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古代人物传记12苏武传平“语”近人[习大大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经典释义]典出:《孟子·滕文公下》原文: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释义:(真正的大丈夫)富贵不能使之腐化堕落,贫贱不能使之改变志向,武力也不能使之屈服。解读: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这段名言,句句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曾鼓励了不少仁人志士,成为他们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座右铭。直到今天,当我们读这段话的时候,似乎仍然可以听到他那金声玉振的声音。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引用《孟子·滕文公下》中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新时期,领导干部面临的急难险重任务多,诱惑也多,如何能处顺境不骄,处逆境不怨,首先要问问自己心中的“道义之锚”在哪里。国学经典《孟子》经典名句解读[原文]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孟子·梁惠王下》)[译文]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反过来怎样对待你。[解读]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就是“一报还一报”,近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意思。但后世演变为成语“出尔反尔”,则成了言行前后矛盾,此一时,彼一时,反复无常的意思了。诗海拾贝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赏析】这是一首凭吊古人的诗,颂扬了富有民族气节、忠贞不屈、心向故国的苏武。作者先是想到了苏武“魂销汉使前”的故事,想象当年苏武骤然见汉使的情景,将其羁留匈奴十九年的种种难以言状的情感,尽写入“魂销”二字。颔联继续追思苏武,用工整的句子描绘了两幅画面:一是望雁思归图,二是荒塞牧归图,概写了苏武幽禁在异域的漫长岁月。颈联想到苏武归来,宫殿楼台已非,人亦早已衰老。尾联遥想苏武归来后哭悼武帝的情景。资料链接一、作者档案【简历】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安陵(今陕西咸阳)人。幼年聪颖,能文善赋。初在洛阳太学读书。建武三十年(54),其父班彪卒,返乡居忧,开始整理班彪的《史记后传》,决意在《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明帝永平五年(62),被人告发私改国史,下狱,其弟班超力辩得免。明帝赏识班固的才能,召为兰台令史,后转迁为郎。奉诏完成其父所著书,历经20余年,基本修成《汉书》,详尽记载了西汉一代的史事。章帝时,多次被召入宫侍读,并随驾出巡。对于朝廷大事,也常奉命发表意见,与公卿大臣讨论。建初四年(79),章帝效法西汉宣帝石渠阁故事,在白虎观召集名儒讨论五经异同,并亲自裁决。班固以史官兼任记录,奉命把讨论结果整理成《白虎通义》。和帝永元元年(89),大将军窦宪远征匈奴,以班固为中护军,参与谋议。此后几年,班固都在窦宪幕中,二人关系亲密。后窦宪在政治斗争中失败自杀,班固因受牵连被捕,死于狱中【作品】《汉书》《两都赋》《幽通赋》【评价】东汉史学家、文学家二、人物颂歌一部可以走近的传奇——班固你,在东汉的书廊里,是一部传奇,一部情节曲折、光彩夺目而又让人可以走近的传奇!你的才华让人惊叹。九岁时便能诗会赋,十六岁入太学读书,及长,博览群书,九流百家,无不穷究。作为东汉最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你赢得了后世学者的广泛赞誉。在史学界,你与司马迁一起被称为“班马”“马班”;在文学界,你又与扬雄、张衡一起被称为“班扬”“班张”。面对迁都,你的一篇《两都赋》文采飞扬,让天子顷刻改变了主意。你修的《汉书》,一边写,一边就被世人传抄,其不可替代的卓越为你赢得了与司马迁并称的美誉。你既有着传奇的人生,又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你既潜心修史,又热衷功名;既赞誉并继承《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秉笔直书的传统,在《汉书》一些篇章中,对朝廷的昏聩、统治集团内部的勾心斗角、黑暗腐败都做了某些如实的揭露,又对司马迁无情地鞭挞封建统治者的贪婪暴虐不以为然。你站在儒家思想的正统立场上,制造“汉绍尧统,自当继尧”的无稽之谈,为维护统治者的利益寻找历史根据,突出地描绘了西汉统一王朝的富庶景象,为统治者记功铭德。与司马迁比起来,同样富有传奇色彩的你,更多几分血肉,多几分亲切,多几分让人走近的清晰!你就是有着传奇的才华,有着传奇的经历,有着传奇的执着与功业的班固。三、背景探寻秦末汉初,北方匈奴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控制地区。文帝、景帝时,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武帝时,汉朝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期望通过恩威兼施的政策来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四、相关知识1.《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2.《苏武传》涉及的其他文化常识:(1)株连: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株,本指露出地面的树根,根与根之间牵连甚多。(2)丈人:对老人或长辈的尊称。(3)节:又称“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凭证)。(4)假吏:临时充任使臣属吏。(5)斥候:侦察兵。(6)阏氏:匈奴单于配偶的称号,如同王后。(7)蛮夷:古代泛指华夏中原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四夷:对中国边区文化较低各族的泛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8)奉车:皇帝出行时的侍从,掌管皇帝的车马。(9)后土:地神,相对皇天而言。(10)宦骑:侍卫皇帝的骑马的宦官。(11)黄门驸马:宫中掌管车辆马匹的官。(12)上林、上林苑:皇帝游猎的场所,在长安西,周围三百里。一、认读字音(1)厩.监(jiù)(2)窥.观(kuī)(3)丈人行.(háng)(4)遗.单于(wèi)(5)浞.野侯(zhuó)(6)没.胡中(mò)(7)煴.火(yūn)(8)旃.毛(zhān)(9)阏氏..(yān)(zhī)(10)牧羝.(dī)(11)旄.节(máo)(12)雨.雪(yù)(13)更.嫁(gēng)(14)霑.衿(zhān)二、积累名句(一)有关“气节”的名言1.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2.最贫的是无才,最贱的是无志。——约翰生3.忍辱偷生的人,绝不会受人尊重。——高乃依4.在命运的颠沛中,最可以看出人们的气节。——莎士比亚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6.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陆机7.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二)《汉书》中的名句1.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2.以管窥天,以蠡测海。3.知其一未睹其二,见其外不识其内。4.论大功者不录小过,举大善者不疵细瑕。5.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一、诵读第1~5段,完成以下各题:环节一梳理基础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少以.父任________________(2)汉亦留之以相当..________________(3)武帝嘉.其义________________(4)因.厚赂.单于________________(5)置币.遗单于________________(6)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________________(7)幸蒙..其赏赐________________(8)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________________(9)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________________(10)单于子弟发.兵与战________________(11)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________________(12)虞常果引.张胜________________(13)引.佩刀自刺________________(14)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________________(15)单于壮.其节________________(16)欲因此时降.武________________(17)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________________(18)不顾恩义,畔.主背亲________________(19)反欲斗.两主________________[明确](1)以:因为。(2)相当:古今异义词,相抵偿。(3)嘉:赞许。(4)因:趁机;赂:赠送礼物。(5)币:财物。(6)方:正要;发:打发;会:恰逢。(7)幸:希望;蒙:蒙受。(8)货物:古今异义词,一般财物。(9)发:动手;夜: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间。(10)发:派。(11)发:揭露、暴露。(12)引:招供。(13)引:抽出。(14)屈、辱:使动用法,使……受屈、使……受辱。(15)壮:意动用法,以……为壮。(16)降:使动用法,使……投降。(17)膏:使动用法,使……肥沃。(18)畔:同“叛”,背叛。(19)斗:使动用法,使……争斗。2.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译文:(2)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译文:(3)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译文:(4)见犯乃死,重负国。译文:(5)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译文:[明确](1)(武帝)就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持节把汉朝扣留的匈奴使者送回去。定语后置句(2)苏武和副中郎将张胜以及临时充任使臣属吏的常惠等招募士兵、侦察兵共一百多人,一同(前往)。省略句(3)单于更加骄横了,这不是汉朝所希望的。判断句(4)等到被(匈奴)侮辱后才死,更对不起国家。被动句(5)在异族那里投降做奴隶,要见你干什么?宾语前置句和状语后置句环节二分析文意3.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时汉连伐胡”中的“胡”,古代泛指居住在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蛮夷,古代泛指华夏中原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B.“丈人”是对妻子的父亲的尊称。“子弟”,则指年轻的一代,与“父老”相对。C.中郎将,中国古代官员名称。秦置中郎,至西汉分五官、左、右三中郎署,各置中郎将以统领皇帝的侍卫。D.相坐,一人犯法,株连他人同时治罪。[明确]选B。魏晋以前,“丈人”是对上了岁数的男子的尊称,妻子的父亲被叫作“舅”或“妇翁”。本文中的“子弟”,指弟与子、侄等,与“父兄”相对。4.下列对所选文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文章写苏武正式出使匈奴,首先交代了苏武出使匈奴的背景,表明苏武出使时历史环境复杂而严酷,暗示苏武之行一开始便充满凶险。B.苏武出使匈奴,恰巧遇上一次谋反事件,缑王与虞常企图射杀叛将卫律再次归汉,苏武的副手张胜又行为不慎,暗中给予支持,使对整个事件毫无所知的苏武和他的使团陷入极为困难的境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C.苏武得知虞常事发,想到的不是个人的安危,而是国家的荣誉,“见犯乃死,重负国”。因此,想以自杀来维护国家的尊严。当卫律“召武受辞”时,苏武再次“引佩刀自刺”,充分体现了他以民族尊严为重的气节,表现出他以死殉国的决心。D.卫律劝降是作者浓墨重彩的一个场面。苏武指斥卫律的不忠,居心不良,显示了苏武的坚贞与正义,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苏武真正做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明确]选B。B项,“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错,应该是“为后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二、诵读第6~8段,完成以下各题:环节一梳理基础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________________(2)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