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一篇思想深刻、复杂多义的小说相比,渗透着丰富情感的小说可能会打动更多的人。本单元学习的是外国现代小说,所选的小说都以情感为主题。学习本单元要领会作品的内容和主旨,理解情感在小说中的魅力和作用,把握小说的情感要素及其与作品的内容、题旨的关系,把握小说表现情感主题的方法。第七单元小说创作,情感是内在的推动力,如果没有情感,作品就黯然失色。阅读《山羊兹拉特》,就要理解故事里所描摹的人与动物之间有可能恒久存在的亲情状态。阅读《礼拜二午睡时刻》,就要理解母爱是伟大的,它可以超越道德和伦理而存在。小说创作中,情感的传达与处理方式是不同的。有的传达自然,情感充溢;而有的则借助平淡的描写、细致的刻画来隐藏人物的情感,给读者一个情感品味的空间。因此,阅读《山羊兹拉特》《礼拜二午睡时刻》这两篇小说,应着重把握两篇小说情感传达、情感处理的不同方式和采用的不同技巧。第七单元了解作家辛格和马尔克斯的生平、创作及“意第绪文学”“魔幻现实主义”等文学常识。领会两篇小说的内容和题旨。把握小说对情感的处理技巧。第七单元12山羊兹拉特第七单元◎背诵名句1.《离骚》中屈原以美女自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自己遭人嫉妒、受人攻击的处境。2.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事自古以来难以周全。3.杜牧《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皇帝临幸。众女嫉余之蛾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兮,谣诼谓余以善淫◎诵读经典经典: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学记》)翻译:所以,学后才能知道知识的不足,经过教后才能知道自己知识的不够深入。知道不足了,就能自省;知道自己知识的不深入,就能不断勉励自己。赏析:古人论述“学然后知不足”的道理,勉励人们要博学,即对各类知识要深入而广泛地理解和掌握。知识都是通过学习得来的,“知不足”更能促进人们对知识的迫切需求。通过教人之后知道自己知识的贫乏,会更加激发自己求知的兴趣,不断汲取知识营养充实自己,更会勉励自己,自强不息,奋发上进。◎作者档案“当代最会讲故事的作家”——艾萨克·什维斯·辛格艾萨克·什维斯·辛格(1904-1991),美国犹太裔作家。出生于沙俄统治下的波兰,祖父与父亲都是犹太教的长老。他从小接受正统犹太教教育,学习希伯来文和意第绪文,熟悉犹太教的经典和宗教仪式以及犹太民族的风俗习惯等,这一切都铸就了他的作品的重要特色。辛格的短篇小说创作也很突出,发表过10余部短篇小说集,此外还有2个剧本、3部回忆录、11部儿童故事集。1978年,辛格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品:长篇小说《庄园》《卢布林的魔术师》等。◎背景扫描辛格凭借长篇小说获得声誉,但他本人和评论界更认同他的短篇小说。他认为短篇作品可以倾全力精益求精,调节自如。《山羊兹拉特》虽然并不能全面反映他短篇创作的风貌,但在如何将情感作为叙述的核心并恰到好处地运用,无疑接近了作家的某种理想。这篇小说的时代背景模糊,大概作者正是要借助于这种不明确的背景来描摹出人与动物间有可能恒久存在的亲情状态,它可以超越任何时代的贫困和窘迫,成为一个物质匮乏的世界里人与动物之间永远温情的慰藉。◎逸闻趣事犹太传统的守望者——辛格艾萨克·什维斯·辛格是一位个性独特、创作风格迥异于其他作家的移居美国的犹太作家,他数十年身居异国他乡而不受异族文化的浸染,对数千年历久弥坚的犹太民族宗教和犹太文化血脉一往情深、执着如初,因为在美国众多的犹太作家中,他是唯一一位本人就是移民的战后美国小说家。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他的30余部长篇小说和短篇作品集都不用他客居地语言——英语,而全部都用濒于消亡的民族语言——意第绪语创作。他的作品基本上保存着他对犹太教的经典和宗教仪式、犹太教的风俗习惯、华沙的犹太区和外省的犹太小镇的风光的记忆,作品的内容大都是关于他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关于那个时代波兰犹太人的日常人生,并从中透视出犹太人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和在不断冲击传统的现代社会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毅力和生存智慧。辛格在创作上既尊重传统,又吸收了意第绪文学中的营养,创造出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一、认字音1.单音字戏谑.(xuè)游弋.(yì)凛冽..(lǐn)(liè)捅.开(tǒnɡ)狞.笑(nínɡ)雪橇.(qiāo)2.多音字埋埋藏(mái)埋.怨(mán)呱呱.呱叫(ɡuā)呱.呱而泣(ɡū)扎挣扎.(zhá)扎.啤(zhā)包扎.(zā)撮一撮.(zuǒ)撮.合(cuō)二、记字形1.tiǎn(舔)食shì(舐)犊情深2.贪lán(婪)fén(焚)烧3.干zào(燥)急zào(躁)zào(噪)音4.奶lào(酪)kǎ(咯)血lào(烙)饼三、辨词义1.温驯温顺[辨一辨]温驯:温和驯服,侧重于指动物。温顺:温和顺从,可以指人和物。①绵羊一直以_______著称,聪明、凶猛等词似乎都不适合用在绵羊身上。然而,近日,英国科学家发现绵羊并不像人们以前认为的那样温和。②《图片报》报道:“人们看到,某美国政要在中国的演说是多么_______和谦虚,这是因为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的时代已经远去。我们必须转向中国。”温驯温顺2.纷纷扬扬沸沸扬扬纷纷扬扬沸沸扬扬[辨一辨]纷纷扬扬:(雪、花、叶等)飘洒得多而杂乱。沸沸扬扬: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多形容议论纷纷。①秋天来了,天气凉了,黄叶______________地飘落下来。②最近几天,这项争议再度被电视台炒得______________。纷纷扬扬沸沸扬扬四、识成语1.进退两难:进退都不好,形容处境困难。2.纹丝不动:一点儿也不动。◎课文导读当关羽麦城被杀之后,赤兔马放弃生存之希望,绝食而死;当项羽被困乌江之后,乌骓放弃逃生之机会,并肩而死;当《神话》中的蒙毅被敌追杀之际,被猛箭刺穿心脏的黑风依旧奋死奔驰,尽忠而死。这是动物对人感人肺腑的情意,情真真、意切切。有这么一头山羊,在它身上也发生了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作家用温情脉脉的笔触向我们娓娓道来,给我们留下许多温馨的回味。《山羊兹拉特》写了勒文家从开始想卖掉山羊兹拉特到最终把它当成一个家庭成员的故事。通过情感在山羊和主人之间的双向流动,不露痕迹地传达出人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谊,描摹出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的亲情状态。这种深情厚谊和亲情状态可以超越任何时代的贫困与窘迫,成为物质匮乏的世界里的人与动物之间的温情慰藉。◎思路梳理◎赏情节1.硝皮匠为什么要卖掉山羊兹拉特?全家的反应是怎样的?这些叙述有什么作用?[明确]原因①兹拉特老了,挤的奶也很少②家里急需钱过节(蜡烛、土豆、食油、孩子们的衣物及其他必要的开支)反应勒文“经过很长时间的犹豫”才决定卖掉兹拉特阿隆的母亲“不禁泪流满面”安娜和米丽昂“也哭了起来”阿隆“只得听从父亲的命令”,带兹拉特上路全家人“都出来向兹拉特告别”,极为不舍作用①从以上的叙述中可知,硝皮匠要卖掉兹拉特是生活所迫,并非出于本意。②为下文兹拉特没有被卖掉埋下伏笔2.试揣摩山羊兹拉特内心的情感历程。[明确]开始时,兹拉特一无所知,它一如既往地表达着对主人的信任。“还是像往常一样,显得那么温驯那么可亲”“舔着阿隆的手”“对主人充满信任”,因为“它知道,主人每天喂它,从不伤害它”。在刚刚被阿隆牵着走上一条完全陌生的路时,老山羊兹拉特心中交织着信任与怀疑。“才觉得有点奇怪”“它用疑问的目光,似乎在问”“它好像又想通了”“不过”等词句曲折细致地呈现了它的这种心态。天气骤变,大雪纷飞,兹拉特并不感到担忧。当在雪里越陷越深时,它又有了疑问。在草堆中吃饱后,似乎又恢复了对主人的信任。把奶给阿隆吃,以看似简单的“咩——咩——”声从情感上慰藉了处于孤独中渴望交流和关爱的阿隆。回到家后,它成为阿隆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角色,从而使情感力量战胜了物质贫困的威胁。◎赏形象3.小说中的阿隆和山羊兹拉特是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明确]形象分析阿隆聪明、能干、临危不惧、有爱心山羊兹拉特温驯、信任人、善解人意、善良◎赏环境4.试分析自然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明确]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主要起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自然环境的突变最终改变了山羊的命运,进而影响到小说的情节发展,从而成为这篇小说中极具特色的一个要素。风雪中的相依为命注定要将兹拉特的重要性突出出来,使它成为阿隆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角色,从而使得情感力量战胜了物质贫困的威胁。因为天气变得寒冷,“村民们重又需要硝皮匠勒文来帮忙”,家庭的贫困状况因此得以缓解,这不妨视为大雪给勒文家带来的好运。◎赏语言5.试分析下列语言现象的表达效果。[明确]语言现象表达效果每年灯节前后,大雪飘飘,天气很冷,从村子通往城里的路也总是覆盖着雪自然环境描写,为下文写去城里卖羊遇暴风雪做铺垫它舔着阿隆的手,摇晃着它下巴上那小撮白胡子。兹拉特对主人充满信任。它知道,主人每天喂它,从不伤害它兹拉特温驯可亲,对主人如此信任,是和主人全家对它的“不舍”互为照应的。在情节发展的这一阶段,“信任”和“不舍”成为理解山羊兹拉特和勒文全家关系的关键词语言现象表达效果不时,有条狗跟在后边汪汪直叫。阿隆总是用他那根棍子把狗赶走为下文捅雪埋下了伏笔它那白胡子上已挂着几串冰柱,双角上的冰在闪闪发亮雪越下越大,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夜空一下子变得明亮起来。圆月在雪地上洒下片片银辉。阿隆钻出草堆,环顾周围的世界。一切都那么洁白,那么安静,沉浸在宏大天地的梦幻之中。星星显得那么大,又那么近。月亮在苍穹中游弋,就像在大海里一样预示着情节的发展,他们已经战胜了暴风雪。用景色来表达阿隆心中的幸福感◎赏技巧6.试分析小说张弛有度的拟人叙述。[明确]小说把山羊兹拉特作为一个有思想的动物来描写,在作者笔下的山羊兹拉特显得那样的单纯和宽容,仿佛就是当地农民的真实写照,文章也显得趣味横生。对山羊拟人化的叙述,张弛有度。如在跟阿隆的对话中,虽然人羊不能沟通,可也写得有情有义。这样一来,整篇文章就既有童话的趣味,又显得真实可信,可谓分寸极巧。7.小说运用了巧合的构思技巧,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明确]小说借助于巧合手法,以突然遭遇暴风雪作为兹拉特没有被卖的转机。兹拉特的命运瞬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且草堆里的奇遇也给全文增添了神秘的色彩。这一切都突出了小说和谐与爱的主旨。巧合手法的运用使小说曲折有致,一切都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真可谓匠心独运。[思辨探究]下面是关于这篇小说的两个版本的结尾方式,请结合实际,比较分析,你认为哪种结尾更合理,谈谈你的看法。兹拉特用角搔搔颈背,摇摇长着胡子的脑袋,发出它那唯一的声音:“咩——”(选自课文最后一段)兹拉特便用犄角搔搔脖子,摇晃着白胡子“咩”一声。这个单纯的声音表达了山羊兹拉特的全部的思想,全部的爱。(选自《儿童文学·选萃》)[我的理解](观点一)第一种表述更好。这段文字通过描写兹拉特的动作、声音间接表达了兹拉特的情感,给人想象的空间更大,内涵更丰富。小说在处理情感上,适当地隐忍和节制,让小说情节和人物自己说话,会起到更好的效果。(观点二)第二种表述更适合小孩子。这里的小说是给儿童看的,太含蓄的表达他们是看不懂的。因此在选编的时候,加了对兹拉特情感的表述,使表达更明确,更具体。而且替换的一些词语,如“脖子”“单纯的声音”等也更通俗,适合这个群体的阅读水平。情感◎考点落实[课内挖掘]小说中的情感应保持一种蓄势待发的态势,它饱满有力,却停留在将要漫溢而未漫溢的状态。《山羊兹拉特》里,我们看到情感蓄积的过程。人与羊的感情本来很好,可是为生活所迫,人必须去卖羊。而在困境中,羊却救了人,于是人真正把羊当作了朋友和亲人,再也不卖它了。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感情不断积累和升华的过程,在困境中,人与羊的相濡以沫,终于使他们的感情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决定了故事的结局和走向。[考点讲解]一、情感的内涵1.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