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唐诗之旅(上) 2 李白诗四首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李白诗四首山中问答李白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赏析】这是一首诗意淡远的七言绝句。诗歌第一句起得突兀,第二句接得迷离,“笑”字不仅表现出诗人喜悦而矜持的神态,造成了轻松愉快的气氛,而且这“笑而不答”,还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悬念。诗歌妙在不答,增添了变幻曲折、摇曳生姿、引人入胜的魅力。后两句写“碧山”之景,其实也就是“何意栖碧山”的答案。诗中用一“闲”字,就是在暗示“碧山”之“美”,并以此与“人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全诗虽只四句,但是有问、有答,有叙述、有描绘、有议论,其间转接轻灵,活泼流利。用笔有虚有实,实处形象可感,虚处一触即止,虚实对比,蕴意幽邃。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于唐武后长安元年(701)出生在西域的碎叶城(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彰明(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从二十五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体验社会生活。其间曾因吴钧等人推荐,于天宝初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政治抱负未能实现。作者介绍天宝三年,在洛阳与诗人杜甫结交。安史之乱中,怀着平乱的志愿,曾为永王幕僚,因兵败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困苦,卒于当涂(今安徽境内)。1.《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作于李白出翰林之后。天宝三年,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做,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但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所以在诗的最后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背景解读2.《哭晁卿衡》天宝十年,晁衡以唐朝使者身份,随同日本第十一次遣唐使团返回日本,途中遇大风,传说被溺死。李白因此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失友之痛。3.《丁都护歌》天宝三年,李白毅然离开长安,开始游历山川,期间,他清醒地认识到了政治的黑暗和百姓的疾苦。天宝六年,李白漫游丹阳横山一带,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下了这首诗,反映纤夫之苦。4.《越女词五首(其三)》诗人李白在很年轻时就立下了“安社稷,济苍生”的宏愿,为了实现理想,诗人远游求仕。本诗就是诗人就途中见闻写下的一首诗,是一首反映江南采莲少女的诗,表现了少女的年轻多情,善良美丽。1.字音石扉.(fēi)訇.然(hōng)渌.水(lù)天姥.(mǔ)江浒.(hǔ)暝.(mínɡ)殷.勤(yīn)谢公屐.(jī)商贾.(gǔ)棹.歌(zhào)2.字形棹棹歌绰绰号浆泥浆桨船桨睹目睹赌赌博堵堵塞暝暝色瞑瞑目溟溟蒙1.李白与晁衡的友谊是盛唐时期的佳话,是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生动体现。《哭晁卿衡》的第三、四句既写景,又抒情。试体会诗中所写的情与景的关系。提示:《哭晁卿衡》表达的是诗人失去友人后的悲痛之情,诗人把这种感情寄托于景物之中,借助比喻和联想,表达含蓄、委婉,这一点突出体现在三、四两句中。三、四两句,诗人运用比兴手法,借助景物,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怀念与悲痛之情。前一句暗指晁衡遇难,明月象征晁衡品德的高洁,而晁衡的溺海身亡,就如同皓洁的明月沉沦于湛蓝的大海之中,含蓄深邃,艺术境界清丽幽婉,同上联中对征帆远航环境的描写结合起来,自然贴切,令人无限惋惜和哀愁。末句以景写情,寄兴深微。晁衡的不幸遭遇不仅使诗人悲痛万分,连天宇也好似愁容满面。层层白色的愁云笼罩着海上的苍梧山,沉痛地哀悼晁衡的仙去。诗人这里以拟人化的手法,写白云的愁来表达自己的愁,使诗句更加迂曲含蓄。2.《丁都护歌》中“上征之苦”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提示:“上征之苦”主要表现在天气炎热,征夫口渴难忍,磐石多且大等方面。1.《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通过对梦境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名山的热情向往,表达了自己蔑视权贵、傲岸不屈,对污浊现实无比憎恨的感情。2.《哭晁卿衡》这首诗通过联想和想象,描写了好友辞官回国路途的遥远和艰险,赞颂了晁衡明月般高洁的人品,表现了诗人失去好友后的悲痛和两人超越国别的真挚友情。3.《丁都护歌》这首诗描写了炎炎夏日,纤夫们逆水拖船,艰难行走的情景,表现了劳动人民困顿不堪、极端恶劣的生活境况,揭露了统治阶级穷奢极欲、不顾人民死活的罪行,表达了诗人对下层人民生活疾苦的深切同情。4.《越女词五首(其三)》这首诗通过一系列传神的动作和神态描写,生动、形象、逼真地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天真多情的越中采莲少女的形象。1.《梦游天姥吟留别》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除了瀛洲外,诗中还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对应考点】本考点对应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提示】从诗歌表情达意的需求出发,探讨作者的写作意图。【答案】“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却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诗中还提到了五岳、赤城和天台,从而衬托了天姥的雄峻巍峨,进一步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强烈愿望。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正当梦入高潮时,作者却“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梦境突然消失了,面对现实,诗人禁不住长嗟短叹,诗人感叹了些什么呢?【对应考点】本考点对应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提示】可以从诗句前后内容中分析作者的情感。【答案】第一个感叹:“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是诗人在当时社会中陷入重重矛盾后无可奈何的自我解脱,表现对人生的伤感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态度,反映了诗人的消极面。第二个感叹:“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是诗人向东鲁诸公表示决心,与当时的恶势力势不两立,绝不妥协。3.《哭晁卿衡》的第三、四句写了哪些景物?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应考点】本考点对应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提示】从诗句的具体描写中,从意象“明月”“碧海”“白云”“苍梧”等来分析修辞手法,归纳出作者的情感态度。【答案】第三句写的景物是“明月”和“碧海”,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用“明月”喻指晁卿,用“沉碧海”喻指其不幸遇难;既含有对朋友美好品质的赞美之情,又有痛失朋友的伤感之情。第四句写的景物是“白云”,运用拟人手法,让这没有生命的天色也有了人的“愁色”,移内心难言之情于眼前所见之景,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充分抒发了因朋友亡故而极其悲伤的感情。4.《丁都护歌》的诗眼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对应考点】本考点对应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提示】先找出最能表现诗歌主旨的词,然后分析这个词的作用。【答案】诗眼是“苦”。前四句以商贾巨富的豪奢生活与纤夫在盛夏酷暑艰难拉船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纤夫的“苦”。接下来的四句,通过纤夫喝的水“浊”“半成土”的细节和所唱歌的凄切哀怨来写纤夫内心的“悲苦”。最后四句,通过行役的艰巨和无穷无尽的描写把纤夫的“苦”推向了极致:纤夫之苦足以感伤千古矣!5.《越女词五首(其三)》描绘了采莲女怎样的形象?【对应考点】本考点对应鉴赏作品的形象。【提示】从“棹歌”“笑入”“佯羞”等情态描写中归纳出采莲女的形象。【答案】此诗写越中采莲少女活泼可爱的神情动态。“棹”“入”二词乃入神之笔。“棹”指摇船的动作。摇船时还唱着歌,可见行船之轻松欢快;“入”是笑着划船钻入荷花里面,欲出不出,假装害羞,天真活泼之态,历历在目。诗歌体裁与分类(二)按内容分,诗歌可分为怀古诗、咏物诗、山水田园诗、写景(即事)抒怀诗、战争诗、行旅诗和闺怨诗、送别诗等。对接高考1.怀古诗①咏史诗的特点:咏史怀古诗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年过半百却功业无成。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安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或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叙述。如刘禹锡的《乌衣巷》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鉴赏咏史怀古诗,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②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③内容特点: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2.咏物诗①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如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心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②形式标志:以物象为题;“咏(题、赠、赞)+物象”。③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④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描写的是什么物,有什么特征,寄托了什么志。3.山水田园诗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和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这类诗常常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一般采用白描、衬托的写法。①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于景。②分析重点:景物特征。③山水田园诗的主题: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绝不同流合污的高洁操守。【典型例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选自《全唐诗》)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这是一道理解诗中词语并表明情感的题目,首先答出表层的含义,然后分析暗含的情感。【答案】一个“闲”字,点出闲景、闲人、闲心,写出了闲境之美、闲适之情。不衰的咏月之歌我们的古人用诗辞歌赋吟诵月亮,用月亮寄托情思。当今生活中,关于月亮,或者和月亮有关的美丽传说、诗词歌赋、动人歌曲,不胜枚举。古代的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的美丽故事与传说,流传至今。不仅在当今的影视剧、民间街坊里可体味到月亮的美丽,而且在传统的中秋佳节里,用月饼祭拜月亮、观嫦娥、看玉兔、听吴刚伐树,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喜爱的民俗。美文赏读在我们的眼中,美丽的月亮总是充满无限的遐想与美感。而民歌也是数不胜数,有《十五的月亮》《半个月亮爬上来》《明月千里寄相思》《月儿弯弯照九州》等。“月亮走,我也走”“请明月代问候,思念的人儿泪常流……请明月代传信,寄我片纸儿慰离情”“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还有当今火爆的一首流行歌曲《月半弯》:“月半弯,我喜欢,有情有义有你还有天。”月亮之情融入了我们的血液,月亮与中华儿女的情思已经融合在一起,月亮的圆满美好和纯洁真挚贯穿了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时尚,贯穿了每一个人。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我们从小学就铭记于心的传世佳作,是亿万热爱家园、盼望团圆的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而在这传统佳节世代流传的千年后,在中华民族的团圆节日里,李白的千古绝唱再次被中华儿女吟唱推崇。祖国大陆的音乐大家乔羽

1 / 3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