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九单元 经世致用 相关读物 浙东学术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相关读物浙东学术第九单元经世致用◎走近先贤中国“方志之祖”——章学诚1.生平简介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浙江会稽(今绍兴市)人,清代史学家、文学家,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一位杰出的史学评论家。章学诚少年时酷爱文史书籍,且能举其得失。后寓居北京,游于内阁学士朱筠之门,得以遍览群书,并与钱大昕、邵晋涵、戴震诸名流往来甚密,讨论学术源流及异同。乾隆四十三年(1778)进士,官国子监典籍。曾主讲定州定武、保定莲池等书院,并为南北方志馆主修地方志。章学诚倡“六经皆史”之论,治经治史,皆有特色。章学诚虽长于史学,但从未得到清政府的重用。因此他把自己的史学理论,用于编修方志的实践中。编修方志在他一生活动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并使他成为方志学建立的极其重要人物。梁启超把他誉为中国“方志之祖”“方志之圣”。2.主要成就参与《续资治通鉴》纂修,主修《湖北通志》。著有《文史通义》《校雠通义》等。3.地位影响章学诚创立了一套完整的修志义例,提出了方志分立三书的主张。他提出了“经世致用”“六经皆史”“做史贵知其意”和“史德”等著名论断,建立了自己的史学理论体系;同时还在总结前人修志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志属信史”“三书”“四体”“方志辨体”和建议州县“特立志科”等重要观点,建立了方志理论体系,从而奠定了其在清代史学上的重要地位。◎背景呈现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之学,强调把“六经之旨”和“当世之务”结合起来考察,鉴古知今,以探索未来社会发展之路。可是清代学术后来的发展,没有遵循他的主张前进。乾隆嘉庆时期,被称为清王朝的“盛世”,而“乾嘉学派”又成为这一盛世在学术文化上的点缀。“乾嘉学派”打着研究经典的旗帜,却对“当世之务”漠不关心。清朝统治者在采取高压政策的同时,又采取怀柔政策,通过修史、编书(《古今图书集成》及《四库全书》)等手段,网罗“人才”,“净化”典籍,就更加助长了考据之风。另一方面,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考据之学相反,一些理学的末流仍然空谈天人性命,比顾炎武描述的情状还要坏。章学诚的《文史通义》,就是为纠正当时的这两种学风而创作的。《浙东学术》是作者逝世的前一年写成的。那时,他体弱病沉,眼睛失明,生活非常艰难。本文是《文史通义》中很有分量的一篇,凝聚了作者一生的学术思考。◎国学链接[文学常识]《文史通义》《文史通义》是一部综论文史、品评古今的学术著作,是清代著名学者章学诚的代表作。《文史通义》大约始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至嘉庆六年(1801)止,历时20余年。1.篇目全书共9卷,包括内篇和外篇两部分。2.体例在体例方面,章氏推崇通史,以为通史具有“六便”,对于纪事本末体,章学诚亦倍加赞许,以为“文省于纪传,事豁于编年,决断去取,体圆用神”(《文史通义·书教下》),兼有纪传史和编年史所不具备的优点。3.思想内容其一,“六经皆史”论。关于我国史学的源流,《文史通义》开卷便宣称“《六经》皆史也”。他提出“六经皆史”的命题,以为《六经》皆属先王的政典,记述了古代的典章制度,说明史之源起先于经,并且指明经术乃是三代之史而为后人所重视。其二,有关历史编纂学问题。章氏发展刘知几的史学理论,于“才、学、识”之外,提出“史德”问题。认为史学家治史要有尊重历史真实的基本态度,即“填辨于天人之际,尽其天而不益以人”的态度。章学诚所说“史德”的内容,实际上就是“尽其天而不益以人”的治史态度。其三,把方志作为一门专门的学问。章氏不但对方志的性质、内容、体例等问题有独到的见解,而且将其主张贯彻于具体的编修方志的工作中。4.影响章学诚以史意为宗旨,不仅继承了浙东史学注重史学研究的优良传统,而且在史学领域创立了自己的尚意史学理论体系,对清代史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文化常识]古郡会稽会稽,古地名,绍兴的别称,古吴越地,会稽因绍兴会稽山得名。癸未,八岁,即公元前2198年,大禹大会诸侯于此。绍兴的会稽山,原来叫作茅山。因大禹在此召集全国诸侯,“大会计,爵有德,封有功”,禹会后病死而葬于此,为纪念大禹的功绩,诸侯“更名茅山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一、一词多义1.书而为经世之书.____________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____________素不闻诗书.之训__________________《书.》曰:“满招损,谦受益。”____________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____________2.经此《春秋》之所以经.世也____________知有史而不知有经.______________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______________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______________六艺经.传皆通习之____________名词,著作名词,奏章名词,泛指经书名词,《尚书》动词,写字动词,治理名词,经学形容词,整动词,经过名词,经书3.事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____________未有不切于人事.者____________而讲学者必有事.事____________阳明得之为事.功____________4.制犹且不以空言制.胜____________其制.稍异于前__________________是故明君制.民之产____________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____________履至尊而制.六合____________名词,事件名词,事情动词,做名词,事业动词,取得名词,规格,形式动词,规定动词,统率动词,控制5.胜犹且不以空言制胜.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______予观夫巴陵胜.状________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____________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_____6.知知.史学之本于《春秋》____________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______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______官知.止而神欲行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__________________胜利超过美好的禁得住尽知晓,懂得知识管理感知通“智”,智慧二、词类活用1.而讲学者必有事.事__________________2.千古桎梏..之府__________________3.后人贵.经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授受虽出于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名词作动词,做名词作动词,约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贵数词作名词,一样的(学说)三、古今异义1.不可以..空言讲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一个词,表示许可、能够、值得等。2.儒者欲尊德性..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贬斥、讥刺人的话,表示看不起他的仪态、举止、言语、作风等。两个词,可以用。儒家指人的天赋禀性。3.而空言义理以为..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一个词,认为。4.此宋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风雅,文雅。5.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办事,行为。两个词,用来作为。才德高尚的人。具体的历史事件。6.未有不切于人事..者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人员的升迁、任免等。7.此其所以..卓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社会现实、社会生活。……的原因。四、文言句式1.千古桎梏之府,亦千古荆棘之林也。(判断句)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春秋》之所以经世也。(判断句)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千百年来制约人们思想的东西,也是千百年来(阻碍学术发展)的荆棘之林。这也是《春秋》成为经国济世之书的原因。3.言性命者必究于史。(状语后置句)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此宋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也。(被动句)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谈天人性命之学必定在史学中探究。这就是宋代程、朱和陆、王两派的理学被才德高尚的人讥笑的原因。《浙东学术》是《文史通义》中很有分量的一篇,集中论述了作者治学要“切合当时人事”的思想,充分表现了作者“经世致用”的治学精神。作者立论鲜明,引证丰富,反对空言、提倡切实致用的思想贯穿始终,字里行间洋溢着堂堂正气和烈烈激情。段落主要内容第一段阐明浙东学术的第一个特点:“言性命者必究于史”“切于人事”第二段阐明浙东学术的第二个特点:没有门户之见,主张“经世致用”,贵在创新第三段再次阐明浙东学术强调治学要“切合当时人事”,体现“经世致用”的思想一、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2题。天人性命之学,不可以空言讲也。故司马迁本董氏天人性命之说,而为经世之书。儒者欲尊德性,而空言义理以为功,此宋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也。1.文段中的“大雅”指________的人。[明确]才德高尚2.这段话对我们有何启发?[明确]写文章、做事不可以空言,华而不实的东西没有生命力。写作要反映真实的、自己身边的事,发表独到的见解,使自己的文章真正打动人,引人共鸣。二、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3~4题。或问:事功气节,果可与著述相提并论乎?曰:史学所以经世,固非空言著述也。且如六经,同出于孔子,先儒以为其功莫大于《春秋》,正以切合当时人事耳。后之言著述者,舍今而求古,舍人事而言性天,则吾不得而知之矣。学者不知斯义,不足言史学也。3.这段文字批判了“__________________”的风气。[明确]舍今而求古,舍人事而言性天4.这段文字采用对话问答的形式展开论述,有何好处?[明确]运用问句,提出论点,能发人深思而不流于僵硬的说教,犹如两人对话,亲切自然,拉近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然后采用释疑解难的方式进行剖析,阐明治学要“切合当时人事”的思想。这种以问答方式来辩驳的说理方法更能让人信服。1.“经世致用”思想在本文中是如何体现的?[明确](1)作者一开篇就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观点与治学态度:天人性命之学,不可以空言讲也。(2)体现在作者反复申述的“切于人事”这一观点上,提出研究学问要与具体历史事件相结合,要关注社会现实。(3)体现在对浙东学术的推崇上。这肯定的背后,也就是作者“经世致用”思想的体现。(4)体现在对“六经皆史”的观点的重申上。这个观点的本质是还经学以本来面目,褪去了长期披在经学身上的神秘外衣,体现了作者治学是以“致用”为目的的观点。(5)体现在对朱、陆理学末流的无情批评上。这种批评虽然不免有点偏激,但却是切中时弊的。这自然也体现了作者为学及治学的目的。2.《浙东学术》是怎样展开论述的?[明确](1)课文是节选部分,但却是篇完整的论文。作者首先从“天人性命之学”切入话题,以“不可以空言讲也”立论,由此展开全篇议论。(2)接着作者正反论证相结合,侧重指出“空言”的危害与可笑。既而引用孔子的话语,予以证明。(3)作者在接下来的论证中围绕善言者,即非空言,而是“未有不切于人事者”这一观点,以史为线索,逐一展开陈述。既列举了“六经皆史”关乎社会现实;也谈到浙东之学考之于史,用之于世,所以卓然自立;还批评了朱熹、陆九渊的学术之争的深远危害等。(4)结尾一段,以一问一答的设问方式,通过对质疑的辩驳,进一步批判了“舍今而求古,舍人事而言性天”的风气,再次申明治学要“切合当时人事”的思想,充分表现了作者“经世致用”的治学思想。3.明清之际的浙东学术具有怎样的特点?[明确](1)浙东学术是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观念形态。黄宗羲明确提出了“工商皆本”的思想,认为凡“不切于民用”的皆为“末”,批评“世儒不察,

1 / 4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