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宋词四首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诗意解读】江南的水就像美人的眼波流转,山就像美人的秀眉相聚。要问远行的人到哪儿去,到山川秀美的江南。我刚刚送走春天,又要送你到浙东去。如果到了江南,你能赶上春天,千万要把春光留住。这是一首送别词,写的是春末时节送别友人鲍浩然,表达了词人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这首词以眼喻水,以眉喻山,设喻巧妙、情趣盎然,又语带双关,写得妙趣横生,在送别词中独树一帜。柳永(约987—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由于擅长词曲,跟许多歌伎熟悉,并替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当时有人在仁宗面前举荐他,仁宗只批了四个字说:“且去填词。”柳永在受了打击之后,别无出路,就只好以开玩笑的态度,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在汴京、苏州、杭州等都市过着一种流浪生活。由于失意无聊,流连坊曲,在乐工和歌伎们的鼓舞之下,这位精通音律的词人,才创作出大量适合歌唱的新乐府(慢词),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作者介绍他一生仕途失意,在与歌伎们一道生活中得到了感情上的慰藉,所以他填的词大多感情真挚,在当时便为人传唱,传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号称“三苏”。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他这次受打击,心情是复杂的,所以游赤壁时写了《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抒发自己的抱负。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赵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李词工于造语,善于创意出新。擅用白描,创立了雅而不难、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后人有《漱玉词》辑本。后人对她的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轶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课本中的《声声慢》是李清照后期最著名的代表作。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21岁的辛弃疾率群众2000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义军,担任“掌书记”职务。在起义军的几个月里,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辛弃疾到了南方,耿京的起义军已经失败,他便留在南京。从此以后,他继续坚持主战,用他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但是,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在临安过着游宴玩乐歌舞升平的生活,对金屈辱求和。辛弃疾空怀一腔忠贞热情,却报国无门。1.《雨霖铃》这首词的基调格外低沉。作者当时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便觉得痛苦万分。这首词就集中反映了他的这种复杂心情。背景解读2.《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谪居黄州游赤壁时写的名篇。来黄州前曾因“乌台诗案”险遭杀身之祸。尽管政治上很失意,可苏轼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这首词就是他这种复杂心境的集中反映,格调豪壮,与失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显然不同。3.《声声慢》这首词是作者的名篇之一,是其晚年之作。李清照南渡以后,志趣相投的丈夫死了,这对她来说是最严重的打击;在杭州、金华一带,她又遭遇金兵的侵扰,所收藏的金石字画,一切荡尽,这对她又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命运的残酷使她消极绝望,这对那时的一个封建妇女来说,是可以理解的。这首词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出来的。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于词人在镇江知府任上时。当时南宋正积极筹划北伐,辛弃疾支持北伐抗金的决策,但他认为应当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能草率行事,否则难免再次遭到失败。他的意见是非常正确的,可惜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一次,他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远眺,怀古忆昔,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杰作。关于词词是诗歌的一种,起源于南北朝,成于唐,盛于宋。是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曲子词”“曲词”“乐府”“乐章”“歌词”等。相关链接词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至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大类。按词的段落的多少又分成:全词只有一段的叫“单词”,两段的叫“双调”,三段的叫“三叠”,四段的叫“四叠”。词的段落叫“阕”或“片”,从上片到下片讲究衔接贯穿,意思前后相承,叫“过片”;下片的首句句式不同的叫“换头”或“过变”。依照已有的词调写的叫“填词”或“依声填词”,自己谱曲自己写词的叫“自度曲”。词常见有“令”“引”“近”“慢”的分别,“令”即小令,“引”是正歌之前引歌,“近”又称“近拍”,相当于“引”,“慢”是慢曲子的省称,指节拍较慢,声调延长。慢词的字数较令、引、近的词字数要多些。押韵或全押平韵,并一韵到底;或全押仄韵,一韵到底,中途换韵不多。宋代词风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主要词人有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姜夔等,他们认为“词为艳科”“诗庄而词媚”。多写情愁别绪、个人遭遇,特别讲究音律格律,风格清丽婉媚。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主张“以诗为词”“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不肯损害意思以迁就音律,“故为豪放不羁之语”,格调高昂,取材广泛。1.字音骤.雨(zhòu)凝噎.(yē)暮霭.(ǎi)今宵.(xiāo)公瑾.(jǐn)憔悴..(qiáocuì)酹.(lèi)舞榭.歌台(xiè)2.字形凄凄凉萋萋萋霄云霄宵宵禁堪难堪勘勘测榭亭榭谢凋谢憔憔悴樵樵夫1.试举例赏析《声声慢》的艺术特点。提示:(1)叠字。作者创造性地运用了七组叠字渲染愁苦之情,细致地描绘了她痛定思痛时“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的心理过程。“寻寻觅觅”,包括寻思失坠的记忆,追念如烟的往事。这种寻觅,只能使她更感到现实景况的孤苦。于是,“冷冷清清”,先感于外;“凄凄惨惨戚戚”,后感于内,如此陷入愁境而不得解脱。但全词除结句一语道破外,都没有直接说愁,而是刻画了冷清萧索的环境来烘托凄惨悲切的心境。(2)朴实的语言。“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等语,几乎纯属白话,写的又都是普通的日常生活,却典型地表现了作者晚年孤独无依的生活境遇。(3)双声叠韵。用了不少双声叠韵字,如:黄花、黄昏、点滴都是双声;堪摘、还寒、次第都是叠韵。2.你怎样看待《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人生如梦”的感叹?提示:本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儒、道、佛三家思想,本来是矛盾的,但苏轼习惯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区别对待,采用“外儒内道”的形式,把它们统一起来,从而构成了苏轼世界观中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了“人生如梦”的感慨,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但“奋”压倒了“伤”,反映了苏轼的宽阔胸襟。1.结构图示声声慢上片:秋景乍暖还寒晚风来急―→心境:寻觅凄惨伤心雁过伤心下片:秋景黄花堆积―→心境:独自怎生得黑梧桐细雨―→心境:怎一个愁字了得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借古抒怀孙权刘裕―→北伐雄图回溯历史刘义隆拓跋焘廉颇―→吸取教训请缨无门壮志难酬2.主旨归纳《雨霖铃》通过对清秋景物的描写、离别场面的铺叙以及别后凄凉境遇的想象,营造了浓厚的感伤气氛,倾吐了深深的离愁别绪,也抒发了对自己身世飘零的感慨。《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人面对长江东去、赤壁耸立的古迹,遥想三国赤壁之战的场景,以及周瑜“雄姿英发”的形象,由衷地赞颂其功业,并借此抒发自己年华已逝却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声声慢》词人通过抒写哀愁忧伤、惆怅迷惘的内心感受和描绘凄清寂寞的外在环境,抒发国破家亡、孤苦无依的痛苦心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本词通过怀念历史上曾经积极抗敌的英雄人物孙权、刘裕,讽刺南宋王朝的屈辱求和,表现出作者对英雄业绩的向往,并借谴责刘义隆表明自己的抗金主张,借廉颇的故事抒发自己的愤懑之情和爱国之情。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句词运用了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手法,请试作分析。【对应考点】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提示】从词句选取的意象所构成的图景对表达思想内容及情感的作用来分析。【答案】这一句作者交代了送别时的时间、地点、天气情况,用“寒蝉”“长亭”“骤雨”三个独立的画面构成一幅秋雨黄昏送别图。一阵骤雨过后,景色特别鲜明刺眼,周围都是凄切的蝉声,又正是暮色苍茫时分,对着这送别的长亭,这是多么勾人愁思的景象啊。这句词表面上是写景,实际上是在写情,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受,打下全词情感的基础,增强下面抒写酒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为什么被人们称为写景佳句?【对应考点】鉴赏作品的语言。【提示】从词句描述的画面及达到的效果进行分析。【答案】该句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观: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拍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这种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3.李清照《声声慢》下阕写景哀婉凄切,试分析作者是如何融情入景的。【对应考点】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提示】从词人为了感情表达的需要所选取的哀婉凄切的意象对表情达意的作用方面进行分析。【答案】下阕分三层,渲染可伤的情事。“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写懒摘黄花之可伤,为第一层。“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是愁苦已极、度日如年的反映,写日长难熬之可伤,为第二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写雨滴梧桐的凄凉伤感,为第三层。梧桐叶落,细雨黄昏,更添愁思。用“兼”“细”二字,细腻地道出愁人的苦闷。“点点滴滴”四叠字的运用,活现了细雨的连绵不断、愁苦的络绎不绝。从各种不同的层面,就悲伤心情作渲染挥洒。至于末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则总结前面三层可伤之事。前文蓄势厚实,故此处总结顺理成章。此阕融情于景、情景交融:透过满地黄花、梧桐细雨等景象,以表现孤寂、凄凉、悲伤、哀愁的心境,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读之使人动容。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用了哪些典故,各有什么含意?【对应考点】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提示】先找出词中所运用的典故,概括典故,分析词人引用的目的。【答案】(1)用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英雄人物的事迹隐约讽刺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热情。(2)引用宋文帝刘义隆北伐惨败的故事目的是借鉴历史,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3)以廉颇事作结,以廉颇自比,表示虽老却不忘为国效力,收复中原的耿耿忠心,可是朝廷一味屈膝媚和,多用求和派,又有谁会想到自己呢。一腔悲愤溢于言表。《声声慢》中,一开头便连用七个叠词,表达出三层意思:“寻寻觅觅”写作者的内心空虚,若有所失;“冷冷清清”写处境的孤独,形单影只,无人相伴;“凄凄惨惨戚戚”极言心情之悲怆。叠词运用得既准确又形象生动,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所以,叠词的魅力,历来为人所称道和追求。叠词对诗歌的内容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深化诗中的思想感情。运用叠词可以增加诗词的音韵美和修辞美;运用叠词可以使景物描写更生动形象,使诗歌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技法镜鉴叠词之美【即时小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