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岑参边塞诗内容:边塞风光边疆战士的生活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边疆将士思乡的情思厌战怨征等表达感情:建功立业的渴望杀敌报国的豪情出征将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将军的昏庸无能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岑参(约715—770)江陵人,与同是唐代派的代表诗人。官至嘉州刺史,世称。有(作品集)。20岁至长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天宝三载(744)中进士,八载、十三载两次出塞任职。边塞诗岑嘉州《岑嘉州集》高适这首诗是岑参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时写的。这期间,安西副大都护封常清曾几次出兵作战。岑参对当时征战的艰苦、胜利的欢乐,都有比较深的体会,曾经写了不少诗歌来反映。有一次,封常清出兵去征播仙(播仙故城在今新疆且末县内),岑参写了这首诗为他送行。背景简介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岑参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茫茫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概括这首诗写了哪些内容?再读课文,品味鉴赏:前六句描绘了怎样的自然环境?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自然环境: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写出了走马川雪海边狂风怒卷,黄沙飞扬,遮天蔽日,轮台九月的夜间狂风怒吼,斗大的碎石被风吹得满地乱滚。是一幅飞沙走石的绝域风沙图,勾勒出了险恶的自然环境,起到烘托大军压境,激烈战斗即将展开时的紧张气氛,反衬唐军将士豪迈顽强的精神面貌!有人评价这首诗能“奇而入理”、“奇而实确”请赏析“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在这几句诗句中诗人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题范式:明手法(准确地指出用了何种手法)+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如何运用了这种手法)+析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细节描写,写出了边疆天气寒冷的特点。战马在寒风中奔驰,那蒸腾的汗水,立刻在马毛上凝结成冰。诗人抓住了马身上那凝而又化、化而又凝的汗水进行细致的刻划。军幕中起草檄文时,发现连砚水也冻结了。充分渲染了天气的严寒,环境的艰苦和临战的紧张气氛。也反衬出战士们斗风傲雪的战斗豪情。所写景物奇特,却是边疆生活的真实反映。总结•作者运用了夸张、反衬、细节描写等艺术手法,通过对艰苦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来表现战士昂扬的斗志。练习从军行(其四)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阅读思考1.诗歌前两句写的是什么内容?边塞环境的险恶,形势的险恶。诗歌后两句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情感?全诗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战争频繁,战事惨烈歌颂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反衬这首诗与岑参的是有何相同之处?相同之处:为了表现边防将士高昂的爱国精神,诗人用了反衬手法,极力渲染、夸张环境的恶劣,来突出人物不畏艰险的精神,和昂扬的战斗精神。练习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雪净胡天牧马还”描写了一幅怎样的边塞景象?在全诗中有怎样的作用?胡天北地,冰雪消融,伴着明月的清辉,战士们赶着马群归来。这一情景显示出一种边烽暂息、和平宁谧的氛围。这句诗为全诗定下了开朗壮阔的基调。(战士听曲,联想到家乡的梅花,抒发了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