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古代议论性散文 第9课 劝学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作者作品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荀子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曾在齐国稷下讲学,后游历秦国,晚年任楚兰陵令。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荀子认为,自然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人类可以用主观努力去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以趋吉避凶,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在人性问题上,他主张“性恶论”,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荀子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用排比句,又善用比喻。2.文题解读《劝学》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是《荀子》的第一篇。它的内容分前后两部分。前面部分着重阐明学习的重要性,后面部分着重阐明学习方法。课文节选自前面部分。作者从不同方面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勉励人们要锲而不舍地学习。“劝”在本文是“鼓励”的意思,故题意是“鼓励人们勤奋学习”。3.背景探寻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形成,社会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扬和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状况发表看法,形成了儒家、道家、墨家等不同的学派,历史上称之为“诸子百家”。“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于是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战国时期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是孟子和荀子。荀子从人性恶的观点出发,说明人的知识和道德不是先天赋予的,而是经过后天的学习、教育逐步培养起来的。只有懂得了礼,人的恶的本性才能最终改变。《劝学》便是他强调后天学习的名篇。4.文体知识《荀子》《荀子》是荀子及其门人弟子所著,现存32篇。该书是中国古代儒、法、道、墨等诸子思想的集大成之作,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中国古代论说文的进一步成熟。主要内容:①“重人轻天”思想。《荀子》提出了“明于天人之分”的理论,认为人不能决定自然规律的存亡,天也不能决定人类的治乱、吉凶和命运。天与人各有自己的功能和作用。②“隆礼重法”学说。这是以人性恶的理论为基础,强调发挥“礼”的教化作用,借以改造生来不良的人性,同时还要并用刑罚制服性情顽劣之人。作品评价:《荀子》一书的思想,作为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意识,在其处于进步和革命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的伦理思想对于封建基础的巩固和封建上层建筑的建立起了积极的作用。古代的议论类散文我国古代议论类散文,不像西方那样作纯理性的甚至是数学式的逻辑推导,而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巧妙融合。说理的形象性、情感的独特性以及语言的生动性,构成了我国古代议论散文的特色,也是我国古代议论散文重视形象思维的表现。形成这些特色的原因,是我国古代文学家都参与议论文的写作,而政治家、思想家本身也是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古代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它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鉴赏古代议论性散文,要注重从情中悟理,在理中染情,仔细体会情理交融的艺术特点。5.文化常识(1)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君子”一词出自《易经》,而被全面引用并最后上升为士大夫及读书人的一种道德品质始自孔子,并被以后的儒家学派不断完善,成为中国人的道德典范。(2)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在古代,“金”一般指青铜,“金”为古代贵重之物,故称朋友情深为“义结金兰”。另外,金为五行之一,“五行”指金木水火土。(3)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4)江:古代专指长江。江东,即长江以东,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带,也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称作江东。江左一般等同“江东”,也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或长江下游的两岸。江表指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处长江之外,故称江表。江西,即江右,因古人在地理上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故“江西”又别称“江右”。(5)龙: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乃万兽之首,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封建时代,龙是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至高的权力和与帝王相关的东西,如龙种、龙颜、龙廷、龙袍、龙宫等。基础夯实积累1.音形识记中.绳(zhònɡ)槁暴.(pù)砺.(lì)骐骥..(qíjì)参省..(cānxǐnɡ)蛇鳝.(shàn)跬.步(kuǐ)2.指出通假字(1)木直中绳,以为轮(______通______)(2)虽有槁暴(______通______)(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______通______)(4)君子生非异也(______通______)3.解释重点实词(1)学不可以已.()(2)木直中.绳()(3)虽有槁暴..()(4)故木受绳.则直()(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6)声非加疾.也()(7)而致.千里()(8)而绝.江河()(9)故不积跬.步()(10)驽马十驾..()4.解释一词多义(1)于青,取之于.蓝而寒于.水善假于.物也(2)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吾尝终日而.思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蟹六跪而.二螯(3)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愿大王少假.借之以是人多以书假.余(4)备圣心备.焉前人之述备.矣求全责备.(5)绝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可以横绝.峨眉巅佛印绝.类弥勒(6)一用心一.也而或长烟一.空(7)之使之.然也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蚓无爪牙之.利非蛇鳝之.穴5.指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蚓无爪牙..之利()(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4)用心..一也()(5)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6.解释词类活用(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5)故木受绳则直.()7.句式翻译(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词语积累(根据词义,补充词语)________:青,靛青;蓝,蓼蓝之类可作染料的草。青是从蓝草里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草更深。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________:不停地镂刻。比喻坚持不懈。________:跬步,半步。走一千里路,是半步半步积累起来的。比喻学习应该持之以恒,不要半途而废。________:堆积的土多了可以成为山。比喻事业的成功是由点滴积累而来的。________:渊,深水潭。点点滴滴的水聚积起来,就能形成一个深潭。比喻积小成多。________:善,善行,好事;德,高尚的品德。长期行善,就会形成一种高尚的品德。________:用马拉车,一天走的路程为一驾,十驾指十天走的路程。谓驽马奋力拉车,亦可至远。比喻能力低下的人只要奋勉从事,同样能达到目的。9.名句默写(1)在《荀子·劝学》中用“致千里”者却非“利足”,“绝江河”者却非“能水”来证明“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2)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只要不停地雕刻,即使是金子和玉石也能在上面刻出图案。(3)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了整日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4)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则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煣(2)有又(3)知智(4)生性3.(1)停止(2)符合(3)晒干(4)墨线(5)省察(6)强,声音宏大(7)到达(8)渡过(9)半步(10)马拉车十天走的路程4.(1)从比引进对象(2)表转折,可是表递进,而且表修饰,地表承接,于是表假设,如果表并列,不译(3)借助宽容借给(4)具备详尽完美(5)横渡越过极(6)专一完全(7)代词,它助词,不译定语后置标志词助词,的5.(1)广泛地学习(2)爪子和牙齿(3)地下的泉水(4)因为心思(5)安身6.(1)名词作动词,游水(2)名词作状语,每天(3)使动用法,使……弯曲(4)使动用法,使……快(5)形容词作动词,变直7.(1)(判断句)即使再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火烤使它变成这样的。(2)(判断句)能上吃泥土,下饮泉水,这是因为它心思专一。(3)(定语后置句)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壮的筋骨。(4)(状语后置句)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比蓼蓝更青。(5)(状语后置句)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反省检查。(6)(固定句式)不积累每一小步,便没办法到达千里之外。8.青出于蓝锲而不舍跬步千里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善成德驽马十驾9.(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4)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文本赏析解读1.文章的中心论点用“君子曰”引出有什么好处?中心论点包括哪几方面的意思?2.文章有哪几个分论点?1.用“君子曰”引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使观点更具权威性。这个论点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说明学习意义重大,所以学习不能停止;二是点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勤学不辍。2.三个分论点:①学习具有重大意义;②学习具有重要作用;③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学习。[原文呈现]劝学《荀子》—1—君子①曰:学不可以已②。【1】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①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②已:动词,停止。►段解: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2—青③,取之④于蓝⑤,而青于蓝⑥;冰,水为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可是它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固之,而寒于水。【2】木直中绳⑦,⑧以为⑨轮,成的,但它比水更冷。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用火烤把它弯曲制成车轮,它其曲中规○10。的弯度就可以符合圆规。③青:靛diàn青,一种染料。④之:代指靛青。⑤蓝:草名,也叫蓼liǎo蓝,叶子可以制染料。⑥青于蓝:比蓼蓝颜色(更)深。⑦中(zhònɡ)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木工用拉直的墨线来取直。中,合乎。⑧róu:通“煣”,使弯曲。⑨以为:“以之为”的省略,把它做成。○10规:圆规,测圆的工具。虽⑪有⑫槁暴⑬,即使又被晒干了,不复挺⑭者,使之然⑮也。【3】故木受绳⑯则它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火烤使它弯曲成这样的。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直,金⑰就砺⑱则利,君子博⑲学而日参笔直了,金属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省乎己⑳,则知明○21而行○22无过○23矣。【4】己检查、省察,就能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⑪虽:即使。⑫有:通“又”。⑬槁暴:晒干。⑭挺:直。⑮然:这样。⑯受绳:经墨线比量过。⑰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⑱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砺,磨刀石。就,动词,接近、靠近。⑲博:广博,广泛。⑳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参,检验,检查;一说通“叁”,多次,表概数。省,省察。乎

1 / 8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