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天涯赤子心系中华第17课豆腐颂第六单元天涯赤子心系中华凉思李商隐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①。永怀当此节,倚立自移时。北斗兼春远,南陵寓使迟②。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③。第六单元天涯赤子心系中华【注】①槛:栏杆。蝉休:蝉声停止,指夜深。②北斗:指客所在之地。南陵:今安徽南陵县。指作者自己所在之地。寓使:指传书的使者。③占梦:占卜梦境。新知:新的知交。【提示】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第六单元天涯赤子心系中华【赏析】本诗是秋夜怀友之作。全诗生动地描写出作者深深地思念友人的心情。春天相别,时至秋凉,仍无来信。诗人因思念而生梦,因梦而占卜、而疑惧不安,不能自已。作者对友人的思念,感情真挚,感人至深。李商隐的诗以隐晦著称,而这首是少有的直抒胸臆的诗。【思考】诗人是如何直抒胸臆怀念友人的?一、字音辨识1.单音字佳肴.(yáo)菽.乳(shū)乳酪.(lào)清醇.(chún)觐.见(jìn)佐.膳(zuǒ)诚挚.(zhì)盐卤.(lǔ)鲥.鱼(shí)摩顶放踵.(zhǒnɡ)2.多音字熨熨.帖(yù)熨.斗(yùn)横横.眉(hénɡ)蛮横.(hènɡ)二、字形辨认销xiāo(销路)消xiāo(消逝)哨shào(口哨)铺pù(店铺)辅fǔ(辅助)浦pǔ(浦口)醇chún(清醇)淳chún(淳朴)郭ɡuō(城郭)矫jiǎo(矫揉造作)骄jiāo(骄傲)桥qiáo(天桥)三、词语辨析1.考查·考察“考查”,指用一定的标准来查看评定。带有考核、检查的意思,常用于上级对下级,老师对学生等等。“考察”,是实地观察了解的意思。例:①昨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上海市____________工作。②这样设置有它的科学性,不仅____________了文化知识,还____________了心理和体力。考察考查考查2.终身·终生“终身”,一生;一辈子。侧重于指切身的事情,常用于生活、婚姻、利益、职业、职务、权利等方面。“终生”,一生。侧重于事业方面,多用于事业、工作、使命、抱负、业绩等方面。例:①去年,他解决了自己的____________大事。②改良小麦品种实现大面积增产,是他____________为之奋斗的事业。终身终生四、词语释义①随意所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轮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销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微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枯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熨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蛮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摩顶放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轮流交替。货物售出的状况。细小而薄弱;数量很少。因干枯而萎缩。舒服;舒适。强横而不讲道理。从头顶到脚跟都擦伤了。形容不辞劳苦,不顾身体。1.走近作者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广东蕉岭。曾就读于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1948年8月去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1953年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兼任《文星》杂志编辑,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其短篇小说《城南旧事》被改编为同名电影,影响很大。2.写作背景林海音从20世纪20年代初到40年代末,主要生活在北京,差不多整整30年。她的青少年时代的最美好时光都是在北京度过的,因此,她对北京很熟悉,对北京的感情十分深沉,在台湾也常称北京是她的“第二故乡”。也因此,她的作品的故事背景多发生在北京,作者通过对这些故事背景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幅古城北京的风俗画和风景画,从中流露出作者对昔日生活的眷恋和缅怀,以及热爱国家民族的思想情感。1948年她回到台湾后,台湾的社会生活和乡土习俗又注入到她的生活积累当中,她也因此写了一些发生在台湾的人和事。本文是作者借小小的豆腐来表现中国文化。【点拨】这篇文章以“赞颂”为基调,介绍了平民化的食品——豆腐。作者“颂”豆腐,更重要的是赞颂豆腐具有中国文化精神的一个特征——平易而脱俗、平实而深切、朴素而隽永,表达了自己灼灼赤子心,浓浓中国情。作者主要介绍了关于豆腐的作用(营养价值高、养颜)、工艺做法(泡—磨—滤—添—压)、豆腐的历史变迁(汉—宋—清)、“豆腐”名称的沿革、豆腐是“贫苦老实和勤劳”的象征以及“麻婆豆腐”的传说和做法,表达了自己的融融之情和拳拳之意。1.这篇文章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2.豆腐对于中国人来讲是再也普通不过的食品,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的一个题目?【点拨】《豆腐颂》可算是饮食小品散文,写的是豆腐,但却依托豆腐言志,即认同和赞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质,赞颂豆腐具有中国文化精神的一个特质——平易而脱俗,平和而宽厚,朴素而隽永。3.文章的第三、四段主要说明了豆腐的什么特点?【点拨】第三段介绍了豆腐的营养价值。“吃肉不如吃豆腐,又省钱又滋补”一句谚语,概括地写出了豆腐的食用价值。接着从豆腐所含的植物性脂肪、极少量的碳水化合物、钙质等对人的健康的重要作用,具体写出了它的作用。第四段举“慈禧太后每天都吃‘珍珠豆腐’”一例,说明豆腐还有润肤养颜的特点。4.作者怎样写豆腐“不平凡”的?【点拨】①可以和各种不同的菜肴搭配,从樱桃到木耳,从鲥鱼到羊杂,使菜肴颜色更鲜艳、香味更奇异——具有亲和特性,可以和多层次菜肴和谐搭配,却保持本色。②象征意义:老实、勤劳、清正、廉洁。5.这篇文章主要的艺术特色是什么?【点拨】①以情为文。文章是以赞颂豆腐为表达基调的,所以,不论是豆腐能做成哪些菜肴,还是讲它的历史与发展,不论是介绍与它有关的文化,还是讲有着高超豆腐烹饪技术的麻婆,字里行间透出的是发自内心的赞美,流露出的是掩饰不住的自豪。②文章对于豆腐的介绍说明较多,但是,谚语、成语以及排比句式的恰当运用,突出了语言的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林海音的一篇《豆腐颂》让我们大开眼界,回味无穷。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谈谈你对豆腐的了解。【各抒己见】♣豆腐是公认的营养食品。它不但天然健康,还简单易做,是我们常吃的家常菜。豆腐做菜,口味可浓可淡,和所有食材几乎都“百搭”。但如果要想更好地吸收豆腐的营养,在餐桌上就要给它找好“搭档”。♣豆腐的起源为西汉高祖刘邦之孙——刘安开始。淮南王刘安的母亲喜好食用黄豆,一日母亲卧病在床,淮南王便命人将黄豆磨成粉,加水熬成汤以便让母亲饮用,但又怕食之无味,因此加了点盐来调味,没想到居然凝结成块,而这也正是豆腐最初雏形的形成。由于刘安是位炼丹家,因此当豆腐雏形产生后,他便与方士们共同试验,经过多次研究之后,终于发现石膏或盐类可使豆乳凝固成豆腐,用以烹调十分可口,从此豆腐也就在民间开始流传。♣宋、元、明、清咏豆腐题材的古体诗就有20余种,今人咏豆腐的旧体诗词和新诗也在百首以上。这些诗词追溯了豆腐的源头,凭吊了豆腐的发明人,描述了豆腐的制作工艺,赞美了豆腐的优美质地,解释了豆腐蕴含的哲理,内容极为丰富。一、写法归纳作者善于运用引用手法来表达思想引用是指写文章时,有意引用现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说明自己对新问题、新道理的见解。文中作者引用孟瑶的话,意在强调豆腐便于配菜的特点;引用梁容若的话,意在强调在困苦中“才知道了豆腐的价值”和介绍各地豆腐的做法及豆腐全席;引用子敏的话,意在点明豆腐象征的美德,点明了主旨。二、技法指导1.写作中运用引用手法首先要求平时多读多背诵多记忆有关古典诗文名句,丰富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2.引用要恰当、贴切,行文要自然流畅。三、随堂练笔写一段文字,运用引用的手法,表达一种情感。(不少于80字)四、他山之石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因为荔枝不耐贮藏,古代宫廷想吃荔枝,就要派人兼程飞骑从南方远送长安或洛阳,给人民造成许多痛苦。唐明皇为了宠幸杨贵妃,就干过这样损害百姓的事。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是对这件事的嘲讽。品读林海音让唱着《不想长大》却不得不长大,说感恩的话像屏幕上的电视主持人一般熟络的当代青少年读林海音,读林海音笔下的小学生毕业典礼,读英子胸前别着的夹竹桃花,是有一点语言障碍的。有些事物的消失,使我们的孩子阅读这样的文章缺乏了必要的语境。这种语境不是我们所熟悉的那种很宏伟很流畅很奔腾的所谓大时代的语境。林海音以简单的生活片段入题,叙述父亲、家人的平凡,这是淡淡的忧愁,平静的哀伤,没有大喜大悲、大起大落,却落花无语,轻触大地:爸爸的花儿落了,我长大了!人的一生,平静地养儿育女,传承生命的主题,而人成长成熟的代价往往竟是父辈的消失。孩子多大,在爸爸面前,仍是孩子;当孩子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时,爸爸却已如花陨落,此景何堪,此情何堪!读林海音,觉得生活里似乎从来就没有过那些如感恩、希望、理想等等之类的大词。在她的作品里,生活本就是一些平静、朴素、温馨的小词组成的世界。[适用话题]这则材料适用于“学会长大”“感恩”“体悟人生”等话题作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