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春景•二十四节气,春分连接清明,正是一年春光最堪留恋的时节。新燕将至,此时恰值社日也将到来,古人称燕子为社燕,以为它常是春社来,秋社去。词人所说的新社,指的即是春社了。那时每年有春秋两个社日,而尤重春社,邻里聚会,酒食分餐,赛会欢腾,极一时一地之盛。闺中少女,也“放”了“假”,正所谓“问知社日停针线”,连女红gōng也是可以放下的,呼姊唤妹,门外游玩。•以对句写景起,点明季节。在这尚有轻寒的时节,燕子在微风中翩跹(piānxiān形容轻快地旋转舞动的样子),梨花瓣瓣飞舞。接下来又用两个对句描绘出这明媚春天的另外两个物象:碧苔和黄鹂,三四点(视觉)描摹碧苔稀疏之态,一两声(听觉)则状写黄鹂声断续之致,而这稀疏的绿苔和断续的黄鹂清声又置之于池上和叶底两个更广阔青葱的背景。末句补之以飞絮即飞扬的柳絮,使这一节候的物象更加丰富充实。上片五句从时间领起,罗列燕子、梨花、清池、碧苔、新叶、黄鹂、飞絮各意象,动静相间,声色映衬,视听结合,令读者应接不暇,描绘出一片旖旎(yǐnǐ柔美的样子)慵懒、万物勃发的明媚天气,故曰日长,上片写景已足。•词的上片着力刻画自然景物,为下片写人物提供活动的舞台和背景。满眼春光,盈耳妙音,作者不可能在词中过多描摹,只能取其几点最动人处加以展示,以点带面,写出春之灿烂。•池上青苔点缀,叶底黄鹂弄音,满街飞絮飘扬……整个上阕不仅写景唯美,而且形式整齐雅致,音韵和谐,前四句是两个极为工整优美的对偶句。构图动静结合(有飞燕、落花、青苔、黄鹂、飞絮),清新飘逸。•最后一句是过片。春日渐长,正好可以尽情享受美好春景,自然引出人物的活动。这首词的下片从哪几个方面刻画东邻女子的个性的?•A表情:笑:巧笑→笑从双脸生。•B心理描写: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C场面描写:斗草。•关于“疑怪”两句,向来有三解:一是解作斗草姑娘的内心独白,二是解作少女间的对白,三是解作作者本人的猜测。•当此良辰佳节之际,则有二少女,出现于词人笔下:在采桑的路上,她们正好遇着;一见面,西邻女就问东邻女:“你怎么今天这么高兴?夜里做了什么好梦了吧!快说来听听!”东邻笑道:“莫胡说!人家刚才和她们斗草来着,得了彩头呢!”•。“疑怪”两句通过观察者心理活动,用虚笔再现“女伴”“昨宵春梦”和“今朝斗草”的生活细节,惟妙惟肖,将村姑的天真可爱一笔写足,与上片生气盎然的春光形成十分和谐的画面美与情韵美。“笑从双脸生”,以“特写”作结,收束全篇春光无限之旨。•1.三四点、一两声是实写碧苔和黄鹂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属于对人物的什么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好处?•【参考答案】•1.不是实写,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三四点描写碧苔的稀疏,一两声突出黄鹂声音若断若续,都符合清明时节万物萌发的微妙状态。•2.属于心理描写。巧笑、逢迎用动作描写刻画了东邻女伴在春天勃发的生命力,而加上一心理描写,不仅交代了笑的原因是斗草赢了,也插入昨晚做了个好春梦,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总结:•此词通过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反映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春活力,充满着一种欢乐的气氛。全词纯用白描,笔调活泼,风格朴实,形象生动,展示了少女的纯洁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