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面对现实的智慧自读文本毛遂自荐毛遂,战国晚期人,曾在赵国平原君门下为食客。秦军在长平一战,大胜赵军。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急赴楚国求救援兵,在门客中挑选二十名文武兼备的随行人员一同前去。左挑右选得十九人,毛遂闻讯自我举荐,要求同往,十九人谓其傻皆讥笑之。至楚国后,平原君与楚王谈判,日出而言,日中不决。众人无奈,毛遂按剑而上,震慑楚王,陈述利害,使楚王同意马上发兵救赵,并立即歃血为盟。众皆佩服至极,平原君认为“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遂待毛遂为上客。一、字音合从.(zònɡ)歃.血(shà)颖.脱(yǐnɡ)持戟.(.jǐ)社稷.(jì)铜槃.(pán)二、通假字①合从.于楚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其末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同“纵”,合纵见,同“现”,显现③使遂蚤.得处囊中_______________④王之命县.于遂手____________________⑤毛遂奉.铜槃.而跪进之楚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公等录.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蚤,通“早”县,同“悬”,吊挂奉,通“捧”,捧着;槃,同“盘”录,同“碌”,庸碌三、一词多义(1)之①秦之.围邯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________③日出而言之.____________(2)使①赵使.平原君求救________②使.文能取胜,则善矣__________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代词,这件事动词,派连词,假使(3)于①合从于.楚________②则歃血于.华屋之下________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________④自赞于.平原君________⑤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________⑥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________(4)备①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__________②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__________介词,跟介词,在介词,从介词,向介词,到介词,比动词,齐备动词,充任(5)乃①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__________②乃.颖脱而出________(6)而①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_________________②日出而.言之____________③吾乃与而.君言__________④毛遂左手持槃血而.右手招十九人____________(7)以①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________②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__________③兴师以.与楚战_______________(8)数①率数.万之众________②寡者百数.__________副词,只是副词,就连词,表转折,但是连词,表修饰代词,你的连词,表并列介词,拿介词,凭借连词,表目的,来数词,几名词,人数四、古今异义①先生不能..古义:__________今义:不能够。②今楚地方..五千里古义:__________今义:某一区域。③遂以为..上客古义:____________今义:认为。没有才能。土地方圆。把……作为。五、词类活用名词的活用①门下有毛遂者,前.__________________②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________________③此霸王..之资也____________________④乃颖.脱而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__________________⑥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名词作动词,走上前名词作动词,称王名词作动词,称王称霸名词作状语,像禾穗的芒一样名词作状语,用眼睛名词的使动用法,使……称臣六、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并翻译①此霸王之资也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白起,小竖子耳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句这是称霸称王的资业呀!判断句白起,不过是一个无知小子罢了。③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___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客何为者也___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定语后置句(平原君)约定与门下二十个既有勇力又文武兼备的食客一同前往。宾语前置句这个人是干什么的?1.毛遂为什么能勇于自荐?[名师指津]从自身条件、主观自信、了解他人等方面作答。[我的理解]首先,他的确有真才实学,这是他勇于自荐的基础。从他到楚国后的表现和最终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就可以看出这一点。其次,他对自己充满信心。他认为自己不为人所知,只是因为没有遇到施展自己的才能的机会,并不是自己平庸。再次,他对入选的十九人有深刻的了解,认为他们是一群庸碌之辈,自己不在他们之下。2.毛遂和平原君各是怎样的人物形象?[名师指津]根据文本分析概括,力求准确、全面。[我的理解](1)毛遂:挺身而出,勇纾国难,有义勇精神。因门客之间互相倾轧而未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善于雄辩,主动抓住机遇,对天下形势有独特高明的见解。他聪明并有外交才华,大智大勇,有斗争艺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讲之以利、明之以信,大义凛然,果敢严谨,是一个对形势了如指掌,见义勇为、慷慨纾难、智勇双全、有礼有节的门客形象。(2)平原君:喜士养客,但闭塞视听,对人才不能亲自考察,唯左右毁誉是从。可是他能引咎自责,勇于致歉,重视人才,是一个有权势、有见识的开明家形象。3.本文是如何刻画毛遂这一人物形象的?[名师指津]从人物的出场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等角度来分析。[我的理解](1)不同凡响的人物出场。《毛遂自荐》可以说是一篇人物传记,但其开篇并未像一般的人物传记那样先交代人物的籍贯,而是渲染一种紧张的气氛。秦军大兵压境,赵国于是派平原君前往楚国订立联合抗秦的盟约。平原君决定带二十个门客一起前往。但“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在这关键时刻,毛遂挺身而出,“自赞于平原君”。平原君一行来到楚国后,与楚国的盟约迟迟不能订下来,“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此时,其他的门客一致推举毛遂,毛遂于是“按剑历阶而上”。(2)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一是用其他的门客衬托毛遂。当毛遂挺身而出后,“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显然瞧不起毛遂。但到楚国后,“与十九人论议,十九人皆服”。先抑后扬,表现了毛遂的才华。在盟约迟迟不能签定的时候,十九人一致推举了毛遂。这又进一步表现了毛遂不同一般。二是用平原君衬托毛遂。“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与毛遂的三言两语,“遂定从于殿上”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了毛遂的胆识和辩才。平原君从开始不信任毛遂到最后“胜不敢复相士”,又从侧面表现了毛遂的才华。(3)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平原君以“锥之处囊中”为喻,说毛遂没有才能,而毛遂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说自己并未处囊中,如果有机会的话就“非特其末见”而是“颖脱而出”。再看毛遂说服楚王时的一段话语。毛遂首先是压之以“力”:“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于遂手。”一下子震住了楚王。再激之以“耻”:“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最后动之以“利”:“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三言两语,将盟约订了下来。毛遂以极富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了他过人的胆识和高超的辩才。4.毛遂自荐的事迹在今天有什么样的启示?你是如何理解的?[名师指津]重点谈人们对机遇的认识和把握。[我的理解]观点一:在经济发展、文化高扬的现代化的今天,机会是瞬息而过的,如果不把握好自己,抓住机遇,表现自己的才干和能力,只想坐享其成、等人掘金的话,只会空怀梦想而一事无成。年轻人应该抓住机遇,发展和表现自己。观点二:机遇总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在机遇到来之前,我们应潜心学习,练好本领;否则,机遇即使来到面前,我们也将难以把握。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秦兵围困邯郸,赵国派遣平原君请求救兵,到楚国签订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合纵”的盟约,(平原君)约定与门下二十个既有勇力又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兼备的食客一同前往。平原君说:“(假如)用和平方法能够取胜,则善矣。文不能取胜,则取得成功,就太好了。(假如)和平方法不能取得成功,那么,歃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我就在楚国朝廷上与楚国歃血为盟,也一定要签定‘合纵’而还。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盟约再返回。随从人员不到外边去寻找,在门下的食客中选足矣。”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取就够了。”(平原君)找到十九个人,其余的人没有可以选取的,无以满二十人。门下有毛遂者,前,没办法补满二十人的额数。门下有一个叫毛遂的人,走上前来,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说:“毛遂我听说先生将要到楚国去签订‘合纵’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盟约,约定与门下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边去寻找。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现在还缺少一个人,希望先生就以我毛遂充数,凑足人数出发吧!”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曰:平原君说:“先生来到我赵胜门下到现在有几年了?”毛遂说:“三年于此矣。”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到现在有三年了。”平原君说:“贤能的士人处在世界上,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好比锥子处在囊中,锥尖马上就会露出来。现在你处在我赵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的门下已经三年了,左右的人们没有对你称道的话,赵胜我也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没有听到(对你的赞语),这是因为你没有什么才能的缘故。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先生没有才能,先生请留下。”毛遂说:“我不过今天才请求进到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囊中罢了。如果我早就处在囊中的话,就会像禾穗的尖芒那样,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整个锋芒都会挺露出来,不只是尖梢露出来而已。”平原君终于与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与毛遂一道前往楚国。那十九个人互相用眼睛嘲笑他却都废也。没有笑出声来。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论议,十九人皆服。毛遂到了楚国,与十九个人谈论,十九个人都折服了。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平原君与楚国谈判“合纵”的盟约,反复说明“合纵”的利害关系,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从太阳出来就阐述这些道理,到太阳当空时还没有决定。十九人谓毛遂曰:“先生上。”毛遂按剑历阶而上,那十九个人对毛遂说:“先生上去。”毛遂手握剑柄跨越台阶而上,谓平原君曰:“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对平原君说:“‘合纵’的利害关系,两句话就可以决定。今日出而言从,日中不决,何也?”现在太阳出来就谈论‘合纵’,日到中天还不能决断,这是为什么?”楚王谓平原君曰:“客何为者也?”平原君曰:“是胜楚王对平原君说:“这个人是干什么的?”平原君说:“这是我之舍人也。”楚王叱曰:“胡不下!吾乃与而赵胜的舍人。”楚王怒斥道:“为什么不下去?我是在同你的君言,汝何为者也!”毛遂按剑而前曰:君主说话,你算干什么的?”毛遂手握剑柄上前说道:“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大王你敢斥责我毛遂的原因,是由于楚国人多。现在,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于遂大王你不能依赖楚国人多势众了,大王的性命就悬在我毛遂的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闻,手里。我的君主在眼前,你斥责我是为什么?况且毛遂我听说,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汤以七十里的地方在天下称王,文王以百里的土地使诸侯称臣,岂其士卒众多哉?诚能据其难道是由于他们的士卒众多吗?实在是由于他们能够掌握势而奋其威。今楚地方五千里,有利形势而发挥自己的威力。如今楚国土地方圆五千里,持戟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