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谋攻与虚实[双调]大德歌秋[元]关汉卿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睡不着①。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②。秋蝉儿噪罢寒蛩③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④。【注】①便做:就算,即使。陈抟:五代宋初著名道士,字图南,自号扶摇子,宋太宗赐名“希夷先生”,曾修道于华山,常一睡百日不醒。这句是说思人心切,即使做了陈抟也难以入睡。②扑簌簌:流泪的样子。③蛩:蟋蟀,又名促织。这句是说:白天秋蝉不断地鸣叫刚罢,蟋蟀接着在夜间又叫个不停。④淅零零:形容雨声。【赏析】这首曲子写的是少妇的烦恼,是因为“人未归”而引发的。开头三句写风、写雨、写长夜不眠,由景入情,直入怀抱。“飘飘”“潇潇”双声叠韵,音韵悠长,倍增空寂之情。四、五句写女主人公愁苦情状。“扑簌簌泪点抛”就是对这位女主人公的悲凉心境的具体展现。在准确地捕捉这一典型细节以后,留下空间让读者想象补充,其闺房幽情在充实中越发空灵。最后两句继续写景。一切景语皆情语,蝉噪蛩鸣,雨打芭蕉,进一步凸现女主人公愁苦的心境。此曲以大自然的秋声写人物心灵的感受,声情并茂,直率中见委婉,委婉中情更真。这首曲子从秋景写起,又以秋景作结,情景相生,交织成篇,加强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感,大大提高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一、作者简介孙武(约公元前551—?),字长卿,人称孙武子、孙子,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人。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被誉为“兵学鼻祖”。其曾祖父、祖父都是齐国名将,在对内对外战争中立过赫赫战功。家学的熏陶使孙武从小就喜爱兵法,渴望探求战争制胜之道。《孙子兵法》,又称《孙子》或《吴孙子兵法》,约成书于公元前496至前453年间,是孙武在总结了春秋末期及前人的战争经验的基础上写成的。全书共分十三篇,书中包括丰富的军事思想,对有关战争的一系列问题均有精辟的见解,揭示了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战争规律。二、相关知识《孙子兵法》是我国迄今可以见到的最早的军事理论著作,它构筑了一个精美恢宏的军事学说体系,影响了后世军事学说发展的方向,在传统军事学说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孙子兵法》的基本思想就是要重战、慎战、备战,以确保“安国全军之道”。它开宗明义,首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把战争与国家命运、人民的生死紧密联系起来,不仅指出战争在国家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而且也明确指出战争的政治目的在于确保国家的生存和发展。这就把战争推到了国家大事的首要位置。既认识到战争的重要性,又决不轻言战争,是《孙子兵法》对待战争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思想。《孙子兵法》自问世起即被尊为“兵经”,它不但对中国的军事理论和实践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早在唐代,《孙子兵法》便传入日本,后又相继传入朝鲜、越南等国,并出现了不少注疏之作。1772年,法文版《孙子兵法》在巴黎出版,开始了《孙子兵法》在西方的传播。时至今日,《孙子》一书已以近三十种文字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三、内容概要全书共13篇兵法,讲的全部都是如何克敌制胜的战略战术,构成了一个严密的体系。第一《始计篇》,论述怎样在开战之前和战争中进行谋划的问题,并论述谋划在战争中的重要意义。孙武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条件有五项,就是“道”(道义)、“天”(天时)、“地”(地利)、“将”(将帅)、“法”(法制)。对这些条件分析清楚了,就可以判断战争的胜负。第二《作战篇》,论述速战速胜的重要性。因为出兵打仗要耗损国家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拖久了就会使军队疲惫、锐气挫伤、财货枯竭,别的诸侯国就会乘机进攻。第三《谋攻篇》,论述用计谋征服敌人的问题。孙武认为“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善中之善者”,“全国”“全军”“全旅”“全卒”“全伍”地强迫敌人屈服投降是最理想的作战方案。怎样才能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呢?孙武认为上策是“伐谋”,其次是“伐交”,再次是“伐兵”,即主张通过政治攻势、外交手段和武装力量来征服敌人。孙武在此篇中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光辉思想,认为谋略必须建立在了解敌我双方情况的基础上。第四《军形篇》,论述用兵作战要先为自己创造不被敌人战胜的条件,以等待敌人可以被我战胜的时机,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第五《兵势篇》,论述用兵作战要造成一种可以压倒敌人的迅猛之势,并要善于利用这种迅猛之势。第六《虚实篇》,论述用兵作战须采用“避实而击虚”的方针。怎样才能做到避实击虚呢?第一,要使我方处于主动地位,使敌方处于被动地位,把战争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善于用兵作战的人,能够设法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第二,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打击敌人兵力空虚之处。第三,要集中自己的兵力,并设法分散敌人的兵力,造成战术上的我众敌寡。第七《军争篇》,论述如何争夺制胜的有利条件,使自己掌握作战主动权的问题。孙武认为:首先,必须了解各诸侯国的政治动向,必须熟悉地形,必须使用向导,查明情况;其次,必须行动统一,步调一致,做到“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再次,要求指挥正确,机动灵活,“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做到以上几点,才能在战争中处于有利的位置。第八《九变篇》,论述将帅指挥作战应根据各种具体情况灵活机动地处置问题,不要机械死板而招致失败,并对将帅提出了要求。孙武大胆地提出了“君命有所不受”的军事名言。第九《行军篇》,论述行军作战中怎样安置军队和判断敌情问题,还论述了军队在山地、江河、盐碱沼泽地、平原等四种地形上的不同处置办法,还论述了军队遇到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等特殊地形的处置办法。第十《地形篇》,论述用兵作战怎样利用地形的问题,着重论述深入敌国作战的好处。第十一《九地篇》,论述依“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第十二《火攻篇》,论述在战争中使用火攻的办法、条件和原则等问题。第十三《用间篇》,论述使用间谍侦察敌情在作战中的重要意义,并论述了间谍的种类和使用间谍的方法。孙武十分重视间谍的作用,认为这是作战取胜的一个关键,军队可以依靠间谍提供的准确情报而采取有效的行动。孙武把间谍分为五种: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所谓因间,就是利用敌国乡里的普通人为间谍;所谓内间,就是利用敌国的官吏为间谍;所谓反间,就是利用敌方的间谍来为我所用;所谓死间,就是故意对外散布虚假的情况,让敌方间谍知道,然后传给敌方;所谓生间,就是派往敌方侦察敌情以后能亲自回来报告的间谍。孙武的兵法十三篇,各有侧重,波澜起伏,分析透彻,见解精到,实用性强。他在兵法中经常运用当时吴、越两国冲突的战例,有针对性地阐述,他在兵法中自比商朝开国大臣伊尹和周朝开国大臣姜太公,希望辅佐吴王建立统一王朝。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修橹辒(fénwēn)距(yīn)将不胜其忿(fèn)是谓縻.军(mí)待敌者佚.(yì)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不战而屈.人之兵:使……屈服(2)上兵伐.谋:取胜(3)具.器械:准备(4)将不胜..其忿:禁不住,不能忍受(5)敌.则能战之:匹敌,相当(6)是谓縻.军:羁縻,束缚(7)乱军引.胜:引发,导致(8)以虞.待不虞者胜:有准备(9)乖.其所之.:背离/往,到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①故兵不顿.而利可全。(通“钝”,受挫)②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通“逸”,安逸)2.一词多义(1)兵①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军队,士兵)②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兵器,武器)③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战争,军事)④故上兵伐谋。(用兵的策略)⑤左右欲兵之。(以兵器杀人)⑥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兵符:复合词,古代调兵用的凭证)(2)殆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危险,危困)②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近于,几乎)③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大概,恐怕)(3)引①是谓乱军引胜。(引发,导致)②秦王惊,自引而起。(挣脱)③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举起)④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⑤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牵拉)二、文言句式1.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像蚂蚁一样)(2)意动用法①则军士惑.矣。(感到迷惑)②行千里而不劳.者。(感到疲劳)(3)使动用法①不战而屈.人之兵。(使……屈服)②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使……劳累/使……饥饿/使……动)2.判断句①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也”表判断)②此谋攻之法也。(“也”表判断)③夫将者,国之辅也。(“者……也”表判断)3.状语后置句行于无人之地也。(“于无人之地”行也)4.被动句①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拔”,被攻占)②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于”表被动)1.孙武的“全胜”和“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有什么意义?答案:“全胜”和“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表现了孙武突破战争本身胜负的局限,对战争的目的和本质有深刻理解。这是一种优秀的战略指导思想。2.评价作者提出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主张,并谈谈它在现实生活中的指导作用。答案:“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作者认为在战争中谋攻的前提,他的这一结论是科学的,他指出了对战争规律的学习和运用过程,同时,也指出了通过认识客观规律的发展,人们就可以决定行动,打击敌人,取得胜利。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了解自己,了解对方,才能做到从容淡定。在学习上,对于如何实现学习目标,如何克服学习过程中会遇到的难题等,也须做到“知己知彼”,心中有数,才能“百战不殆”。3.怎样才能掌握战争的主动权?答案:掌握战争主动权的方法:一是利诱,“使敌人自至”;二是形人而我无形,避敌击虚,“行于无人之地”“攻其所不守”,这就是无形无声,做到无形无声,才能成为敌人命运的主宰;三是掌握“我欲战而敌不战”时的作战策略,战争时情况是不断变化的,战与不战可能会出现多种情况,须有相应对策,这样才能掌握战争主动权。点击进入WORD链接1.课内名言(1)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2)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2.精彩语段(1)当瘦小的钥匙战胜坚固的铁杆打开了大门,铁杆十分不解地问钥匙原因,钥匙幽默地回答“因为我了解他的心”时,我想到了那个成语:知己知彼。孙子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虽说这话出自兵法,在这和平的年代似乎不受用,但如果我们能做到知己知彼,那么做事便会事半功倍。(2)总之,审知彼己强弱利害之势,虽百战实无危殆也。只要每个人做事时都遵循这一原则,那成功的大道就会离我们不远,这也会有助于我们办事,考虑更加全面,并更多地享受其中的乐趣。为生命备好行囊以富有弹性和精力充沛的思想去追逐太阳步伐的人,白昼对于他来说,就是一个永恒的黎明。——梭罗在一百万个生活着的人之中,只有一人能清醒地足以服役于智慧,因为他以经验为参谋、以艰辛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在行将起程的起跑线上,准备好了面对旅途中苦难与挫折的勇气、毅力、智慧、信仰和决心;在一亿个人之中,只有一人能诗意而神圣地活着,因为他以心灵映射万家,以诗情感怀尘世,以知识与阅历发掘生活本身的财富,在人生的发令枪即将打响之际,他的行囊里已经准备好了开创未来的自信、感恩、虚怀、度量与诗情画意。“适莽苍者,三餐而返,腹犹果然;至百里者,宿舂粮;至千里者,三月聚粮。”鹏之徙于南溟,因为有垂天之翼与六月息,以及一颗高飞的心;上古之大椿,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因为准备了遒劲盘错的根系、生生不息的精神以及一颗长寿的心……里尔克用坚强与寂寞的心去准备自己苦难的成功,“坚强而忍耐地生活在任何一处无情的现实中。”他这样对自己说。于是,寂寞与坚强使他的成长得以在一种简洁、自省的状态下无声无息地发展,不知不觉地壮大。他说,寂寞是一种必须付出的代价。于是,他用寂寞武装自己,使心灵与身躯得以抵御一切挫折与打击,向世人诠释了“不经历苦难的救赎是肤浅的,不经历寂寞的成长是乏味的”,让世人看到了他伟大的作品与人格本身的崇高。梭罗用瓦尔登湖蕴寓的哲思准备了人生的拼搏与跋涉,“人与国家一样,需要适当宽广与自由的边界”,他在瓦尔登湖畔领悟到了生命的真谛。在美国文坛日趋衰竭的时候,他用自然的深意充实着自己的灵魂,用瓦尔登湖的魅力准备一次全新的搏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