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官场现形记兄弟阋墙论报复报复是一种野蛮的裁判。人的天性愈是趋向于它,法律和文明就愈是应当剪除它,因为一种罪行只是触犯了法律,而私刑却是取消了法律。其实,报复只能使你与冒犯你的人扯平。然而如果有度量宽谅别人的冒犯,就使你比冒犯者高明。这种大度容人是君子之道,据说所罗门曾说:“以德报怨是一种光荣。”过去的事情毕竟过去了,是不能再挽回的。智者总是着眼于现在和未来,念念不忘旧怨只能使人枉费心力。何况为作恶而作恶的人是没有的,作恶都无非是为了利己自私罢了。既然如此,又何必为别人爱自身超过爱我们而发怒呢?即使有人作恶是因为他的生性险恶,这种人也不过像荆棘而已。荆棘刺人乃是因为他的本性如此啊!假如由于法律无法追究一件罪行而不得已自行复仇,那也许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也要注意,你的报复要避免违法,至少也要能逃脱惩罚才好。否则,你将使你的仇人占两次便宜:一次是他冒犯你时,一次是你因报复他而被惩处时。有人乐于采用光明正大的方式报复敌人,这是可赞佩的。因为复仇的动机不仅是为了让对方受苦,更是为了让他悔罪。但有些卑怯恶劣的懦夫却专搞阴谋诡计来报复,他们以暗箭射人,却又不让人弄清箭从何来。这就未免如同鬼蜮了!一个念念不忘旧恶的人,他的伤口将永远难以愈合,尽管那本来还是可以痊愈的。只有为国家公益而行的复仇才是正义的。然而为私仇而斤斤图报是可耻的。念念不忘宿怨而积心图谋报复的人,所度过的将是一种妖巫般的阴暗生活。他们为此而活着时有害于人,为此而死也是不利于己的。1.作家作品李宝嘉(1867—1906),清末小说家。又名宝凯,字伯元,号南亭亭长,笔名游戏主人、讴歌变俗人等。祖籍江苏武进(今属江苏常州),咸丰年间,迁居山东。李宝嘉多次应省试不第,后至上海,先后办《指南报》《游戏报》《世界繁华报》《绣像小说》等报刊。所写小说,对清廷官吏的昏庸腐败和贪污纳贿有所暴露,政治倾向接近于改良派,是谴责小说的代表作家。作品有《官场现形记》《文明小史》《中国现在记》《活地狱》《海天鸿雪记》,以及《庚子国变弹词》等。2.写作背景《官场现形记》是晚清著名的谴责小说,揭露了官场腐败堕落、徇私舞弊、钻营谄媚、卑鄙龌龊的种种丑陋行为及其运行机制,使晚清社会的腐化崩溃如在眼前。节选前的内容:何藩台本是盐法道的道台,因为本省主管财赋和人事的藩台空缺,所以临时代理这个职务。他天生“爱钱”,但怕别人说闲话,一直不敢公开卖官。可是,新任的藩台就要来了,如果再不抓紧时间,就来不及了,于是他利令智昏,由他的几个兄弟、幕友充当掮客,开始干起公开卖官的勾当。果然是“门庭若市”“生意火爆”。他的兄弟三荷包替他拉了一桩买卖:九江知府出缺,有人想用两千两银子的价格代替一两个月。他认为“一个知府只值两吊银子,未免太便宜了”,因此提高了价格,要三荷包再去说合。结果价格没有说上去,倒是三荷包自己得的回扣被谈清了。三荷包拍着胸脯承诺保证办成,于是就来和藩台大人商量。这是前面第四回“黄金有价快升官”中的相关情节。接下来就是本文节选部分。字音(1)单音字①藩.台()②徇.私舞弊()③踱.步()④谄.媚()⑤恬.不知耻()⑥褥.子()⑦抨.击()⑧绺.胡子()⑨捞.一把()⑩循.谨()⑪龌龊..()fānxùnduóchǎntiánrùpēnɡliǔlāoxúnwòchuòhuì(2)多音字①拓落拓拓片②荷荷包荷枪实弹③论高谈阔论论语tuòtàhéhèlùnlún字形(1)qiǎn责派qiǎn(2)排xuān寒xuān(3)niè障分niè谴遣揎暄孽蘖近义词辨析(1)搭讪·寒暄辨析搭讪:为了想跟人接近或把尴尬的局面敷衍过去而找话说。寒暄:见面时谈天气冷暖之类的应酬话。例句:中国人不太主动搭讪..人,这样的个性不好,容易自闭,即使再多加几句闲聊的话,也是一些寒暄..之词。(2)清静·清净辨析清静:(环境)安静;不嘈杂。清净:①没有事物打扰,如“耳根清净”。②清澈,如“湖水清净见底”。例句1:这对艺坛夫妻在今年春节前就携手飞抵三亚,在南山景区享受清静..假期,放松身心。例句2:蓝天白云,红墙碧瓦,红灯笼红对联,悠扬佛乐耳畔萦绕,袅袅香烟沁人心脾,一切都在一种超脱自我的空灵中,让人感到妙不可言的清净..自在!词语解释(1)狼狈为奸:比喻互相勾结做坏事。(2)人仰马翻:形容在交战中大败的狼狈样,也形容混乱或忙乱得不可收拾的样子。(3)高谈阔论: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4)痛快淋漓:形容尽情尽兴,非常畅快。课文节选部分的“兄弟阋墙”可以说是何藩台卖官故事的发展和高潮部分,那么三荷包兄弟俩到底因为什么闹翻的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表面上看“兄弟阋墙”是一场误会,而实际上“误会”只是作者为了表现强烈的矛盾冲突而特意设置的,“兄弟阋墙”闹剧的根本原因是分赃不均。在卖官鬻爵的无耻勾当中,两个人虽然默契合作,但贪婪和自私的本性使他们也在互相欺骗、互相争斗,只是因为他们互相依存的关系,使得彼此都没有撕破脸皮。结构图示兄弟阋墙一、火冒三丈,三荷包数落何藩台二、大打出手,三荷包撞倒怀孕嫂揭露官场黑暗主旨归纳本文上演了一场兄弟阋墙的闹剧,把官场中的黑暗现状揭露了出来。作者通过他们的相互揭露,暴露了官场的黑暗,暗示了知识分子阶层对社会前途命运的担忧和失望。提示本文篇幅虽短,但结构紧凑,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开端开端部分没有赘笔,哥哥的一句话“那事怎么样了”引出了整个故事,心黑的三荷包便宜没捞着,又被哥哥一阵埋怨,便“老羞成怒”,故事便顺理成章往下发展。发展金钱胜过一切,三荷包劈头盖脸揭何藩台的老底,同时将黑暗的社会现实暴露无遗。这样更激化了兄弟二人的矛盾,故事情节进入高潮阶段。高潮“一个从身后抱住三老爷,想把他拖开,谁知用了多大的力也拖不开”,争斗何其激烈!这样的情节已是很精彩了,作者还意犹未尽,又让三荷包的嫂子出场,并且让三荷包把她撞倒在地,“被他叔子一头撞来,刚正撞在肚皮上。只听得太太啊唷一声,跟手咕咚一声,就跌在地下。三荷包也爬下了,刚刚磕在太太身上”。结局“三荷包见此光景,搭讪着就溜之乎也”,矛盾冲突到了白热化,故事到此戛然而止,留给读者无穷的想象余地。提示作者借三荷包之口,历数何藩台的肮脏官史时,社会环境便呈现在我们面前。《官场现形记》在故事描写方面表现出很强的创造性,在故事背后,还有细致入微的社会分析,那么本文中的社会环境描写体现在什么地方?作者是如何含而不露地揭示出来的呢?何藩台是如何做的官呢?“先是你捐知县,捐了一万多,弄到一个实缺”,然后一发而不可收拾,“凭空里知县不做了,忽然想要高升,捐甚么知府,连引见走门子,又是二万多”“候补知府做了一阵子……八千两银子买一个密保。送部引见;又是三万两……”这些话告诉我们,在当时做官就意味着捞钱。金钱支配着官职的选择,官职又是金钱的来源,何藩台绝不是个别现象,这是社会的通病。【考点透视】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环境描写是小说重要的描写手法。小说的环境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包括小说人物活动的历史背景、社会情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接高考社会环境描写及其作用它们为人物的活动和情节的展开提供了特定的背景。理解小说中环境描写的手法和作用,对全面准确地理解作品的内容、感受和领悟小说的艺术之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环境描写可以对社会环境作全面的介绍,又可以对具体的生活场景作细致详尽的描绘。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社会对人来说总是个具体的存在,社会群体的活动,政治的、历史的、文化的、民族的、民俗的、地域的、流行的等都会在人的性格和心理上产生影响。小说中社会环境的描写就是要将人物置于真实的、形成人物思想性格的特定环境中,这个环境甚至对人物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完整的社会环境描写可以充分展示历史的真实和民俗的真实,反映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典型例题】红高粱莫言一九三九年古历八月初九,我父亲这个土匪种十四岁多一点。他跟着后来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余占鳌司令的队伍去胶平公路伏击日本人的汽车队。奶奶披着夹袄,送他们到村头。余司令说:“立住吧,”奶奶就立住了。奶奶对我父亲说:“豆官,听你干爹的话。”父亲没吱声,他看着奶奶高大的身躯,嗅着奶奶的夹袄里散出的热烘烘的香味,突然感到凉气逼人,他打了一个冷战,肚子咕噜噜响一阵。余司令拍了一下父亲的头,说:“走,干儿。”天地混沌,景物影影绰绰,队伍的杂沓脚步声已响出很远。父亲眼前挂着蓝白色的雾幔,挡住他的视线,只闻队伍脚步声,不见队伍形和影。父亲紧紧扯住余司令的衣角,双腿快速挪动。奶奶像岸愈离愈远,雾像海水愈近愈汹涌,父亲抓住余司令,就像抓住一条船舷。父亲就这样奔向了耸立在故乡通红的高粱地里属于他的那块无字的青石墓碑。他的坟头上已经枯草瑟瑟,曾经有一个光屁股的男孩牵着一只雪白的山羊来到这里,山羊不紧不忙地啃着坟头上的草,男孩子站在墓碑上,怒气冲冲地撒了一泡尿,然后放声高唱:“高粱红了——日本人来了——同胞们准备好——开枪开炮——”有人说这个放羊的男孩就是我,我不知道是不是我。我曾经对高密东北乡极端热爱,曾经对高密东北乡极端仇恨,长大后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我终于悟到:高密东北乡无疑是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生存在这块土地上的我的父老乡亲们,喜食高粱,每年都大量种植。八月深秋,无边无际的高粱红成汪洋的血海。高粱高密辉煌,高粱凄婉可人,高粱爱情激荡,秋风苍凉,阳光很旺,瓦蓝的天上游荡着一朵朵丰满的白云,高粱上滑动着一朵朵丰满白云的紫红色影子,一队队暗红色的人在高粱棵子里穿梭拉网,几十年如一日。他们杀人越货,精忠报国,他们演出过一幕幕英勇悲壮的舞剧,使我们这些活着的不肖子孙相形见绌。出村之后,队伍在一条狭窄的土路上行进,人的脚步声中夹杂着路边碎草的窸窣声响。雾奇浓,活泼多变。我父亲的脸上,无数密集的小水点凝成大颗粒的水珠,他的一撮头发,粘在头皮上。从路两边高粱地里飘来的幽淡的薄荷气息和成熟高粱苦涩微甘的气味,我父亲早已闻惯,不新不奇。在这次雾中行军里,父亲闻到了那种新奇的、黄红相间的腥甜气息。那味道从薄荷和高粱的味道中隐隐约约地透过来,唤起父亲心灵深处一种非常遥远的回忆。七天之后,八月十五日,中秋节。一轮明月冉冉升起,遍地高粱肃然默立,高粱穗子浸在月光里,像蘸过水银,汩汩生辉。我父亲在剪破的月影下,闻到了比现在强烈无数倍的腥甜气息。那时候,余司令牵着他的手在高粱地里行走,三百多个乡亲叠股枕臂、陈尸狼藉,流出的鲜血灌溉了一大片高粱,把高粱下的黑土浸泡成稀泥,使他们拔腿迟缓。腥甜的气味令人窒息,一群前来吃人肉的狗,坐在高粱地里,目光炯炯地盯着父亲和余司令。余司令掏出自来得手枪,甩手一响,两只狗眼灭了;又一甩手,灭了两只狗眼。群狗一哄而散,坐得远远的,呜呜地咆哮着,贪婪地望着死尸。他对着那群狗打完了所有的子弹,狗跑得无影无踪。余司令对我父亲说:“走吧,儿子!”一老一小,便迎着月光,向高粱深处走去。那股弥漫田野的腥甜味浸透了我父亲的灵魂,在以后更加激烈更加残忍的岁月里,这股腥甜味一直伴随着他。(节选自《红高粱家族》,略有改动)有人评论本文的开头“兼具现实的真切感与历史的厚重感”,请谈谈你对此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现实的真切感:开篇时间具体到“八月初九”,如同现实生活记录的再现;小说通过“父亲”的视觉、嗅觉、触觉等感受,如“热烘烘的香味”“凉气逼人”“打了一个冷战”等,给读者呈现了真切的生活场景;送别场面描写也增加了小说的真切感。历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