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沿波而讨源◆论雅俗共赏自古文学有雅俗之分,即“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之说,“雅”以高雅见称,“俗”以贴近生活而得到众人青睐。二者各有所长,不能偏此废彼。“雅俗共赏”是一个在文艺界出现频率很高的词。孰雅孰俗,以什么为界限,雅与俗能否真正平等,历来争论不休。读了朱自清先生的《论雅俗共赏》,你会豁然开朗。用他给我们的思维钥匙,开启我们的疑难之锁,相信我们会有所收获。◆谈中国诗据说西方的文化名人到中国来往往要了却两个心愿:一个是要见识一下中国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再一个就是要见识一下闻名世界、学贯中西的大师钱钟书先生。一天,西方一位女学者好不容易找到了钱钟书先生的住宅电话,于是她就提出约见的要求,可是钱钟书先生却婉言谢绝,他说:“如果你觉得鸡蛋好吃,何必非得找到那只下蛋的母鸡呢?”钱钟书先生的幽默与机智可见一斑,那么他的学术性论文语言功夫又有怎样的特色呢?◆读《鲁滨孙漂流记》有这样一种精神,叫作坚强;有这样一种品质,叫作勇敢;有这样一种态度,叫作乐观;有这样一种体会,叫作孤独;有这样一种信念,叫作希望;有这样一种冒险,叫作漂流;有这样一种人,叫作英雄……这便是英国作家笛福的传世名作《鲁滨孙漂流记》所表现出来的。他笔下那个勇敢机智、喜爱冒险、乐观坚强的鲁滨孙,用他二十余年的漂流,创造了一个奇迹,诠释了人生的价值与含义。第一单元沿波而讨源1论雅俗共赏◎诗海拾贝书边事张乔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注】唐朝自肃宗以后,河西、陇右一带长期为吐蕃所占。宣宗大中十一年,吐蕃将尚延心以河湟降唐,其地又全归唐朝所有。自此,唐代西部边塞地区才又出现了一度和平安定的局面。【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乔的作品。此诗是写诗人游历边塞的所见所闻。首联写边塞军旅生活的安宁,征人安闲无事,前一句中的“断”字,将角声音韵之美和音域之广传神地表现了出来;后一句中的“倚”字,则微妙地传达出边关安宁、征人无事的主旨。颔联虚写昭君墓秋来依然春风吹拂,梁州边城一派日丽平和,再次申述民族团结,边防安定。颈联极言广漠边塞无番兵阻挠,有游客到这里观光,反复渲染和平景象。尾联抒写诗人“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的民族团结的心愿。全诗意境高阔而深远,气韵直贯而又抑扬顿挫,读来回肠荡气,韵味无穷。◎语林撷英1.宽容是阳光。哲学家康德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优雅的康德大概是不会有暴风骤雨的,心情永远是天朗气清。别人犯错了,我们为此雷霆万钧,那犯错的该是我们自己了。林肯总统对政敌素以宽容著称,后来终于引起一名议员的不满,议员说:“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林肯微笑着回答:“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难道我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一语中的,多一些宽容,公开的对手或许就是我们潜在的朋友。2.亲情,是一把斜背着的吉他,越到情深处,越能拨动你的心弦;亲情,是一挂藤萝,不管你身在何方,它总是紧紧牵着你的手。亲情,就在眉眼顾盼间,浅浅的微笑里,就在我那一首抒情的小曲中。3.就如饱满的谷穗,低垂着的头是它对大地由衷的谢忱;就如巍峨的高山,荫庇百样植被、万种生灵,只是静默无言。此种境界,堪称谦虚。因为它们生命丰盈,因为它们胸怀广大,谦虚在它们那里才焕发出自然纯正的夺目光彩。4.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能够看得很远却又并不陡峭的高度。◎作者卡片姓名朱自清(原名朱自华)生卒年1898~1948字号称谓字佩弦,号秋实籍贯浙江绍兴相关材料为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保持清白,便取《楚辞》中“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中的“自清”为名。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在江浙等地的中学任教,同时参加了文学研究会。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杂文集《论雅俗共赏》《标准与尺度》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朱自清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毛泽东称颂其“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热烈赞扬其“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的高尚气节。◎知识链接文学评论是运用文学理论对文学现象进行研究、探讨,揭示文学的发展规律,以指导文学创作的实践活动。它包括诗歌评论、小说评论、散文评论、戏剧评论、影视评论等。文学评论的对象是文学作品(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绘画、影视等);评论的目的是通过对其思想内容、创作风格、艺术特点等方面的议论、评价,提高阅读、鉴赏水平。评论时可以旁征博引,引用各种材料论证,但这旁征博引的各种材料,应是与文学作品有关的,而文学评论所用的材料基本上是来自所评论的文学作品本身。一、字音辨识1.单音字垮.台(kuǎ)李翊.(yì)柳耆.卿(qí)两橛.(jué)诲.盗(huì)迁.就(qiān)绅.士(shēn)虚妄.(wànɡ)譬.如(pì)2.多音字强勉强.(qiǎnɡ)禅禅.宗(chán)倔强.(jiànɡ)坚强.(qiánɡ)禅.让(shàn)给供给.(jǐ)教说教.(jiào)给.以(ɡěi)教.书(jiāo)二、字形辨认yǎ(雅)俗共赏幼zhì(稚)祖jí(籍)枕jiè(藉)tuō(脱)离tuì(蜕)变yí(颐)和园xīxī(熙)(熙)攘攘欣shǎnɡ(赏)赔chánɡ(偿)三、词语辨析1.凝结凝聚凝结:指由气体变成液体或由液体变成固体。凝聚:气体由稀变浓或变成液体;聚集,积聚。2.经心精心“经”是“用、通过”的意思,“经心”是动宾式合成词,是“在意、注意、留心、用心”的意思。“经心”的侧重点是是否用心。“精”是“细”的意思,“精心”是偏正式合成词,是“细心、特别用心”的意思。它经常用在动词前面起修饰作用。“精心”的侧重点是用心的程度、细心的程度。四、词语积累1.雅俗共赏:文化高的人和文化低的人都能欣赏。2.出奇制胜:用奇兵或奇计战胜敌人,泛指用对方意想不到的方法来取胜。3.俗不可耐:庸俗得让人无法忍受。4.气盛言宜:感情充沛,语言就会合宜。1.本文以唐、宋间“士”(“雅”)与“民”(“俗”)的分化嬗变为主线,从历史横截面上分析不同时期雅俗文化雅化或俗化的情形及其内外成因,“史”“论”结合。课文共10段,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三大部分。你认为应该怎样划分?[我的理解]第一段是第一部分,由陶渊明的诗句提出“雅俗共赏”的话题。第二部分(第二~九段)是课文的主干部分,分析雅俗共赏的历史发展,对第一部分提出的问题展开论述。最后一段为第三部分,写新时代提出的要求。2.文脉梳理1.文章主要谈论“雅俗共赏”,为何以陶渊明的“奇文共赏,疑义相与析”开篇?[我的理解]本文是一篇文学评论,主要讨论“雅俗共赏”的发展过程,开篇引用陶渊明的诗句,有两个作用:一是照应题目“论雅俗共赏”;二是引出下文对“雅俗共赏”的讨论。2.为什么说唐传奇是古文运动的开始?[我的理解]唐“传奇”是以供给“谈助”,引起趣味为主。因为它起源于民间,文字里多口语化的地方,能够为绝大多数人所接受,也就是说,这种文学审美形式在走向“俗化”。唐“传奇”的这种发展趋势对唐代的“古文运动”和宋代古文的“雅俗共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3.作者在文中阐述了“雅”与“俗”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怎样的?[我的理解]雅文化要时时俗化,向俗方让步,为的是争取群众,争取观众和读者;俗文化要竭力向雅文化靠拢、看齐,以得到正统和权威的认可。“雅俗共赏”实为两种文艺的相互迁就,相互妥协,相互效仿,但有“以雅为主”“俗不伤雅”的条件限定。而这些条件并不能避免雅方有时被俗方改造,更不能阻止俗方登堂入室,跻身雅文化之列。4.朱自清先生为什么说《西厢记》与《水浒传》都是“雅俗共赏”的作品?[我的理解]因为这两部作品均符合“雅俗共赏”的条件,《西厢记》无视传统的礼教,《水浒传》无视传统的忠德,“男女”是“人之大欲”之一,“官逼民反”是人之常情,这些东西俗人同情,雅人也乐于接受。5.朱自清先生在文章中是如何做到“巧于截取,详略有致”的?[我的理解]朱自清没有从先秦文学下笔,而是巧妙地截取了唐以后的文学发展史。这是因为“安史之乱可以说是我们社会变迁的一条分水岭”,自此以后“士”和“民”的社会等级逐渐模糊,为“雅”与“俗”的自然融合提供了条件。作者如此截取,足以阐述“雅俗共赏”的发展趋势,及其发展过程中的种种流变。作者在论述唐宋两代之时,也不是平均使用笔墨,而是有意识地偏重于其代表性文体所体现出的“雅”“俗”流变,做到详略有致,重点突出。唐,作者述其“语录”“笔记”“传奇”;宋,述其诗、词、曲、平话、章回小说、皮黄戏等,进而阐述“雅俗共赏”历来其实是以雅为主,有宾主之分的重要观点。6.结合本文,谈谈朱自清的文风有何特点。[我的理解]本文先用八个段落细细梳理了唐宋文学“雅”“俗”问题的历史沿革,每提出一个新见解,都是理据详备。如:对唐宋“语录体”“求真与化俗,还是为了争取群众”的阐述,侧重论述其“求真”的两重含义,析理非常明晰;为说明“雅化程度的深浅,决定这种地位的高低或有没有……雅化越深,‘共赏’的人越少,越浅也就越多”的观点,作者引用了耳熟能详的《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文学名著。作者的论述高超不俗,别有眼光,的确做到了于平实之中显示出不凡,同时又不以狰狞面目示人,不作哗众取宠之论,无咄咄逼人之态,不以好辩为嗜,语言平易,旨在构建为大众所喜爱的文学趣味。即便是对古人的议论乖谬之处,也从不采取诋毁轻薄的口吻。比如说对黄山谷,作者虽不尽同意其“以故为新”的观点,但还是充分肯定了其“以俗为雅”的主张,不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如此风范就不仅仅是文风平实的问题了,更让我们看到这位伟大的作家平和谦逊的文风其实是与他的人品全然一致的。朱自清认为,“雅”和“俗”有共通的地方,不是不相理会的两橛;“大众化”没有“雅”“俗”之分,只有“共赏”的局面。但也有人认为大众文化是粗野简陋的,精英文化是高雅精致的;有人认为大众文化也有高雅精致的,精英文化也有粗野简陋的,因此不应以“大众的文化”或“精英的文化”来判定“雅”“俗”。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我的理解](示例1)“俗、雅”与“大众、精英”之间如何联系,需要有具体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判断,不能轻易在它们之间画等号。不能认为大众文化一定是粗野简陋的,精英文化必然是高雅精致的。事实上,文化的“雅俗高低”是要在每一次的创造中具体地显现和接受评判的,并不是谁固定不变的专利。(示例2)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里面,都有精华和糟粕。不论是大众文化还是精英文化,都有自己的“俗”和“雅”,都有自己从低向高、从浅到深、从粗到精的发展过程。历史证明,大众文化也可以有自己的精品,有自己的高贵和美;而精英文化也难保不出粗俗之作,也有它们的俗气、无聊和空洞。只有凭借创造的智慧和精心的劳动,才能创作出精品,而不是凭借某种身份。对任何人和任何文化形式来说,都是如此。议论文写作要做到有理有据◎写法指导议论文的写作主要是针对某种社会现象或生活现象发表某种观点、思想,而议论文写作的最高境界就是以理服人,使人接受自己的观点、主张、思想。要达到这个写作目的,最重要的就是议论文中的议论要做到“有理有据”,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言之成理,持之有据”。要做到有理有据,必须将讲道理和摆事实有机结合,做到既有分析,又有例子,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揭示事物、问题的本质和核心,以便更好地进行说明。分析要具体,要有的放矢。在进行论证时,应该自始至终紧密联系具体事物来分析。不能以空对空,也不能脱离具体事物盲目地讲道理。也就是说,一切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出发,做到科学地分析。◎范文示例背负责任,使人造福世界。袁隆平,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位乡村老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专注于田间,淡泊名利。为什么他要这样做?这是因为在他的心中依旧背负着让人远离饥饿的责任。一介农夫,播撒智慧,肩负责任,而造福世界。背负责任,使人超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