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10 推荐作品 篇目五 今别离(其一)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篇目五今别离(其一)一、认字音车舟载.离别(zài)绸缪..(chóu)(móu)万钧柁.(duò)倏.(shū)二、识词语1.一刻既.万周既:______2.眼见双轮驰.驰:______3.益.增中心..忧益:____中心:______4.并力..生离愁并力:____________5.明知须臾..景须臾:______________6.不许稍绸缪..绸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望影倏.不见倏:____________8.归定留滞不.不:________________已经旋转更心中合力,一起片刻,短时间这里形容缠绵不断的离别之情疾速,忽然通“否”,是否三、背佳句1.____________,一刻既万周。2.____________,行止犹自由。3.____________,并力生离愁。4.送者未及返,____________。5.望影倏不见,____________。6.去矣一何速,____________?别肠转如轮车舟载离别今日舟与车君在天尽头烟波杳悠悠归定留滞不说作者【简历】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广东嘉应州(今广东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任驻日、英参赞及旧金山、新加坡总领事。后任湖南长宝盐法道、署理按察使。参加戊戌变法,奉命出使日本,未行而政变起,罢归。论诗主张“我手写我口”,要求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成为近代“诗界革命”的旗手。其诗长于古体,形式变化较多,语言也较通俗。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清统治集团的腐朽颇多暴露,体现出改良政治的要求【作品】著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等【评价】清末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寻背景光绪十六年(1890),黄遵宪在伦敦任驻英使馆参赞,以乐府杂曲歌辞《今别离》旧题,分别歌咏了火车、轮船、电报、照相等新事物和东西半球昼夜相反的自然现象。这里选的是第一首,用韵和句意均从孟郊《车遥遥》诗来,饶有新意。链常识诗界革命诗界革命是戊戌变法前后的诗歌改良运动。明清时期,诗歌呈现衰落趋势,有识者早已表示不满,并力图改变。同治七年(1868),黄遵宪作《杂感》诗,批判沉溺于故纸,以剽盗为创作的俗儒,表示要“我手写我口”。光绪十七年(1891),他在《人境庐诗草自序》中主张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提出了推陈出新的一整套纲领。光绪二十二年(1896),他更直接称自己的创作为“新派诗”。诗界革命冲击了长期统治诗坛的拟古主义、形式主义倾向,要求作家努力反映新的时代和新的思想,部分新体诗语言趋于通俗,不受旧体格律束缚,这些在当时都起了解放诗歌表现力的作用。知文意黄遵宪倡导“诗界革命”,主张“我手写我口”。《今别离》共四首,分别写轮船、火车、电报、照相等新事物和东西半球昼夜相反的自然现象,副标题即标明了它们是“古人未有之物”。这些被认为缺少传统韵味的现代文明的事物,被诗人妥妥帖帖地嵌进了饶有古趣的旧框架中。这首诗采用古今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新式交通工具轮船带给人们的离别之苦,表现了近代人在别离观上的新认识。明文脉赏技巧1.推陈出新,独具特色这首诗的创作被梁启超誉为“旧风格含新意境”的“新派诗”,本诗借传统的游子思妇的主题来赞美轮船这一新鲜事物,并将新事物、新观念融入自己独特的印象与感受中,令人耳目一新。这首诗的用韵与句意受到唐代诗人孟郊《车遥遥》的影响,但诗人的感受已完全不同于古典诗歌所写的离情别绪,而是渗入了一种现代性的体验。诗人的感受有别于孟郊,诗中的人生体验具有了时代标志,也就是一种现代性。2.对比手法,彰显主旨诗中围绕着乘坐新式交通工具轮船离别与古代乘车、舟离别的不同,进行了对比描写。在今昔对比描写中,表现近代人的别离之苦和在别离观上的认识。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