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 3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课件 鲁人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第一单元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不详”的张若虚张若虚的生卒年不详。有些典籍只好将他的生卒年定在约公元660~720年。有关张若虚的史料记载不详。《旧唐书》中只有6个字:“若虚,兖州兵曹。”清《全唐诗》中只有26个字:“张若虚,扬州人,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号吴中四士,诗二首。”张若虚的诗作情况不详。张若虚仅仅流传下来两首诗作(《春江花月夜》和《代答闺梦还》),其余早已散佚。◎作者卡片张若虚(约660年~约720年),唐代诗人,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中宗神龙(705~707)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等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其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张若虚诗作存世的仅两首,但其中的《春江花月夜》却是唐诗的代表作之一。王闿运对之评价:“孤篇横绝,竟成大家。”闻一多对之评价:“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该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颇受六朝诗风影响,流露出人生无常之感。后世包括词、曲在内的多种文学形式都可能受到该诗在音韵、场景描写等方面的影响,从而也奠定了张若虚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背景呈现这是一首著名的离情诗,描写了春天江边月夜下的美景,抒发了思妇游子的相思之情,并生发出了对人生的哲理性的思索。诗在绘春江花月夜的美景中入墨,在叹幽忧别情中收尾,抒发了对人生有限的无可奈何的感喟,又交织着对生活的期待和哲理性的思索,景、情、理水乳交融,别有一种清丽雅致的神韵。◎知识链接乐府诗体,古代诗歌体裁。狭义指汉代乐府官署搜集的民歌俗曲和歌辞;广义指包括两汉特别是魏晋以后历代文人作家仿制而不入乐的讽诵吟咏的诗歌作品,泛称乐府诗。“乐府”本是汉代专门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汉代人把当时由乐府机关所编录和演奏的诗篇称为“歌诗”,魏晋六朝时人开始称这些歌诗为“乐府”或乐府诗,并把它们单独成类(刘勰《文心雕龙》、萧统《文选》)。在文学史上,所谓乐府体诗,既指由乐府机关收录的作品,也指魏晋以后历代作家仿制的乐府作品。这种仿制作品有几种不同情况:①按照乐府旧的曲谱,重新创作新辞入乐的诗;②沿用乐府旧题,继承和仿效旧乐府诗的精神和艺术特色,实际已不入乐的诗;③不袭用旧题,完全自立新题、新意,亦称“新乐府”,也是不入乐的。这三类中,以第二类为最多和最常见。汉乐府诗打破了自《诗经》以来以四言为诗歌正宗的传统,创造了杂言体的诗歌,并首先创制了完整的五言诗。汉乐府诗中有较多的叙事诗,标志着中国古代叙事体诗歌的新发展。南北朝乐府在形式上则以五言四句的短章为主,间或也有一些四言、七言和杂言体。它对后世“绝句”诗的兴起,有直接影响。此外,宋以后还有以词、曲为乐府的。《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属于《清商曲·吴声歌》,相传创自陈后主。《乐府诗集》在唐以前收有隋炀帝的二首,为宫体短诗。张若虚完全突破宫体诗的樊篱,创为长篇歌行,而且消除了宫体诗的“猎艳”趣味,被称作“宫体诗的自赎”。一、字音滟.滟(yàn)纤.尘(xiān)霰.(xiàn)芳甸.(diàn)扁.舟(piān)砧.(zhēn)青枫浦.(pǔ)碣.石(jié)汀.上(tīnɡ)二、通假字鱼龙潜跃水成文.“文”通“纹”,波纹三、一词多义(1)穷①人生代代无穷.已②人穷.则反本③穷.巷陋室动词,尽,完形容词,困窘,处境困难形容词,偏僻,荒凉(2)胜①青枫浦上不胜.愁②刑人如恐不胜.③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3)但①但.见长江送流水②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③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动词,能承受,禁得起形容词,尽动词,战胜,取胜副词,只,仅副词,只管,尽管介词,只要,只须四、词类活用落月摇情满.江树形容词作动词,洒满五、古今异义①江流宛转..绕芳甸古义:。今义:说话温和曲折,歌声等抑扬动听。②可怜..楼上月徘徊古义:。今义:怜悯。曲折可爱六、名句默写①江天一色无纤尘,。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年年只相似。,但见长江送流水。②,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不知乘月几人归,。皎皎空中孤月轮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不知江月待何人昨夜闲潭梦落花江水流春去欲尽碣石潇湘无限路落月摇情满江树1.这首诗可以分成几个层次?请概括各层大意。[名师指津]注意“景”与“人”的不同。我的理解:全诗分两部分。开头至“但见长江送流水”为第一部分,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春江、天地空明的美妙境界。第二部分从描写景色转向感悟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来说,这一部分又分为两层: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潜跃水成文”为一层,写思妇怀人;第二层,写游子想家。2.阅读诗歌的前八句,分析诗人主要摹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怎样的美妙意境?[名师指津]筛选名词找景物,解说画面意境。我的理解:诗人在前八句中依题目摹写了“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描绘出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春江、天地一派空明的幽美、恬静的艺术境界。3.诗题中的五个字:春、江、花、月、夜全文都点到了,但重点是“月”,诗句中是如何表现的?[名师指津]展示从月升到月落之时的景色、人物活动片段即可。我的理解:诗人从月升开始,继而写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后就月下的思妇反复抒写,最后以月落收结。有主有从,主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诗歌意境。4.通读全文结合具体诗句思考,本文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来抒发作者的情感?[名师指津]从修辞手法、描写角度(远近、上下、虚实等)、表现手法(即景抒情、借景抒情等)各方面分析。我的理解:上下结合、远近结合,如开篇四句。虚实结合,如“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银色沙滩和乳色月光融为一体,无法区分。借事抒情,如“捣衣砧上拂还来”。即景抒情,全篇都采用这种方式,由景入情。拟人,如“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设问,如“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互文,如“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比兴,如“白云一片去悠悠”,“白云”飘忽,暗喻游子离家远去而又行踪不定,自然而然地引出青枫浦上的愁客(即游子)。用典,如“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映衬,思妇与游子的相思彼此映衬。5.诗歌的最后八句写了什么内容?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的?请简要分析。[名师指津]扣住“梦”“还家”归纳“内容”,围绕各景象的表意作用分析“手法”。我的理解:诗歌最后八句写游子的思归之情,主要用了衬托手法。诗人用“落花”“江水”“斜月”来衬托游子人生易老、盛年不再、故乡难回的凄苦。浓浓的海雾遮隐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衬托了游子的迷惘和孤寂,加深了他的乡思。他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绵绵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落在江边的树林之上。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明月共潮生。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滟滟①随波千万里,何处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什么地方的春江没春江无月明!有明亮的月光!①滟滟:水波闪耀动荡的样子。江流宛转绕芳甸②,月照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花林皆似霰③;下的花林,如小冰粒般晶莹剔透;②芳甸:遍生花草的原野。③霰:小冰粒。此处形容洁白月光。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月光像白霜一样从空中流下,感觉不到它的飞翔,它照得江沙看不见。畔的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人生代代无穷已④,江月年年只相似。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④穷已:穷尽。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输送着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⑤上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愁。不胜忧愁。⑤青枫浦:一名双枫浦,也称南浦,在今湖南浏阳浏水中,这里是泛指遥远荒僻的水边。谁家今夜扁舟子⑥?何处相思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明月楼⑦?耀的楼上相思?⑥扁舟子:飘荡江湖的游子。⑦明月楼:指月夜楼中的思妇。可怜⑧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楼上不停移动的可爱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⑧可怜:可爱。玉户帘中卷不去⑨,捣衣砧上拂月光照在窗帘上,照在捣衣用的砧石上,如同离愁渗透到思妇的心头,还来。排遣不去。⑨卷不去、拂还来:都指月光,因月光增人愁思,所以想将它卷去、拂去,这是借月光说愁思难以排遣。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⑩流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君。去照耀着您。⑩月华:月光。鸿雁长飞光不度⑪,鱼龙潜跃⑫大雁远飞,飞不过这片无尽的月光。鱼龙在水中游动跳跃,水成文⑬。激起波纹,却不能传递音讯。⑪光不度:飞不出月的光影。⑫鱼龙潜跃:偏义复词,偏指鱼跃。⑬文:通“纹”。昨夜闲潭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昨天晚上梦见花朵落在幽静的水潭上,可惜春天过了一半还还家。不能回家。⑭闲潭:幽静的水潭。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江水流走春光,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月亮缓缓落下,如今西斜。又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⑮无限路。月亮西斜,隐藏在浓浓的雾气之中,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⑯不知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满江树。洒满了江边的树林。⑮碣石潇湘:碣石是山名,在今河北昌黎北渤海边上,这里代指北方。潇湘是水名,潇水和湘水,在今湖南零陵合流,这里代指南方。是说南北相隔,无限遥远。⑯摇情:摇荡的情思。张若虚的诗歌具有以下艺术特色:1.写景角度多变这首诗的景物描写,采取多变的角度,敷以斑斓的色彩,很有艺术效果。同是写月光,就有初生于海上的月光,有花林上似霰的月光,有沙汀上不易察觉的月光,有妆镜台上的月光,有捣衣砧上的月光,有斜月,有落月,多么富于变化!2.手法虚实相生这首诗把现实的情景和诗中人物的梦境结合在一起,写得迷离恍惚,气氛朦胧。诗的感情随着月下景物的推移逐渐展开变化,忽此忽彼,亦虚亦实。3.韵律和谐优美诗的韵律节奏也饶有特色。诗人灌注在诗中的感情旋律极其悲慨激荡,像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梦幻曲,含蓄、隽永。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4.景、情、理完美融合诗中的月亮不仅是景物描绘的主要对象,抒写离愁别绪的依托,还引发了作者对茫茫宇宙与漫漫人生两者关系的探究与思索(“江天一色无纤尘”以下八句),使此诗在诗情画意中蕴含了一定的哲理。因而,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讲,月光均是统领全篇的神魂。人们之所以称赞此诗诗情、画意、哲理熔于一炉,也正是由于月光的内在贯通。拟人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赋予事物以人的动作行为和思想感情,生动形象,色彩鲜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多处使用了拟人的手法。“不知江月待何人”,把江月的照耀化为有情有意的等待,亲切而生动。再如“可怜楼上月徘徊……捣衣砧上拂还来”四句,把“月”拟人化,写月光偎依在思妇身旁,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月光成了思妇思念之情的外化,形象生动。1.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3.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拟人这一修辞手法的?另外其变式问法有: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如何)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鉴赏拟人手法的使用,高考一般这样设

1 / 4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