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湘夫人和端午(北宋)张耒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赏析】此诗凄清悲切,情意深沉。诗人从端午竞渡写起,看似简单,实则意蕴深远,因为龙舟竞渡是为了拯救和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但“忠魂一去讵能还”又是何等悲哀与无奈!此句,有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壮,它使得全诗的意境直转而上、宏阔高远。于是三、四两句便水到渠成、一挥而就。虽然“国亡身殒”,灰飞烟灭,但那光照后人的爱国精神和彪炳千古的《离骚》绝唱却永远不会消亡。作者介绍生平屈原(约前340—前278),战国时期楚国人,伟大的爱国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身楚国贵族。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楚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屈原虽忠事楚怀王,但却屡遭排挤,楚怀王死后又因楚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作品《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评价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课文选自《楚辞·九歌》。“九歌”本是古乐章名,在《楚辞》中则是一组诗歌的总称,包括《湘君》《湘夫人》等11首诗歌。《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的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听闻丈夫死去而哭泣,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湘妃竹”之名由此而来。屈原根据这个美丽的传说写作了《湘夫人》。背景解读《楚辞》西汉末年,刘向搜集屈原、宋玉以及汉代仿效屈原辞赋的作家的作品编辑而成。其中屈原的作品最多,价值最高。《楚辞》是我国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楚辞》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我国诗歌史上常以“风”“骚”并称,“风”指《诗经》,“骚”指《楚辞》。知识链接1.字音识记(1)眇.眇()(2)白()(3)罾.()(4)沅有芷.兮()(5)西澨.()(6)薜荔..()(7)擗.蕙櫋.()(8)芷葺.兮()(9)遗余褋.兮()(10)搴.汀洲兮()miǎofánzēngzhǐshìbìlìpǐmiánqìdiéqiān2.字义解释(1)帝子降兮北渚.()(2)目眇眇..兮愁予()(3)袅袅..兮秋风()(4)登白兮骋望..()(5)与佳期.兮夕张()(6)鸟何萃.兮中()(7)荒忽..兮远望()水边的浅滩向远看的样子微风吹拂的样子纵目远望约会聚集迷迷糊糊的样子(8)观流水兮潺湲..()(9)擗.蕙櫋兮既张()(10)疏.石兰兮为芳()(11)缭.之兮杜衡()(12)合百草兮实.庭()(13)九嶷缤.兮并迎()(14)搴.汀洲兮杜若()(15)时不可兮骤.得()(16)聊逍遥兮容与..()水慢慢流动的样子剖开散布缠绕充满众多采摘轻易,一下子从容自在的样子从文中看,湘君是个什么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言材料形象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追求爱情爱情专一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向往爱情鸟何萃兮中,罾何为兮木上?爱而不见是个对爱情十分向往的人,他追求幸福而不得,思念湘夫人望而不见、遇而无缘。1.结构图示湘夫人约会——相约不见——惆怅↓↓赴会——只见流水——迷茫↓↓想象——美好生活——喜悦↓↓清醒——期盼等待——执着2.主旨归纳《湘夫人》是湘水男神向女神表达思慕之词,表达了赴约的湘君来到约会地——北渚,却不见湘夫人到来的惆怅和迷惘,以及在怅惘中向对方表示深长的怨望,但对她的感情是始终不渝的。1.诗歌涉及的主要人物有几个?抒情主人公是谁?诗歌为我们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对应考点:概括诗歌内容。提示:结合诗歌内容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诗歌涉及的主要人物是湘君和湘夫人。这首诗的题目虽然是“湘夫人”,但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却是湘君。因为诗歌主要是写了湘君赴约不遇时的情感活动。诗歌讲述的是湘君和湘夫人的神恋故事,是由一次约会在时间上的误差而引出的悲剧。2.诗歌中有着大量的景物描写,为什么不能说本诗是一首写景诗呢?对应考点:考查诗歌的景物描写及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提示:结合诗歌景物描写的内容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湘夫人》是一首很有特色的爱情诗。以景现情,寓情于景,可以说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湘夫人》的景物描写十分成功。它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而是与评价湘君的心理活动相映衬,即情感的流动与外在形式同步。诗人将湘君与湘夫人约会的地点放在湘水一带,时间又是在秋天。整个画面是秋天水上景色。这就为诗中主人公提供了抒发相思愁苦的自然环境。在湘君的心目中,以为“帝子降兮北渚”——湘夫人曾经在约会的地点(北渚)等待过自己。然而当他到来时湘夫人已经离开了。他望穿秋水也不见对方的影子,心中忧伤万分。“目眇眇兮愁予”中的“愁”顿时在此环境中触发。“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是进一步借秋景来渲染和深化这相约未见的愁情。主人公不见心爱的佳人到来,从极想会见至没有会见,中间的心理落差非常之大,有一种失落感。主人公的情绪体验染上了某种色彩,于是构成一种审美心境。这时,在湘君的眼中,尽是令人黯然神伤的凄凉景色:秋风瑟瑟,似乎凉意渗透心间;落叶纷纷,犹如一颗沉重的心渐渐下沉;微波荡漾,犹若“心波”起伏。湘君面对这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心事茫然,愁绪四溢。情与景水乳交融,把读者带入了一个美妙的意境。3.“鸟何萃兮中,罾何为兮木上?”这两句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作用是什么?对应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提示:结合诗句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用反常现象来比兴,突出了充溢于人物内心的失望与困惑,大有所求不得、徒劳无益的意味。所谓“诗眼”是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即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字眼)”(有时是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就词性来看,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考点透视诗眼“诗眼”是洞察诗词旨趣的窗口,抓住诗眼这把解读钥匙,找到切入全诗的关键点,深入地剖析,便可弄清诗歌情感脉络,领会诗歌的意境和主旨,整句诗、整首诗也就豁然开朗了。所以,对诗眼的考查是考查诗歌阅读能力的重点,也一直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着眼点。考查趋势第一步,读诗句,定“诗眼”。如果题目中没有给出“诗眼”,我们需要先找出,一般重点抓句中的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第二步,阐发理由,注意层次。先解释字词的字面意义,在把握基本语义的基础上,挖掘其深层次含义(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或者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回归原诗分析体现诗人怎样的情感。最后联系上下诗句,整体感知分析效果。分析既要着眼于细节又要联系整体,做到点面相结合。方法归纳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长安夜雨薛逢①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心关桂玉②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注】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②桂玉:喻昂贵的柴米。典型例题这首诗的“诗眼”是首联中的哪个字?试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诗眼”是首联中的“忧”字。全诗先写作者生活的艰辛(“心关桂玉”);次写命运的不顺(“运落风波”);再写环境的压抑(鸦不散,寒鼓湿);最后写生命的衰老(“志气俱消”“白发新添”)。【解析】这是一道炼字型考题,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要把这个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诗眼”是首联中的“忧”字,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