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文言文(2) 19 谏太宗十思疏课件 粤教版必修4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9谏太宗十思疏过旧宅李世民新丰停翠辇,谯邑驻鸣笳①。园荒一径新,苔古半阶斜。前池消旧水,昔树发今花。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注】①“翠辇”“鸣笳”都是皇帝外出巡幸时的车马仪仗。【诗意解读】在新丰停下翠辇,在谯邑驻扎仪仗队。闲置无人居住的旧宅小径被打扫得干干净净;路边阶下铺满绿茸茸的苍苔,遮住了半截斜阶。园池里的流水不断流淌更新着,老树也不断发出新芽开出新花,宅园里始终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想当年一朝离开此地,就把四海作为自己的家。全诗描写李世民即位后,35岁的他于贞观六年(632年)重临武功旧宅时的见闻。回顾往事,历历在目;抚今追昔,感慨颇深。【名句识记】园荒一径新,苔古半阶斜。前池消旧水,昔树发今花。【考点演示】“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历来被认为与汉高祖刘邦“风起云扬之歌同其雄盼,自是帝王气象方侔”气势相当,谈谈你的看法。答案:尾联气魄宏大,刚健有力,充满豪迈的情怀和无尽的感慨。既总结了全诗,又点出了题旨。魏征(580—643),字玄成。唐朝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隋末参加李密义军,掌管文檄。太宗时任谏议大夫、检校侍中。领导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书成,升任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魏征敢于犯颜直谏,所言多被太宗采纳,魏征从政十六七年,上书言事二百多次,达十万言,其奏疏收在《魏郑公谏录》《贞观政要》中。有诗文流传于世。作者介绍这篇奏疏是魏征于贞观十一年(637年)写给唐太宗的。当时,经过战后的休养生息,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对外战争连年胜利,边防巩固,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在这一年的三月至七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这是其中的第二疏。唐太宗看了这些奏疏后猛然醒悟,感到很惭愧,表示从谏改过。魏征死后,唐太宗悲痛不已,亲自为他写了碑文,并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背景解读疏疏,即奏疏、奏议,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述自己意见的一种文体。文体常识字音①求木之长.者(zhǎnɡ)②必浚.其泉源(jùn)③戒奢.以俭(shē)④虑壅.蔽(yōnɡ)⑤黜.恶(chù)⑥弘兹.九德(zī)字形①征征服证证明②浚疏浚竣竣工③壅壅蔽雍雍容④黜罢黜拙笨拙⑤谬谬误戮杀戮通假字振.之以威怒:(通“震”,震慑)古今异义①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古义(树木的根部)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②役聪明..之耳目古义(视觉和听觉灵敏)今义(智力发达,理解和记忆能力强)③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古义(放纵感情)今义(尽情)④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古义(是“以之为”的省略,“把它作为”)今义(认为)一词多义①安思国之安.者安定、安稳不念于居安.思危安逸则思知止以安.人使……安定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怎么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奉养②信信.者效其忠诚信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信用忌不自信.相信③治文武并用,垂拱而治.治理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治不效则治.臣之罪惩治④求求.木之长者追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欲有求.于我也请求不求.闻达于诸侯要求⑤董虽董.之以严刑督责余将董.道而不豫兮正⑥长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生长举手长.劳劳时间久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成长身无长.物多余的⑦下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臣下的意见虽在下.愚,知其不可地位低下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居……之下⑧当人君当.神器之重承担,担当今当.远离,临表涕零将,将要木兰当.户织对着,面对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应当,应该词类活用①必固.其根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稳固)②则思知止以安.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定)③弘.兹九德(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光大)④何必劳.神苦思(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疲劳)⑤则思正.身以黜恶.(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端正。恶:形容词作名词,奸恶的小人)⑥则思虚心..以纳下(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虚心)⑦欲流之远.者(形容词作动词,流得很远)⑧则思江海而下.百川(方位名词作动词,居于……之下)⑨人君当神器之重.(形容词作名词,重权)⑩居域中之大.(形容词作名词,重大的地位)⑪惧谗邪.(形容词作名词,邪恶的人)⑫不念于居安.思危.(形容词作名词,安:安定的情况。危:危险的情况)⑬择善.而从之(形容词作名词,好的意见)⑭诚能见可欲.(动词作名词,喜好的东西)⑮简能.而任之(形容词作名词,有才能的人)⑯貌.恭而不心.服(名词作状语,貌:在表面上。心:从内心里)⑰乐.盘游(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虚词①之臣闻求木之.长者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简能而任之.代词,他们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②以戒奢以.俭介词,用斯亦伐根以.求木茂连词,表目的,来③其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人称代词,它的,代指“木”知其.不可指示代词,这其.可忽乎表示反问语气,难道④乎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语气助词,表示疑问语气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语气助词,表示感叹语气①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省略句)②虽董之以严刑(倒装句)③振之以威怒(倒装句)特殊句式1.作者提出“十思”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十思”各有什么侧重?提示:本文第三段提出了“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其核心内容是正己安人,但具体又有所侧重。“知足”“知止”是戒奢侈,如喜好器物美色、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等;“谦冲而自牧”“江海而下百川”是戒骄躁,劝皇帝要恪守职务、不骄不躁、虚怀若谷、从谏如流;“三驱以为度”“慎始而敬终”是戒纵欲,劝皇帝不要放任自我,不要怠惰,而要勤勉政事;“虚心以纳下”“正身以黜恶”是戒轻信人言,指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无因喜以谬赏”“无因怒而滥刑”是戒赏罚不公,劝皇帝赏罚要有尺度,不因喜怒而有所偏颇。2.魏征提出的“十思”都集中在第3段,第1、2段的作用是什么?去掉好不好?为什么?提示:第1段提出全文要阐明的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主旨,起到了提出问题和点明主旨的作用。第2段指出人君有始无终、天下易取难守的原因,从反面论证“居安思危”的必要性,并分析了为什么要“居安思危”。这样分析以后,第3段“十思”的内容就水到渠成。去掉不好。因为第3段是从正面回答如何居安思危。本段是全文的重点,“十思”则是全文的主要内容,第1、2段去掉以后,第3段的内容就显得太突兀,没有说服力。结构图示《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征奏疏中的代表作。文章围绕“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主旨,抓住唐太宗忘记“以民为本”,忘记隋朝灭亡教训的根本问题,针锋相对地提出“十思”,阐明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道理。规劝唐太宗在政治上要慎始敬终,虚心纳下,赏罚公正;用人时要知人善任,简能择善;生活上要崇尚节俭,爱惜民力。主旨归纳1.本文运用了比喻的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其作用。【对应考点】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提示】根据题干提供的论证方法,在文本中进行筛选和分析即可。【答案】文中运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借以阐发治国安民的思想,言简意赅,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如文章开篇谈论治国要注重“积其德义”这一根本原则时,从两个方面比喻论证,即“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和“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固其根本”是树木长得高的必要条件,而“浚其泉源”,是水流得长远的前提,运用自然中的现象来比喻治国的原则,浅显易懂而又生动形象。2.本文语言生动形象,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对应考点】鉴赏作品的语言。【提示】抓住题干中“生动形象”的提示,先找出语言生动形象的具体内容,再从具体内容去分析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答案】多用对偶句、排比句。如对偶句:“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排比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3.魏征提出的“十思”能给我们哪些写作的启示呢?试举一二例说明。【对应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提示】本题要在了解作品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判断。【答案】一是陈述意见的针对性。这奏疏是给皇帝看的,是用来劝谏皇帝的,所以“十思”所陈述的内容无一不针对帝王容易犯的毛病,又无一不为“垂拱而治”的封建统治着想,使唐太宗乐于接受。二是思考问题的全面性。这“十思”的内容涉及与帝王治国兴邦有关的十个问题。从生活到政治,从个人欲望到品德修养,凡存在的主要问题作者全都考虑到。不但指出问题,而且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真是面面俱到,煞费苦心。三是思路安排的序列性。“见可欲”“将有所作”“念高危”“惧满溢”“乐盘游”“忧懈怠”“虑雍蔽”“想谗邪”“恩所加”,排列井井有条,多而不乱。四是语言表达的齐整性。“十思”十句,句式大致相同,构成排比,一气呵成,气势磅礴。作者在论证自己的观点时,引用古圣先贤的话,援举故事事例来说明自己的意思。如“善始、克终”出自《诗经·大雅》“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鸣琴垂拱,不言而化”出自《尚书·武成》“垂拱而天下治”;同时暗用引文的还有“怨不在大,可畏唯人”“思知足以自戒”“思知止以安人”“思谦冲而自牧”等,显得简明含蓄又富有启发性。技法镜鉴援引事例,论据充足【即时小练】请以“自卑·自负·自强”为话题,写一段文字阐述你的观点。要求运用例证法。200字左右。【答案】自卑像根受潮的火柴,难以将希望之火点燃;自负像个可怕的陷阱,一旦身陷其中即难以自拔;唯有自信自强,才能扬起生活的风帆。我国宋朝的文豪苏洵,几次赶考都名落孙山,一些人更是对他冷嘲热讽,但他没有灰心,而是闭门苦读,终于因散文有极高的造诣而名列唐宋八大家;举世闻名的音乐家贝多芬,30岁就耳聋,他没有屈服于命运的安排,在听不见声音的情况下,创造了大量优秀作品,并谱写出时代的最强音“扼住生命的咽喉”;居里夫人,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作为镭的发现者,荣获诺贝尔化学奖,耀眼荣誉没有使她陶醉,她仍如从前一样孜孜不倦地工作,成为获得这一殊荣的唯一女性。这些伟人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他们在挫折面前毫不自卑,在成就面前毫不自负,始终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对接高考【真题典例】文言文阅读综合训练(2019年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曰:“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武侯曰:“善。”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1 / 5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