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女性的声音11《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第六单元女性的声音◎课文导读《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它断断续续,没有贯穿全书的线索,故事和人物都是零零碎碎的,从一个片段跳入另一个片段,让人摸不到脉络。它以一个孩子单纯天真的视角,描绘一个小镇上的世态人情,记叙作者童年生活的点滴。作者萧红写出了呼兰河人的寂寞,写出了呼兰河人的愚昧,写出了呼兰河人的麻木,写出了呼兰河人的消极,也写出了呼兰河人的希望。《呼兰河传》风格明朗,笑里含着沉痛,以一个孩子的小视角,反映出中国的一个大时代。第六单元女性的声音《小团圆媳妇之死》通过描写健康活泼、天真善良的小团圆媳妇被折磨而死的经过,批判了善良的呼兰河人身上所表现的国民的麻木、愚昧、残忍的劣根性,揭示了旧的传统意识对善良人民的束缚和戕害。◎思路梳理第六单元女性的声音[国学知识诵读区]◎背名句1.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2.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无奈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写出了早春的细雨蒙蒙,春色若隐若现,报告了春天早来的消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读经典经典: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符读书城南》翻译:人如果不通晓古今,就如马、牛穿着人的衣服。赏析:所谓通达古今的道理,无非是指做人的道理。先圣先贤留下来的格言,都在教导我们如何做人,才不致失去了人的正道。既是历史给予我们的教训,也是教我们如何做通达古今的人。要不违背做人的本意,心眼不要如牛马一般,只看眼前的一把粮草,而看不到天的寥廓。当你认为自己是马牛的时候,你就是马牛,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人,你做的便该是人做的事。至于知识分子,更应该懂得做人的道理。偏偏历史上,乃至在现今社会中,有许多读书人道貌岸然,实则徒有虚名,今天他们读到这先贤之言,定会茅塞顿开。[课文助读预习区]◎作者简介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曾用笔名悄吟、田娣、玲玲。中国现代女作家。生于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28年在哈尔滨读中学,接触“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尤其受鲁迅、茅盾和美国作家辛克莱作品的影响。因反抗包办婚姻,1930年离家出走。1932年在哈尔滨与萧军相识,走上写作之路。1942年在香港病逝。作品: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中篇小说《生死场》《牛车上》《小城三月》短篇小说《三个无聊人》《王阿嫂的死》《后花园、祖父和我》散文《天空的点缀》《失眠之夜》《在东京》《回忆鲁迅先生》《桥》◎背景回放萧红一生生活动荡,情感也遭受挫折。寂寞的童年生活以及成年后在战乱中颠沛流离的岁月强化了她性格中的敏感和坚韧倔强,同时,女性所独有的纤细、敏锐的艺术感觉和艺术感悟能力,使她成为一位体验型、情绪型的作家,“她是凭个人的天才和感觉在创作”。在萧红生命的最后两年里,她远离故土,索居香港,在艰苦的生活环境和孤寂的心境中度过。萧红在寂寞、怀旧的心情中,完成了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这部小说可以称得上是其艺术上的巅峰之作。◎作者逸事萧红与恩师鲁迅的情谊萧红是鲁迅精心培养起来的作家。在鲁迅先生的帮助与鼓励下,萧红很快步入了上海文坛,发表了不少散文和小说。鲁迅先生的人格风范、美学思想和文艺创作乃至为人处事等方面都对萧红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一次,萧红到鲁迅家里做客,他们谈得非常高兴,不知不觉忘了时间,当萧红要走时已是午夜1点钟以后了。许广平送萧红出来,外面正下着蒙蒙细雨,弄堂里的灯全都熄灭了。鲁迅一再嘱咐许广平一定让萧红坐小汽车回去,并让许广平先付车费。后来,二萧把家搬到北四川路,跟鲁迅家住得近了,萧红就经常到鲁迅家来,一方面排解纷杂的思想因素,一方面聆听鲁迅先生的教诲。有时萧红也给鲁迅一家做一些饺子、韭菜盒子、荷叶饼之类的北方面食,即使萧红没做好,鲁迅也必定要多吃一些,似乎是对萧红的一种鼓励,萧红看到鲁迅先生吃了许多,心里非常高兴。1936年夏,由于个人感情方面的原因,在极度苦闷的心情影响下,萧红只身东渡日本去东京疗养。临行前的7月15日,鲁迅支撑着病重的身体,设家宴为萧红饯行,许广平亲自下厨烧菜。鲁迅爱怜地嘱咐萧红:“每到码头就有验病的上来,不要怕,中国人就会吓唬中国人。”这一次相聚,竟成了萧红与鲁迅先生的永诀。1936年10月21日,萧红在日本东京得知了鲁迅逝世的消息,悲痛万分。为此,她写了散文《海外的悲悼》。◎人物速览慈祥寂寞的祖父身份地位:“我”的祖父。性格特征:宽容、仁慈、寂寞。主要情节:不会理财的祖父总是“自由自在地一天闲着”“我想,幸好我长大了,我3岁了,不然祖父该多寂寞”。寂寞的祖父“天天使用一种方法抓掉孩子的帽子,这未免可笑”,可是即使这样,“每当祖父这样做一次的时候,祖父和孩子们都一齐地笑得不得了,好像这戏还是第一次演似的”。在这短暂的快乐之后,“我”感受最多的是祖父难于摆脱的寂寞。因为他是老太爷,厨子给他更多的是吹捧,有二伯给他更多的是敬畏,冯歪嘴子给他的同样是低等人对上层的尊敬。因此,他无法抹去他和这些人之间的隔膜——阶级的隔膜。所以,他的寂寞也就无法消除。形象特点:封建大家族的开明绅士。残忍愚昧的婆婆身份地位:小团圆媳妇的婆婆。性格特征:保守固执、迷信愚昧、残忍麻木、勤劳节俭。主要情节:婆婆花了很多钱把小团圆媳妇从外地买回来,为了遵循惯例,把她规矩成“好人”,打了她一个月。为了给小团圆媳妇治病,婆婆又不惜一切代价,花钱雇大神赶鬼,用猪肉拌黄连的偏方,抽帖画符,甚至用大缸盛上滚烫的开水为小团圆媳妇当众“洗澡”,烧“替身”等一切可能想到的办法。当这一切都不能救治小团圆媳妇时,婆婆又剪断她的辫子,诬陷她是妖精,最后将她活活折磨致死,自己也哭瞎了一只眼睛,手肿得“像张开的小簸箕”都舍不得花一吊钱买药。形象特点:封建陋习惯例的自觉维护者与受害者。[基础自主学习区]一、认字音1.单音字涟漪..(lián)(yī)虔.诚(qián)拯.救(zhěnɡ)感喟.(kuì)悲怆.(chuànɡ)2.多音字帖抽帖.(tiě)服帖.(tiē)碑帖.(tiè)抹抹.粉(mǒ)抹.墙(mò)抹.布(mā)蒙蒙.起来(ménɡ)蒙.骗(mēnɡ)蒙.古(Měng)扎扎.花(zhā)包扎.(zā)二、记字形碗dié(碟)通dié(牒)sī(撕)扯sī(厮)杀赤身luǒ(裸)体脚huái(踝)diàn(惦)记diān(掂)量三、辨词义1.虔诚虔敬[辨一辨]都是形容词,都表示内心恭敬的意思。虔诚:指恭敬而有诚意(常指宗教信仰),侧重于心中诚心诚意。虔敬:指恭敬,侧重态度的恭敬。浪费的背后,是人们对于粮食、食物缺少_____之心。事实上,在古人看来,粮食、食物不仅仅是果腹的中介、手段,更是一种值得_____地敬奉的对象,且与图腾崇拜、民俗文化紧密相连。虔敬虔诚2.一起一齐[辨一辨]一起:指一共,一同。又指同一个处所。例如:两个人坐在一起。一齐:表示同时,重在“齐”上。“垃圾”围炉活动已经举行十几年,每年除夕夜,思明环卫各个环卫所领导和员工都会_____在环卫所围炉聚餐,然后_____出动,清扫完路面的垃圾。一起一齐四、积词语[背一背]1.战战兢兢:战战,害怕,恐惧的样子;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2.络绎不绝:(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错点提醒:只用来形容人及车马多,不能用于其他对象。)3.锦上添花: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在锦上再绣花。比喻使美好的事物更加美好。4.波澜不惊:比喻局面平静、形势平稳,没有什么变化或曲折。5.探头探脑:伸着头向左右张望。形容鬼鬼祟祟地探望。6.倾家荡产:把全部家产都弄光。[练一练]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长假临近尾声,各地楼市成交量波澜不惊....,购房者大多仍持币观望。②在竞争激烈的时代,千万不要再探头探脑....,谁先想到更好的办法,也许谁就是一匹征服整个行业的黑马。③因为身陷债务危机,44岁的前英格兰国门大卫·詹姆斯不仅要复出到印度联赛踢球挣钱,甚至开始“倾家荡...产”。④人已经转过山头看不见了,歌声还余音袅袅,络绎不绝....。⑤本应为普通百姓“雪中送炭”,结果却变成了给高收入者“锦上添花....”,这显然不公平。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⑤[解析]选D。①“波澜不惊”在这里形容楼市成交量平稳,使用正确。②“探头探脑”形容鬼鬼祟祟地探望,与语境不符。③语境是大卫·詹姆斯几乎把所有的财物都拿出来偿还债务,“倾家荡产”使用不正确。④“络绎不绝”不可用来形容声音。⑤语境说让高收入的人收入更多,符合语境,使用正确。1.找出文中小团圆媳妇被热水烫了三次后的一段自然环境的描写,并分析其特点与作用。[明确]描写自然环境的语句:星星月亮,出满了一天,冰天雪地正是个冬天。雪扫着墙根,风刮着窗棂。鸡在架里边睡觉,狗在窝里边睡觉,猪在栏里边睡觉,全呼兰河都睡着了。特点:寒冷,死寂。作用:描绘了呼兰河这座小城特有的风貌,展示了人物活动的场所;寒冷的背景烘托了故事的寒冷和人心的寒冷,为下文做铺垫。2.选文中主要情节是洗澡、烧替身和埋葬,尤以洗澡为主。在此之前还写了“我”眼中的小团圆媳妇之“病”,在此之后还写了小团圆媳妇之死对老胡家的影响。试分析作者描写这些情节的作用。[明确]情节作用“我”眼中小团圆媳妇的“病”侧面表现小城人的愚昧。小团圆媳妇是作者花重墨写就的一个人物形象,从她身上凸显出了一个女人的悲剧命运。迷信、愚昧、落后的呼兰河人把一个年仅十二岁的孩子活生生地折磨致死,而这一切却是在希图拯救她的美好愿望下做的情节作用对老胡家的影响后面写老胡家在小团圆媳妇死后的凄惨状况,深刻揭示出老胡家既是害人者又是被害者的悲剧命运总结:作者通过对以上两方面情节的描写,突出表现了小城人的麻木、残忍和愚昧3.赏析下面的文字。(1)天一黄昏,老胡家就打起鼓来了。大缸,开水,公鸡,都预备好了。公鸡抓来了,开水烧滚了,大缸摆好了。看热闹的人,络绎不绝的来看。我和祖父也来了。(2)小团圆媳妇还活着的时候,她像要逃命似的前一刻她还求救于人的时候,并没有一个人上前去帮忙她,把她从热水里解救出来。现在她是什么也不知道了,什么也不要求了。可是一些人,偏要去救她。[明确](1)单调而重复使用的句型,复沓回荡的叙述方式,透出儿童的稚拙和朴实,娓娓道来,节奏徐缓,却又内蕴深藏,浑朴淳厚。萧红的小说语言清纯童稚,拙朴天成,纯而多韵,拙而能巧;于浑朴中带有隽逸的色彩,在清纯中内蕴淳厚的意韵。(2)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重在揭露人们行为的不合理性、矛盾性,从而引起读者对这种行为的质疑。当小团圆媳妇挣扎的时候,没有人去救她;等她没了生息,人们又拥上去要救醒她。4.小团圆媳妇的婆婆为什么这样对待小团圆媳妇,而且还这么理直气壮?周围的人在小团圆媳妇之死中充当了什么角色?试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评判。[明确]人人都如此,所以她也这样,她是众多迫害者中的一员,她做了大家极认可又极习以为常的一件事,有落后愚昧的民风民俗作支撑;这样残忍的态度,这种冷漠的眼光,还源于对生命的毫不怜惜;这种天经地义的语气,还源于一种文化认同:媳妇的地位,媳妇的生存价值不值得一提,而婆婆拥有管教的权利;这里还有世俗人心的期待心理,大家在枯寂的日子里期待着有戏可看,哪怕这戏是以别人的生命为代价,人生百无聊赖,精神贫穷,才使得人性淡漠。周围的人既推波助澜又充当刽子手。5.(链接考点)你认为《小团圆媳妇之死》的叙事角度有什么独到之处?[明确]作者成功地运用了第一人称“我”——一个单纯幼稚的小姑娘的眼睛,为读者摄下了一幅悲惨的人间画面。在这里,作者是让叙述者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