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2)16 琵琶行(并序)课件 粤教版必修3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6琵琶行(并序)听颖师弹琴(唐)韩愈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师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诗意解读】琴声袅袅升起,轻柔细屑,仿佛小儿女在耳鬓厮磨,轻言细语,卿卿我我聚两个俏冤家暗叙衷曲。琴声变得昂扬激越起来,就像勇猛的战士挥戈跃马冲入敌阵。又转成悠悠浮云依依柳絮无根无蒂,天地广阔高远随风飞扬。蓦地百鸟齐鸣啁啾不已,忽见在众鸟之中一只凤凰翩然高举引吭长鸣。这只不甘与凡鸟为伍的孤傲的凤凰一心向上饱经跻攀之苦,但攀登却是那样的艰难,失势跌落下来一千丈还要多。可叹啊!我空有耳朵一双,却对音乐太外行不懂欣赏。听了你这琴声忽柔忽刚,令人想起来坐在你的身旁。伸出手我突然阻止你继续弹奏,泪水滂滂早已打湿了我的衣裳。颖师你的确擅长弹琴,可是别再把冰与火填入我肝肠。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是唐代继杜甫之后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首,“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由于叙事与抒情的结合,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优美动人,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叙事诗又一新的高峰,在诗人生前,就被广为传诵,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歌唱《琵琶行》”。时至今日,千百年过去了,仍然感人肺腑。作者介绍本诗作于白居易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当时白居易四十五岁。元和十年(815年)六月,朝中发生宰相武元衡被刺事件,主谋者是藩镇割据势力。白居易激于义愤,率先上表请求严缉凶手。忌恨他的人乘机攻击他“越职言事”,加以造谣中伤,将他贬为江州(现江西九江)司马。这对他是个沉重的打击,到江州的第二年,他写下《琵琶行(并序)》一诗,通过对一个沦落江湖的弹琵琶歌女不幸身世的描述,寄托了自己政治上失意的苦闷。在这里,诗人把一个倡女视为自己的风尘知己,与她同病相怜,写人写己,哭己哭人,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全部融合为一体,因而使作品具有不同寻常的感染力。从此,他意志逐渐消沉,走上了“穷则独善其身”的道路。背景解读歌行体歌行体,歌、行、吟、曲代表了古诗体裁的一个大类,统称“歌行体”,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上比较自由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长恨歌》等,每篇字数不拘,不求对仗,平仄和用韵都较自由。相关链接1.字音管弦.(xián)悯.然(mǐn)瑟.瑟(sè)霓.裳(ní)敛.容(liǎn)钿.头(diàn)嘈.(cáo)幽咽.(yè)迁谪.(zhé)迸.(bènɡ)虾蟆..陵(háma)铮.铮然(zhēng)红绡.(xiāo)呕哑.(yā)嘲哳..(zhāozhā)2.字形徙转徙徒徒步绡红绡诮讥诮怡怡然恬恬静1.音乐艺术是听觉艺术,第二段对音乐的描写非常成功,堪称我国古典诗歌中描写音乐的绝唱。那么诗人是如何将这无形的音乐表现得如此美妙的呢?试举两例说明。提示:(1)比喻,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如: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小弦切切如私语(亲切细柔);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错落有致、清脆圆润);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优美);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凝涩);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激越雄壮、高亢激昂);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凄厉)。(2)叠词和联绵词,使音节悦耳动听。如叠词——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联绵词——间关(叠韵)、幽咽(双声)。(3)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结合,写听众的反映,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效果。正面描摹,如: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侧面烘托,如: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4)曲中带情。琵琶曲如此感人,除了琵琶女弹奏之技艺高超外,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感情。琵琶女是带着感情弹奏的,而诗人也是带着感情来听、来描摹的。如:“未成曲调先有情”“似诉平生不得志”。琵琶女以情演曲,说尽心中无限事。诗人以情绘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我们分明可以感受到琵琶女在演奏中融入了自己的身世之感,而诗人也从乐曲中听出了其中的感情。2.小序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小序已经较清楚地讲述了琵琶女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为什么还要写成一首诗呢?提示: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梗概,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写诗可以更好地抒情达意,给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鸣,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1.结构图示2.主旨归纳本文塑造了一个封建社会中被玩弄、被侮辱的妇女的典型形象,概括了冷酷的封建社会中下层妇女,特别是歌女的不幸遭遇,唤起人们对琵琶女的同情;同时表现自己政治上的失意,抒发自己忧国遭贬的政治苦闷。1.诗歌往往少不了环境风物的描写,同样,本诗前后贯穿了几处环境风物描写的文字。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呢?【对应考点】鉴赏作品的形象。【提示】从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情感表达的需要进行分析。【答案】篇首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了江头送客时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令人顿感秋凉袭身,传达出诗人凄凉愁惨的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别时茫茫江浸月”,叙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无不弥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仿佛诗人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风物有了感应。“唯见江心秋月白”,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音乐结束,但其感情仍在扩散,一直渗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为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情景交融,烘托了音乐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另外如“绕船月明江水寒”,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黄芦苦竹绕宅生”,写诗人的生活环境,渲染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总之,一枝一叶总关情。诗歌中的风物成了溢满感情的意象,又叠加在一起,使《琵琶行》整个诗境恍若沉浸在浔阳江头那一片忧郁的月光里,凄美哀人。2.为什么白居易会发出这样一声哀叹:“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对应考点】鉴赏作品的形象。【提示】从二者早年和现在的生活经历中概括分析。【答案】琵琶女:早年的境况是“艺压京城,艳盖群芳”(色艺双绝);现在的境况是“年老色衰,漂泊憔悴”(委身商人)。诗人:早年的境况是“身居高位,名动京师”(高官厚禄);现在的境况是“谪居卧病,飘零天涯”(沦落凄凉)。他们有着相似的经历:都是由“盛”(风光无限,春风得意)而“衰”(沦落天涯,境况凄凉)。琵琶女用一支琵琶曲向人们倾诉了她坎坷曲折的人生,白居易用文学艺术形象地再现了琵琶女精湛的演奏技艺,又尽情地倾诉了自己的悲愤之情。是“音乐”将他们联系在一起的。3.诗人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对应考点】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提示】从二者相似的生活经历所引起的诗人情感来分析。【答案】诗人泪洒青衫,主要来自两个方面:①伤琵琶女:正如诗中云:“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琵琶女激愤幽怨的曲调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②伤己: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人悲,己怜,“同是天涯沦落人”。伤人,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这“泪”,既是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与尊重,又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音乐是无形的东西,却是最能醉人的声音。音乐需要用心去听,用心去悟,用心去品。优美的音乐犹如天上的神曲,让人听得如痴如醉。诗中的琵琶声让人痴迷,让人感伤,最终让“江州司马青衫湿”。技法镜鉴音乐描写【即时小练】当我们欣赏音乐的时候,总有一些音乐能让我们内心产生共鸣。请选择你最喜欢的音乐写一段话,用来描述音乐的美妙以及你听到它时产生的感受。【答案】示例哦,那是一首著名的钢琴曲——《欢乐颂》,是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在失聪后创作的。它那熟悉的旋律,把每个人的情绪都带到了最高点。在这静静的夜里听来,觉得别有一番风味。那些美妙的音符在琴弦上跳动着,时而高亢激昂,像涨潮时的海水拍打着海岸;时而委婉低沉,像年老的慈母般呼唤着久别的孩子;时而清脆响亮,像徐徐的清风拂过翠绿的竹林……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的语言具有凝练、含蓄等特点。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品读诗歌的语言意蕴,体味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语言魅力。古诗词语言鉴赏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主要涉及遣词造句、语体色彩、语言风格等方面。从考查的方向来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品评古诗中的炼字艺术或“诗眼”。(2)结合词语对诗中名句的含意、色彩、情味以及表达效果的理解分析。(3)总体上对古诗语言特色、风格的概括评析。对接高考“诗歌的语言”答题规范1.品味词语:抓炼字。所谓炼字,就是锤炼诗歌的词语,使之生动、形象、精练、传神,这些词语一般是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和叠词。特别要注意以下类型的词:传神显旨的词;以动衬静的词;化静为动的词;以动写静的词;以实显虚的词;以乐衬哀的词;叠音妙用的词;颜色渲染的词;拟声形象的词。2.赏析风格。风格主要有:含蓄,平淡,绚丽,明快,奔放,清新。命题形式为概括诗歌的语言特色,这类试题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抓住关键词语品味整首诗呈现出的语言特点,一般为用一两个词点明语言特色,用相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还可以指出表现感情、主旨的作用。【典型例题】(2019年全国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插田歌(节选)[唐]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整,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②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文赤壁朱增泉文赤壁在黄州,武汉向东,车子开一个来小时就到了。一下车,我就远远望见苏东坡,是山坡下一尊高高站立的汉白玉石雕像。文赤壁的名声犹胜武赤壁,苏东坡是这里的主角。大家走近前去,仰视这位千古文豪。一个人一旦被刻成一尊石像,即便恣肆汪洋如苏轼,他那眉宇间,襟袍临风处,拂袖挪步,毕竟已少了那份气质。他的醉态浪漫呢?美文赏读他的才情风骨呢?他的失意豁达呢?一尊石像纵然万古不朽,终究已不是有血有肉的那个人了。难怪,苏东坡这样豪放的人,也曾在这里感叹过“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江山如画,逝者如斯!迎面一座小山,不高,拾级而上。可能是这里的人想让文赤壁比武赤壁更“赤”、更吸引游客吧,山壁上泼了一层赭红色涂料,显得假了。苏东坡的文采名声,哪里还用得着粉饰媚俗?登临而观,山壁下只剩两池死水。抬头北望,远处才是白茫茫的长江江面。在古代,长江是在这座小山脚下拍壁而流的,千百年来渐渐淤积成滩,如今滩地上都已盖满房子。当年,苏轼写了《前赤壁赋》,三个月后重游赤壁再写《后赤壁赋》时,就已感叹“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他去世至今已九百多年了,星换斗移,江山已改,虽是涛声依旧,毕竟江面已远。唯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苏东坡获罪入狱,旋即被朝廷发配来黄州,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三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正是在黄州落难这几年,苏东坡写下了不朽名篇《

1 / 6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