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专题二 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 第3框 恰当运用简单判断课件 新人教版选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专题二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第3框恰当运用简单判断专题二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情景导入]画虎还是画猫从前有个县官,很喜欢画老虎。可是水平不高,往往画虎成猫,一点儿没虎味。一天,县官画了一只老虎,贴在墙上,叫一个衙役来,问道:“你看这是个啥?”衙役一看,直率地回答:“是猫,我的老爷。”这一下可惹恼了县官。他破口大骂:“你有眼无珠,把虎看成猫,真是胆大包天!”他下令把这个衙役重责四十大板。专题二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县官又叫另一个衙役来看。这个衙役一看,画上画的很像黑猫,可他不敢说。县官问:“你说这是个啥?”衙役答:“老爷,我不敢说!”县官问:“你怕啥?”衙役答:“我怕老爷。”县官生气地质问:“那么我怕谁?”“老爷怕皇帝!”“皇帝又怕谁?”“皇帝怕老天!”“老天怕什么?”专题二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老天只怕云!”“云怕什么?”“云最怕风!”“风怕什么?”“风害怕墙!”“墙怕什么?”专题二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墙怕老鼠!”“老鼠怕什么?”这时,这个衙役指着墙上挂的画答道:“老鼠什么都不怕,就怕老爷这张画!”县官气得两眼直盯着衙役,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请您思考]县官为什么气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专题二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温馨提示](1)第一个衙役回答县官:“是猫,我的老爷。”这句话表达了这样一个判断:“你画的是猫。”(2)说实话招来一顿打。所以,第二个衙役既要不违心,又要不挨打,只有另想办法了。他绕了一个大圈,最后说:“老鼠什么都不怕,就怕老爷这张画!”这句话所表达的也是“你画的是猫”这个判断。(3)两个衙役说话的语句形式是不同的,可是他们所表达的都是同一个判断,只不过后一个衙役说得婉转曲折、言语双关,既表达了自己的意思,又使县官抓不到把柄。结果,县官只有气得连话也说不出来了。一、判断应恰当1.判断的含义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情况有所______的思维方式。2.判断的逻辑特征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是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肯定,二是______;判断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有______之分。断定否定真假3.判断的分类(1)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2)简单判断包括性质判断和__________。复合判断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二、“质”“量”应准确直言(性质)判断(1)性质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______的简单判断。性质判断又称为__________,一般由量项、______、联项、______构成。简单判断复合判断关系判断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性质直言判断主项谓项(2)依据判断的质划分,直言判断分为______判断和______判断两种。(3)依据判断的量划分,直言判断分为______判断、______判断和______判断。(4)从质和量结合上划分,直言判断有六种基本的判断形式:全称肯定判断、__________判断,__________判断、特称否定判断,__________判断、单称否定判断。肯定否定全称特称单称全称否定特称肯定单称肯定三、“关系”应明确关系判断(1)断定认识对象之间______的判断,叫做关系判断。关系判断一般由________项、关系项和______三部分组成。(2)对称关系、________关系和________关系,是对象之间关系对称性的三种表现形式。(3)______关系、反传递关系和偶传递关系,是对象之间关系传递性的三种表现形式。关系关系者量项反对称偶对称传递教材P23“探究问题”提示送信人的错误在于没有作出恰当、准确的判断,是一个不符合实际的错误判断。因为他认为腿越多就跑得越快。教材P24“探究问题”提示(1)此翁的错误在于把特称量项误用为全称量项。具体分析如下:“该来的没来”即“该来的不是来了的”,换位后为“来了的不是该来的”。“不该走的走了”即“不该走的是走了的”,换质为“不该走的不是不走的”,再换位为“不走的不是不该走的”,再换质为“不走的是该走的”。(2)应该说“有的该来的没来”,“有的不该走的走了。”教材P26“探究问题1”提示(1)第一句中主项与谓项搭配不当,应将“中学生”改成“中学阶段”。(2)第二句的不当之处在于:“仙人掌”也不是植物,这是把概念的种属关系误作为全异关系,应将“也不是植物”改为“也不像树木”。(3)第三句中量项使用不当,把一个全称判断句变成了特称判断句,所以应将“有些”改为“所有”或“凡是”。教材P26“探究问题2”提示该探究活动旨在测试学生对关系的判断是否明晰。(1)这间房子里至少有4个人。(2)父子关系、叔侄关系、祖孙关系。教材P27“探究问题1”提示该活动旨在测试学生对关系对称性的把握。(1)是对称关系仍然成立。(2)是反对称关系,不成立。(3)是偶对称关系,有时成立有时不成立。教材P27“探究问题2”提示该探究活动旨在训练学生对关系对称性的把握。(1)仍然成立,因为这是一个对称关系。(2)不成立,这是一种反对称关系。(3)不一定成立,即有时成立有时不成立,因为这是一种偶对称关系。教材P27“探究问题3”提示该探究活动旨在让学生辨析关系的性质。(1)那些无赖使用的是将反传递关系当成传递关系。(2)老人的智慧表现在用反传递关系对付其不当的强化关系,即我和猎人是朋友,但与第三个对象不再具有朋友关系。知识点一判断的含义、特征及类型1.判断的含义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情况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人们在生产及生活实践中,不仅认识了一类类的事物,而且还认识了某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以及某事物与另一事物之间有无某种关系,即认识了事物的种种情况。对一类类的事物,人们可以用概念这种思维形式去反映;对事物的种种情况,人们却无法用孤立的单个的概念去加以反映,而只能用由概念组成的判断这种思维形式才能反映出来。例如:(1)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2)语言不是生产工具。(3)武汉在宜昌和黄石之间。(4)不刻苦学习,就不能取得好成绩。例(1)反映“语言”具有“交流思想的工具”的属性;例(2)反映“语言”不具有“生产工具”的属性;例(3)反映“武汉”与“宜昌”“黄石”有“在……之间”的关系;例(4)则反映了“不刻苦学习”与“不能取得好成绩”之间的条件与结果的联系。2.判断的基本特征任何判断都有两个显著的逻辑特征:第一,有所断定。所谓断定,就是对思维对象或其属性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如果某一语句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对事物无所肯定或无所否定,那么该语句就不表达判断。第二,有真有假。判断在反映事物情况时,如果反映的思想内容与事物的实际情况一致,它就是真的;否则,它就是假的。3.判断的分类判断简单判断性质判断(直言判断)关系判断复合判断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4.怎样才能形成一个恰当的判断判断是对事物情况的反映。要形成一个恰当的判断,首先要对认识对象的情况(如对象的性质、范围以及对象之间的各种关系等)有正确的认识。认识不正确,不可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其次要运用内涵明确、外延确定的概念构成判断。此外,在概念的搭配方面、在判断的联结方面也需恰当。否则,就会产生判断不当的毛病。如同概念与语词的关系一样,判断与语句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判断与语句有密切联系。任何判断必须借助语句才能表达。语句是判断的语言表达形式,判断是语句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表达判断的语句叫命题。判断与语句又有明显区别。判断和语句属于不同学科研究的对象:判断是思维形式,属逻辑学研究范畴;语句是语言的基本形式,属语言学研究范畴。思维形式具有全人类性,而语言则具有民族性。这是判断和语句的根本不同。具体的不同表现在以下:第一,有的语句表达判断,有的语句不表达判断。第二,同一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第三,同一语句可以表达不同判断。例如:这次选举,范教授谁都赞成。这个语句,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分别表达“范教授赞成所有候选人”和“大家都赞成范教授”两个不同的判断。对这种情况,要认真分析语言环境,才能确定语句所表达的是哪一个判断。总之,判断和语句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区别。要准确地表达判断,就必须选择恰当的语句,否则,就会引起思维上的混乱。[针对训练]1.判断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下列各项中属于假判断的是()A.雷锋是共产主义战士B.橡胶不是导电体C.小张与小王是朋友D.金是最贵重的金属解析:选D。该题考查学生对判断这一概念及其特征的理解能力。判断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即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有真假之分。D项断定“金”具有最贵重的金属的属性,与实际不符,因为还有比金更贵重的金属,如铂等,因此,这个判断是假判断,故应选D项。知识点二直言判断(性质判断)(重点)1.什么是直言判断人们认识事物,首先要判断它们是什么或者不是什么,就是要对事物的性质作出“有”(是)或者“无”(不是)的判定。这就需要运用性质判断。性质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这种断定是直接的、不附加任何条件的,所以,性质判断又称为直言判断。直言判断一般由量项、主项、联项、谓项构成。例如,“所有马克思主义者是唯物主义者。”这个判断直接断定了“马克思主义者”都具有“唯物主义者”的性质。在这个判断中,表示“马克思主义者”范围的“所有”叫做量项。“马克思主义者”处于语句主语的位置,表示判断的对象,叫做主项。“唯物主义者”处于语句宾语的位置,表示判断对象所具有的属性,叫做谓项。“是”起着联结主项和谓项的作用,叫做联项。2.直言判断的种类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直言判断分为多种。第一,依据判断的质(即判断所用的断定方式是肯定还是否定)划分,直言判断分为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两种。第二,依据判断的量(即判断对象的数量范围)划分,直言判断分为全称判断、特称判断和单称判断三种。全称判断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全部。特称判断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部分。如果判断主项反映的是单个对象,该判断就不需要量项,这样的判断称为单称判断。第三,从质和量结合上划分,直言判断有六种基本的判断形式: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运用直言判断常见的错误我们强调运用直言判断“质”“量”要准确,凡“质”“量”不准确的直言判断都是错误的。常见的错误有以下几种:(1)缺少主项和谓项。例如:通过学习,进步很快。这个判断缺少主项,使人不知道判断的对象是谁,因而判断不完整。(2)主谓失合(也叫主谓配合不当)。例如,“中学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这个判断的主项“中学生”指的是人,而谓项“阶段”指的是时间、时期。二者不是同一个范畴,外延上不可能有任何联系。这样的错误叫做主谓失合。(3)断定过量。例如,“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这个判断使用了全称量词,是全称判断。事实上,并不是每一种金属都是固体,如水银就不是固体。这个判断的错误是量项对主项的限定过大。这种错误叫做“断定过量”。在运用直言判断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慎用全称”。当我们不能确定是否主项中的所有对象都具有某种性质时,就应当运用特称判断。即使客观上主项中的所有对象都具有某种性质,用特称判断表达也没有错误。例如,一个人并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是导体的时候,用了“有些金属是导体”这样一个特称判断,尽管客观上每一种金属都是导体,这个特称判断也没有错。(4)误用多重否定。最简单的肯定或否定一般不会用错。有时,为了表达强烈的语气,往往用双重否定,或者为了特殊的表达意图,使用三重否定,这时候就应当格外小心。例如,“没有谁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国家不安定”,这句话等于“谁都愿意看到自己的国家不安定”。这大概与说话者的本意正好相反。[针对训练]2.下列判断中哪句是特称判断()A.凡人皆有死B.每一事物都是有矛盾的C.一切事物都不是没有矛盾的D.有的矛盾是对抗性的,有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解析:选D。通过一个具体题目来考查学生对直言判断分类的分析、理解能力。依据判断的量,直言判断可分为全称判断、特称判断和单称判断三种。A项和B项都是全称肯定判断,C项是全称

1 / 4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