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12 半张纸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半张纸创新研究课堂课标导向1.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作家、作品;掌握文中最重要的词语。2.过程与方法体会作品以小见大的结构技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人在困境中不屈不挠,在命运无常中对幸福执著追求的精神。自主积累1.识字音冲chōnɡ冲锋chònɡ冲劲儿宿sù宿舍xiǔ半宿xiù星宿折zhé折服shé折本2.辨字形潦潦草缭缭绕裕宽裕俗风俗谐和谐偕偕同辨辨认辩辩论3.析近义焦虑:焦急忧虑。焦躁:着急而烦躁。宽裕:宽绰富余。富裕:(财物)充裕。飞黄腾达:比喻官职、地位上升得很快。飞短流长:造谣生事、搬弄是非。4.记常识斯特林堡(1849—1912),瑞典作家。1849年1月22日出生在斯德哥尔摩。他在大学时期开始写作剧本,其中反映冰岛神话时期父女二人在宗教信仰上发生冲突的剧本《被放逐者》,得到国王卡尔十五世的赞赏,受到召见,并获得赏赐。以宗教改革为主题的五幕历史剧《奥洛夫老师》,是他在研究莎士比亚和歌德等人写作技巧的基础上创作的一部成功的剧本。长篇小说《红房间》(1879)采用狄更斯的手法,对虚伪、欺诈和腐朽的社会进行了尖锐讽刺和猛烈抨击,在斯德哥尔摩风光的描写上也超过了前人,因此一举成名。这是瑞典文学史上第一部带有自然主义色彩的作品。斯特林堡在其他社会问题上是激进的,但在妇女解放问题上却是保守的。他的短篇小说集《结婚集》第一集对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持嘲笑态度,而且因其中一段关于圣餐的描述受到法庭控告。1886年写的《结婚集》第二集,用法文写的长篇小说《狂人辩词》(1887—1888)以及剧本《父亲》(1887),都明显表现出他对妇女的歧视。他还曾创作了瑞典文学史上优秀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女仆的儿子》(4卷,1886—1909),以描写群岛风光而著名的中篇小说《海姆斯岛上的居民》(1887),被认为是欧洲自然主义剧本典范的《朱丽小姐》(1888)和《债主》(1889)以及中篇小说《在海边》(1890)。在1890年以后的7年中,经济窘迫和婚姻上的不幸使他陷入了神秘主义。从1898年起,他的戏剧创作《到大马士革去》(3部:1~2,1898;3,1904)、《死魂舞》(1901)和《一出梦的戏剧》(1902),用幻想的方式表达了他的悲愤、伤感和绝望。后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历史剧,其中《古斯塔夫·瓦萨》(1899)在布局和人物刻画方面十分突出。室内剧中优秀的有《鬼魂奏鸣曲》(1907)。他的最后一部佳作是剧本《大路》(1909)。晚年从事语言研究,出版过一些很有价值的著作,他还利用自学汉语的知识写了《中华文字的起源》一书。斯特林堡一生共写过60多个剧本,大量的小说、诗歌和关于语言研究的著作,留下书信7000余封。他的剧作从现实主义到自然主义,又从自然主义到表现主义和象征主义,对欧洲和美国的戏剧艺术有很大影响,对当时的电影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他的语言研究对瑞典文学和语言的发展也作出了重大贡献。互动平台(一)【提问并讨论】分析小说的结构艺术。【明确】小说《半张纸》结构艺术的绝妙之处就在于作家紧紧围绕半张纸进行布局选材。作品先以半张纸引出主人公对往事的回忆,接着又以半张纸连缀起回忆中一个个生活片段,最后又通过半张纸表现主人公情绪的变化,深化作品的主题。半张纸成了小说中贯穿始终的结构线索,成了小说的灵魂。作品采用倒叙的手法,通过半张纸被注意,引出了主人公对以往两年间全部悲欢离合的回忆,使得小说的布局别具一格,饶有新意。小说开始于搬家车辆的离去,男主人公被独自留在曾经的家里,作最后的一瞥。作家以哀婉平缓的笔调,描写主人公即将离开这居住两年的房间时的复杂心情:哀婉留恋,若有所失。它给读者造成一个悬念。男主人公看看是否有什么东西遗漏了——仅仅是如此吗?也许更深的,还是对这里的眷恋,故意找个借口再待一会儿;马上一转,说没有,没有什么东西遗漏,没有什么了——连续重复,暗示主人公的故作镇定,这是写浅层心理;接下去,叙述他决定再也不去回想在这里的往事,“决定”一词,更是显露出他心理上的脆弱,如果真的可以不去回想,还需要如此郑重其事地决定吗?往事就像无孔不入的空气,又岂是一个所谓“决定”能够阻挡得了的;下面,用一个“但是”,把镜头转向我们更本质的主人公那半张记录电话的纸条。这样简单的几句话,表面上波澜不惊,而实际上却意义摇曳,语言非常有层次感。在只有一千多字的小说中,作家却不惜笔墨,精细地描绘了半张纸的大小、形状、颜色、质地,甚至连纸上的字迹也一一作了说明,这样,半张纸便凸现出来,像电影特写镜头似的强烈地吸引着读者。而主人公也被这小小的纸头强烈刺激着,他决心要忘却的一切都记录在这张纸上——半张小纸上的一段人生事迹。因为那上面浓缩了他一生中两年里的最美好的时光。然而爱之愈切,痛之愈深,竟然使他决定要忘却。(二)【提问并讨论】分析小说的线索。【明确】小说中有一句很关键的话,那就是“在这两分钟里他重又度过了他一生中的两年”。从“两分钟”到“两年”,这个涵盖诸多又极为凝炼的投射,正是作者巧妙地抓住了“半张纸”,并以半张纸上一系列名称和电话号码为线索展开情节的结果。其实,从恋爱到组成家庭到不幸丧妻丧子,这个过程并不是特殊化的,相反正是在许多普通人身上都会发生的一段普通经历,而绝大多数作家所着眼的都不过如此,因此,它被写出来是让读者觉得与众不同还是平淡无奇,就得看作者的创作心思是否高人一筹了。《半张纸》的作者显然是让读者永远都无法忘记他的这种演绎了,半张纸上的一个个名称与电话号码与人生当中的一件件重要的事情相应,留给读者极大的想像空间,又让这些想像井然有序地排列,从而完成“两分钟”到“两年”的投射。一方面表明了人生“长”与“短”的概念之间的较量,另一方面作者表明了一种生活态度,正如他借主人公的口说的那样:“他走出去时并不是垂头丧气的。相反地,他高高地抬起了头,像是个骄傲的快乐的人。因为他知道他已经尝到一些生活所能赐予人的最大的幸福。”人生是由很多段组成的,在我们走过一段,失去一段,永远无法再把握一段时,应该回顾它,回顾曾经的努力与得到,将它作为一种幸福放在心里,而不要将悲痛延续,因为还有下一段要走。而许多人恰恰是将一段蔓延及整个人生,“可惜”,生活所能赐予人的最大幸福“他将永远无法尝到”,他再活二十年,其价值永远是那两分钟,而作者所提倡的是让人们学会在两分钟内总结和得到“两年”甚至“二十年”那样的人生价值。(三)【提问并讨论】分析小说的主题。【明确】写一位刚刚失去妻子和孩子的丈夫在搬离过去的住所之前对生活的一些追忆,表达了对人世无常、幸福易逝的感叹,但同时又积极地表达了幸福对人的意义,肯定了人在命运无常之中对幸福的执著追求。这篇小说虽短,主题却比较复杂和微妙。半张纸在作品中,不仅是年轻房客两分钟内情绪发生转换的契机,也对主题的深化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当主人公未注意到电话机旁墙上的半张纸以前,面对空空的房间,想到就要离开这里,一种人去楼空的失落感袭上心头,他徘徊着,顾盼着,寻觅着,给作品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哀愁,这种哀愁使主人公决定再也不去回想他在这寓所中所遭遇的一切,他决心要忘却这一切。但是,当他发现了这张纸条,取下纸条,只用了两分钟就读完半张纸上的十几个电话号码,重又度过他一生中的两年之后,作家笔锋陡转,作了这样的描述:他拿起这淡黄色的小纸,吻了吻,仔细地将它折好,放进胸前的衣袋里。此时这张险些丢弃的半张纸,竟成了年轻房客弥足珍重的纪念物。他吻着这淡黄的小纸,实际上是吻着他的爱人和婴儿;是吻着逝去的生活。半张纸给了他那么多的人生欢乐,给了他那么多精神慰藉,他不能抛弃它,不能忘却它,他要把它深藏在心底。他将带着半张纸给他的人生启迪,去开拓新的人生之路。正因为这一个原因,他才能在离开公寓时,不垂头丧气,不徘徊惆怅,而是高高地抬起了头,像是个骄傲的快乐的人。因为他知道他已经尝到一些生活所能赐予人的最大的幸福。有很多人,可惜,连这一点也没有得到过。这精妙的结尾,不但与开头呼应,而且一扫两分钟前的哀愁,半张纸使得主人公以一种更为积极的人生态度,奋然前行。课外拓展反思文本赏析平实·乐观——浅评《半张纸》十九世纪下半叶,世界文坛上涌现出一批杰出作家,瑞典的斯特林堡便是其中之一。写于1890年前后的《半张纸》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叙述故事时的平静朴实的文笔和所揭示的主题中的乐观与朝气。《半张纸》通篇都用几乎是白描的手法向读者介绍了一位年轻房客两年间的生活经历,从他的年轻有为,到觅得佳偶到幸福的新婚,直至心爱的妻子因生产而死去。房间里电话旁的半张纸用极其简单又典型的词唤出他们两年的生活轨迹。银行的工作意味着他有丰厚的薪水,事业成功,又有了美丽的爱情——艾丽丝,于是出租马车行、鲜花店、家具行和室内装饰商成为自然而然的结果——他们订婚、结婚了,并搬进了这套寓所,“在那里度过的时光是最愉快的”。后来,他们有了爱情的结晶,温柔的修女和医生及善解人意的母亲的出现就不言而喻了。再后来,生活出现了纷乱,药房、牛奶厂、杂货铺,“家务事都得用电话办理了”。原来女主人生产了。这对于一个即将做父亲的年轻人来说应该是最幸福的时刻,可是残酷的事实使年轻房客看到“埋葬事”“承办人”仍然那么心痛,“他眼前一切都模糊了,就像溺死的人透过海水看到的那样。”他拿起这记满幸福与悲伤的半张纸,“吻了吻,仔细地将它折好,放进胸前的衣袋里”,然后昂首而去,一切都这么简单,然而我们却能被它感动,这不得不归功于斯特林堡,他用平静流畅的描绘,客观不加分析地叙述及朴实无华的语言勾勒出一位年轻房客由幸福美满到孤独不幸,从悲伤到微笑的经历和转变,使我们学会如何用平实的话写出生动的人和事。当然,每篇佳作都反映一个鲜明的主题,《半张纸》也不例外。当这位房客重温曾经拥有的幸福和曾经遭遇的不幸后,他没有垂头丧气,“相反地,他高高地抬起了头,像是个骄傲的快乐的人”。为什么他能由最初的悲伤、逃避变为现在的乐观、充满希望?“因为他知道他已经尝到一些生活所能赐予人的最大的幸福。有很多人,可惜,连这一点也没有得到过。”这或许就是作者想告诉我们的道理:对于过去的一切,美好的,我们会珍惜;不幸的,我们任它随时光流逝,更重要的是把握现在拥有的,去开拓更美好的未来。文摘精华斯特林堡瑞典最炽烈的火焰《人民日报》刘仲华坎坷人生——点燃创作之火斯特林堡1849年1月22日生于斯德哥尔摩,父亲是一个破产的轮船经纪人,母亲是女佣,在他幼年时去世。从小就遭受继母虐待的斯特林堡,只能“夜晚站在窗下,舔着牛奶瓶的残汁”。这些经历造就了斯特林堡极端敏感和脆弱的性格,也在他的《女仆的儿子》中得以展现:“整日担惊受怕,怕哥哥的拳头,怕女仆揪头发,怕祖父的责骂,怕母亲的树枝和父亲的藤条。”21岁时,斯特林堡因创作《被放逐者》得到国王卡尔十五世的赞赏,并受到国王接见,但这没有改变他穷困潦倒的状况。由于剧作《父亲》中关于圣餐的描写,他惹恼了宗教界人士而受到控告,不得不长年漂泊于法国、德国等地。其间他创作了《朱丽小姐》、《复活节》、《去大马士革》等作品,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并在欧洲剧院反复上演。而19世纪末,斯特林堡经历一次次婚姻失败后,精神处于半癫狂的状态。这却使他的创作进入新阶段——由自然主义转为表现主义和象征主义。自传体著作《地狱》、剧作《梦的戏剧》、《鬼魂奏鸣曲》等将他的创作推向巅峰。斯特林堡一生创作了60多部戏剧,30多部其他题材作品,对法国的加缪、爱尔兰的贝克特、美国的奥尼尔、罗马尼亚的尤奈斯库和英国的品特等,都产生过巨大影响。与斯特林堡同时代的著名剧作家易卜生虽然与他嫌隙很深,但是也不得不承认,“这一位,必定比我强”。著名小说家卡夫卡则说“我们都是斯特林堡的接班人”。尼采也赞赏斯特林堡的剧作,并成为他的朋友。在瑞典著名导演伯格曼眼里,斯特林堡的作品有着无限魅力,每一次重读都能得到新的启发。他从1941年开始,60年间4次重排《鬼魂奏鸣曲》,每次复排侧重的主题都不同。“瑞典鲁迅”——用笔解剖社会瑞典王国前驻中国大使雍博瑞曾将斯特林堡比喻为“瑞典的鲁迅”。这让那些即便对斯特林堡的作

1 / 3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