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文言文(2)19 谏太宗十思疏课件 粤教版必修4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文言文(2)19谏太宗十思疏诗海拾贝述怀魏征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杖策谒天子,驱马出关门。请缨系南越,凭轼下东藩。郁纡陟高岫,出没望平原。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既伤千里目,还惊九逝魂。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季布无二诺,侯嬴重一言。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赏析】魏征主动请缨赴华山以东地区去劝降李密所领导的瓦岗军旧部。临行之际,作此诗以抒怀,表达了他重义气不畏艰险,誓报知遇之恩的思想。前四句主要表现的是诗人投唐前的胸襟怀抱。“杖策谒天子……凭轼下东藩”四句,主要勾勒诗人自告奋勇出潼关去安抚山东的雄姿,并表现其所负使命之重大。“郁纡陟高岫……空山啼夜猿”四句,表现的是想象中出关后征途的艰险景况。“既伤千里目……深怀国士恩”四句,既有对出关前景的展望,也有其肺腑的袒露。最后四句是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重视信义、不图功名的思想感情。语林撷英魏征名言集锦1.自满者,人损之;自谦者,人益之。2.荣辱之责,在乎己而不在乎人。3.夫妇有恩矣,不诚则离。4.政善于内,兵强于外。5.学问欲博,而行己欲敦。6.小善不足以掩众恶,小疵不足以妨大美。7.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8.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关于“纳谏”的名言集锦1.先民有言,询于刍荛。——《诗经》2.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王充3.尊贤使能,信忠纳谏,所以为安也。——[东汉]王符4.开收谏之路,纳逆己之言。——[西晋]傅玄5.告我以吾过者,吾师也。——李世民6.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李世民7.将拒谏则英雄散,策不从则谋士叛——黄石公作者卡片姓名魏征生卒年580—643朝代唐朝字号称谓字玄成籍贯巨鹿曲阳(今河北晋县)相关资料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文贞,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谏太宗十思疏》是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背景呈现本文是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魏征写给唐太宗的奏章。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李渊反隋时作战英勇,生活俭朴,颇有作为。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在贞观初年,他鉴于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在繁荣昌盛背后隐藏着的危机,在群臣齐唱赞歌时,唯独他能多次上疏进谏,使太宗幡然悔悟。文章力劝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太宗看后感到很惭愧,表示从谏改过。知识链接疏是封建时代臣子向皇上提出建议的文书。其特点是分条陈述。如晁错的《论贵粟疏》、贾谊的《论积贮疏》等。疏主要有如下特点:(1)骈散结合,华美流畅。唐代的奏疏,习惯上都用骈文写,并经常突破骈文的束缚,使骈散语句交替运用,既有骈文的整齐华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易于诵读。(2)正反论述,务尽其旨。疏多以论述为主,对于同一个问题,往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剖析,使说理更加透彻。(3)比喻排比,生动有力。疏多以浅显的比喻衬出中心论题。比喻作为一种推理手段,起到了生动、形象的效果;论述时多采用排比句式,铺排罗列,勾连而下,气势不凡,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1.字音求木之长.(zhǎnɡ)浚.(jùn)载.舟(zài)壅.蔽(yōnɡ)黜.恶(chù)弘兹..九德(hónɡ)(zī)谬.赏(miù)垂拱.(ɡǒnɡ)2.通假字振.之以威怒___________________“振”通“震”,震慑3.一词多义(1)当①人君当.神器之重__________②垣墙周庭,以当.南日__________③他日汝当.用之___________________(2)效①信者效.其忠__________②斯用兵之效.也__________③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__________动词,承担动词,挡住副词,定当,理当动词,献出名词,功效动词,模仿(3)化①鸣琴垂拱,不言而化.__________②化.而为鸟,其名为鹏__________(4)以①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_____________②虽董之以.严刑__________③则思知足以.自戒__________名词,教化动词,变化连词,表修饰介词,用连词,用来(5)其①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__________②虽在下愚,知其.不可__________③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_____________④其.为惑也终不解矣________________⑤吾其.还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其.皆出于此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词,它的代词,这样代词,他们的指示代词,那语气词,表婉商,还是语气助词,表推测,大概(6)安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________________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而今安.在哉___________________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容词,安定疑问副词,怎么疑问代词,哪里,哪儿形容词,安适,安逸4.词类活用(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何必劳.神苦.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欲流.之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而况于明哲..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人君当神器之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牢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端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使……辛苦动词作名词,流水;形容词作动词,流得远形容词作名词,聪明睿智的人形容词作名词,重要位置(7)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______________________(8)乐.盘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不念于居安.思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名词作动词,居……之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形容词作名词,贤能的人;好的建议形容词作名词,安逸的环境;危难形容词作动词,傲视5.古今异义(1)必固其根本..古义:__________今义:最基本的。(2)居域中..之大古义:__________今义:某一范围内。树根。天地之间。(3)永保无疆之休.古义:__________今义:休息。(4)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在路上行走。美。路人,比喻毫无关系的人。(5)虽董.之以严刑古义:__________今义:监督管理;董事。(6)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古义:__________今义:危险。(7)简.能而任之古义:__________今义:简单。督责。高。选拔。(8)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尽情。(9)何必..劳神苦思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用于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放纵感情,含贬义。何:表示疑问,为什么;必:副词,一定。6.特殊句式(1)__________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2)___________________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3)__________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判断句倒装句(状语后置句)省略句7.名句名篇(1)臣闻求木之长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能克终者盖寡。(3)简能而任之,_____________。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有善始者实繁择善而从之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我的理解]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2.请用最简洁的话来概括“十思”的内容。[我的理解]思知足——思知止——思谦虚——思容纳——思节制——思慎始敬终——思纳谏——思正身——思无因喜而赏——思无因怒而罚。3.文脉图示1.本文在论证主要观点时的论证方法和角度是怎样的?[名师指津]第一段,比喻论证,正反角度;第二段,对比论证,历史角度。[我的理解]本文的主要观点是“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在提出主要观点之前,作者打了两个比方:“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作者打这两个比方,是为了使主要观点显现,是正面论证。接下来,作者从反面论证了这个观点,如果国君不积德义,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那么就像“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一样,国家是不会安定的。第二段,作者又从历史的角度来证明观点。作者以概述的方法,列举历史上的君主“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告诫太宗“竭诚以待下”。作者以对比论证的方法,分析了“竭诚以待下”的两种结果。“竭诚以待下”,则“胡越为一体”;不“竭诚以待下”,则“骨肉为行路”。因此,要善待“下”,否则,君主之“舟”,就有倾覆的危险。言词之致,述理之尽,发人深思,耐人寻味。2.“十思”与中心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名师指津]要认识到“十思”是“积德义”的具体做法,“积德义”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前提条件。[我的理解]“十思”,涉及的方面比较广,细究起来,涉及欲望、行为、品质、纳言、赏罚等各个方面,但是,所有这些,都与“积德义”有关,是“积德义”的具体做法。“总此十思,弘兹九德”是对“十思”的总结。只有积了“德义”,才能达到理想的政治境界:“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3.作者反复提醒君王“十思”的目的是什么?[名师指津]要站在一个封建臣子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答题要点:劝君主,积德义,图久安。[我的理解]为人君者应“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从而“积其德义”,因为“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要“永保无疆之休”达到国家长治久安的目的就必须如此。如果“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则如“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4.作者为了将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在行文上有什么特点?[名师指津]从用词、句式、情感、修辞、线索等方面来考虑行文特点。[我的理解]言辞恳切而情感真挚,处处为对方的江山着想;运用比喻而深入浅出,时时把握对方心理;骈散结合而句式整齐,既有语势又简明扼要。本文以“思”为线索,将所要论述的问题连缀成文,条理清晰,结构缜密。运用比喻、排比和对仗的修辞手法,说理透彻,音韵铿锵,气势充沛,是一篇很好的论说文。5.作者对以严法治国持什么看法?联系本文思考,对于我们现在强调健全法制,你认为可行吗?[名师指津]第一问,结合有关语句分析作者的态度;第二问要结合自己对“依法治国”的理解分析。[我的理解]作者对“严法治国”既没有推崇,也没有反对,只是认为“法制”不是问题的关键,根本还在于统治者对天下黎民要竭诚相待。我们强调健全法制,实际也是为了使天下变成一个公平合理的社会,这与魏征主张“竭诚以待”是一致的,当然是可行的。这篇文章在思想上很有深度,你认为有哪些值得称道的地方?[名师指津]一看作者对自然与社会的深刻认识,二看作者的辩证思维。[我的理解](示例)一是对自然与社会深刻的洞察与认识。围绕“木”“流”“德”,作者深刻

1 / 7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