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唐诗之旅(下) 12 咏史诗三首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2咏史诗三首西施(唐)罗隐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赏析】吴国灭亡自有其深刻的原因,自己误了国家大事,却想要归罪于一个弱女子,真是何必呢!如果说,西施是颠覆吴国的罪魁祸首,那么,越王并不宠幸女色,后来越国的灭亡又能怪罪于谁呢?历来咏西施的诗篇多把亡吴的根由归之于女色,客观上为封建统治者开脱或减轻了罪责。罗隐这首小诗的特异之处,就是反对这种传统观念,破除了“女人是祸水”的论调,闪射出新的思想光辉。尖锐的批驳通过委婉的发问语气表述出来,丝毫不显得剑拔弩张,而由于事实本身具有坚强的逻辑力量,读来仍觉锋芒逼人。1.《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高仲开《中兴间气集》)。第一次迁谪是在唐肃宗至德三年(758)春天,由苏州长州县尉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茂名县)县尉;第二次是在唐代宗大历八年(773)至十二年间的一个深秋,因被诬陷,由淮西鄂岳转运留侯被贬为睦州(浙江建德)司马。从这首诗所描写的深秋景象来看,诗作于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那时正是秋冬之交,与诗中节令恰相符合。背景解读2.《金铜仙人辞汉歌》元和八年(813),李贺因病辞去奉礼郎职务,由京赴洛,途中作此诗,诗人“百感交并,故作非非想,寄其悲于金铜仙人耳”。诗中的金铜仙人临去时“潸然泪下”表达的主要是亡国之恸。此诗写作时间距唐王朝的覆灭(907)尚有九十余年,诗人何以产生兴亡之感呢?这要联系当时的社会状况以及诗人的境遇来理解、体味。自从天宝末年爆发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一蹶不振。宪宗虽号称“中兴之主”,但实际上他在位期间,藩镇叛乱此起彼伏,西北边陲烽火不断,面对这严酷的现实,诗人的内心很不平静,急盼着建功立业,重振国威,同时光耀门楣,恢复宗室的地位,却不料进京以后,到处碰壁,仕进无望,报国无门,最后不得不含愤离去。《金铜仙人辞汉歌》所抒发的正是这样一种交织着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的凝重感情。3.《过陈琳墓》这是一首咏怀古迹之作,表面上是凭吊古人,实际上是自抒身世遭遇之感。陈琳是汉末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擅长写章表书檄之类的文章。初为大将军何进主簿,曾向何进献计诛灭宦官,不被采纳;后避难冀州,袁绍让他典(意为“主管”“掌管”)文章,曾为袁绍起草讨伐曹操的檄文;袁绍败灭后,归附曹操,操不计前嫌,予以重用,军国书檄,多出其手。陈琳墓在今江苏邳县,这首诗就是凭吊陈琳墓有感而作。1.字音栖.迟(qī)天涯.(yá)潸.然泪下(shān)眸.子(móu)衰.兰(shuāi)惆怅..(chóuchànɡ)石麟.(lín)飘蓬.(pénɡ)谪宦(zhéhuàn)2.字形嘶嘶鸣撕撕扯厮厮守衰衰老哀悲哀蓑蓑衣暮暮色莫莫非墓墓地薄薄饼簿账簿1.《长沙过贾谊宅》颔联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提示:颔联通过“人去后”“日斜时”的“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写,渲染了长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寥的氛围,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2.《长沙过贾谊宅》颔联中的“独”“空”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提示:“独”,独自,在萧条冷落的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表现出其对贾谊的景仰和难掩的孤独落寞;“空”,形象地写出了物是人非的黯然气氛,表现了诗人的痛苦、怅惘之情。两字共同营造出悲凉感伤的意境。1.《长沙过贾谊宅》这首诗借凭吊古人抒发自己的迁谪之悲。字面上,句句写贾谊,实际上,句句扣自己。“谪宦”正是作者当时的处境,“楚客悲”正是作者当时的心情。一个“悲”字,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一生,也暗寓了刘长卿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2.《金铜仙人辞汉歌》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交织着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的凝重情感。诗中直呼汉武帝为“刘郎”,表现了李贺傲兀不羁的性格和不受封建等级观念束缚的可贵精神。3.《过陈琳墓》这首诗表面上是凭吊古人,实际上是自抒身世遭遇之感。全诗贯穿着诗人自己和陈琳之间不同时代、不同际遇的对比,即霸才无主和霸才有主的对比、青史垂名和书剑飘零的对比。1.《长沙过贾谊宅》颈联“汉文有道恩犹寡,湘水无情吊岂知”,运用什么手法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对应考点】本考点对应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及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提示】通过“有道”与“无情”的对比来分析其中寄寓的作者情感。【答案】一语双关的手法,写出了贾谊和自己多舛的命运,表达了对当今现实的讽刺和不满。“有道”的中兴之主汉文帝尚不能重用才华横溢的贾谊,更何况是当今昏庸无能的唐代宗,又怎能重用自己呢?“无情”既指江水的无情,吞噬了屈原的生命,更是写出了世事的无情,使自己和贾谊都遭遇被贬的坎坷经历。以“有道”反衬“无情”,讽刺封建统治者的同时,也抒发了对贾谊的同情和自己怀才不遇的悲凉心境。2.《金铜仙人辞汉歌》大量使用移情手法,试分析具体体现在哪里。【对应考点】本考点对应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提示】从具体的诗句“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等中分析。【答案】如移沧桑之慨于荒冢土花之上,移眷恋故国之情于铜人清泪、衰兰荒月甚至无情之天上,从而使人情、物情融为一体。化无情为有情,本是铜人离汉宫花木而去,却以衰兰送客为诗。3.《过陈琳墓》中诗人为什么“怜君”?【对应考点】本考点对应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提示】从诗人写作此诗的目的来分析。【答案】诗人怜惜、羡慕陈琳能够得到曹操的赏识,实际上是感慨自己怀才不遇,满腹才学无人赏识。诗歌鉴赏综合演练(二)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对接高考罢郡归洛阳寄友人①(唐)刘禹锡远谪年犹少,初归鬓已衰。门闲故吏去,室静老僧期。不见蜘蛛集②,频为佝偻欺。颖微囊未出,寒甚谷③难吹。濩落④唯心在,平生有己知。商歌⑤夜深后,听者竟为谁?【注】①此诗为作者被免职而重归故地洛阳后所作。②蜘蛛集:古人认为蜘蛛聚集,寓示着喜事临门。③谷:指谷风,即东风。④濩落:沦落失意的样子。⑤商歌:春秋时宁戚高唱商歌,以引起路过的齐桓公注意,后得到赏识并成就大业。(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二句,以“远谪”对“初归”,远谪时是年轻人,归来时已变成了鬓发苍苍的老人,反映诗人这些年来仕途的坎坷与人生的悲辛。B.第三、四句,描写了故吏离去、门庭冷落与内室宁静、邀约老僧两个情景,反映诗人因世情冷漠而心灰意冷,便借学禅问佛来寻求寄托。C.第五句以“不见”写出诗人一直难遇好事的失意,第六句以“欺”字写出诗人身形佝偻、行动不便的窘况,两句表现诗人的落魄、衰老。D.全诗紧扣题目展开,先由“罢郡归洛阳”之事起笔,接着写自己归来后的真实境况和切身感受以“寄友人”,于娓娓倾诉中贯注了真情。【答案】B【解析】诗人虽然心境有所变化,但并未“心灰意冷”,从后文夜深高唱“商歌”的情景也可以推知。(2)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①被贬后的失意。②失意却初心不改的坚持。③有知己的安慰。④对施展才华的渴望。⑤无人赏识的惆怅、遗憾和忧愤之情。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旅宿(唐)杜牧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塑造了一位独在异乡,没有知音,专注幽独,黯然神伤的诗人形象;全诗浓厚的思乡之情也油然而生。B.颔联描绘出一幅寒夜孤客思乡图景:寒夜孤灯,诗人思念故乡旧年往事;窗外孤雁鸣叫,屋里诗人深愁难眠。C.尾联勾勒出一幅家乡美丽的生活图景,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表达出作者回乡后面对家乡美景的喜悦之情。D.全诗情感至深,含蓄蕴藉,既抒发了诗人在外旅况的落寞、凄凉的内心情愫,也表达了深切的思乡之情。【答案】C【解析】尾联为虚写,实际上表达的是作者思乡的愁苦之情。(2)请从虚实的角度鉴赏这首诗的颈联。【答案】故乡远在千里,只能梦中相见,这是虚写;梦醒天明,隔年的家书都是实写。两句亦虚亦实,虚中写实,以实衬虚。表现出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中诗人因愁思难耐、归家无望而生出的怨恨。回溯张庆和回溯草地,回溯红军走过的草地,仿佛回溯历史深处的一簇风景。那些盛开的花,那些衰败的草,那些挺拔的枝,那些枯萎的叶……或摇曳,或凝定,或芬芳,或苦涩,无不成为动人心魄的一种力量。长征选择了草地,这是草地的幸运。美文赏读先烈曾经在这里吃苦受难,先烈曾经在这里辉煌灿烂。因而,这里才生长出崇高,生长出景仰,生长出那许多的伟大与不朽。还记得小学课本上那《金色的鱼钩》吗?它让先烈的精神闪光,它令稚嫩的童心向往。这里是历史的档案馆,这里是革命的资料库。这里珍藏的不只是忠骨、传说和故事,这里还珍藏着催人奋进的鼙鼓金号,这里还珍藏着照彻心灵的熊熊大火。如果仅仅是为了寻找先辈的足迹而来,如果仅仅是为了采集诗句辞章而来,那就不要来。因为,这样会踩痛历史,会惊醒自以为装满思考的头颅,会惊诧自己的心灵,成为一片空白……甚至会让人觉得,喧嚣的尘世于这里是一个太不和谐的音符,会让人发出千百个感慨或者叹息。感慨吧,草地的空旷已经投影成宽阔的广场;叹息吧,草地的寂寥正在佐证着红军的艰难。草地是一座庭院,从这里走出的人,即使走成了贫穷,精神也富有;即使走成了清瘦,灵魂也健壮。从这里走出的人走成了一群前辈,他们的名字,有的被漫步广场的人吟诵,有的靠了电波的力量,被传播成遥远和永恒……这一条路,弯,是红军走出的一张弓;这一条路,直,被红军走成了弓上的弦。红军意志是拉弓的力,红军理想是弦上的箭。挟着滚滚风云,裹着遍地花草,理想被放飞了,草地亦被抽出了一条线。从此,这一条线就把草地和天安门扯在了一起,和整个中国扯在了一起。于是,这里的风云便成了簇拥时代的浪潮,这里的鲜花便开成了一种笑容,这里的绿草便摇曳成那里的旗帜……为了寻求甜甜的日子,红军才咀嚼苦苦的草根。这里的草根有功劳,苦涩的汁液曾经滋养了民族精神,曾经挽救了中国革命。草根却从来不炫耀自己,依旧过着一种隐居而平凡的日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便是不衰野草的可爱,这便是一种伟大的哲理。所以红军才选择荒草遍布的野地,让野草检阅他们的阵容,让野草验证他们的品格。最后,野草为红军打了满分。这里植下许多年轻的生命,所以这里才如此地青翠碧绿;这里埋下的忠骨永不变质,所以这里才永远地肥沃。这里还要生长现代化呢,生长崇高和不朽的地方,怎么会生长渺小和没落呢?【赏析】文章用诗一般的语言歌颂了红军长征中走过的草地,作者通过对草地的想象、联想表现出对草地体现出的意义的深刻理解,歌颂了草地的品格。联想和想象是这篇文章最大的亮点,作者开篇就用比喻的修辞定位草地的特点,接着想象草地当年的情景,再联想小学课本中的文章《金色的鱼钩》,调动读者的情感体验。文末作者用比喻等修辞想象草地的各种特征,表现出红军将士的革命英雄行为。

1 / 3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