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10 推荐作品 篇目五 般涉调哨遍 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篇目五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一、认字音銮.舆(luán)糨.来(jiāng)一彪.(biāo)觑.(qù)拽埧.(jù)几斛.(hú)揪捽..住(jiū)(zuó)二、识词语1.但有的...差使无推故..但有的:______________推故:__________2.索.应付索:______3.今日还乡故..乡故:______4.畅好是妆么..大户妆么:__________5.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女引定:______火:________________凡是、所有的借故推托必须故乡装模作样引来通“伙”,一伙6.那大汉觑.得人如无物觑:____7.你身须.姓刘须:______8.把你两家儿根脚..从头数根脚:____________9.你本身做亭长耽.几盏酒耽:____________10.有甚胡突..处胡突:______11.明标着册历..册历:______12.见.放着文书见:__________________看应该根底,底细嗜好,沉迷糊涂账簿通“现”,现成的三、背佳句1.见一彪人马到庄门,________________。2.明晃晃马枪尖上挑,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一般穿着,__________。匹头里几面旗舒白雪雪鹅毛扇上铺更几个多娇女一样妆梳说作者【简历】睢景臣,字景贤,扬州(今属江苏)人。睢景臣自幼读书刻苦,心性聪明,尤其酷好音律。他同关汉卿等人一样,也是勾栏瓦肆中的常客。对社会下层人民的状况,应当说是深有体会的。他自己生活十分窘困,寄栖庙祠,颇多感慨。这些遭遇和感受对他正确认识当时的社会,并从较高高度反映当时的社会,是有一定影响的【作品】一生著有杂剧三部,词一卷,均不传世,唯散曲存三首,其中《高祖还乡》为代表作,也是元散曲套数中的名篇【评价】元代杂剧、散曲家寻背景在元代,文人的社会地位低下,再加上元代统治者刑罚森严,知识分子虽有不满,却不能直言。因此,他们或创作散曲来抒发在蒙古统治者重压之下的愁苦、郁闷,或把散曲作为逃避现实的工具。汉高祖刘邦是历史上由平民做皇帝的第一人。史载刘邦在平定季布叛乱后,于返回京城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县,邀请故乡父老饮酒,赋《大风歌》,抒发自己“威加海内”的得意。睢景臣的《高祖还乡》便取材于这个历史事件,但立意翻新,虚构情节,对皇帝的尊严进行了无情的嘲讽。链常识元曲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体裁之一。元曲是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二者都是当时流行的北曲(散曲分南曲和北曲两种,它们最初都是从词里蜕化出来的)。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家和作品,如关汉卿、马致远、白朴、王实甫、纪君祥等,因此人们把元曲称为元朝文学作品的代表。散曲起于金元,便于清唱,它包括套数(散套、套曲)和小令两种。小令每一首都能独立成篇,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但可重复,同时,它又能歌唱。它体制短小,句调长短不齐,却有一定的腔格,元人称为“叶儿”。套数(套曲、散套)沿自诸宫调,是由同宫调的两支以上的曲子相连组成,成为有头有尾的一个整套曲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整套必须有两支以上同一宫调的曲子互相联缀而成。2.每套作品除了用带过曲作结以外,大多数在结束有一尾声。3.整套作品一般用一、二支小曲开端,中间选用的调数可多可少(少则二三调,多则二三十个曲调)。不管散套多长,采用多少曲子联缀成套,必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套数应标明该曲子属于何宫何调。五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四调: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高祖还乡》属“般涉调”,“哨遍”是曲牌名,“高祖还乡”是曲题。知文意本曲以想象、夸张的手法,通过一位乡民的口吻,讲出了他所看到的刘邦返沛的滑稽情景,对那些一阔就变脸的政治暴发户极尽讽刺和嘲笑之能事,揭开了皇帝道貌岸然的外衣,具有强烈的讽刺意义。明文脉赏技巧1.构思新奇构思新奇是这篇套曲的最大长处,也是该曲传诵不衰的主要原因之一。它的新奇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选取了一个新奇的视角。这一视角给作者的描写和叙述带来许多方便,从而使作品具有了意想不到的艺术魅力和讽刺效果。假如由作者直接叙述,那么“飞虎旗”怎么能说成“狗生双翅”呢?而改为由乡民这一观察认识角度叙述就可以了。作者以乡民的“无知”为手段,将皇帝的仪仗、銮驾、导驾官等被认为是神圣威严的东西及大人物变成了滑稽可笑的嘲讽对象。二是作者大胆想象,采用童话式的处理方法,将乡民见皇帝时,当众揭皇帝的老底,数说皇帝的种种丑事,并逼皇帝还债这种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情景写在曲中,借助童话式的夸张性和荒诞性扫尽皇帝的威风,把他的劣迹一一抖搂出来。2.语言诙谐、幽默(使用口语、俚语)比如用“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鸡学舞”“狗生双翅”“蛇缠葫芦”等一系列幽默诙谐的语言来描写月、日、凤、虎、龙五面旗,这就富有讽刺的意味。元曲最大的特点是使用口语、俚语,读起来明白、流畅、生动,与唐诗宋词用语力求典雅完全不同。由于口语运用得好,人物性格特别鲜明清晰。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