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李清照词二首清平乐李清照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赏析】上片忆昔。雪里梅开,预示着草长莺飞,鸟语花香的春之降临。它引起词人新的希望和对幸福的追求。于是插梅而醉。饮又不能浇愁,故而挼梅。揉搓,是内心不宁静的一种下意识动作。而挼尽梅花也无好意绪,只赢得清泪如许!下片伤今。又到了梅花开放的季节。而自己飘沦天涯,颠沛流离的生活已使两鬓斑斑。结尾作忧患语:昔年虽无意绪,但毕竟“春心‘还’共花争发”,有插梅、挼梅之举。而今天,尚未踏雪寻梅,就已从晚来风势中预感连赏梅之事也难以实现了。这首词表现了一个热爱生活又屡经患难的老妇绝望的心声。词人把早年因生活的欢乐闲适而陶醉于赏梅,中年因生活的幽怨而在赏梅时伤心流泪,以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而没有心思赏梅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李清照(1084—约1151),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早期生活优裕、悠闲,故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后期由于金兵入据中原,她流寓南方,境遇孤苦,其词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她的人格如同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作者介绍她毕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词的创作。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在词坛中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从而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成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时,她词作中的笔力横放、铺叙浑成的豪放风格,又使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从而对辛弃疾、陆游以及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1.《鹧鸪天·桂花》北宋末年受党争的牵累,李清照的公公赵挺之死后,她曾随丈夫赵明诚屏居乡里约十年之久。摆脱了官场上的钩心斗角,离开了都市的喧嚣,悉心研究金石书画,易安室中畅怀对饮,唱和嬉戏,给他们的隐退生活带来了蓬勃的生机和无穷的乐趣。他们忘名远利,双双沉醉于美好、和谐的艺术天地中,此情此景,和桂花那种“暗淡轻黄”“情疏迹远”,但求馥香自芳的韵致是何等的相似。言为心声,文如其人,这首词是李清照特定情怀的反映,是一种寄寓和隐喻。背景解读2.《永遇乐》此词是“靖康之变”后,作者流寓江南时所作。宋张端义《贵耳集》上卷:“李清照南渡以来,常怀京洛旧事。晚年赋元宵《永遇乐》词。”可见本篇当是词人晚年流离南宋都城临安期间所作。靖康之变后,李清照举家南逃,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不久,丈夫赵明诚病死,建康形势危急,李清照再度流亡在浙江、福建之间,孤身一人,漂泊无定,境况极为悲惨,最后在孤苦中度过了晚年。这一时期,李清照的作品较前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现出高度的爱国热情和忧国怀乡的情绪,以及在孤寂生活中深重的哀愁,深刻反映了时代的苦难和个人不幸的命运。这首词即是在临安寓居时所作,表达了盛衰之感和身世之悲。1.字音情疏.迹远(shū)何须浅碧.轻红色(bì)梅定妒.(dù)落日熔.金(rónɡ)暮云合璧.(bì)闺门多暇.(xiá)捻.金雪柳(niǎn)簇.带争济楚(cù)2.字形暇空暇瑕瑕疵遐遐想妒妒忌护保护羞羞耻差差错璧白璧壁壁垒1.《鹧鸪天·桂花》一词中的桂花具有怎样的特点?提示:桂花的特点是“暗淡”“轻黄”“性柔”“香”。“暗”“淡”“轻”三词形容桂花的色是暗黄、淡黄、轻黄,“性柔”说明桂花的花身和性质,不以明亮炫目的光泽和浓艳娇媚的颜色取悦于人,“香”指浓郁的芳香常飘人间。2.《永遇乐》中“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是动作描写,请你简要分析句中“争”字的表达效果。提示:这几句话写的是词人追忆当年元宵节时,心情欢快,精心打扮的情形,一个“争”字写出了当时女宾满座,莺歌燕舞,搔首弄姿,互相比美的热闹欢快场面。1.《鹧鸪天·桂花》这是一首咏桂词。作者通过赞扬桂花的色淡香浓、迹远品高,表现了自己独特高尚的人格理想,同时也展现了词人超凡脱俗的美学观点。2.《永遇乐》这是一首描写元宵灯节的词。全词通过对眼下的元宵节和过去的元宵节的不同情景对比,以深沉凝重的笔法勾勒出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借以抒发自己深沉的盛衰之慨和身世之悲。1.简析《鹧鸪天·桂花》一词中“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的妙处。【对应考点】本考点对应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提示】句中将“梅”“菊”与“桂花”放在一起描写,表达了词人的由衷赞美,可从表现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答案】妙就妙在这三句运用了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梅花,虽然开在早春和百花之前,而且姿容秀丽,仪态万千,但面对着“暗淡轻黄体性柔”的桂花,她却不能不生嫉妒之意;菊花,虽然开在深秋和百花之后,而且清雅秀美,幽香袭人,但面对着“情疏迹远只香留”的桂花,她也不能不掩饰羞愧之容。所以桂花便理所当然地成为花中之冠了。2.《永遇乐》是怎样以乐景写哀情的?结合作品加以赏析。【对应考点】本考点对应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提示】从词作前面描写的欢乐场景与后面“如今憔悴”的对比中分析。【答案】这首描写元夕的词一反常调,以今昔元宵的不同情景作对比,抒发了深沉的盛衰之感和身世之悲。词中采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上片写元宵时的景物与矛盾心态。“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夕阳娇艳,晚云瑰丽,面对这清朗的暮景,词人却发出了“人在何处”的长叹,这是一声充满着迷惘和痛苦的叹息。国破家亡,心情悲苦,神志恍惚,一时间竟不知自己置身何处,这是词人南渡之后心灵遭受重创的具体表现。“染柳烟浓,吹梅笛怨”,点出时令是初春,早春时节烟雾弥漫在新绿的柳条之间,四处又传来“吹梅笛怨”的声响,可谓春意盎然,词人在此却插入冷冷的一问“春意知几许”。到底酝酿了多少“春意”?“春意”又能持续多长时间?还能享受多少“春意”的快乐?面对春日美景词人却隐隐透出了几许忧虑。“元宵佳节,融和天气”,但谁又能保证“次第岂无风雨”?在淡淡的春意中又掺进了浓浓的隐忧。这正深刻地反映了词人南渡以来颠沛流离的境遇和深重的国难家仇所形成的特殊心境。词中写的都是乐景,但作者所要表达的却都是哀伤的情感。王夫之《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这里就是用“以乐景写哀”的手法,来强化所要表达的哀情。3.《永遇乐》开篇“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两句描写的是一幅夕阳娇艳,晚云瑰丽,“夕阳无限好”的图景,而全词表现的却是李清照在国破家亡夫死之后的无限伤感,开篇这两句是否与全词的意境不一致?请谈谈你的看法。【对应考点】本考点对应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提示】从作品所写的内容及所表达的情感进行分析。【答案】(示例)我不认同这一观点。这是一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面对元宵佳节无限美好的情景,本应纵情欢乐,情理之中的事情却与下面写谢绝那些驾着香车宝马来相召的酒朋诗侣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而更好地表现了词人内心的伤感。对比阅读鉴赏对比阅读是诗词鉴赏中比较特殊的一种阅读方法,它主要是将两首以上的诗词加以比较分析,找出它们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主要从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等方面设题,有时也会涉及意境和文学常识。对接高考古典诗词比较鉴赏题大体有以下几种类型:(1)比较意象的内涵与人物形象的特点。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包括意象、诗中人物和抒情主人公形象。诗人总是借助特定的意象来抒发情感、表达意趣。意象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物象。意象与人物形象的设题形式主要表现为判断其言行、心情、品质、追求,判断人物身份,塑造人物的方法技巧与语言特点的分析,对人物形象的评析,意象的特点、意象蕴含的品质或寄托的思想感情,作者的评价等。解答意象与人物形象比较赏析题,要把握刻画人物的常用方法,特别是细节刻画以及烘托、对比、衬托、比兴等方法和抒情方式等。就意象而言,既要把握常见诗词意象的内涵,如“月亮”多写思乡怀人,“秋风”多写离愁,“青松”多写节操刚正,“蝉”多喻高洁之士等,又要善于分析意象在特定语境中的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有时还要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等创作背景材料,并能扣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加以分析,才能准确把握诗人的感情倾向。(2)比较思想感情。古典诗词都是作者特定情感的产物。而作者的情感不可能凭空而发,总要借助一定的物象来传达。赏析诗词要善于从字里行间读出作者特定的思想、特定的心境和特定的情感。解答此类赏析题,应找出能传达作者思想感情的物象加以揣摩,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达到与作者的情感共振。具体答题格式是“通过什么+用什么方法+抒发(寄寓)什么感情”。(3)比较遣词炼句的技巧。古典诗词讲究遣词炼句,甚至有人达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程度。遣词炼句其实就是作者力求选择最能准确传达自己情感的词句。赏析古典诗词,离不开对遣词炼句的揣摩,离不开对诗眼的分析。解答比较遣词炼句的技巧题,可以按照分析词语含义、表现方法与表达作用的步骤来进行。(4)比较意境的营造。优秀诗词作品总是情与景、意与境交融,感染力强,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对诗词意境的揣摩,不仅要把握客观形象,还要感悟作者的主观感受,从而把握作品所传达的情感。解答意境赏析题,可以按照“客观形象+表现方法+主观感受+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的格式进行。(5)比较表达技巧。表达技巧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抒情方式、表现手法、篇章结构、修辞方法。具体的有:对比、衬托、映衬、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借古讽今、托物言志、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伏笔照应、比喻、比拟、排比、对偶、夸张、借代、设问、反问、双关、用典等。解答表达技巧赏析题,要结合具体作品加以分析,并按照“手法+材料构件+表达作用”的格式进行表述。(2015·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真题典例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解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答案】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乱世中的美神梁衡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作为女人,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人追求不到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本来,三千年封建社会,来来往往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随波逐流地生活。美文赏读你看,北宋仓皇南渡后不是又夹风夹雨,称臣称儿地苟延了152年吗?尽管与李清照同时代的陆游愤怒地喊道:“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但朝中的大人们不是照样做官,照样花天酒地吗?你看,虽生乱世,有多少文人不是照样手摇折扇,歌咏风月,琴棋书画逍遥一生吗?你看,有多少女性,不学什么辞藻,不追求什么爱情,不是照样生活吗?但是李清照却不,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绝不随波,绝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上。一如她的名字所昭示的,“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