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自主赏析夜归鹿门歌梦游天姥吟留别登岳阳楼菩萨蛮(其二)篇目一夜归鹿门歌平“语”近人[习大大语]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7月1日)[经典释义]典出:西晋·陈寿《三国志·蜀书九》。原文:今方扫除强贼,混一区夏,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若舍此不任,防其后患,是犹备有风波而逆废舟楫,非长计也。释义:功绩是凭借才能而成就的,事业是由于才能而扩展开来的。解读:一个国家想发展,没有合适的人去实践,那只能是空想。没有人才优势,就不可能有创新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所以,如何合理地选用人才,考验一个国家执政者的能力。治国理政应该牢牢把握住集聚人才的大举措。而培养集聚人才,则需要有识才的眼光、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健全集聚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体制机制,创造人尽其才的政策环境。要发挥好现有人才的作用,同时揽四方之才,择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创造条件把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这些培养高端人才的地方建设好。对知识产权则要加强保护机制,来激发创新动力。只有各类人才的创新智慧竞相迸发,我国的各领域才能繁荣发展。国学经典勤奋1.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顾炎武[赏读]学习时不要在精深浩瀚的知识面前感到自卑,也不能因为学到一点点知识而骄傲自满。2.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礼记·学记》[赏读]即使有好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味;即使有极高明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3.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汪洙《神童诗》[赏读]王侯将相本来不是天生的富贵种,贫穷人家的孩子发愤努力,也可以成为栋梁之材,好男儿应当发愤图强。诗海拾贝宿建德江①孟浩然移舟泊②烟渚③,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注】①建德江:新安江流经建德县(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②泊:停船靠岸。③烟渚: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赏析】这首诗写了江边夜景,表现了诗人的旅愁。起句“移舟泊烟渚”点题,介绍了诗人观赏景物的立足点。次句“日暮客愁新”是指诗人客居他乡,增添了忧愁。第三句“野旷天低树”写江边的远景:诗人站在船头,极目远眺,旷野中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第四句“江清月近人”写江中的近景:江水清澈,倒映在江中的月影,似乎更加靠近船上的人。这特殊的景象,只有立足于船上才能领略到。三、四两句在对比描写中,表现了诗人含而不露的淡淡哀愁。“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两句是传诵已久的名句,非常鲜明地烘托出了诗人孤寂、愁闷的心情。资料链接一、作者档案【简历】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人称孟襄阳。主要活动于开元年间,他大半生居住在襄阳城南岘山附近的涧南园,中年以前曾离家远游。四十岁那年赴长安应进士举,落第后在吴、越一带游历多年,到过许多山水名胜之地。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被贬为荆州刺史,孟浩然曾应辟入幕,不久辞归家乡,直至去世。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其诗今存二百余首,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作品】著有《孟浩然集》。名篇有《过故人庄》《宿建德江》《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评价】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二、背景探寻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汉江西岸。鹿门山在汉江东岸、沔水南岸,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东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寻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地在鹿门山辟一处住所,其实是个标榜归隐的别墅,偶尔去住住。三、相关知识山水田园诗派:中国唐代诗歌流派,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诗歌的主要内容。代表人物有盛唐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中唐的韦应物、柳宗元等。他们的作品较多地反映了闲适淡泊的思想情绪,色彩雅淡,意境幽深,多采用五言古体和五言律绝的形式。一、认读字音栖.隐(qī)岩扉.(fēi)寂寥.(liáo)喧.闹(xuān)庞.公(Páng)揖.让(yī)耆.年(qí)二、重要实词1.渔梁渡头争渡喧.喧:__________2.岩扉..松径长寂寥岩扉:______3.惟有幽人..自来去幽人:__________________声音嘈杂石门隐居者,诗人自指三、积累名句1.山寺钟鸣昼已昏,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忽到庞公栖隐处。3.岩扉松径长寂寥,________________。渔梁渡头争渡喧鹿门月照开烟树惟有幽人自来去从《夜归鹿门歌》的题目就可看出,这首诗有纪实之意,诵读全诗之后,概述这首诗描写了一件什么事。用原文的诗句回答,并加以解释。[明确]“余亦乘舟归鹿门”,即我也乘着船,要回到鹿门去。1.下列对于这首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两句写渡头的喧闹,是为了反衬鹿门山中的幽静和诗人内心的孤独。B.“人向江村”“余归鹿门”,这样的比照暗含着诗人隐逸的志趣。C.“岩扉松径”与前句“栖隐处”相照应,是表现隐逸生活典型的意象场景。D.诗歌最后一句中的“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塑造了一个孤高的隐者形象。[明确]选A。“诗人内心的孤独”错,是想表现诗人闲望沉思的神情、潇洒超脱的襟怀。2.此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请找出两个场景中的意象,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两个场景的特色。[明确]江边:钟声、渡头,描绘了一幅喧闹的黄昏江景图。山中:月亮、烟树、岩扉、松径,描绘了一幅幽静的月夜山景图。3.“惟有幽人自来去”一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一种心境?结合全诗,说说诗中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确]体现了诗人宁静、超脱和悠然自得的心境。句中的“幽人”,既是指庞德公,也是诗人自况。庞德公曾在这里隐居,诗人效仿他,一个人在这里生活。在这个天地里,人似乎与大自然融合在一起,心中是多么宁静、超脱和悠然自得。主人公是一个孤高的隐者形象。前四句的尘世生活的动态描写与后四句的隐居生活的静态刻画两相对比,比出了诗人与时人的相异之处,也比出了诗人与前贤的相通之处,从而塑造了一个孤高的隐者形象。4.简析“鹿门月照开烟树”一句中“开”字的妙处。[明确]“开”字将月光照射下,烟雾笼罩的山林由朦胧而赫然清晰地动态过程凸现出来,用词生动,意境全出,暗示了诗人脱离尘世喧嚣,归隐鹿门幽境,心境也因之豁然开朗,怡然自得之情跃然纸上。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天已黄昏,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喧闹不已。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也乘着小舟返回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鹿门。鹿门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胧的树影,不觉中忽然来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庞德公隐居的地方。石门及松间小路常静悄悄的,只有我这幽人自来去。个隐居者独自来来去去。鉴赏诗歌形象(二)——人物形象【课内链接】在“精读课文”中我们已经赏析了诗人的孤高形象,人物形象题是高考常考考点之一。【考点解读】人物形象,指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和诗人“我”的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一、明确设问方式,知题型1.诗歌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2.抒情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3.诗歌中的“××”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二、掌握相关知识,学技巧在古代诗歌中,一般有下面几种人物形象类型:类型举例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洒脱的性格类型举例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寄情山水、归隐田园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闲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山水风光的喜爱类型举例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之心却不得施展抱负的知识分子形象矢志报国、慷慨愤世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词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类型举例友人送别、思念故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献身边塞、反对征伐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表现了他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爱恨情长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高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作者,这些作者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是考生比较熟悉的。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他们的主创风格的。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条件。另外,背景的了解对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我们可以从诗歌内容中揣摩其写作背景,更多的时候,出题者会在诗词后附注释给我们以暗示。2.置身诗境,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文学类文本中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画,诗歌也不例外。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诗歌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三、答题步骤明确什么形象;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揭示形象的意义:形象寄托的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或抒发自己的情怀,或借物自况)等。文段开头(也可是文末)要注意“盖帽”,即说出诗人的形象的总体特征,再以此为“中心论点”,结合诗歌中的具体语句围绕这个论点具体分析其特征并概括形象的意义。注意一定要围绕这个“论点”来写。【考题印证】1.(2017·高考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答:答案: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2.(2014·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第一首诗中直接描写陈居士的是第一句和第四句:喝酒喝到大醉三日,站在亭角临风寻诗。第二首诗中前三句都是直接描写陈居士:饮酒喜欢用天然粗陋的酒器,烦恼时喝酒大睡,醒来推窗赏着月色寻诗。从陈居士喜爱饮酒,可看出其性格中的洒脱;“亭角寻诗”和“推户寻诗”则表现了诗人高雅的志趣。答案:行为洒脱;情趣高雅。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②“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