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将进酒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赏析】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诗歌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明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次句景中有人,“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能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境。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详见《梦游天姥吟留别》。作者介绍《将进酒》本是汉乐府的曲调之一,是为劝酒而唱的歌辞。李白的《将进酒》约写于天宝十一年(752),当时他与朋友岑勋在元丹丘的颍阳山居喝酒,因感叹时光流逝,自己功业无成,“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悲愤填膺,在酒酣胸胆开张之时,借《将进酒》之调,吟出此千古绝唱,浪漫的诗风,奔放的语言,充分展示出他傲岸和狂放不羁的个性,抒写了他不合时宜而又慷慨自信的情怀。背景解读古乐府诗指汉魏、六朝的乐府诗。因唐代出现一种新乐府,模仿民间乐府诗的基本精神和体制上的某些特点而并不入乐,为了加以区别,后人称唐以前的乐府为古乐府,后代模仿其体制,沿用乐府旧题而不入乐的,有时也称古乐府。知识链接李白的乐府诗大量沿用乐府旧题,或用其本意,或翻案另出新意,创新意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借古题写现实,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如《丁都护歌》《出自蓟北门行》等。与《古风》一样,表达的是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另一方面,用古题写己怀,因旧题乐府蕴含的主题和曲名本身,在某一点引发了诗人的感触和联想,用它来抒写自己的情怀,如《蜀道难》。李白将自己的浪漫气势带进乐府,从而使古题乐府诗获得了新的生命,把乐府诗创作推向了无与伦比的高峰,李白把自己的个性气质融入乐府诗的创作中,形成了行云流水的抒情方式。1.字音识记(1)将.进酒()(2)岑.夫子()(3)钟鼓馔.玉()(4)宴平乐.()(5)恣.欢谑.()(6)对君酌.()(7)千金裘.()(8)将.出()qiāngcénzhuànlèzìxuèzhuóqiújiāng2.字义解释(1)将.进酒()(2)会须..一饮三百杯()(3)钟鼓..馔玉不足贵()(4)钟鼓馔玉..不足贵()(5)斗酒十千恣.欢谑.()(6)径.须沽.取对君酌()请应当鸣钟击鼓作乐美好的饮食。馔,吃喝。玉,像玉一样美好放纵,无拘束;玩笑即、就;通“酤”,买或卖,这里指买诗人感情发展分为几个层次?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开头四句用比兴手法,表现时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悲;“人生”以下六句写欢,在诗人看来,朋友聚会同样为人生快事,并相信自己必会有所作为;“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他鄙弃那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集团,憎恨这些人的黑暗卑污行径,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主人”句至末尾写狂放之情,这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体现。1.结构图示2.主旨归纳这首诗的旨趣在着力刻画诗人的自我形象,其实是借劝酒为名吐胸中块垒。全诗的基调是豪放的,但思想感情却十分复杂。其中表达了人生几何、及时行乐、圣者寂寞、饮者留名的虚无消沉思想。1.李白是“诗仙”,也是著名的“酒仙”。在诗文中哪些内容说明李白不愧于“酒仙”这个称号?对应考点:理解诗句内容。提示:寻出与酒相关的诗句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2.诗歌开头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具体分析。对应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提示:指出诗句的表现手法,结合诗句内容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两个长句,既用比喻——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3.诗人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不同于凡夫俗子的一醉方休,你怎样理解“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对应考点:鉴赏诗句。提示:结合诗句内容和主旨,探究其内涵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已,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中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被朝廷重用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4.“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一种积极的人生观,而“但愿长醉不愿醒”又含有消极的情绪,如何看待李白这两种矛盾的观点?对应考点: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提示:指出诗句的隐含意思,结合诗歌的人物背景和主旨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用”在这里主要理解为出仕,是一种入世思想;而“但愿长醉不愿醒”又体现了他想用酒来麻醉自己、逃避世事的思想,他这种出世、入世的矛盾表现,正是他思想深处儒道思想的一种表现。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也想建立功业,成就自己,这应该说是他思想的主流,但当正直的他在朝廷中受到打击、排挤,不得志时,他又不像一般的儒生一样只知痛苦而不去解脱,他会以道家的思想洒脱地摆脱痛苦,追求自己个性的自由。李白的一生大部分就是在这种矛盾交互中度过的,他的诗歌也记录了他的这种矛盾。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般是指作者对诗中的景物、事件与人物命运等的态度、评价。每一位诗人,在其作品中所表达的观点态度,或直白,或含蓄,或隐晦,或张扬。特别是写景抒情的诗作,其观点与态度是不易把握的,这只能从诗作的隐含中仔细领悟与思考。此外,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还涉及作者在诗中所表现的观点的进步性或局限性等。考点透视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古代诗歌阅读中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主要是考查对诗歌所抒之情的理解、对诗歌内涵的揭示、对诗歌主旨的理解。考查趋势第一步,明确自己的观点。提炼观点一定要透过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外在形式,结合标题、注释、意象等暗示信息。第二步,结合诗句进行细致分析,找到原诗中能支持自己观点的地方来阐述理由和原因。第三步,分析评价时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面上的整体把握,也要有点上的具体剖析。方法归纳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周晋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絮影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典型例题【答案】(示例一)此词主要表达了春色恼人的孤独惆怅之感。上片抒发了卷帘放愁愁仍在的无奈、缺少诗朋酒侣而自对鸟语的寂寞之情,下片抒发了大好春光无人欣赏的惋惜、吟诗而未成的遗憾、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之情。(示例二)此词主要表达了春景无限的欣悦自得之情。上片抒发了卷帘放去春愁的畅快、虽无友人却独对鸟语的悠然之情;下片抒发了飘飘絮影脉脉香春在无人处的惊喜,梨花飘落如雨诗意盎然的沉醉之情。(示例三)此词既有孤独惆怅的春愁,又有春景无限的欢欣自得。例如上片有午梦初回浓浓的春愁,也有自对鸟语趣味横生的悠然;下片有春在无人处的惊喜,也有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解析】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这两种看法都有道理,根据理解,选择自己的观点。其次,诗歌是凭借意象来抒发情感的。如果写“愁”就要抓住“卷帘尽放春愁去”的忧愁,“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的孤独,“絮影香,春在无人处”的惋惜,“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的惆怅。写“喜”,可以抓住“春愁去”的畅快,“对黄鹂语”的悠闲,看到无人处的“絮影香”的惊喜,“梨花雨”的沉醉。还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写。在西域读李白夏立君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唯要酒,酒。他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是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中,他悠悠忽忽地扑进水中,抱月而眠。依照古礼,溺死不祥,何况是醉酒落水。他的亲朋对此讳莫如深。可这实在是最诗人的死法。谁像他这样认真又天真一生?连死都是一首诗。他那天籁似的诗文,他那横空出世的才华,萌芽于何方?他与我们为何如此不同?李白生命是由西域移植到大唐的。从李白幼年上溯约一百年,李白家族在隋末遭受重大变故,全家人从陇西成纪流放于遥远的中亚碎叶城。李白五岁那年,在中亚度过了漫长岁月的李白家族又举家内迁。这个漂泊的家族在地广人稀的西域,在以游牧者为主体的人民中间,顽强生存上百年,完全拒绝异族血液是不可能的——李白至少是半个胡儿吧?这仅仅是我的猜想。这个漂泊的家族终于孕育了一位伟大的漂泊者。历史在此与一个伟大的天才相遇。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光彩的时代,开朗雍容的气势在整个封建社会空前绝后。只有大唐的江山才能安措天才李白那放达的脚步。历史的伟大契机在此生成。没有那个开放的时代,这个饱含异质的天才会被扼杀;没有这个天才的加入,那个时代也会减却许多光辉。异国情调、漂泊情怀其实充满李白的所有诗文。李白是没有故乡的,或者说无处不是故乡,醉酒的地方就是故乡。他由碎叶入蜀,由蜀入荆楚入山东,由山东又辐射到大唐各地,沸腾的血液使他不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安住,他永远行走在漂泊的长路上,饮他的酒,洒他的泪,唱他的歌,诗人拒绝根的存在。这是彻底的漂泊情怀:把生命看作一场纯粹的漂泊,并这样实践着,在中国文化史上是没有第二人的。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他的浪漫、癫狂、爱恨情仇、寂寞与痛苦、梦与醒,他的豪气义气,他的漂泊,全都达于极端。在他眼里,游侠比皓首穷经的儒生光彩多了,即使进了朝廷,他那强横的乃至有些无赖的游侠脾气也是不改的。力士脱靴,贵妃捧墨,御手调羹,他要求权贵尊重他,皇帝也应把他当朋友看待才好。他不习惯仰视。在喀什、若羌、阿勒泰、伊犁这些昔日西域城市之间跋涉,每个地方的人文地理都给我有力的震撼。几十个世纪以来,这片广袤的大地为游牧民族提供了表演的舞台。今日,我们仍能感受到游牧后裔的单纯与猛烈。昆仑山、天山、阿勒泰山,像横亘中亚细亚的三架竖琴,将咚咚的马蹄声传递到最遥远的地方。骑士们偾张的血脉不理会任何荒凉。成吉思汗的马队从塔尔巴哈台从伊犁河从阿勒泰山掠向中原,将浩瀚的里海变成内陆湖。多么凶蛮单纯而强烈的节奏啊!李白从另一个方向走来了,大地高山冰川骏马胡姬,化成他精神的马队。他不在意中原已有的温柔敦厚细腻空灵,大笔横扫,狂飙突进,给大唐诗坛注入西域骑士的剽悍与纯粹,令所有骚人墨客为之一惊。洞庭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江河,全都一下子飞扬起来。游侠李白飒沓而来,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的山水。(选自《散文》,有删改)【赏析】本文采用理想化的笔法描写理想化的诗人。在作者笔下,李白的生命是由西域移植到大唐版图的,只有大唐的江山才能安措天才李白那放达的脚步。文章语言优美,充满神韵,富有诗般美丽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