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刮痧》的跨文化交际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电影《刮痧》的跨文化交际分析作者:樊袁利来源:《青年科学·教师版》2014年第05期摘要:文章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对电影《刮痧》中的文化冲突及其根源进行了分析。价值观念是跨文化交际的核心,是贯穿一切的红线。造成跨文化交际失败的根源是民族中心主义,认识上的误区等等。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中医和西医;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流产一、引言跨文化交际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学者、教育家甚至导演都对这个领域投来关注的目光。《刮痧》的导演郑晓龙说:6年前(1995年),我拍摄了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向国人展示了第一批移民美国的中国人在美国的遭遇以及他们如何成功地在这个崭新的地方站穩脚跟;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又开始考虑:他们的生活现在怎么样了?又有什么新的遭遇?他们的信仰和价值观又发生了什么变化?于是想到了《刮痧》这个题材。电影伊始,许大同自豪的宣称他实现了他的美国梦,他获奖了,他相信只要肯努力总有一天他会成为一个真正成功的美国人,他也相信美国真的是一个机会均等的国家。拥有一份前途光明的工作和幸福的家庭,此时的他正好体现了一个现代成功华裔美国的典范,他由衷的说:我爱美国。不幸的是他的美梦却因为接下来的偶然事件变成了恐怖的梦魇,无论是当众用打的方式教育孩子,到把孩子一个人留在家去接父亲,再到顶下父亲的刮痧之罪,以及法庭上受不了对方的挑衅而大打出手,乃至愤而辞去优渥的工作,最后落到住在贫民窟的悲惨经历。当我看到许大同被逼的无路可走送父亲去机场时,我流泪了。看到他面对处在托管处的儿子,那种撕心裂肺的痛楚想必为人父母的人们都不禁唏嘘不已。人到中年时的无奈,上有老下有小却力不从心的困顿,让人感慨。在年迈父亲面前,中国人永远都用一颗不计回报的心去报答父母的爱,以至于在最为痛苦的时刻,也不能让父亲知道自己的痛,自己承担的那份压力。当许大同决定带着儿子和父亲一起回国时,这种逃避足以说明他心中的失望。此时的他对美国还有爱吗?不得不让人想起那句话:如果你爱它,去美国吧,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它,去美国吧,因为那里是地狱。这一系列的误会都是由于不同的文化引起的。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间的交际(贾玉新,1997)跨文化交际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跨文化交际是文化认知和符号系统不同的人们之间所进行的交际,而这种不同足以改变交际活动。其形式有跨种族的交际、跨国家和民族文化的交际、共同文化中多重亚文化之间的交际等等。二、电影所反映的文化冲突第一,中医和西医。电影冲突主要是由许大同6岁的儿子在刮痧后后背留有三条伤痕而引起的,美国人认为那伤痕足以说明小孩受到虐待,由此而引起了一场关于刮痧的官司。刮痧是中医的一种辅助疗法。中医注重于平衡气、血、阴、阳,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中医较之西医比较模糊,因此使外国人难于理解。西医注重清晰性和可论证性,西方人习惯采用分析微观的方法来看待和分析事物。除非亲身经历体验,西方人是很难理解中医的。电影所反映的第二个文化冲突之二是中国集体主义和美国个体主义。由于历史的原因,家庭在中国古代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影响重大。家庭组织的兴衰不仅影响着政权的安危兴替,同时也关系到社会的有序运行。由此可见孝道与家庭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关,它是社会用以保障切身利益的重要手段。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决定了中国人对于人际关系和面子非常重视。而西方家庭则更为独立,自由和平等;朋友之间的关系也更为松散。因此,美国文化的核心是个体主义,而中国则是集体主义。EdwardStewart&MiltonBennet(1991,100-101)这样论述美国人的朋友关系:虽然美国人保持许多友好的非正式关系,但是他们极少有那种很深而又维持多年的友谊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朋友之间变得相互依赖。理想的境界是美国式的友谊建立在自然发生、相互之间的吸引以及温馨的个人感情的基础之上。人们选择自己的朋友,同时他们又把朋友关系与社会或工作义务分开。影片中许大同因为孩子之间的纠纷而选择打儿子是为了给老板面子,他宁愿成为替罪羊承认是他为儿子进行的刮疹,以及约翰和大同对于朋友关系的不同理解的文化根源皆在于这两种核心的价值观。价值观决定人们如何进行交际,价值观也是文化中最深层的部分,它是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渐获得的。价值观支配人们的信念,态度,看法和行动,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胡文仲(2004:126)认为价值观念贯穿一切的红线是跨文化交际的核心。电影中反映的文化冲突还涉及中西对于流产这一问题的不同态度。证人之一的瑞可小姐认为许大同是剥夺小孩的生存权利,而许则认为为了救妻子而流产是中国人的人之常情。在西方国家,基督教尤其是天主教认为流产是不可饶恕的罪孽,关于流产的争论遍及整个社会。而中国人则认为流产是一个社会道德问题,建国后计划生育是政府控制人口的一项重要政策。三、文化冲突的根源第一,认识上的误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最易犯的错误是误以为对方与自己没什么两样。一旦发现对方的行为与自己的语气相差很远给,就会困惑、失望,造成跨文化交际的失败。LaRayBarna认为,把自己的文化规范误认为是他人也接受的文化规范是跨文化交际的主要障碍。(转引自胡文仲2004:139)。第二即民族中心主义英语中是ethnocentrism,指的是按照本民族文化的观念和标准去理解和衡量他族文化中的一切,包括人们的行为举止,交际方式,社会习俗,管理模式,以及价值观等。如何对待他国的文化,目前依然有民族中心主义这一错误的观点。无论是欧洲文化中心主义还是中国民族中心主义都是不可取的。只有摈弃民族中心主义才能真正达到导演所想要传递的大同的和谐世界。四、结语中国直到现在依旧有无数的莘莘学子向往着美利坚的自由和民主,然而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所造成的差异却是很难跨越的。我们不求被理解,只求在远离他乡的异土,能有包容和宽容的爱与真诚,去面对这个陌生的世界,面对这个还未被刮去文化差异的遥远的美国梦。这无关种族歧视和公平,是生根于心的意识观念,无论是主动地融入还是被动的接受,都需要付出代价。进行跨文化交际研究无非是要让人们增进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和理解,摈弃民族中心主义,尽量消除对异文化的成见甚至是敌意,从而使不同民族、不同种族、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人们能够更和睦地相处,进行有效的交流,进而推动整个世界和全人类的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但人的认知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因此,人类只能是力求相互的理解,而决不是要进行文化的同化,只有多元的文化才能给这个世界带来勃勃生机,使人类不断进步。参考文献:[1]EdwardStewart&MiltonBennet.AmericanCulturalPatterns:ACross-CulturalPerspective.InterculturalPress,1991.[2]胡文仲.跨越文化的屏障--胡文仲比较文化论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3]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4]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作者简介:樊袁利,女,西安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