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篇目二项羽之死平“语”近人[习大大语]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习近平《之江新语·追求“慎独”的高境界》[经典释义]典出:《礼记·中庸》原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释义:从最隐蔽、最细微的言行上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所以,君子要学会“慎独”。解读:传统儒家哲学认为,人一生下来便秉承了天命之性,性中存有善根,遇事便生发出来,如恻隐、如好恶。但这种善心萌动,又往往在最隐微处,只有自己知道。很多贪腐官员在忏悔书中提到,第一次受贿时,内心总觉不安,这不安便是善根。如果此时能及时克制住贪欲,护持善心,也不至于滑向深渊。所谓“慎独”,就是要人前人后一个样,就是要时时叩问自己良心是否有愧。国学经典修身1.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赏读]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2.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赏读]蓬草长在大麻田里,不用扶持,自然挺直。白色的细沙混在黑土中自然变黑。3.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尽心下》[赏读]饱食伤胃,欲多伤心。修养思想,培养高尚的情操,最好的办法是减少私欲。诗海拾贝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赏析】这首诗是诗人任池州刺史时,过乌江亭所写的一首咏史诗。诗人针对项羽兵败身亡的史实,批评他不能正确总结失败的教训,至死不悟,叹惜他的“英雄”业绩归于覆灭,同时富有讽刺意味。诗人认为项羽如能采纳忠言,重返江东的话,那还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只可惜他太刚愎自用了。诗人在惋惜、讽刺、批判项羽之余,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宣扬了一种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资料链接一、作者档案【简历】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其父司马谈任汉朝太史令,是一位具有多方面修养的学者,对司马迁后来所从事的事业有十分明显的影响。司马迁的童年是在家乡黄河边上的龙门山下度过的。年少时,随父至长安,受学于经学大师董仲舒、孔安国等。成年后,遨游大江南北,其后侍从武帝巡游长城内外,足迹几乎遍布全国,这些考察见闻为写《史记》做了良好准备。后因替战败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触怒武帝,下狱,因《史记》未完成而忍辱负重【作品】《史记》【评价】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二、背景探寻项羽,中国秦末反秦领袖,秦亡后自封西楚霸王。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名籍,字羽。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在吴中举兵反秦。在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大破秦军,坑杀秦降卒二十万人。进入关中后,与刘邦明争暗斗,鸿门宴上双方暂时和解,项羽西屠咸阳,秦民大失所望。不久,田荣、陈余、彭越等相继举兵反楚,刘邦也进逼西楚,于是爆发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本文记叙的是项羽一生的最后阶段。项羽死后,汉王刘邦以鲁公礼葬项羽于谷城。三、相关知识纪传体——史书的一种形式,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史表和史论的综合。本纪,述帝王本人事迹。世家,记载诸侯和贵族的历史。列传,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传记。书志,是关于典章制度和有关自然、社会各方面的历史。表,用来表示错综复杂的社会情况和无法一一写入列传的众多人物。史论,包括卷首序和卷后论,大多是关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论,或交代所叙内容的由来与宗旨。四、积累名句1.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乌江亭》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3.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诵读第1自然段,回答以下问题:[突破词句]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项王军壁.垓下壁:________________(2)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夜:________________楚歌:______________(3)项王则夜.起夜:_________________(4)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于是:_______________乃:_________________慷慨:_______________(5)美人和.之和:_________________(6)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泣:__________________左右:________________莫:__________________[明确](1)本指军垒,此处名词用作动词,设营驻守(2)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间名词用作动词,唱楚歌(3)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间(4)在这种情况下就古今异义词,古义指情绪激昂;今义指大方的(5)应和(6)第一个“泣”是名词,眼泪;第二个“泣”是动词,哭泣古今异义词,古义指身边的侍从、护卫;今义多指方位名词没有人2.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有美人名虞,常幸从。()译文:(2)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译文:[明确](1)有一位美人名字叫虞,一直受到(项王)宠爱而跟随(他)。(被动句,“幸”意念表被动;省略句,应为“常幸从之”)(2)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气概举世无双!时运不济呀骓马失去了奔驰的雄姿!骓马不能奔驰啊可怎么办!虞姬啊虞姬,(我)将你怎么安排呢!(固定结构,“奈何”“奈……何”都译为“怎么办”“把……怎么办”)[赏析文意]3.下列对本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以“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渲染一种悲凉的气氛,为渲染英雄末路提供外在环境和客观场景。B.面对四面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独白语言揭示人物内心,加之一问一叹,突出项羽当时疑惑、叹息的矛盾心理,其实项羽的心理更是将士的心理。在这里以点及面,以小见大。C.四面楚歌之时,项羽惊而起,起而饮,饮而歌,歌而泣。写出了项羽被围垓下,兵困粮绝。楚歌四起,英雄末路:失意、伤感、悲愁、无可奈何。连续运用动词,文气连贯,一气呵成。尤其“泣”字,值得深味。D.项羽是一个勇猛豪爽的大丈夫,在四面楚歌之时,在预料到失败命运的时刻,在失天下的最后时刻所心疼的只有女人和宝马,所以唱出了柔肠百转的《垓下歌》,这也体现出男人最柔情的一面。[明确]选D。D项,“所心疼的只有女人和宝马”错,他所关心的还有江东子弟,下文不愿独自过江就是证明。二、诵读第2、3自然段,回答以下问题:[突破词句]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直.夜溃围南.出直:________________南:________________(2)田父绐.曰“左.”绐:________________左:________________(3)以.故汉追及.之以: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_(4)项王乃复引.兵而东.引:________________东:________________(5)乃.有二十八骑乃:________________(6)项王自度.不得脱度:________________(7)身.七十余战身:________________(8)未尝败北..败北:______________(9)此天之亡.我亡:________________(10)乃分其骑以为..四队以为:________________(11)期山东...为三处期:________________山东:________________(12)辟易..数里辟易:________________(13)骑皆伏.曰伏:________________[明确](1)当名词用作状语,向南(2)欺骗名词用作动词,向左走(3)介词,因赶上(4)带领名词用作动词,向东突围(5)仅仅(6)估计(7)名词用作动词,亲身(参加)(8)战败(9)使动用法,使……灭亡(10)把……分为(11)约定古今异义词,古义是山的东面;今义是省名(12)退避,这里指惊吓后退(13)通假字,通“服”,心服5.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译文:(2)左,乃陷大泽中。()译文:(3)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译文:[明确](1)于是项王上马独骑,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在后面。(定语后置句)(2)(项王带人)向左走,陷进了大沼泽地中。(省略句)(3)可是如今最终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绝不是作战的过错。(被动句,判断句)[赏析文意]6.下列对本部分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从军事力量上显现项羽已经深陷绝境。开始“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灌婴以五千骑追之”,最后“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以数字说话,兵力反差极大,这里以反差对比,透视出了深陷绝境的项羽。B.“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说明项羽失民心;同时文中项羽一再强调“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暗示了项羽自负和不醒悟,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失败的原因,这里也能看出司马迁的批评的态度,全面中肯地去写人。C.从项羽主演的“溃围,斩将,刈旗”的快战中可以看到,项羽是一个勇猛无敌的人,同时也表现了他的自负。这一场东城溃围的快战共写了项羽的三次行动,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了项王的威风勇猛。但司马迁在写的时候还是疏忽了一个细节——刈旗,文中没有写这一事件。D.“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从这几句,依然能看出项羽的军事才华,虽身陷重围,临大敌而不乱,指挥若定,司马迁还为我们刻画了一个镇定的英雄项羽。[明确]选C。C项,“司马迁在写的时候还是疏忽了一个细节——刈旗,文中没有写这一事件”错,这是司马迁的有意保留,旗是一个军队灵魂的象征,旗在,军队气势在,旗倒,军队气势衰。当时何等形势?项羽再勇武,又怎么能轻易做到?这一细节正反映了司马迁要塑造的是一个神勇而真实的项羽。三、诵读第4自然段,回答以下问题:[突破词句]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地方:___________王:_____________(2)汉军至,无以..渡无以:___________(3)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且:_____________西:_____________(4)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父兄:___________王:_____________(5)吾知公长者..长者:___________(6)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_____________创:_____________(7)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顾:_____________(8)马童面.之面:_____________(9)邑.万户邑:_____________[明确](1)古今异义词,古义是土地方圆;今义多指某一地域名词用作动词,称王(2)没有用来……的办法(3)况且名词用作动词,向西挺进(4)古今异义词,古义是父老兄弟;今义是父亲和哥哥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为王(5)古今异义词,古义是性情谨厚之人;今义是年纪和辈分都高的人(6)受伤(7)回头(8)名词用作动词,面对(9)名词用作动词,封地8.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天之亡我,我何渡为!()译文:(2)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译文:(3)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译文:[明确](1)上天要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宾语前置句,即“渡何”)(2)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固定结构,独……乎:难道……吗)(3)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