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词三首(二)第二单元珠星璧月彩云中◎诗海拾贝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南宋]辛弃疾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赏析】这首词开篇用了移情入景的手法,本是人望山,却说青山想要向叶丞相倾诉衷肠,而且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山之连绵,并借此含蓄地表达对叶丞相的倾慕之情,同时也表现出词人对指挥千军万马驰骋疆场的热切希望。词的上片借“青山”“烟雨”表达自己的理想,词人壮志未酬,盼望与志同道合的“高人”共商国事,希望抗战高潮到来。下片集中写“愁”。词人先写自己因忧愁而发白,结尾两句,诙谐有趣,而寓意颇深。本词设喻巧妙,想象奇特,词人深沉的思想、胸中的抱负和愤懑,都在写景中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语林撷英作者名句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3.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4.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5.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张孝祥《西江月黄陵庙》)6.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7.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辛弃疾《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8.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作者卡片姓名苏轼生卒年1037-1101字号称谓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籍贯眉山(今四川眉山市)相关材料北宋诗坛成就卓越的大家。苏轼诗中数量最多、对后人影响也最大的是抒发人生感慨和歌咏自然景物的诗篇。他和南宋的辛弃疾形成词坛的“苏辛”豪放词派。他的散文、书、画等成就都很高。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姓名张孝祥生卒年1132-1170字号称谓字安国,号于湖居士籍贯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相关材料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曾因触犯秦桧下狱。孝宗时,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后任荆南湖北路安抚使,治水有政绩。其词早期多清丽婉约之作,南渡后多为慷慨悲凉之作,多抒发爱国思想,激昂奔放,风格近苏轼。对后来辛派词人的创作很有影响。有《于湖居士文集》,词集《于湖词》姓名辛弃疾生卒年1140-1207字号称谓字幼安,号稼轩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相关材料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曾有过亲入敌营侦察敌情、只身追杀叛徒、带五十人马闯袭驻有五万人的金军大营生擒叛贼等英雄壮举,名震一方。64岁时,朝廷准备北伐,任用他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但不久又遭排斥,回铅山家中,忧愤而死。他发展了苏轼开创的豪放词,与苏轼并称“苏辛”。词风以豪放沉郁为主,兼有明快、婉约、清新等特点。有《辛稼轩词序》及《稼轩长短句》◎背景呈现1.《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苏轼任黄州团练副使时所作。苏轼“乌台诗案”出狱后被派往黄州,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其实要受地方官员的监督管制,形同囚犯。为了排遣内心郁闷,他在住地临皋东面的山坡上盖了房子,取名“雪堂”,自号“东坡居士”。每天早饭后他就到那里去读书,跟朋友们谈论,或游览风景。有时也到稍远的地方走走,到过赤鼻矶(当地人误以此为“赤壁”)、岐亭等地。这首词大概是这期间写的。当时他已45岁,所以词中有“早生华发”一语。2.《六州歌头》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张浚领导的南宋北伐军在符离溃败,主和派得势,将淮河前线边防撤尽,向金国遣使乞和。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作者义愤填膺,写下这首慷慨悲壮的词篇。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于开禧元年(1205),辛弃疾在镇江任上时。此时词人已66岁高龄。他本以为此时能有所作为,便积极备战练兵,积蓄军事实力,准备北伐。但很快他便发觉了宰相韩侂胄是为了邀功,只想草率出兵;而朝廷则毫无北伐复国之意。词人深感失望和气愤,于是他登上北固亭,把自己的一腔怒气和怨恨尽情地宣泄在这首词中。◎知识链接豪放派是中国宋词风格流派之一。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多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一、字音羽扇纶.巾(ɡuān)酹.江月(lèi)膻.腥(shān)区.脱(ōu)空埃蠹.(dù)烽燧.(suì)纷驰骛.(wù)填膺.(yīnɡ)翠葆霓旌.(jīnɡ)舞榭.歌台(xiè)封狼居胥.(xū)二、一词多义(1)应①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②内无应.门五尺之僮③吾从板外相为应.答④项王默然不应.(2)且①静烽燧,且.休兵②且.夫天地之间③若属皆且.为所虏④臣死且.不避应当,应该照应回答应和暂且发语词,再说将要尚且(3)若①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②久不见若.影③若.望仆不相师④天若.有情天亦老何你的但假如,如果三、词类活用①大江东.去,浪淘尽②樯橹灰.飞烟.灭③常南.望,翠葆霓旌④赢得仓皇北.顾⑤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名词作状语,向东名词作状语,像灰一样;名词作状语,像烟雾一样名词作状语,向南方名词作状语,向北方名词作动词,吃饭四、古今异义①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古义:今义:a.指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b.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古义:今义:泛指大河。③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古义:今义:a.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b.祖国;c.故乡。这里指英雄的业绩。长江。旧地,这里指赤壁古战场。1.《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借咏怀历史抒发感情,这两首词有何不同?[我的理解]①《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中,用“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和“一时多少豪杰”从景中逐层托出人物,为下片的议论做了铺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片写景中就含有议论,下片议论之中也有写景的地方。②议论涉及的问题不同,深度不同。苏词纵横激荡,议论上以形而上的层面,思索宇宙人生的终极意义;辛词紧扣现实,借咏史谈自己的战略见解,表现自己的爱国情怀。③苏词多铺叙显得开阔明朗,旷达乐观;辛词多用史事,层层转折,显得隐晦。2.在《六州歌头》下片中,词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空怀报国之情的?请简要分析。[我的理解]下片由“念”字领起,词人首先感慨空有杀敌利器,却被尘封虫蛀,无用武之地;其次感慨岁月流逝而徒具雄心,使志士空老;最后感慨京城邈远,收复失地希望渺茫。3.文脉图示《念奴娇赤壁怀古》《六州歌头》《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的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奠定了全词怎样的感情基调?是怎样引起下文的?[我的理解]词的开篇即将一条浩浩荡荡、不舍昼夜、奔腾不息、向东疾逝的长江推到读者的面前,奠定了全词雄浑大气、壮阔磅礴的感情基调。接着用“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自然而然引出对古代英雄人物的追慕之情。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点?[我的理解]这十三个字,从形、声、色几个方面正面描写赤壁形势险要、景色雄奇壮丽,把读者带进一个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为下面歌颂周瑜做了铺垫和蓄势。“乱”“穿”“拍”“卷”等动词使画面声形兼备,又有磅礴的气势,从而使“豪杰”的出场有一个与之匹配的环境和氛围。3.“关塞莽然平.”“悄.边声”中加点的词是什么意思?揭示了怎样的时局?[我的理解]平:江淮以南平野莽莽;悄:江淮边防静寂无声。揭示了南宋在与金人隔江对峙中只剩下半壁江山,且无险可守、边防荒凉、岌岌可危的艰险时局。4.“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这句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我的理解]作者看到眼前局势,极为感慨。人心麻木,几年已过,仍不准备收复失地,由缅怀往事回到眼前现实,表达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的话,人民将安于异族的统治,忘记自己是宋室的臣民。表现出词人对失去半壁江山的当政者仍然偏安自乐的嘲讽之意。5.有人说“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句词洋溢的是满腔豪情,也有人说是悲情怨语,说说你的理解。[我的理解]我认为二者兼有。词人以廉颇自比,既有渴求他人来问,洋溢着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又有没人来问,空有满腔爱国豪情,却连遭贬斥,壮志难酬的悲愤。他是一位爱国者,但是,报国无门;他是一位大英雄,但是,英雄却无用武之地!用此典故正是: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志,抒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生子当如孙仲谋”天下英雄何其多,稼轩为何独钟情于孙仲谋呢?[我的理解]孙权的风流余韵虽已被雨打风吹去,但孙权的雄才大略及其建树却永载史册。虽处群雄纷争的时代,吴国却能出现和平气象是因为他能确保自己的国土不受外敌侵犯,词人写孙权既是激励自己,又是担忧时局。巧妙用典◎写法指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使用了大量的典故,如对孙仲谋、刘裕等雄霸一方的君主的敬慕,对刘义隆的讽刺就是对南宋朝廷草率北伐的警诫,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苦闷。用典亦称用事,凡诗文中引用过去的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以为比喻,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用典”。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说是“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即用来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怀。用典既要师其意,又须能于故中求新,更须能令如己出,而不露痕迹,所谓“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方为佳作。用典的作用有四种:1.使立论有根据:引前人之言或事,以验证作者的理论,即《文心雕龙》所谓“援古以证今”。2.委婉表意:诗中有不便直述者,可借典故之暗示,婉转道出作者之心声,即所谓“据事以类义”。3.减少语辞之繁累:诗句之组成,应力求经济,尤其近体诗有字数限制,用典可减少语辞之繁累。4.充实内容、美化词句:用典可使文辞妍丽,声调和谐,对仗工整,结构严谨,从而增加外形之美,丰富其内涵。◎范文示例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或许,这是我最终的归宿。此时,一切世俗的虚幻早已云消雾散,我面前,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是自食其力的慰藉,是锄豆收粮的惬意,是心远地偏的豁达,是心清气畅的满足。当心境随着瞬时的灵动滚落下来的时候,才发现,此时的诗赋,竟是先前之俗陋与鄙薄所无以媲美的,又加美酒相伴,更胜于乞媚摇尾般的奴才生活,于是,我发现自己真正达到了本应该早就达到的境界。我的生命是我自己的,做人的原则,也是污浊与无聊所无法改变的。于是,我心甘情愿守住这萧萧荒园。黄州遍地金一次,苏东坡到王安石家作客,在王安石书房里看见一首未写完的咏菊诗,开头两句是:“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遍地金。”东坡想,菊花在秋霜中开放,纵然焦干枯烂,也不落瓣,何来“遍地金”?他断定王安石写错了,便提笔续写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写完便不辞而别。身为宰相的王安石回到书房,发现苏东坡的续诗,笑而不语,决定派东坡去黄州任团练副使。东坡到黄州后的第二年秋天,他赏菊时惊奇地发现,黄州菊花与别处不同,竟然在西风中纷纷落瓣,确确实实是“遍地金”。东坡这才意识到王安石派他来到黄州任职的“深意”,也深深佩服王安石观察生活的细致、独到。◎适用话题郁孤台之魂徐南铁我与辛弃疾在郁孤台上相会。八百年的时光衔枚疾走,郁孤台几番修修废废,辛弃疾凭栏远眺的凝重身影却在台上徘徊。你还在俯望着江水吗?这江当然不是八百年前的江。八百年前,金兵入侵,生灵涂炭。你叹息那清清的江水中有多少行人泪。如今,废城墙外建起了一座华丽的人行桥,桥上行人不断,桥下木船相连。你还在倾听对岸山中的鹧鸪声吗?对岸的鹧鸪曾经为你的壮志抱屈,与你“天凉好个秋”的心曲唱和。今天,你的鹧鸪已飞入历史的深处。对岸陈列的是工厂、民居。鹧鸪的子孙们只在更远的山林中吟哦古调。幼时就读过你的“郁孤台下清江水”。那时住在赣州,却不知这郁孤台就在赣州的西北角。及至知道了城内叫田螺岭的高阜就是你“西北望长安”的高台,我急匆匆、兴冲冲地骑着车奔向那里,想依着你的英魂去领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沉郁、苍凉以及辽邈的历史感。没想到红漆剥落的院门被一把铁锁紧扣。抬眼望去,郁孤台一派败落不堪风雨之貌,灰冷、凋敝,连板壁也不全。只有晾在台上的几件艳丽衣服才见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