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八 书信 第3课 上枢密韩太尉书课件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3课*上枢密韩太尉书专题八书信1.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上枢密韩太尉书》2.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辛弃疾《鹧鸪天》3.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潘阆《酒泉子》4.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一、字词积累1.字音称.(chèn)其气见.(xiàn)乎其文汩.(ɡǔ)没召.(shào)虎恣.(zì)观肆无忌惮.(dàn)仓廪.(lǐn)吏.(lì)事赐.(cì)归苑囿.(yòu)2.通假字①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________________②辙生十有.九年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现”,表现通“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3.一词多义(1)致①气可以养而致.________②非利足也,而致.千里________③致.食客三千人________________(2)发①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______________②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______________③途有饿莩而不知发.______________得到达到招来,引来发兵侵犯把箭射出去开仓赈民(3)顾①北顾.黄河之奔流___________②顾.视无可置者___________③三顾.茅庐________(4)虽①虽.无所不读________②虽.多而何为________(5)然①故决然.舍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然.文不可以学而能________________看,望回头看拜访虽然即使副词词尾,……的样子连词,但是4.词类活用①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古今异义①故决然舍去..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舍弃。形容词作动词,开阔胸襟名词作动词,向慕形容词作动词,看尽离开家乡。②入.则周公、召公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进来或进去,跟“出”相对。③出.则方叔、召虎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从里面到外面,跟“入”相对。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政党、集团。指在朝廷内政方面。在朝廷外领兵作战方面。古代地方组织单位,五百家为党。6.文言句式(1)_____________①听其议论之宏辩②观其容貌之秀伟(2)_____________而辙也未之见焉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二、文学常识1.走近作者见“专题三《黄州快哉亭记》”2.写作背景嘉祐二年(1057),苏辙与其兄苏轼试礼部中第,后又参加制科考试,因直言时政得失而得罪当道,故被列为下等,授商州军事推官,他嫌位卑官小,辞职不就。时韩琦任枢密使,可谓位尊权重。苏辙想通过这封书信拜见韩太尉。3.相关知识“枢密”,即枢密使,与宰相共同负责军国要政。“韩太尉”指韩琦,时任枢密使,因职权相当于汉代的太尉,故称韩太尉。一、结构图解内心的品德修养(孟子)养气丰富的外在阅历(司马迁)↓交游不广求贤豪长者阅历见识有限缺少经验见奇闻壮观↓求见韩琦:求见之切求教之忱↓表明志向:志向非凡二、内容研读1.作者在文章第一段中提出的观点是什么?如何证明他的观点?[明确]作者提出观点是“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认为不培养自己的气质、修养,单去学习写文章,是不可能有所成就的,而一个人的气质、修养又是靠培养而获得的。之后,先引用孟子的话为道理论据来证明,然后举孟子、司马迁二人的事例为论据来证明。孟子通过内在修养,司马迁通过外在阅历,殊途同归,都取得很高成就。文中的气,可以理解为人的胸襟气度、学问阅历、见识情趣等。苏辙认为死守经卷,刻意学习写作技法,绝对写不出好文章。2.作者“决然舍去”看到了什么?[明确]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地:见秦汉故都、京师汴梁。于人:见欧阳修(未见太尉)。3.第二段写“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目的是什么?[明确]赞颂太尉,表达自己对太尉的瞻仰敬慕之情,希望得到太尉的接见;另一方面,也使太尉高兴,对自己有好感,使自己的目的得以实现。4.最后一段作者“偶然得之,非其所乐”,作者所乐的是什么?[明确]所乐的是“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5.苏辙用什么方法打动了韩琦的心?这对同学们今后踏入社会追求上进有什么指导意义?[明确]作者的切入点好,从自己独到的见解写起。聪敏的苏辙没有屈心抑志、奉承阿谀,而是独从作文之道入手,“更不作喁喁细语,一落笔便纯是一片奇气”。我们应该学习作者高远的志向。三、主旨归纳这篇文章当中虽然也有些浮夸和阿谀的习气,但作者把“百氏之书”看作是“古人之陈迹”,不甘“汩没”,而“求天下奇闻壮观”,则表现出了一些少年锐气。提出的观点“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也有一定的道理。四、写法鉴赏本文凭借新奇的立意、巧妙的构思、流畅精练的语言、疏朗跌宕的风格而为历代文选家所钟爱。如今我们读这篇文章,在享受它不朽的美学价值的同时,结合我们的学习实践,还应该有更丰富的体验。苏辙提出的“文气说”,强调后天实践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关于“文气”的文学理论,九百多年来,这篇佳作一直传诵不衰,深受人们喜爱。文章多处阐述自己为文的主张和才华。提出“文者气之所形”和“气可以养而致”的说法。他认为文章是“气”的自然表现,提高写作能力的途径就是要养气成功,要养气成功,就要增加阅历,扩大交游,深入接触社会生活。全文采用相互对照的写法,突出自己的游历。文章环环相生,层层推进。作者的切入点好,从自己有独到见解的问题写起,“于山”“于水”“于人”这一组排比句,写得意气饱满,然至“犹以为未见太尉也”,又猛然一刹笔,趁势把想见韩琦的原委和目的和盘托出。对太尉的称赞是发自内心的,没有过分的吹捧之嫌。“太尉以才略冠天下”数句,并非对韩琦的溢美之辞。《宋史·韩琦传》载:“琦与范仲淹在兵间久,名重一时,人心归之,朝廷倚以为重。”当时民间还流传“军中有一韩(琦),西贼闻之心胆寒”的谚语。可见苏辙的赞颂是实事求是的。总之,这封信写得汪洋恣肆,才情横溢,不亢不卑,不媚不谗,不愧为大家手笔。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