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融入自然 品读生命 5 囚绿记课件 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融入自然品读生命第二单元融入自然品读生命第二单元融入自然品读生命第二单元融入自然品读生命5囚绿记第二单元融入自然品读生命玉楼春欧阳修樽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第二单元融入自然品读生命【赏析】作者在西京做留守推官任满,离别洛阳时,和亲友话别,内心凄凉,故作此词。在离筵上拟说归期,却又未语先咽。“拟把”“欲语”两词,蕴含了多少不忍说出的惜别之情。然而作为一个理性的词人,别离之际虽然不免“春容惨咽”,但并没有沉溺于一己的离愁别绪而不能自拔,而是由己及人,将离别一事推向整个人世的共同主题。作者清醒地认识到:离情别恨是人与生俱来的情感,与风花雪月第二单元融入自然品读生命无关。因此,离别的歌不要再翻新曲了,一曲已经令人痛断肝肠了。词的末二句却突然扬起,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论及欧词此句时,乃谓其“于豪放之中有沉着之致,所以尤高”。总之,这首词在抒写离愁别绪这一主题方面不同凡响,有悲情凄凉,更有豪情纵横,寄寓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爱恋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思考】如何理解这首词前两句中的“拟把”“欲语”两词的含义?【提示】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一、字音辨识1.单音字孔隙.(xì)嵌.着(qiàn)瞥.见(piē)涸.辙(hé)茎.叶(jīnɡ)蕈.菌(xùn)2.多音字蠡陆蠡.___绿绿.叶___管窥蠡.测___绿.林___择急不暇择.___渐逐渐._____择.菜_____渐.染_____lǐlílǜlùzézháijiànjiān二、字形辨认xī(淅)沥清xī(晰)yī(猗)郁涟yī(漪)攀yuán(缘)大笔如chuán(椽)yà(揠)苗助长yǎn(偃)旗息鼓三、词语辨析1.猗郁·抑郁猗郁:茂盛的样子。抑郁:心有怨愤,不能诉说而烦闷。填一填:面对这片_____的竹林,她原本_____的心情终于呈现出一丝亮光。猗郁抑郁2.急不暇择·迫不及待急不暇择:在紧急的情况下来不及选择。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填一填:2019年3月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刘俊臣表示,编纂出台完整的民法典既恰逢其时又_________,但在一些重大问题的立法上更应慎重,绝不能_________,误导民众。迫不及待急不暇择四、词语释义①缘引:_____________②攀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高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涸辙之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揠苗助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安顿:___________________攀缘,牵引。指援引他物而上;攀拉援引。还可指依附、投靠。房间的高度和广度,即空间大小。比喻处于困境、亟待援助的人或物。语出《庄子·外物》。比喻强求速成,有害无益。指居住、安置下来。[走近作者]陆蠡(1908~1942),字圣泉,原籍浙江天台。现代散文家和翻译家。1919年进浙江基督教蕙兰中学,1921年转入浙江之江大学附中,开始阅读文学作品并尝试写作。1926年考入之江大学,1928年转学到上海劳动大学机械系。1930年任教于杭州中学。1932年开始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任编辑,一度曾到福建泉州一私立中学任教。写有大量散文作品,出版过3本散文集:《海星》《竹刀》和《囚绿记》。1942年4月,日本宪兵查抄文化生活出版社,搜去一些有关抗日的书籍。他虽然当时并未在场,但知道消息后,前去交涉,被宪兵扣留,最后因遭酷刑逝世,年仅34岁。[资料链接]本文写于抗战爆发之后,作者正处在“孤岛”上海。1937年7月7日,日寇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入侵我国,抗日战争于是全面爆发。当年11月上海沦陷,一部分爱国的文艺工作者利用上海租界的特殊环境,坚持抗日文学活动。当时陆蠡的内心是压抑而痛苦的,情感是复杂的。但是他并没有对前途失去信心。于是他在“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想起一年前暂住北京时,窗外的一树常春藤。当时,在古都北平,居住在阴暗潮湿房间里的陆蠡怀着“过于抑郁的心情”,自然对富有生命力、充满生机的绿色常春藤无比眷恋,于是曾将常春藤从窗外牵进阴暗潮湿的房间,囚系住它;但是陆蠡发现,被囚在室内的常春藤“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永不屈服于黑暗”。由此作者想到了我们多灾多难而又坚韧不拔的中华民族。1.课文依次可以划分为“寻绿”“赏绿”“囚绿”“放绿”和“思绿”五个层次,可为什么作者给文章命名“囚绿记”?[我的理解]选定“囚绿记”来给文章命名,这与文章想要表现的主题有关。文章的五个层次中,“囚绿”写绿枝条最艰难的状况,暗示着艰难的国运家运;“囚绿”表明作者复杂的心情,这是在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我国领土的时代背景下,作者内心极度痛苦和精神上坚决反抗的反映。2.在作者眼里,绿枝条有着怎样的特点?[我的理解]作者描写绿枝条,一半是写实景实情,一半是带着感情与想象。它具有美的特点,“伸开柔软的卷须”“舒开折叠着的嫩叶”;它是青春、爱和幸福的象征,就像作者说的,“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它是倔强的、坚贞的,“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是“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这些特点既有现实依据,又有作者的美化、拟人化的加工,作者是把绿枝条当作人来写的。3.作者与常春藤有哪些相通之处?怎样看待作者的“囚绿”行为?[我的理解]“我”与常春藤都有一种执着的精神,都有对光明和自由的向往和追求。从全文看来,可以说,“绿”是“我”的精神寄托,是“我”的生命和灵魂,写“绿”就是在写“我”自己的渴望和追求,进而体现整个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和对自由与光明的向往。“我”的“囚绿”行为,正是“我”对绿色的喜爱,对生命与自由的追求的表现。这种行为,表面上违背了其生长的规律,但正是通过“囚绿”,“我”才发现并真正体会出生命对自由和光明的向往,才发现它的执着,才因而更爱绿,于是“放绿”“思绿”。这也正是文章主旨的所在。这篇发表于1940年的讴歌自由、追求光明的散文,无疑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文中的常春藤是作者自己的象征还是整个民族的象征?请谈谈你的看法。[我的理解](示例1)从作者所写的内容是一枝常春藤和作者当时寄居北平的经历看,常春藤象征了作者自己对自由和光明的追求,表达的是作者本人不屈服于黑暗、不畏强暴,执着坚韧的奋斗精神。(示例2)文章采用了以小喻大的手法,常春藤不甘于囚系、永远向着光明、不屈不挠的执着精神,正是处在被日寇侵略中的中华民族的象征。表达的是一个民族情怀和民族志向,歌颂的是整个民族精神和民族斗志。囚绿记(1~7段)寻绿、赏绿它是希望、慰安、快乐(8~11段)囚绿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细瘦,病了⇒不屈不挠,生命不可侵犯(12~13段)放绿珍重地开释“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14段)思绿怀念圆窗和绿友→呼唤自由和光明坚贞不屈的抗战精神►写法归纳巧用象征手法,彰显民族精神本文以一株常春藤为线索,牵出无限的情思,唱出了一曲绿色生命之歌。绿色是自然给予人类的审美心理需求,它给人以和平安宁的象征,给人以生命活力的感召力量。本文作者在“烽火四逼”的民族危亡时刻,不仅写爱绿,更赋予绿以时代需要的象征意义。在文中,从常春藤植物蓬勃、向阳、固执的特点到作者在字里行间向我们传达的对生命、希望、光明、自由的不懈追求,还有那坚贞不屈的抗战精神,都是通过常春藤的象征意义赋予的。联系本文写作的年代,作者正在“孤岛”上海,抗战正酣,他怀念北平的常春藤,怀念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实际上是含不尽之意,自在言外。他赞美“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就是歌颂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这也正是“绿”深层的象征意义。作者真诚地祝福常春藤繁茂苍绿,也是作者对沦陷的祖国山河早日摆脱日寇的蹂躏,重获光明自由的期望。由爱而囚,由囚而放、而怀念,一波三折,其间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令人动容。►技法指导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使用象征手法,要注意以下三点:1.要善于选择。大自然中,可作为象征体的事物很多,要从认识事物本质的高度思考、对比,理解其特征,才能够表现出深刻的象征意义。2.要善于想象。不论是以一个形象来贯穿全文,还是描写某一形象局部“暗示”,都要根据客体与象征体之间相似点的内在联系,充分展开想象,巧妙地描写出象征物的神韵和风貌来。3.要始终如一。象征是针对全篇而言的,运用象征手法的文章是不会出现本体的。在描写中,不论情节如何变化,要始终保持象征物的前后一致。►随堂练笔在你的生活中,一定有某些事物具有深刻的含义,给过你人生的启示,请采用象征手法,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文字,揭示其中的象征意义。►范文示例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绝不是平凡的树。(摘自《白杨礼赞》)陆蠡的散文《囚绿记》使我们享受到绿色天堂里的欢快和喜悦,表现出一种不怕挫折,执着、向上的爱国激情。全文没有故事,只是记叙了作者旅居古都北平、选定可以看到绿色的房间和“囚绿”“放绿”这样几个很小的生活细节,通过深入挖掘于平淡中包藏的深邃的意蕴和丰富的哲理,在常见的绿色中凝聚了自己的情感和民族精神。作者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并借有一天重见常春藤的期望,祈祝沦亡的祖国河山早日获得解放。[适用话题]常春藤林清玄在我家巷口有一间小的木板房屋,居住着一个卖牛肉面的老人。那间木板屋可能是一座违章建筑,由于年久失修,整座木屋往南方倾斜成一个夹角,木屋处在两座大楼之间,外形破败老旧,仿佛随时随地都要倾颓散成一片片木板。任何人路过那座木屋,都不会有心情去正视一眼,除非看到老人推着面摊出来,才知道那里原来还有人居住。但是在那断板残瓦南边斜角的地方,却默默地生长着一株常春藤。那是我见过最美的一株,许是长久长在阴凉潮湿肥沃的土地上,常春藤简直是毫无忌惮地怒放着,它的叶片长到像荷叶一般大小,全株是透明翡翠的绿,那种绿就像朝霞照耀着远远群山的颜色。沿着木板壁的夹角,常春藤几乎把半面墙长满了,每一株绿色的枝条因为被夹壁压着,全往后仰视,好像向天空伸出了一排厚大的手掌;除了往墙上长,它还在地面四周延伸,盖满了整个地面,近看有点像还没有开花的荷花池了。我的家里虽然种植了许多观叶植物,我却独独偏爱木板屋后面的那片常春藤。无事的黄昏,我在附近散步,总要转折到巷口去看那棵常春藤,有时看得发痴。隔不了几天去看,就发现它完全长成不同的姿势,每个姿势都美到极点。有几次是清晨,叶片上的露珠未干,一颗颗滚圆的随风在叶上转来转去,我再仔细地看它的叶子,每一片叶都是完整饱满的,丝毫没有一丝残缺,而且没有一点尘迹;可能正因为它长在夹角,连灰尘都不能至,更不要说小猫小狗了。我爱极了长在巷口的常春藤,总想移植到家里来种一株,几次偶然遇到老人,却不敢开口。因为它正长在老人面南的一个窗口,倘若他也像我一样珍爱他的常春藤,恐怕不肯让人剪裁。有一回正是黄昏,我蹲在那里,看到常春藤又抽出许多新芽,正在出神之际,老人推着摊车要出

1 / 4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