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篇目三虞美人平“语”近人[习大大语]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习近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经典释义]典出:《老子·道德经》原文: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释义:做事,要在发生之前就着手;治国理政,要在祸乱产生之前,就早做准备。解读:中国的哲学是时间的哲学,主张在时间流逝中去探讨事物的衍生规律,获得处理问题的智慧。比如,中医讲究“治未病”,病要在未得时医治,等显现出来已经晚了一步。主张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主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处理问题,治国理政,要学会“下先手棋”等。《老子》讲“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就是这个意思。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历史时期,呈现出许多不同以往的新特点、新情况,对于各种问题,要防患于未然,化解于无形。即便形势很好,我们仍要保持清醒头脑,能敏锐发现问题的苗头。国学经典慎微1.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赏读]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打洞,可能会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2.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赏读]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赏读]不要认为小的坏事做了也没关系,也不要认为小的好事做了也没用。诗海拾贝浪淘沙令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赏析】这首词把惨痛欲绝的国破家亡的感情,通过伤别与惜春表现出来。上阕通过梦醒前后两种境界的对照,抒写了词人当时的生活感受。下阕写凭栏远眺的情怀。“春去也”三字,包含了多少留恋、惋惜和无可奈何的悲哀!资料链接一、作者档案【简历】李煜(937-978),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继位,史称南唐后主。开宝八年(975),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为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以亡国的悲痛,赋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可谓“神品”【作品】《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评价】被称为“千古词帝”二、背景探寻南唐后主李煜的一生可以说是一场豪华与凄凉交织的梦,一首欢乐与哀伤交错的诗。在短短的四十二个春秋中,他经历了从帝王到阶下囚的生活巨变,领略过“春殿嫔娥鱼贯列”(《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这样一个温柔富贵乡中的繁华胜景,也饱尝了“日夕只以泪洗面”的囚徒生活中的深悲切恨。李煜早期的作品反映的主要是帝王的荒淫、颓废的生活;亡国以后的词则转为感伤、沉痛之音,后期作品在思想内容上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集中写亡国之痛、故国之思,可以说是字字流淌着血泪,句句饱含着愁恨,扩大了词的表现内容,“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人间词话》)。《虞美人》这首词就是李煜亡国被俘入宋以后的作品。三、相关知识小令——词大致可分为三类:小令、中调和长调。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小令的特点是精巧轻盈,空灵蕴藉,韵味悠长。小令的代表词牌有《如梦令》《忆江南》《乌夜啼》《生查子》《虞美人》等。一、认读字音李煜.(yù)虞.美人(yú)雕栏玉砌.(qì)恰似.(sì)二、重要实词1.春花秋月何时了.了:____________2.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堪:______________3.雕栏玉砌....应犹在雕栏玉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只是朱颜..改朱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了结,终止经得起,忍受雕花的栏杆和玉石的台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阶,代指南唐的宫殿南唐旧日的宫女三、积累名句1.________________?往事知多少。2.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3.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____。春花秋月何时了雕栏玉砌应犹在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明确]它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也将在词人的心里改变颜色。原来锦衣玉食,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这样美好的事物不如结束了好。1.下面对李煜《虞美人》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花”“秋月”都是美好的事物,词人却问“何时了”,可见囚禁的生活对李后主来说是极其悲苦的。B.“小楼昨夜又东风”,一个“又”字表现出李后主在年复一年消逝的时光面前的慨叹,加深了悲凉之感。C.“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化抽象为形象,表现了愁思如春水般无穷无尽,长流不断。D.作者直抒胸臆,情感激愤,无法抑制,整首词围绕一个“愁”字,抒写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悲凄之情。[明确]选D。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直抒胸臆”错,故选D。2.词的上阕一共写了几个意象?这些意象的特点是什么?作者通过这些意象的描写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这是什么写法?[明确]词的上阕一共写了“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明月”五个意象,这些意象的共同特点是“美”,它们是良辰美景,作者写这些是为了表明自己对人生的厌倦,这是以美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3.如何理解“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的“朱颜改”?蕴含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朱颜改”三字,既可以理解为故国宫殿的颜色已经陈旧,也可以理解为旧时宫女的容貌已经衰老、憔悴,又可理解为原为故国君主的词人自己已经沦为“阶下囚”而憔悴不堪,更可以理解为国家易主,江山变色,抒发了词人物是人非,江山易主的深沉的亡国之痛。4.结尾两句把“愁”比作“一江春水向东流”,突出了“愁”的哪些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结尾两句把“愁”比作“一江春水向东流”,突出了“愁”的深重、强烈和无穷无尽。这种比喻性的写法可以化抽象为形象,把“愁”写得具体可感,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春花秋月何时春花开落、秋月圆缺,年年岁岁、反反复复,到何时才能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了结呢?人生短暂,转眼多少往事成虚空。小楼昨夜又刮起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了东风,我怎能忍受在这月明之夜回忆故国往事的忧愁。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宫中亭台楼阁也许还在吧,只是旧日的宫女们容貌已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若问我有多少的愁苦?这愁苦正像春天的江水不分昼夜,向东流。滚滚东流。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五)——修辞手法【课内链接】《虞美人》中词人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愁”表达得淋漓尽致。修辞手法是高考常考手法之一。【考点解读】一、明确设问方式,知题型1.×××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分析。2.×××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有什么表达效果?二、掌握相关知识,学技巧通过下面这张表格,掌握高考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类别作用例句赏析比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诗人把死后的杨贵妃比作梨花,梨花是洁白的,不仅形象地描绘出作为仙子的杨贵妃的美貌,还与“温泉水滑洗凝脂”相照应类别作用例句赏析借代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使语言简练、含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词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指代叶和花,写出了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夸张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的作用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其十五)》]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类别作用例句赏析对偶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类别作用例句赏析比拟使事物人格化;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更生动的作用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苏轼《新城道中(其一)》]诗人打算去山里,春风通人性,特意为之吹断了积雨,拟人新颖别致,饶有诗意,令人心情愉悦类别作用例句赏析排比使语言更富有气势和节奏感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苏轼《行香子》)词中的这组排比句,展现了不同时刻的行舟之景,以及词人的心理感受,且语言节奏明快,流转自如类别作用例句赏析设问开头设问,引入问题,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双调·蟾宫曲》)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类别作用例句赏析反问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感情,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类别作用例句赏析双关语意含蓄,发人深思,节省笔墨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其一)》]诗中“晴”为双关词,一方面关照着第三句,说晴雨的“晴”;一方面又关照着第四句,说情感的“情”,这是谐音双关类别作用例句赏析互文语简而意丰,有强调作用;使行文错落有致,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情趣和节奏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其一)》]第一句合起来解释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这就突出了边境的长期战争给征人及其家庭带来的无穷的灾难,为下文做了充分铺垫类别作用例句赏析通感利用诸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感觉互换,化抽象为具体,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能由此及彼,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郎士元《听邻家吹笙》)诗人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写了寻访不得之后的想象,通过花的繁盛烂漫,写出乐声的明丽、热烈和欢快类别作用例句赏析顶真(针)用上一句的结尾部分做下一句的开头部分,使前后两句首尾上递下接,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螀;泣寒螀,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马致远《汉宫秋》第三折)顶真手法的使用不仅让此曲具有回环跌宕的韵律美,更表现了汉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继、千结百转的愁绪三、答题步骤步骤一:先准确指出诗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步骤二: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步骤三:简析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即塑造出了怎样的形象,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或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考题印证】(2015·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雨过至城西苏家[注][宋]黄庭坚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答:解析:本题考查诗歌运用的艺术手法。首先要知道“颈联”为哪一联,同时认真分析这一联的内容。诗歌颈联对仗工整,其中“花飞”对“柳拂”,“衣袖”对“鞍鞯”,“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