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梦游天姥吟留别赠孟浩然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赏析】这首诗的大意为:我钟爱孟浩然,他潇洒的风度,超人的才华天下人都知道。年轻的时候就抛弃了功名爵禄,晚年在青松白云间隐居。在月光下饮酒常常沉醉,迷恋景色不愿意侍奉国君。你的品格像高山一样怎么能够仰望得到?我只能在这里向你作揖崇仰你清香的德行。诗人在诗中对孟浩然不图名利、淡泊清高的品格予以了赞颂,表现出诗人与孟浩然深厚的情谊,同时抒发了诗人敬仰孟浩然,羡慕他的生活的情调。全诗自然豪放,工整流畅,意境深远。作者介绍生平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生于中亚碎叶城;后迁居四川绵州彰明青莲乡。在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十年内,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后又徙家任城(今山东济宁)。开元十八年(730)左右抵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归。天宝元年(742),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李白秉性耿直,对黑暗势力不阿谀奉承,因而遭受谗言诋毁,在长安前后不满两年,即被迫辞官离京。此后继续在黄河、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漫游。安史之乱爆发后,在宣城、庐山一带隐居。第二年,因参与永王与唐肃宗争夺帝位的斗争获罪,被流放夜郎。途中遇到大赦,得以东归,时已59岁。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61岁时,在讨伐安史叛军的路上因病折回。次年病逝。作品著有《李太白全集》,诗作《蜀道难》《行路难》《静夜思》等。评价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该诗题目一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天宝三年(744),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在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开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段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但李白没有这么做,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有更高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此时李白在政治上遭挫折的愤怨仍郁结于怀,所以才在诗末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背景解读游仙诗本是道教诗词的一种体式。源于汉代以前的歌赋。作为一种成熟的体裁,游仙诗的流行则是在汉代以后。魏晋时,文人开始相继创作游仙诗,蔚然成一代诗风。游仙诗在思想上往往表现出超越世俗社会局限的强烈愿望;在艺术上,游仙诗想象奇特,善于运用夸张、拟人、象征等多种修辞手法;而道家神仙典故的运用,则使游仙诗更具浪漫的色调。知识链接1.字音识记(1)瀛.洲()(2)剡.溪()(3)谢公屐.()(4)渌.水()(5)殷.岩泉()(6)鸾.回车()yíngshànjīlùyǐnluán2.字义解释(1)我欲因.之梦吴越()(2)渌.水荡漾清猿啼()(3)迷花倚石忽已暝.()(4)熊咆龙吟殷.岩泉()(5)青冥..浩荡不见底()(6)虎鼓瑟兮鸾回.车()(7)失向来..之烟霞()(8)须.行即骑访名山()依据清澈天黑,夜晚这里用作动词,震响天空回旋,运转原来等待1.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却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诗人神游天姥的念头。2.除了瀛洲外,第一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还提到了五岳、赤城和天台,从而衬托了天姥的雄峻巍峨,进一步勾起了诗人神游天姥的强烈愿望。1.结构图示梦游天姥吟留别入梦之由——天姥连天现实梦游天姥飞度镜湖——清幽高山见闻——阔大山中世界——迷离洞天仙境——神奇神仙世界——雍穆追求自由——幻想惊梦长叹——不得开心颜现实↓↓2.主旨归纳全诗通过对梦中天姥山的描述,表现了自己徜徉山水的乐趣。诗歌后两句更是点亮了全诗的主题,表现了对权贵的蔑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1.全诗的“诗眼”是哪两句?请简要分析。对应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提示:结合本诗的主旨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它点亮了全诗的主旨。对名山仙境的向往,是出于对权贵的抗争,显示了诗人对封建社会现实的憎恨,对自由乐土的向往,对个性自由的追求,表现了诗人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它表达了封建社会中众多怀才不遇的人的心声。2.“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对应考点:鉴赏诗歌的结构。提示:结合诗句的位置及句段的作用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两句是过渡句,承上启下。一个“梦”字,作用有三:一点题目之“梦”,二言“梦”之所由,三述“梦”之所向。一个“飞”字,既写出了诗人梦翔月夜的飘逸之态,也表现了诗人梦游天姥的急切之心。但急则急矣,诗人一生喜月,此时有月,却不可不赏。3.李白是用什么手法表现天姥山的雄奇和高大的?第二段结尾又说“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这反映了李白怎样的人生态度?对应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提示:结合衬托、夸张手法和诗歌的主旨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诗人用衬托和夸张手法以奇特瑰丽的想象、昂扬的旋律表现天姥山的雄奇和高大。第二段结尾的两句诗写梦幻破灭后的情景与无奈,反映了李白不得不面对现实的人生态度,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失意和深沉的感慨。4.本诗是一首留别诗。诗人没有过多地抒写离愁别绪,而是极力渲染梦游仙境的壮美,为什么?对应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提示: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和诗歌的主旨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李白是通过一个离奇变幻、自由壮伟的极乐仙境来表达自己对自由乐土的向往和对理想境界的热烈追求的。②用神仙世界的五彩缤纷,反衬出人间社会的极端丑恶,并借此表达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憎恶。神仙世界虚无缥缈难以寻觅,就应在人世间像神仙一样纵情山水恣意游乐,绝不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诗人借仙境来表现自己蔑视权贵、旷达乐观的精神。诗歌中的所谓意境,就是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它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感情以及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貌特征以及内在的意蕴的融合统一。简言之,“意”就是诗人的主观感受,“境”就是诗人描绘的生活图景。考点透视意境要注意分清意象和意境的区别与联系: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一句诗、几句诗或整首诗所营造的境界;而意象只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这座建筑的砖石。也就是说,意象的剪辑组合构成意境,而意境的营造又是塑造诗歌艺术形象的重要依托。意境类考题一般的提问方式是:“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这是最简单而又直接的提问。还可以这样提问:“这首诗(的××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场景)?烘托出怎样的氛围(环境/情感)?”考查趋势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总体概括+具体描绘)。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解答切忌空洞,力求具体,即根据诗歌内容答出为什么,体现了什么感情。方法归纳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北斋雨后①文同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雨后双禽来占竹,深秋一蝶下寻花。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野兴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注】①此诗为文同任兴元府知府时所作;文同,字与可,苏轼的表兄。北斋是他庭院中的书斋。典型例题此诗颔联深为后人称道,试赏析其中的意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诗句中“占”“寻”两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北斋秋天的雨后,小鸟、蝴蝶纷纷飞来的动人情景,洋溢着温馨新鲜的气息和勃勃生机,令诗人深深陶醉。全联意境清幽恬淡,极富诗情画意。(四点大意相近即可)【解析】分析诗歌意境,要找出诗歌中选取的意象并分析意象的特点,本诗的颔联,“双禽”“占竹”写出了鸟雀鸣叫的欢快悦耳,竹枝的摇曳多姿,“一蝶”“寻花”写出了蝴蝶的四处寻觅,飞来飞去,展现的是一幅淡雅素净、清新恬淡的画面。最后组织语言作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