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散文 第2单元 新纪元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内容概览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抒情性或哲理性的,都带有强烈的心灵独白色彩和玄思色彩,它们描述社会生活现象,揭示社会发展规律、人生真理和审美规律,激发人生思考,启迪审美感悟,对当代中学生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新纪元》中作者以全世界的、人类历史的眼光来看待中国问题,做出宏观的前瞻,发出超前的预言,宣讲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鼓励中国人民创造新社会。《捉不住的鼬鼠——时间片论》是直接描写抽象的“时间”的,或者说是以锐利目光直击哲理的,不需要通过讲故事、写场景、说人物来表达哲理。但文章又没有摒弃感性形象的东西,而是时时处处把时间形象化、实景化,让哲理变得可视可闻可触,充分体现散文的文学性特点。作者以写“时间”显示自己的深刻思维,但不是写哲学或物理学论文,而是引进社会人生内容,给人人生感受上的启迪。内容概览《美》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散文诗。从思想内容上说,它从审美的角度给人人生的感悟和启迪。从写法上说,它感性形象极其丰满,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兼备,由自然美过渡到社会美、人生美。学法指导1.通过知人论世来把握文意,体会作者崇高的精神世界。2.理解文中的哲理,感悟人生真谛。3.感受审美表达,培养审美情趣。新纪元李大钊: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时势造英雄。只有在我们这个既有灿烂历史又苦难深重的国度里,才能诞生出李大钊这样为长夜难明的中华国土拨云破晓的人物。20世纪初科举被废,中国大地出现了以新学为主的洋学堂,李大钊恰恰成为第一代学生。当时国人见日本学西方能迅速富强,在日俄战争前后有数万青年赴东瀛求学,李大钊也在其中。在那里他接触到先进的文化,并萌发了最早的理性的革命思想。中国的新思想先驱最先看到的马列主义著作,也是日文的译本,李大钊又是其中最光辉的代表。李大钊在生产力发达的国度所见,与神州故园的悲惨境遇形成强烈反差。虽然,归国后他完全有条件跻身于上层,享受荣华,然而他却甘心舍弃一切,宁愿奉献自身,也要点燃革命烈焰改造原有的一切,如同希腊神话中窃来天火的普罗米修斯。正如他亲笔所书:“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令今人慨叹不已。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省乐亭县人。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学习政治经济。作者介绍1913年冬,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当日本帝国主义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后,他积极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起草《警告全国父老书》通电全国,成为举国闻名的爱国志士。1916年回国,积极参与新文化运动。1920年3月,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0月,在北京发起建立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的工作,是党的“二大”“三大”和“四大”中央委员。1926年3月,李大钊领导并参加了北京人民反对日、英帝国主义和反对军阀张作霖、吴佩孚的斗争。“三一八”惨案后,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继续领导党的北方组织坚持革命斗争。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逮捕了李大钊等80余人。4月28日,李大钊从容就义,时年38岁。著有《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几十篇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本文写于1919年的元旦,当时中国一方面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列强瓜分,一方面又酝酿着强大的社会风暴,酝酿着历史的大转折。其时俄国十月革命已经成功,为世界上被压迫的民族、被奴役的国家指明了解放的道路。马克思列宁主义已经传播到中国来了,中国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自觉地用先进的科学理论武装自己的思想,并在社会上广为宣传。中国的旧社会已经日薄西山,新社会的曙光微现,这些知识分子以笔为武器,唤醒世人,努力促成社会变革。背景解读但是,或许是迫于当时社会控制之严厉,文章中并未出现“马克思”“列宁”“俄国”“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暴力革命”的字样,这是一种文章写作的策略。几个月后,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五四运动爆发,开启了中国现代史的历程,这就印证了李大钊此前的“新纪元来”的预言。也可以说,李大钊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的文章对“新纪元来”的局面起到了促进作用。字音发轫.()蹂躏.()谄.媚()鬼祟.()差.强人意()rènlìnchǎnsuìchā字形崇祟贴帖谄掐陷轫韧崇高鬼祟贴切请帖谄媚掐算陷阱发轫坚韧1.偏见·成见偏见:偏于一方面的见解;成见。即个人对他人或其他群体所持有的缺乏充分事实依据的认识和态度。成见:①对人或事物所抱的固定不变的看法。多指不好的看法。②形成的个人见解;定见。近义词辨析例句:①自尊的民族,也多执着人种的偏见..,限制异种的工人入境。②从张铭清、陈云林来台时的骚动,到“大陆妹”“阿陆仔”“新外省人”等称呼挥之不去,足见成见..甚深,歧视仍存。2.保障·保证保障:①动词,保护(生命、财产、权利等),使不受侵犯和破坏。②名词,起保障作用的事物。保证:①动词,担保;担保做到。②动词,确保既定的要求和标准,不打折扣。③名词,作为担保的事物。例句:①秘密外交是他们作鬼的契约,常备兵是他们作鬼的保障..。②只有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的文化科学艺术不断发展和繁荣。1.陈陈相因:原指国都粮仓里的米谷,一年接一年地堆积起来。后用来指沿袭老一套,没有改进。2.发轫:拿掉支住车轮的木头,使车前进。泛指新事物或某种局面开始出现。3.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4.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词语解释1.文章以“新纪元来”的反复开篇,有何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新纪元”有两层含意:客观讲“新纪元”已到来;主观讲希望“新纪元”到来。②效果:运用反复手法,加强了语势,开篇奠定高调;强调了内容,开宗明义。2.品赏“人生最有趣味的事情,就是送旧迎新,因为人类最高的欲求,是在时时创造新生活”。【答案】在文章中,李大钊一开笔,就道出了人们最通常的审美心态。“送旧迎新”之所以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情”,在于“时时创造新生活”是“人类最高的欲求”,是人们不断更新的审美追求。因此,人们往往在“送旧迎新”之际,燃起新的审美欲望,渴望用体现美之追求的新生活代替失去美趣的旧生活,一步步向审美的理想境界逼近。否则,就失去了“送旧迎新”的内涵,显示不出“送旧迎新”的思想意义。结构图示文章以“新纪元”这个话题为切入口,通过对新纪元饱含深情的呼唤,呼吁中国人民“送旧迎新”,迅速觉醒,建设新中国新世界,创造人类未来美好的新生活。这些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理论极其相似,可以说,作者正是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教育之后,才获得了科学的世界观、社会观、人生观,并用这些观念、观点来考察中国和世界的形势,向人们指出社会发展进步的方向。主旨归纳1.怎样理解文中“新纪元”一词?作者对“新纪元”寄予了怎样的希望?提示“新纪元”从字面看,是新的一年到来。从深层看,是说世界形势发生了变化,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已经建立,印证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预言;而在中国,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清朝政府垮台,新文化运动兴起,这些都是“新纪元”的曙光。作者希望中国人在“新纪元”到来时,不再因袭旧的传统,而要接受新文化的洗礼;希望大家都铲除旧的传统观念,接受新的社会理论;希望将新的社会理论付诸实施,“时时创造新生活”,摧毁旧社会,开创新世界。2.鉴赏散文,我们要做到知人论世,说说本文与时代社会有怎样的联系。提示国内外知人论世分析预言的印证国际俄国十月革命已经成功,为世界上被压迫民族、被奴役的国家指明了解放的道路。几个月后,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五四运动爆发,国内①本文写于1919年的元旦,当时中国一方面面临越来越严重的被列强瓜分的形势,一方面又酝酿着强大的社会风暴,酝酿着历史的大转折。国内外知人论世分析预言的印证国内②马克思列宁主义已经传播到中国来了,中国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自觉地用先进的科学理论武装自己的思想,并在社会上广为宣传。开启了中国现代史的历程,这就印证了李大钊此前的“新纪元来”的预言。③中国的旧社会已经日薄西山,新社会的曙光微现,这些知识分子以笔为武器,唤醒世人,努力促成社会变革。3.读了本文,我们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应该获得怎样的认识?提示文本宣传了科学的思想、先进的理念,在当时具有巨大的宣传鼓舞作用,到今天也仍然具有启发意义、鼓舞作用。它告诉我们,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历史可能会有曲折阶段,有黑暗时期,但那只是暂时的,总的还是朝着进步方向发展的。人生需要创造,富有创造性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社会需要创造,富有创造性的社会才是发展的社会;民族需要创造,具有创造性的民族才是优秀的民族。在当今充满竞争的全球环境和社会中,创造是生命之源、生存之本,我们中国人时时处处都要有创风气之先的思想和行动;要在创造新事物、新精神、新形象的同时,清除种种坏的、恶的、因循守旧的、腐败黑暗的势力,习惯,事物,要有同恶势力作斗争的勇气和智慧;要有全球的眼光和长远的眼光,用一种开放的、前瞻性的视野来看待中国的社会发展形势,观察现象、思考问题应当深入一层,高人一层。如何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考查学生对作品的体验和感悟能力。对作品的某一点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要求联系实际,从某一点引申出来,体验和感悟要见解独特,有创造性。如何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呢?要注意以下三点:1.总览全文,整体把握。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前提是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面对一篇陌生的文学作品,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对接高考2.选准角度,以小见大。在切合题目要求的前提下,选准切入点尤为重要。一般来讲,这一切入点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其一,能透视作品的主要意义或能表现作品的主要写法;其二,自己写起来最有把握;其三,角度宜小、巧、新。3.结构完整,力求简明。要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也就是提出你对该文的总体评价。然后就原作内容进行复述、介绍、引用,做到结构清晰、小巧、完整。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语言要精练、简明、严谨。不刻意地追求语言的华丽美、雕琢美,而是力求做到语言表述的简洁美、流畅美和规范美。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头脑中的旅行彭程①对当代人来讲,旅行是一件平淡无奇的事情,但在古代,技术落后,交通不便,旅行经常和冒险联系在一起,另外还要有相当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因此,旅行对于很多人来说并非易事。那时候的一些人尤其是文人,愿望难以满足,只好经常借助于幻想,在头脑中旅行。典型例题文人许多是贫穷而兼病弱,却拥有敏锐的感受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现实生活中的阻碍反而进一步激发起他们的热情。一幅图画,书里一段并不起眼的描绘,都能够成为点燃他们灵感的火种。借助无限的想象,他们能够生动地描绘出一个地方的景色氛围,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②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就突出地体现了这样一种才华。他的不少篇章,都表达了对于远方的向往。远方,始终是一个充满魅力和诱惑的巨大泉眼,汩汩涌流出诗意和美。波德莱尔的女友有着一半非洲血统,据说正是她周身所散发出的异域气息令他痴迷,她的秀发,她的一颦一笑,都让他恍惚感受到了遥远的、另外一个大陆的奇异魅力。他有一首散文诗《头发中的半球》,其中有这样的描绘:你的头发蕴藏着一个完整的梦,充满了船帆和桅杆的梦;它也包藏着大海,海上的季风把我带到那些迷人的地方,那里的太阳显得更蓝更深,那里的大气充满果实、树叶和人类肌肤的香味。③从这些文字中,你能强烈地感觉到诗人感受力的灵敏和丰盈,视觉、嗅觉等都在全方位地、酣畅地敞开着,借助于一些要素,他生动地描绘出遥远地方的风光气氛,栩栩如生。而这一幅幅巨大的、声色流溢的画面,最终是靠着强大的想象力来加以拼接、连缀和黏合的。④终其一生,波德莱尔都被港口、轮船、铁路、火车以及酒店客房所吸引,因为这些都连接着远方,通向另外的生活。因为很难真正具备出行的

1 / 4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