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部分1.散文的内涵散文,从广义上讲,泛指那些不讲究骈偶押韵的文体。今天所说的散文是与小说、戏剧、诗歌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2.散文的分类3.散文的主要特点——形散神聚考试说明中关于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范围的表述是: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其中散文是历年来全国各地高考中考查较多的文学体裁之一。考试说明中对散文及其他文学类文本考查的考点及能力层级规定如下: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3.鉴赏评价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4.探究F(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散文阅读考试命题在五个方面设题较多:一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二是筛选整合、概括归纳文章的重要信息和内容要点;三是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的主题;四是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品味作品的语言艺术;五是赏析作品中的形象,探究文本内涵等。如果将诗歌比作“抒情女神”的话,那么散文便是“抒情王子”了。散文以其灵活的笔法、浓烈的情味和优美的语言征服了许多读者的心。我们如何鉴赏散文呢?关键是抓住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研究其内容和写法,具体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一、梳理文脉阅读时,要理清文意,即把文中所写到的事件、景物、人物一一梳理,理清线索,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一一吃透“形”。要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与安排。分析文章结构用语:(1)做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2)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3)呼应、照应——前后的互相联系;(4)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二、寻找“文眼”优秀的散文大多设有“文眼”。“文眼”往往是文中最精彩、最耐人寻味的地方,是反映主题思想、创作意图的关键词句。抓住了“文眼”,就抓住了全文的关键,找准了理解、把握全文的突破口。寻找“文眼”,即把文中叙述、描写基础上的议论抒情句、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首尾照应的句子等找出来,加以体悟,因为这些句子往往直接透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倾向、写作目的等。三、概括主题据形悟神,即根据文中所写的事件、景物、人物等,联系“文眼”中作者流露出的思想感情、观点倾向、写作目的等,再用自己的“心”去发现“散文的心”,以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智慧去解读“作者心灵的歌声”。注意把握文章主要意象(形象)的特点及象征意义。四、分析手法分析散文的主要表现手法应该从四个方面下工夫:第一个是作品的表达方式,第二个是作品的表现手法,第三个是作品的布局谋篇,第四个是作品的修辞手法。五、品味语言散文语言的一大特点就是优美凝练。优秀的散文家的语言又各具风格:鲁迅的散文语言精练深邃,茅盾的散文语言细腻深刻,郭沫若的散文语言气势磅礴,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清新隽永,冰心的散文语言委婉明丽,孙犁的散文语言质朴清新,刘白羽的散文语言奔放,杨朔的散文语言精巧。总之,阅读散文要仔细分析研究,才能把握阅读的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鉴赏能力。本单元的课文《黄鹂——病期琐事》把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象集于篇中,把珍贵的历史和现实情景展现在读者面前,体现了丰厚的人文价值,表达了作者对美的事物的倾心与赞美,对扼杀美好事物这类丑恶行径的谴责。本单元选文有着丰富的认识价值、审美价值和教育意义,不仅教人认识历史、认识现实,还教人学会思考,学会心灵体验,学会提升思想境界。第一单元那一串记忆的珍珠黄鹂——病期琐事◎国学诵读《论语》选读之孔子自述篇(二)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子曰:“饭疏食①饮水,曲肱②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注】①疏食:粗茶淡饭。②肱:胳膊由肘到肩的部分,泛指胳膊。【解读】孔子温和谦恭,从不宣扬自己的优点,甚至表示在忠信之德上自己并不出众,然而孔子唯独不讳言自己的好学。孔子不以圣与仁自居,只是确立了圣与仁的目标。在学习圣与仁的过程中,不知疲倦,不知满足,而且乐在其中。◎语林撷英一、名篇名句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俄)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2.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英)雪莱]3.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巴金)二、隽言妙语1.我曾寒酸地买过书:节省几个铜板,买一本旧书,少吃一碗烩饼。也曾阔气地买过书:面对书架,只看书名,不看价目,随手抽出,交给店员,然后结账。经验是:寒酸时买的书,都记得住。阔气时买的书,读的不认真。读书必须在寒窗前,坐冷板凳。(孙犁《故事和书》)2.我们的一生,这样短暂,却充满了风雨、冰雹、雷电,经历了哀伤、凄楚、挣扎,看到了那么多的卑鄙、无耻和丑恶,这是一场无可奈何的人生大梦,它的觉醒,常常在瞑目临终之时。(孙犁《记邹明》)3.是的,任何历史,即使是血写的历史,经过时间的冲刷,在记忆中,也会渐渐褪色,失去光泽。作为文物陈列的,古代的宗教信徒,用血写的经卷,就是这样。关于仁人志士的记载,或仁人志士的遗言,在当时和以后,对人们心灵的感动,其深浅程度,总会有不同吧!(孙犁《听朗诵》)一、读对字音1.单音字琐.事(suǒ)追逐.(zhú)黧.鸡(lí)筑窠.(kē)阜.平(fù)孵雏..(fū)(chú)褒.词(bāo)长堤.(dī)2.多音字勾勾.当(gòu)角转角.(jiǎo)勾.结(gōu)角.色(jué)幢一幢.(zhuàng)泊苇泊.(pō)人影幢幢.(chuáng)漂泊.(bó)二、写对字形红diàn(靛)liàng(靓)丽不xiá(暇)xiá(遐)思xiá(瑕)疵极zhì(致)zhì(至)极zhà(乍)雨zhà(乍)晴zhā(咋)呼三、用对词语1.幽静宁静幽静:指环境幽雅安静。宁静:既指环境安静,也指人的内心清静。2.玩弄玩味玩弄:a.摆弄着玩耍,如:玩弄积木;b.戏弄,如:玩弄女性;c.搬弄,如:该文不过是玩弄辞藻之作;d.施展(手段、伎俩等),如:玩弄两面手法。玩味:细细地体会其中的意味,如:他的那句话值得玩味。四、积累成语1.闲情逸致:闲散的心情,安逸的兴致。2.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这里指观赏得透彻、尽兴。3.同病相怜:泛指有同样不幸遭遇的人互相同情。◎作者卡片姓名孙犁生卒年1913-2002字号称谓原名孙树勋籍贯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相关资料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的创始人。“孙犁”是他参加抗日战争后于1938年开始使用的笔名。12岁开始接受新文学,受鲁迅和文学研究会影响很大。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荷花淀》《芦花荡》,散文集《晚华集》《秀露集》等十部(合称《耕堂劫后十种》)◎背景呈现从1957年开始,文艺界开展了反“右派”斗争和对修正主义文艺思想的批判。文艺思想上机械化、简单化、庸俗化的倾向发展更甚,粗暴武断、无限上纲的文艺批判几乎成为一时风尚。创作上,违背生活真实和缺乏艺术性的虚假文字以及公式化、概念化的作品风行一时。1958年的新民歌运动更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展现真实与人性的作品和作家纷纷遭到批判,到1962年,由于“左”的错误倾向的影响,“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口号被曲解为“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干涉了许多不应当干涉的事情。本文就写于此时。1.结构图示2.文题“黄鹂”在这篇文章中起着怎样的作用?[点拨]“黄鹂”是文章的线索。文章以“黄鹂”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在不同时期对这种小鸟的情感,抒发了作者的人生感慨。1.本文的标题是《黄鹂》,为什么开篇要写家乡的其他鸟儿?[点拨]开篇之所以写其他鸟儿,恰是要说明黄鹂鸟在家乡不多见,这就为下文作者初见黄鹂鸟的惊喜做了铺垫。2.“我”与黄鹂有几次相遇?每次相遇的情况有何不同?作者的感情有何变化?请根据提示填写下表。次数时间地点环境特点形色神态情感变化1抗战期间阜平炮火洗礼色彩鲜丽声音诱人姿态矫健迷恋遗憾2前几年青岛林木幽深老史试枪追逐嬉闹一去不返喜爱惋惜次数时间地点环境特点形色神态情感变化3有一天鸟市囚系鸟市遭人戏弄羽毛焦黄神情凄惨愤怒同情4第二年春季太湖湖光山色杂花生树自由啼叫自由飞翔安居乐业达到极致赞美领悟3.从环境与黄鹂的关系着眼,文章描写了黄鹂的哪两种生存环境?[点拨]从环境与黄鹂的关系着眼,描写了黄鹂的两种生存环境。一类是好的或比较好的环境,一类是不好的环境。黄鹂好的生存环境,文章出现过两回。第一回,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在不断的炮火洗礼中,作者“听到了黄鹂的尖利的富有召唤性和启发性的啼叫”“它们飞起来,迅若流星”“一闪而过”“美丽极了,想多看一眼都很困难”。第二回,是在江南的太湖边,“这里的乍雨乍晴的天气,使我看到了黄鹂的全部美丽,这是一种极致”“这里才是它们真正的家乡,安居乐业的所在”。作者终于彻悟到黄鹂需要的环境条件:“它们的啼叫,是要伴着春雨、宿露,它们的飞翔,是要伴着朝霞和彩虹的。”黄鹂不好的境遇,作者也写了两回。一回是在和平年代的树林中老史用猎枪打鸟,黄鹂如惊弓之鸟,一去不返;另一回是在鸟市囚笼中,黄鹂被羁绊着,被玩弄着,神气凄惨,美丽不再。4.史同志、“穿皮大衣戴皮帽的中年人”和“卖鸟的”,他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点拨]共同点:不懂要为黄鹂或海鸥创造一定的环境,不懂得让它们发挥美的极致。不同点:他们伤害鸟儿的动机不同。《黄鹂》一文作者通过在养病期间对黄鹂鸟的一系列观感的回忆与描述,表达了对美的事物的倾心与赞美,对无视和残害美的行径的谴责。同时,又体现了作者对美的本质的深切理解,提示了美只有“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的哲理,曲折含蓄地表达了一个知识分子,尤其是从事艺术创造的作家、艺术家对自由宽松的创作环境的渴望。1.那是抗日战争期间,在不断的炮火洗礼中,有时清晨起来,在茅屋后面或是山脚下的丛林里,我听到了黄鹂的尖利的富有召唤性和启发性的啼叫。[品析]这句话的含意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大好河山在日寇的铁蹄下被践踏,人们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听到黄鹂的叫声自然想到黄鹂的美,进而想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听到黄鹂的叫声就像听到祖国的召唤,激发人们的爱国之情。2.这里的湖光山色,密柳长堤,这里的茂林修竹,桑田苇泊,这里的乍雨乍晴的天气,使我看到了黄鹂的全部美丽,这是一种极致。[品析]作者认为黄鹂理想的生存环境在江南,江南的湖光山色,密柳长堤,茂林修竹,桑田苇泊,乍雨乍晴的天气为黄鹂提供了所需的一切生存条件,黄鹂能尽情表现它所有的天性。黄鹂的自由与美好的展现需要有良好的生存环境,事物各归其所,都能完全获得和享有本应的生存环境,景(环境)和物(形色神态)自然结合,互相发挥,达到最佳境界。1.反衬手法的运用文中写海鸥这一情节主要起反衬作用,一方面用穿皮大衣戴皮帽的中年人及其女友的无聊、恶劣,反衬我对鸟儿的热爱;另一方面也告诉人们不要人为地破坏鸟儿的生存环境,应让鸟儿有一块展翅翱翔的天地。2.反语手法的运用如:我的笔墨又怎能更多地为他们的业绩生色?在他们的房间里,只挂着契诃夫为他们写的褒词就够了。作者将为博人开心而射杀海鸥说成“业绩”,运用反语,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句中“褒词”也是反语,作者对那个中年男子射杀海鸥的愤怒之情已经溢于言表了,然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