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一个学派的诞生艺术是人类最高贵的美,我们怎能忍心去亵渎它的神圣,让它如乱草般残败呢?想想我们如今的艺术快餐,文化泡沫,你难道没有听到大师的悲痛,艺术的呻吟?我们曾经也有过那扎根大地、常开不败的艺术之花的啊!可还记得那个“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马寅初教授?记得他那苦心研究一生的新人口论?那是真正贴近中国社会脉搏的思想,虽经“文革”风雨的压抑一时被埋没,却仍旧焕发了永恒的真理的光芒。我认为,那全赖于它是在中国的大地上生了根的缘故,是大地给了它生生不息的活力。莫强辩那不是艺术,人类一切独立的精神活动,大概都配得上艺术二字,何况它又是那样的光芒永恒呢?让艺术生根,开出不断轮回着灿烂的花,不该是艺术家们永恒的使命吗?而想达到这一境界,非不能也,实不为也!法国诗人兰波说:“只要我们怀着火热的耐心,到黄昏时分,必能进入那座壮丽的城池。”这句话用在让艺术生根的这件事上,实在是再恰当不过。如若每一位艺术家都能摒弃物欲,怀着对大地火热的爱与耐心,何愁艺术不萌发呢?劳拉·费米,美籍意大利物理学家恩里科·费米的妻子,著有《费米传》。作者介绍恩里科·费米(1901—1954),美籍意大利物理学家。出生于罗马的一个职员家中。他在童年时期就显露出善于发明的才能。自1924年起,他在佛罗伦萨的大学里教授数学和物理,并发表了关于粒子统计力学的长篇论文。1928年,他当选为意大利皇家科学院的正式院士。费米在罗马大学工作了十年,创立了当代物理学的意大利学派。1938年,由于对中子性质的研究,费米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背景解读由于对墨索里尼法西斯反动统治的不满和受到法西斯迫害,费米1938年借领取诺贝尔奖金的机会,携全家逃出意大利移民美国,他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参加并主持了第一座原子反应堆的设计、建造和试验工作。随后,他又在“曼哈顿工程”中参与了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和试验工作。1954年11月28日,费米因癌症在芝加哥逝世。他被誉为原子时代的主要开创者之一。字音栗.色(lì)琢.磨(zuó)斧柯.(kē)鬈.发(quán)慰藉.(jiè)呼吁.(yù)沸.腾(fèi)绰.号(chuò)皈.依(guī)字形栗栗色粟粟米琢琢磨啄啄食沸沸腾佛仿佛吁呼吁迂迂回柯斧柯苛苛刻疴沉疴鬈鬈发蜷蜷伏绻缱绻绰绰号淖泥淖棹船棹皈皈依舫画舫贩贩卖①皈依:a.佛教语。原指佛教的入教仪式,后泛指虔诚地信奉佛教或参加其他宗教组织。b.指身心归向、依托。②寥寥无几:非常稀少,没有几个。形容数量极少。③深思熟虑:深入细致地考虑。④梦寐以求: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地期望着。寐,睡着。⑤战战兢兢: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战战,恐惧的样子。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⑥格格不入:有抵触,不投合。格格,阻碍,隔阂。词语释义(1)寥寥无几屈指可数寥寥无几:非常稀少,没有几个。形容数量极少。如:经过初试这一天,剩下的人已经寥寥无几了。屈指可数:扳着手指就计算出来。形容数目很少。如:当年的穷瓦匠,如今靠勤劳致富成为全乡屈指可数的富户之一。近义词辨析(2)格格不入方枘圆凿格格不入:有抵触,不投合。如:他的看法和大家格格不入,因此争论得十分激烈。方枘圆凿:方的榫头插不进圆的榫眼。形容格格不入。如:这是个市场供求关系的问题,硬要用行政手段解决,无异于方枘圆凿,不能解决根本问题。(3)预定预订预定:预先规定或约定。如:这项工程预定在明年完成。预订:预先订购。如:预订报纸。1.文章标题“一个学派的诞生”中的“一个学派”是指什么学派?该学派的教学研究有什么特点?提示:“一个学派”指“罗马学派”或“费米学派”。特点:共同具有一种顽皮的态度;脑子想到什么问题,就问什么问题;一个问题引到另一个问题,并不根据预定的计划;师生通力合作来解决他的问题。2.文章是替费米一个人作传还是替罗马学派群体作传?为什么?提示:不仅是费米的个人传记,更是费米学派核心人物的一个集体画像。可以说是一种独特的传记形式,一个科学团体的合作。在宏观描述整个学派的共同活动时,又散点凸现各个人物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及所起的作用,不仅令文章记叙笔法统一中有变化,严整中有散漫多姿的韵致,而且令费米学派的合传既有全面的宏观观照,又不失个性的写照。结构图示一个学派的诞生第一部分第1~2段:介绍学派的两个重要人物第二部分第3~17段:具体介绍罗马学派的诞生过程第三部分第18~27段:介绍罗马学派独特的个性和教育研究方式第四部分第28~33段:写罗马学派的成就和影响本文记叙了罗马学派诞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始终洋溢着一种热情——对物理学的热情,对富于挑战和创造性的人生的热情。由于年龄、性格的相近,这个团体充满了欢乐与活力。“拉塞蒂、费米和阿马尔迪还共同具有一种顽皮的态度,那是一种对开玩笑和无聊行为的天真爱好,他们把这一点带进了他们的严肃工作里。”尽管学派中每个人的个性都很鲜明,但在这个团体里,这些个性都得到张扬,各得其所,教学和研究的方式都十分个性化。这种对个性的保护与发扬后面隐含着的是对个人独创性的尊重。主旨归纳1.文中所记罗马学派的成员们具有怎样的特点?【对应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提示】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学派成员的个性特点,特别是他们对科学和工作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他们都有一种对工作的热情,对富于挑战性和开创性人生的热情。这是一个年轻的团体,充满了欢乐与活力。他们的个性在工作过程中都得到保护、尊重和张扬,他们的研究也是富有个性的。这对科学研究来说是非常可贵的。2.文中说费米学派的成员“共同具有一种顽皮的态度,那是一种对开玩笑和无聊行为的天真爱好,他们把这一点带进了他们的严肃工作里”。你觉得科学工作中可以容许这样的态度吗?为什么?【对应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提示】先表明自己的观点,再结合文章找出支撑自己观点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科学研究是严肃的,需要认真的态度,但严肃认真并不意味着不能拥有自己的个性。相反,科学研究是最需要人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的。而创造力的发挥与一个人的个性成长有着密切的关系。费米学派的成员都拥有鲜明的个性,并把这带进了自己的科学的研究中,实际上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学习风气和研究风格,这对学派的成长是有益处的。值得注意的是,费米等人的玩笑仍然是紧紧围绕着物理学以及其他科学的问题的,并不是空虚无聊的游戏。如课文中他们问焦韦内小姐的问题,就是一个物理学问题。这表明费米等人对待科学研究的态度仍然是十分认真、十分执着的。传记是记载人物生平或事迹的一类记叙文体,它的表现手法比较接近于小说。它往往是通过对传主的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来渲染环境、烘托气氛、突出表现传主的人物形象和精神世界,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对接高考传记中的人物描写方法1.事件和细节事件和细节是传记最富有文学性的两大元素。不写事件,传记无以表现人物;不写细节,传记无以使人物生动起来。传记通过事件和细节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2.行动和语言记叙人物行动是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重要方法。“言为心声”,人物的思想、情感、愿望、要求,无不表现在他们的语言中。所以语言描写也是表现人物面貌的重要方法。3.虚构与想象合理的虚构和想象弥补了客观事实在叙述中的缝隙,使传主的形象变得更加丰满,也使作者的情致在想象的审美中得到彰显,增强了艺术感染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辜鸿铭琐事张君辜鸿铭何许人也?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典型例题著名“中国通”、曾任袁世凯总统顾问的《泰晤士报》驻华记者乔治·莫理循虽然终生与辜鸿铭为敌,但这位自负的英国博士却由衷地说:“辜鸿铭的英语词汇罕见的丰富,是一个语言天才。”辜鸿铭的语言天才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英文造诣,孙中山、林语堂皆推为“中国第一”。其德文水平也达出神入化之境,德国作家帕凯说:“辜鸿铭是我可以用地道的德语与之交谈的第一个中国人。”辜鸿铭还是个记忆天才。他在少年时代所学的诗歌,终生不忘。曾师从辜鸿铭学英语的现代著名女作家凌叔华,曾亲耳听过年过花甲的他背诵弥尔顿那首6100多行的无韵长诗《失乐园》,居然一字不差!他曾教记忆之法,谓初步为感动(impression),次步为保留(retention),终为回忆(recollection)。当外国人向他请教为什么有如此记忆力时,他说,你们外国人用脑记忆(rememberbybrain),我们中国人用心记忆(rememberbyheart)。据沈来秋回忆,1910年,他在青岛大学就读时,奥籍教授赫善心博士推辜鸿铭为“中国现代哲学家”。1920年沈来秋到德国,接触过不少社会人士,包括劳动群众,“出乎我意料的是,辜鸿铭的名字流传于人口”。“这一时期,德国人士认为,可以代表东方文化的有两个人,除了辜鸿铭之外,便是印度的泰戈尔。泰戈尔只是一个诗人,而辜鸿铭除了是哲学家、文学家之外,还是一个政论家。”另一位留学生嗣銮也说起留德六七年里印象最深的两件事:德国哥廷根大学哲学教授奈尔逊对辜鸿铭极为佩服,当得知辜鸿铭生活困难时,竟还为他筹款;有一位教授郑重其事地宣布,学生中若不懂辜鸿铭,则不准参加有关讨论。辜鸿铭生平喜欢痛骂西方人,反以此而见重于西方人,不为别的,就为他骂得,并总能骂在要穴和命门上。故很多西方人崇信辜鸿铭的学问和智慧,几乎到了痴迷的地步。当年,辜鸿铭在东交民巷使馆区内的六国饭店用英文讲演“TheSpiritoftheChinesePeople”(他自译为《春秋大义》),中国人讲演历来没有售票的先例,他却要售票,而且票价高过“四大名旦”之一的梅兰芳。听梅的京戏只要一元二角,听辜的讲演却要两元,外国人对他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辜鸿铭在西方人面前表现出来的优越感源自于他的机智与幽默。某天,辜鸿铭在他位于北京椿树胡同的私邸宴请欧美友人,点的是煤油灯,烟气呛鼻。有人说,煤油灯不如电灯和汽灯明亮。辜鸿铭笑道:“我们东方人,讲求明心见性,东方人心明,油灯自亮。东方人不像西方人那样专门看重表面功夫。”你说这是谈佛理,谈哲学,还是故弄玄虚?反正他这一套足够唬住那些“洋鬼子”。辜鸿铭辩才无双。中日甲午海战后,伊藤博文到中国漫游,在武昌时,与张之洞有过一些接触。辜鸿铭是张的幕僚,作为见面礼,他送了伊藤一本自己刚出版的《论语》英译本。伊藤早知辜鸿铭是中国保守派中的先锋大将,便乘机调侃他道:“听说你精通西洋学术,难道还不清楚孔子之教能行于两千多年前,却不能行于20世纪的今天吗?”辜鸿铭见招拆招,回答道:“孔子教人的方法,就好比数学家的加减乘除,在数千年前,其法是三三得九,如今20世纪,其法仍然是三三得九,并不会三三得八。”伊藤听了,一时间无词以对。1928年4月30日,辜鸿铭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在文中找出一处细节描写的句子,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与写作人物传记的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某天,辜鸿铭在他位于北京椿树胡同的私邸宴请欧美友人,点的是煤油灯,烟气呛鼻。”此句为下文表现辜鸿铭的机智、幽默奠定了基础。细节描写能增强人物传记的感染力与可读性。【解析】细节描写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因而要分析文中通过细节描写要达到的目的。吴有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