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歌第二单元序列写作(二)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1.恰当选择取舍论据。2.分析如何使用论据。宽容指的是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不追究,能容忍别人。宽容即允许别人自由行动或判断,耐心而毫无偏见地容忍与自己的观点或公认的观点不一致的意见。论据,就是用来证明论点,使论点得以成立的理由和根据。文章要有说服力,只有论点是不行的,还必须用确凿的材料来证明。作为论据的材料有两方面:一是事实论据,一是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实,即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中外史实,还有科学数据。道理论据,指的是用来作为论据的理论。它们来源于实践,且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包括名言警句、科学道理以及成语俗语等。一、使用事例论据的技巧1.简洁概括论据南宋文学评论家严羽曾说:“语贵洒脱,不可拖泥带水。”事例材料用到议论文中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因此要简洁概括,高度浓缩,但平常积累的常常是完整的故事,所以首先要学会把故事材料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保留与论点相关的内容,删去与论点无关的内容。如下面这则新闻材料:4月16日当地时间7点15(北京时间19点15),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恶性校园枪击案,枪击造成33人死亡,枪手本人开枪饮弹自尽,枪击案疑犯为23岁的韩籍青年赵承熙。有报道称,赵承熙曾接受精神健康问题的治疗,总是写一些跟谋杀和自杀有关的东西。令人意外的是,在4月20日中午举行的遇难者追悼仪式上,凶手赵承熙和32名遇难者一起被列为悼念的对象。据媒体报道,当时放飞的气球是33个,敲响的丧钟是33声,33块半圆的石灰岩悼念碑被安放在校园中心广场的草坪上。其中一块悼念碑上写着“4月16日赵承熙”,旁边放着鲜花和蜡烛。还有一些人留下的纸条:“希望你知道我并没有太生你的气,不憎恨你”,“你没有得到任何帮助和安慰,对此我感到非常心痛”,“所有的爱都包含在这里”,“爱,是永远流传的”。将这段文字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成论证“宽容”的事例论据: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学生赵承熙在校园内枪杀32人后饮弹自尽。在学校举行的遇难者追悼仪式上,赵承熙和32名遇难者一起被列为悼念对象。同学们纷纷表示不憎恨赵承熙,对没有给予他任何帮助和安慰感到痛心。从上例可以看出,概括事例论据的要点包括:对象、事件、结果。常用概括论据方法:(1)概述法对一些较为普及的事例,我们可以用一两句话把大意概括出来,内容明了,言词简洁。有时为了使说理更有气势,更有力度,可以将三四个事例概述,用排比的形式罗列出来,表达效果会更好。司马迁在阐述自己创作《史记》原因时这样论述:“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就是运用了上述方法。(2)点述法对于一些读者耳熟能详的事例,几乎连过程也不需要叙述,只要点出人物或事件的关键词,大家就心知肚明了。比如谈到宽广的胸襟,只要提及“将相和”,读者就知道廉颇、蔺相如事情的来龙去脉,无需多说。2.紧扣论点分析论据有了简洁的事例材料,还要将其与观点联系起来,成为证明论点的论据。事实论据和论点之间在某种意义上说还是间接的联系,只有把事实论据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发掘出来,这个含义才能与论点真正发生内在联系,直接证明论点。所以在列举事例后需要必要的分析。如:挚爱的丈夫不幸死去,这无异于晴天霹雳在李易安的头上炸响。从此再没有夫妻比翼双飞共修《金石录》,新婚时娇问丈夫画眉深浅的幸福时刻也一去不复返。面对这样的变故,李清照没有化作明日黄花在西风中凄凄惨惨戚戚,而是勇敢地跨过了这道坎,在飘零的南宋活出了一个美丽顽强的易安居士。文段运用李清照的事例,来证明“必须跨过这道坎”的观点。前两句简单叙述丈夫去世的事实,后对李清照的生活处境进行分析,她没有消沉哀怨,没有忧伤沉沦,而是坚强勇敢地“跨过了这道坎”,从而点明题旨。常用分析论据方法:(1)因果分析法因果分析法,就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事出必有其因。我们可以依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因果关系,由事物发展变化的结果,推导出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从而揭示出一定的生活规律,使事例有力地证明观点。如:时间或许会让历史蒙上尘土,但却不会风化那些鲜活的记忆。王选,一位柔弱女子,拂去那一层尘土,只为还原历史真相,让记忆苏醒。奔走20年,耗尽全部家当,她一如既往地搜集材料,寻访证人。因为她相信,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良知会让记忆永存,她与身后数十位白发苍苍的原告,构建出一段黑白分明的历史记忆。文段中用的是王选“奔走20年”,“搜集材料,寻访证人”,为731部队细菌战受害者鸣冤,还原历史真相的事例,用来证明“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的观点。文中先概述人物表现,后追溯她这样做的原因,以点明题旨。具体使用技巧:①思路:为什么——是因为。②标志性的词语:“为什么……因为……”“正因为如此……所以……”“之所以……是因为……”。③主要步骤:直接点明观点,并阐释观点→引述事例→追根求因(为什么……呢?之所以……是因为……)→得出结论。(2)假设分析法假设分析法,就是运用假设推理对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运用这种方法,首先必须较完整地引述论据,然后提出形成条件并不存在的假设,并推导出一个与事实完全相反的结果,在不同的条件与结果的比较中,其形成条件的必然性就得到了有力的论证。如:古语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凡立功名于世者,无不是从小事做起,注意点点滴滴的积累,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品德才能,不断自我完善的。若无每日闻鸡起舞坚持不懈的毅力,那么祖逖又怎能北伐中原而名垂千古!若无长年笔走龙蛇、墨染池水的功夫,那么王羲之又怎能挥毫盖世,被尊为“书圣”呢?若无半生钻研演算、草稿盈筐的血汗,那么陈景润又怎能摘取明珠、享誉世界呢?文中为了证明”点滴积累,成就伟大”这一观点,用了祖逖、王羲之、陈景润三例。在使用论据时,用的是假设推理的方法,假如他们不能从小处做起,点滴积累,就不会成就自己伟大的事业。具体使用技巧:①思路:反面假设—结果展示—正面强调。②标志性词语:如果……不……,那么(就会)……(或:那么他怎么能……呢?)因此(由此可见),……。③主要步骤:列举事例→反面假设(试想,若〈如果〉无……)→结果展示→正面强调(推断事例符合中心论点)。(3)归纳演绎法归纳演绎法,就是在列举多个典型论据之后,归纳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点,扣在要证明的论点上。具体使用技巧:①思路:列举事例—归纳共性—揭示实质。②标志性的词语:“无论……还是……都”“总之……”“这些……都……”“……无不验证了……”。③主要步骤:一句话概括事例,用共性实质扣论点。(4)求质分析法求质分析法(也称揭示本质分析法),就是透过论据所提供的现象揭示出事物本质的一种分析方法。运用此法的关键是准确地抓住蕴含在论据中的本质的东西。例如论证“弄虚作假行不通”这一观点时,先引述南郭先生的事例,然后进行分析:“滥竽充数”四个字概括得好,好就好在点出了南郭先生的要害——“充”,南郭先生不会吹竽,本来无可厚非,但他不该不会装会,弄虚作假,冒充内行,而且一味装下去,靠蒙骗过日子,以致落得个逃之夭夭,贻笑大方的结局。这里,作者抓住了南郭先生弄虚作假、不懂装懂的实质,并用一个“充”字点出了南郭先生的要害,点明了所引事例的本质。求质分析法往往能一语中的,在论证上也就有一字千金之效。(5)评价分析法评价分析法,就是引述事例后,对所引述的事例做适当的评价,从而使自己的观点得到印证。例如,在论“节俭”时,引用了“曾国藩以俭戒子,其子曾纪泽终成出色的外交家;方志敏居官不贪,一生清贫,千古留名”的事实后,接着进行分析:是的,“俭者心常富”,节俭能培养人同困难做斗争的勇气和意志,而这正是一个人立业最重要的素质。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人说饥饿是人生的佐料,吃苦是一种资本也不无道理,而自觉和戒奢尚俭则更是促人修身养性,磨炼意志的有效途径。这里,作者紧扣论点,对论据进行了评价性分析,这种评价分析使作者的观点得到强化。(6)阐释分析法阐释分析法(又称意义分析法),就是对作为论据的事例意义、作用等加以解释、说明或阐发。特别是所引用的论据来源于较难理解的文言文或经典著作中艰深难懂的语句时,运用阐释分析法是十分必要的。二、使用理论论据的技巧1.理论论据的引用方法(1)直接引用。对一些自己比较熟悉、记诵准确的名人名言,可以引用原文,并写明作者与出处。(2)间接引用。对一些有一定印象,但具体字句难以落实的名人名言,可以写出它的大意,并冠以“一位名人说过……”等开头。对一些难记的古文,用现代汉语写出它的含义也可以。只要在间接引用时,能抓住原句的精髓,作用也一样。2.理论论据使用原则(1)运用理论论据首先要做到准确、恰当。援引革命导师的言论和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可有任何的改动和差错。如援引大意,可不加引号;如记不清名人的姓名,则可用模糊性语言表述,如“有位名人说过”。在引用时,也要选取最恰当、最有用的部分“为我所用”,并努力使之与自己的语言连贯、和谐。(2)援引名人名言,有时也需要对它解释说明,发掘其深刻的内涵,从而更有力地证明论点。这也可称为有“引”有“证”。融人类文明的历史如银河般浩瀚璀璨,不同民族间的交流、融合大大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创新。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这种互动与融合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因此,我们不仅要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还要积极推动世界文明的融合、发展,让文明之光照亮全人类,让我们的世界更加和谐、美好。掀开历史的篇章,我们随处可见民族文化交融的印迹。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直接促进了中西方物质文化交流,中国精美的手工艺品如丝绸、漆器、玉器、铜器传到西方,西域的葡萄、黄瓜、大蒜、胡萝卜、毛皮、良马、骆驼、雕塑、杂技等传入中国,对中国古代的经济、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今天的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些都是文化交融的结果。明代郑和七下西洋,打通了海上丝绸之路,对发展中国与亚洲各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友好关系做出了巨大贡献。玄奘西游天竺,鉴真东渡日本,都推动了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交流发展。可见,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发展本民族优秀的文明并将其推广给其他民族,人类的文明才得以生生不息。反之,那些逆历史潮流,封闭,自大,甚至阻止、毁灭文明发展的,必定遭到历史的唾弃。法西斯就是人类文明的敌人的反面典型。希特勒在德国焚烧书籍,把马克思、海涅、左拉的著作等许多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付之一炬,对犹太民族采取惨绝人寰的屠杀、灭绝政策,犯下了反人类的滔天罪行,最终受到历史的审判。人类的文明是烧不尽、灭不绝的,我们应该敬畏它,保护它,继承它,融合它,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从而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我有一个思想,你有一个思想,我们分享一下,我们都有了两个思想。我把两个思想融合起来,产生新思想;你也融合起来,产生新思想。我们再分享,我们就走在了思想的最前沿。交流,分享,融合,创新,多么美妙的事情啊!一个人要发展,尚需互动、交流,更何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呢?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让全世界跟随时代一起进步,享用最新科技成果,体验各种文化的交融,这是全人类的文明财富。《中国国家形象片》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的大型电子显示屏上以每小时15次、每天300次的频率播出,以“智慧、美丽、勇敢、才能、财富”等概念向全世界展示立体的中国。这不正是文明交流、融合的大好事吗?而QQ网络大战,硝烟弥漫,逼迫用户做出“艰难的决定”,垄断、竞争的嘴脸暴露无遗,还谈什么合作、创新呢?美国梦工厂推出的《功夫熊猫》融进了许多的中国元素,美国人如此了解中国文化,做得如此精美,在令人称奇的同时,也让我们反思,更让中国电影汗颜。所以,交流、融合才能发展,封闭、自大必然落后。晚清政府闭关锁国,以老大自居,最终几乎被瓜分、覆灭,不是最好的证明吗?鲁迅先生不但要我们“送去”,更要我们“拿来”,“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不过,像“哈韩”“哈日”那样疯狂,也过了头,有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