降,故D项正确。第2题,从图中城镇化水平标准值的变化可知,近15年该国城镇化水平标准值明显上升,与世界城镇化水平差距逐渐缩小。故最近15年该国城镇人口比重快速增长,C项正确。答案:1.D2.C下表为2013年联合国城市研究机构发布的关于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英国等四国的城镇化水平表。完成3~4题。国家甲乙丙丁城镇化水平/%908366323.甲、乙、丙、丁依次代表的国家是()A.日本、英国、泰国、沙特阿拉伯B.日本、英国、沙特阿拉伯、泰国C.英国、沙特阿拉伯、日本、泰国D.英国、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4.下列关于乙国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出生率低B.人口集中在东南沿海城市C.人口集中在中部平原城市D.人口集中在绿洲城市解析:第3题,给出的四个国家中,英国城镇化水平最高,因此排除A、B选项。沙特阿拉伯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石油资源丰富,人口大多从事与石油有关的行业,因此城镇化水平高于日本。第4题,乙国为沙特阿拉伯,属热带沙漠气候,人口集中在绿洲城市。由于它是发展中的阿拉伯国家,信奉伊斯兰教不禁生育,因此人口出生率较高。答案:3.C4.D主题探究(二)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实践]2019年4月11日晚,短时极端强降水导致深圳全市多个区域突发洪水,福田区、罗湖区出现多处暗渠和暗涵。人员遭遇洪水淹溺死亡或失联,共造成11人死亡。近年来,一到雨季,“到某某城市看海”就成了许多城市居民的口头禅。暴雨以它独有的方式,给一座座现代化城市留下了深刻烙印。街道成河、汽车没顶、交通堵塞、人员伤亡……内涝似乎已成为我国许多城市遭遇强降雨后的普遍状态。1.从“区域认知”的角度分析材料中所说的深圳为什么在四月份就会出现强降水?提示:深圳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每年的雨季开始早,四月份已经进入雨季。2.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城市内涝频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城市建设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同时城市建设导致地面硬化、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增加。3.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城市内涝可能带来哪些危害?提示:城市内涝可能会对交通安全、城市卫生、排水、周边生态系统等带来危害。[知识生成]1.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1)对自然景观的不利影响(2)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不利影响表现形式环境质量下降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光污染、辐射污染不利影响表现形式城市交通问题交通堵塞,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事故频发;公共交通发展缓慢;停车场紧张城市住宅问题居住环境差;住宅质量低劣、设备缺少、住房破损;房价昂贵、空房率上升;出现贫民窟城市社会问题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贫困问题,特别是失业者、技术过时者和缺乏充分教育的群体增加;老年人问题(人口老龄化);内城经济衰退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功能进行合理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科学合理管理城市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储存、分析、处理功能,结合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导航功能,为城市管理提供全方位的应用服务[方法技巧]图解“城市病”的表现及解决措施[素养落实]读城市区域景观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1.城市区域与郊区相比,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A.逆温现象B.水土流失C.热岛效应D.臭氧层空洞2.为避免该问题对城市大气环境带来的污染,应该()A.将卫星城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范围之外B.将工业区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下风向地带C.控制城市发展,缩小城市规模D.减少城市高层建筑物,增加城市空间解析:第1题,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改造最明显的地区,城市区域与郊区相比,人口、工业密集,释放大量的人为热,且城市建筑物密集,不易散热导致城市气温比郊区高,易出现“热岛效应”。第2题,城市热岛的出现,使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城市,易对城市大气环境带来污染,为避免该问题出现,应将卫星城或工业区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范围之外。答案:1.C2.A城市渠化是指将城市内河河道取直,硬化河堤、河底,改造岸坡为直立砌墙或混凝土墙,把天然河道变成人工明渠。据此回答3~4题。3.我国各地在城镇化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城市渠化现象,其主要作用是()A.改善城市供水条件B.增加休憩娱乐场所C.提升内河航运能力D.增强排污排涝能力4.城市渠化对地理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是()A.河流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加重B.底栖生物生存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C.阻断与地下径流的联系,地下水位上升D.河道取直,水质恶化解析:第3题,城市的发展使得城市建筑地面越来越多、绿地越来越少,降水多时会造成城市地表积水多,若排水不畅,会造成城市内涝。城市渠化通过裁弯取直和硬化河堤、河底,改造岸坡为直立砌墙或混凝土墙,把原来蜿蜒多变、流动缓慢的天然河道改造成为外形归顺、水流顺畅的人工明渠,以达到稳定河势,加大过流能力,尽快排泄洪水的目的,能及时排除地表积水到水渠中,增强排污排涝能力。第4题,城市渠化使河流流速加快,减少泥沙淤积;河道硬化破坏了河底生物的生存环境,一些生物难以生存;阻断与地下径流的联系,阻断了地下水位的补充来源,地下水位下降;河道取直、水流加快,水质在一定程度上净化加快。答案:3.D4.B

1 / 2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