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览这个单元的五首诗歌都是以爱情为主题的。爱情是人类的永恒情感,这些诗歌通过不同的意象,抒发了现代人对爱情浪漫而深情、缠绵而珍爱的独特感受,体现了高贵而典雅、神圣而优美的情怀;并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现代诗歌的抒情技巧和创作风格。《蛇》的诗人跳出了关于蛇的古老的思维定势,以浪漫的笔触翻新蛇的形象。这里,蛇不再是可怕的、令人厌恶的,而是通灵的、温情的爱的化身、爱的使者。《预言》表达对爱神光临的如梦如幻的激动,以及对爱神无语而去的失落。此诗真实地记录了诗人对爱情由渴望、欣喜到惆怅的心路历程。年轻的神是诗人心中的青春偶像,是爱与美之神。内容概览《窗》是一首出色的抒情诗,展现了一种东方式的温柔的恋情。在这首诗里,“窗”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语词,它代表着一种难以言状的微妙而复杂的精神生活。虽然《窗》是表现失落的爱情之作,但作者却以另一种女性的深沉音色唱出了哀婉的歌。《你的名字》是一首很有新意的爱情诗。诗人没有吟咏爱情的崇高和坚贞,没有描述爱人之间难舍难分的感情,没有表现初恋的甜蜜与焦灼,更没有赞美爱人的美貌和品德,甚至没有出现一个“爱”字,而巧妙地选取对方的名字作为吟咏对象,抒发了抒情主人公对恋人的思念。内容概览《神女峰》这首诗取材于长江三峡的神女峰神话传说,这是古往今来的诗人吟咏过多次的题材。舒婷这首诗却有一定的创新意义。舒婷的《神女峰》首先把神女还原成人,从而注入人的灵性和应有的情感,这是对传统的妇女地位及爱情观念“新的背叛”,是诗人继《致橡树》之后对一种充满人性关怀的新爱情观的向往与呼唤。学法指导1.捕捉意象,体察诗情。2.体味诗歌的认识价值、情感价值和审美情趣。3.理解诗歌的抒情方法和风格特点。蛇冯至,一个貌似平凡实为不平凡的人季羡林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友谊中,我们虽为朋友,但我心中始终把他当老师来看待。借用先师陈寅恪先生的一句诗,就是“风义平生师友间”。经过这样长时间的亲身感受,我发现冯先生是一个非常可爱、非常可亲近的人。他淳朴,诚恳,不会说谎,不会虚伪,不会吹牛,不会拍马,待人以诚,同他相处,使人如坐春风中。我从来没有见他发过脾气。前几天,我到医院去看他的时候,他女儿姚平告诉我说,有时候她爸爸在胸中郁积了一腔悲愤,一腔不悦。女儿说:“你发一发脾气嘛!一发不就舒服了吗?”他苦笑着说:“你叫我怎样学会发脾气呢?”冯至先生就是这样一个平凡而又奇特,这样一个貌似平凡实为不平凡的人。古人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我生性内向,懒于应对进退,怯于待人接物。但是,在八十多年的生命中,也有几个知己。我个人认为,冯至先生就是其中之一。在漫长的开会历程中,有多次我们住在一间屋中。我们几乎是无话不谈,对时事,对人物,对社会风习,对艺坛奇闻,我们的意见完全一致,几乎没有丝毫分歧。我们谈话,从来用不着设防。我们直抒胸臆,尽兴而谈。自以为人生幸福,莫大于此。我们的友谊之所以历久不衰,而且与时俱增,原因当然就在这里。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字君培。河北涿州人。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1923年后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开始发表新诗。1927年4月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1929年8月出版第二部诗集《北游及其他》,记录自己大学毕业后的哈尔滨教书生活。作者介绍1941年他创作了一组后来结集为《十四行集》的诗作,影响甚大。冯至的小说与散文也十分出色,小说代表作有20世纪20年代的《蝉与晚秋》《仲尼之将丧》,40年代的《伍子胥》等;散文集则有《山水》《东欧杂记》。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冯至的诗到1925年趋于成熟,1926年写的这首《蛇》,便是诗人收获季节里的一颗硕果。关于这首诗的写作缘起,作者自己这样说:“1926年,我见到一幅黑白线条的画(我不记得是毕亚兹莱本人的作品呢,还是在他影响下另一个画家画的),画上是一条蛇,尾部盘在地上,身躯直立,头部上仰,口中衔着一朵花。蛇,无论在中国,或是在西方,都不是可爱的动物,在西方它诱惑亚当夏娃吃了智慧果,在中国,除了白娘娘,不给人任何美感。背景解读可是这条直挺挺、身上有黑白花纹的蛇,我看不出什么阴毒险狠,却觉得秀丽无邪。它那沉默的神情,像是青年人感到的寂寞,而那一朵花呢,有如一个少女的梦境。于是我写了一首题为‘蛇’的短诗。”十四行诗十四行诗又名商籁体,它不仅在选词表义方面有着同其他诗体一样的要求,而且在诗的结构、韵律以及用这样的结构和韵律来表达诗意等方面也有很高的要求。十四行诗源于12世纪的意大利,最早是中世纪意法交界的普罗旺斯地区的一种民间诗体,后来流传于法国等其他欧洲国家,16世纪时被介绍到英国。为了使十四行诗这种诗体适合于英语,英国诗人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莎士比亚作为前人成就的继承者和开拓前进的探索者,继承发展了十四行诗。冯至熟读德语诗人里尔克的十四行诗,用韵灵活,形成自己的风格,得到一致认可。知识链接字音悚.惧()绯.红()毒蛇.虚与委蛇.sǒnɡfēishéyí字形衔街悚竦绯诽衔接街道悚惧竦峙绯红诽谤近义词辨析1.浅显·浅薄浅显:(字句、内容)简明易懂。浅薄:缺乏学识或修养;(感情等)不深,微薄;轻浮,不淳朴。例句:①给学生们上课,我一般都使用儿童的语言,尽可能地浅显..。②我是一个浅薄..的人,我不知道怎样用华丽的辞藻来粉饰未经涉世的内心。2.原形·原型原形:原来的形状,本来面目(含贬义)。原型: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例句:①四川攀枝花网友发现了“周老虎”的原形..,就在他家墙上的年画里!②在对秦可卿真实身份的层层解读中,这一人物的原型..已经浮出了水面。1.悚惧:恐惧,害怕。2.浓郁:(花草等的香气)浓重;繁密;(色彩、情感、气氛等)重;(兴趣)大。3.绯红:鲜红。词语解释1.如何理解第一节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此处用一个特殊的比喻,把自己的寂寞比作蛇。蛇具有安静的特点,与“我的寂寞”有一个共同点——没有言语。蛇能够使人惊恐,但这儿作者把青春的寂寞比作一条蛇,为什么梦到它不要恐惧呢?因为它预示着美好的爱情。2.冯至在青年时写了《蛇》这首诗,他认为一条蛇与人的青春有何关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诗人将自己的寂寞想象成一条蛇,形象地表达了对自己心上人热烈深挚的爱。诗中的“蛇”实际上就是“爱”的同义语,寄托了年轻诗人深切浓烈、难以排遣的思恋之情。确切地说,是一种青春期特有的难以言表的对异性的爱慕之情。结构图示脉络情感变化《蛇》一诗一改蛇的传统意象的特征,将其变为诗人寂寞心绪的外现,通人性,有灵性,成了让人信赖和喜爱的传递爱情信息的“忠诚的侣伴”。诗人借这一意象的游走、乡思、归来,抒发了抒情主人公“我”对“你”热烈的单恋情思。主旨归纳1.诗人借助“蛇”这个意象,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提示这首爱情诗围绕“蛇”这一冰冷的、使人悚惧的中心意象展开。诗中借“蛇”这一象征意象的游走、乡思、归来,抒发了抒情主人公“我”对姑娘热烈的单恋情思。这里的“蛇”是诗人采用“远取近譬”的手法为单恋的寂寞寻找到的“客观对应物”,诗中的“蛇”实际上就是“爱”的同义语。这“蛇”并非动物中的“蛇”,而是诗人“寂寞”情绪或心境的一种比喻或象征,确切地说,是一种青春期特有的“剪不断、理还乱”,难以言表的单恋单相思。可以想象,在“蛇”这一冰冷寂寞的对应物上,沉淀、蕴含、寄托了年轻诗人何等深挚浓烈、难以排遣的思恋之情。2.作者把“蛇”比作“月影”,有什么妙处?提示“蛇”如“月影”一般游入你的梦境,轻轻地不惊醒你,不纠缠你,只是衔来你的梦境,抚慰你焦渴的心灵。此时的“月影”已超越狭隘的恋情,升华为一种纯洁高尚的情愫,静静地倾洒着美的光晕。3.如何理解这首诗的意识流幻示?提示“蛇”的冰凉、阴沉、无声的潜行,给予人的只能是恐惧而神秘的感觉联想。冯至在这首诗中,却说“蛇”是“我”忠诚的伙伴!还“轻轻地”向“你”走去,把沉睡中“你”的“梦境衔了来”,这些表现潜在地反映着《蛇》里没有正常人怀春的艳美,而是心灵严重受损者阴郁的病态抒情。但问题还不是这么简单。想把人郁积的心理发泄于适当的行动就是欲望;人心成为欲望同社会影响的激斗场,而当后者取得了胜利,就会造成欲望的压抑。为了摆脱这种压抑,欲望只得逃入潜意识里躲起来,但它又随时要想乔装一番,通过检查作用而闯到意识中去,以求得满足。可是又毕竟出不去,这时它只有通过求梦或白日梦——幻想来获得满足。于是,这些以具体的意象为标志的梦或白日梦,作为一种欲望的满足,以显像代表隐义,就出现了象征。现在对《蛇》要进一步考察的,就是白日梦中一个蛇的显性意象究竟象征什么意义或者情绪。不妨注意一下诗人写“蛇”对“你”的示爱:“它想那茂密的草原——/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它月影一般轻轻地/从你那儿轻轻走过”。如果承认梦中的图像都是睡眠中器官状态的象征,梦中的“戏剧化”都是以具体的形象来表现抽象的欲望的,那么《蛇》中这些图像和“戏剧化”表现就可以解释为某种白日梦中行为的象征,而隐义则是追求超文化的动物本能这一主体怪异情结的泄露。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字炼字,就是对诗中的每一个字进行精细的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其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作炼字。因为汉字往往一个字就是一个词,所以炼字往往也是遣词造句、运用字词的功夫。前人曾有“一诗要炼字,字者眼也”“字为句眼”“日锻月炼”等说法。意思是说有的诗句往往因为一字之异而决定一句的优劣,甚至看出这首诗的高下。如何炼字,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对接高考1.炼动词。一般地说,诗句中最重要的一个字就是充当谓语的动词。把这个动词炼好了,就是所谓一字千金,诗句就变得生动、形象了。著名的“推敲”故事就说明了这个道理。相传贾岛在驴背上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他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犹豫不决,用手作推敲的样子,不知不觉地冲撞了京兆尹韩愈的车队,韩愈问明白了缘由,就替他决定了用“敲”字。这个“敲”字,也正是充当谓语的动词。因此,炼字往往就是炼动词。2.炼形容词。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的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临其境。这种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承担的。贺铸的“绿净春深好染衣”,一个“净”字,既是对暮春时节芳菲凋尽、大自然呈现出纯净绿色的客观描绘,同时结合全诗的意境主旨看,又是词人超然物外、完全没有心机的纯净的心境的自然流露。3.炼数量词。优秀诗人的笔下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他们的驱遣之下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有这样一首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永不见。”还有庾信《小园赋》中的“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前人就称之为“读之骚逸欲绝”。4.炼虚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盛唐诗人善于运用虚字,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欧阳修《昼锦堂记》首句本为“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送走后飞骑追加二“而”字成“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使文意大为增光,那么,从上面所引的诗例中,我们就更不难领略诗词中炼虚词的重要性。高考诗歌鉴赏题经常考查炼字的手法,这类题的答题模式为:点明所炼字词+解释字词本义+分析意境(炼字在诗中的运用)+好处(运用炼字的作用)+情感(诗歌通过炼字所体现出来的情感)。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选自《全唐诗》)典型例题“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