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高考对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借代、对偶等);二是表达方式(如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等);三是表现手法(如象征、衬托、用典、比兴等);四是篇章结构(如照应、过渡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技巧手法,这些技巧手法在诗歌中表现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1.熟知相关术语。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需要了解和掌握表达技巧的相关术语,准确把握相关术语,深刻了解术语内涵,在鉴赏评析中才能做到有章可循,才能使答案整合准确到位。2.明确表达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需要先明确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技巧运用是为了凸显主旨,因此,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需要先对诗歌的内容整体把握,需要结合诗歌主旨以及诗作情感。3.抓住典型手法。考查一首诗运用的表达技巧,要结合诗歌的情感内容,从主次方面进行甄别,找出在表情达意上最突出、最典型的一种或几种。4.突出表达效果。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要侧重于表达技巧运用效果的分析,这就要结合具体的诗句来进行。一、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1~2题。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注]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注】师伯浑:陆游的友人。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A.“雪晓清笳乱起”一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B.“铁骑无声望似水”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D.“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E.“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断漏”“斜月”等意象,描绘出了一派冷落之境。解析:选CE。C项,“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并非“以动衬静”的手法。E项,“漏声断”是漏声尽的意思。2.陆游与辛弃疾同为南宋著名爱国词人,本词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在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方面非常相似。两首词都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答:答案:虚实结合。①陆词上片虚写梦境,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边塞风光画面;下片实写梦醒后的情景和感想。一灯荧荧,斜月在窗,漏声断,周围一片死寂。抒发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情。②辛词虚写想象中的抗金军队中的生活,上片写秋天沙场上点兵时的盛大场面,下片写投入战斗的惊险场面;首句和末句实写挑灯看剑、念念不忘征战的心情和年老鬓衰、梦想落空之后的感伤。二、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3~4题。野泊对月有感①周莘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欲问行朝②近消息,眼中群盗尚纵横。【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②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A.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是一种诗歌体裁,盛行于唐代,属于古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B.首联承题,上句切合题目“野泊对月”,下句点明了“野泊”之因:逃难在外,漂泊无家。C.后人评周莘此诗为“最近杜味”。如本诗颔联与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都使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境界开阔,情感悲壮。D.诗歌颔联上句写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斗柄横斜;下句写其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运用对比手法,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E.颈联主要描写了诗人饮酒和看江中浪花的情景,尾联主要描写了诗人“欲问”的内容和“眼中”看到的场景,二者共同表达了诗人“野泊”时的所思、所感、所痛。解析:选AD。A项,律诗不属于古体诗。D项,颔联没有运用对比手法。4.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答:答案:①漂泊思归之情。“酒添客泪”写出了诗人身在客中,不由伤感落泪,想要借酒浇愁,依旧愁心难抑,“归心”则透露了诗人的思归之情。②忧国伤时之情。“欲问行朝近消息”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关切,“眼中群盗尚纵横”一句则勾勒了兵荒马乱的景象。(意思对即可)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6题。九日登东山寄昌叔①王安石城上啼乌破寂寥,思君何处坐迢峣。应须绿酒酬黄菊,何必红裙弄紫箫。落木云连秋水渡,乱山烟入夕阳桥。渊明久负东篱醉,犹分②低心事折腰。【注】①昌叔:王安石妹夫。②分:甘愿。5.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第一句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以划破寂静的乌啼声,渲染出秋日傍晚的空寂。B.三、四两句描写诗人登高赏菊的场景,其中“红”对“绿”、“紫”对“黄”,色彩斑斓,场面欢乐。C.第五句诗中有画,流云将落木、渡口连成一片,画面开阔,气韵生动。D.第六句的“乱”字,既写出了群山连绵起伏之状,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纷乱。E.本诗通过写登山所见的实景,以及由此展开的联想,虚实结合,寄托了情思,表达了心志。解析:选BD。B项,三、四两句其实是诗人在登高时想象的与妹夫一起赏菊的场景,既表达了对妹夫的思念,也表达了对高洁志趣的追求。D项,并没有体现诗人内心的纷乱。6.这首诗的思想感情较为复杂,请简要分析。答:答案:①对妹夫的思念,对高洁情操的追求;②对美丽景色的喜爱;③对陶渊明的仰慕,甘愿居下位为国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